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0讲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0讲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案

第30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考纲要求 学法点拨 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本专题知识可谓是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有机融合。复习时要注意:‎ ‎(1)物质检验主要分为两种考查方法,一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断物质的组成成分,另一种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区分开来。基本方法都是“取试样―→加试剂―→操作―→观察现象―→下结论”。 将常考的物质检验方法与操作细化,分块复习,如物质的检验,分为常见物质、常见离子(C1-、Br-、I-、SO、CO、SO、Fe3+、Fe2+、Cu2+、NH、Al3+、Ba2+、Ag+等)的检验、常见气体、无机物的检验和有机物的检验。‎ ‎(2)检验部分的重难点一般在于不加试剂的鉴别,比如试剂互滴,顺序不同则现象不同,或者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建议同学们多做题,然后总结常用方法。‎ ‎(3)分离和提纯部分则显得简单许多,主要就是对过滤、结晶、洗气、分液、萃取、蒸馏等方法的考查。稍加注意即可。‎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 Z ‎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Cu2+产生__蓝色沉淀__‎ ‎(4)Al3+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__NaOH__溶液,白色沉淀又会__溶解__‎ ‎(5)NH共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变蓝__的气体 ‎(6)K+火焰呈__浅紫__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7)Na+火焰呈__黄__色 特别提醒:‎ ‎(1)阳离子的检验除了一些特殊的方法(焰色反应、KSCN溶液显色反应)外,我们一般用NaOH溶液即可鉴别;(2)在没有特殊要求时,如果有多种检验方法,应该选择教材中给定的方法,如检验Fe3+用KSCN溶液;(3)含Fe3+、Fe2+的混合溶液中检验Fe2+的方法是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或滴加酸性KMnO4溶液,KMnO4紫红色褪去。‎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① ‎②无色__刺激性__ ‎③无明显现象 ‎(3)Cl-、Br-、I-的检验。‎ ‎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氧化—萃取检验法(检验Br-、I-)。‎ ‎③特征反应检验法。‎ I-溶液变为__蓝__色 ‎[易错警示] ‎ ‎(1)在检验SO时,我们要注意SO、Ag+的干扰,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用稀硝酸酸化。‎ ‎(2)检验SO、CO时要防止它们互相干扰,两者加稀盐酸都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区别在于生成的CO2无气味,而SO2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常见气体的检验 ‎(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2)酸性气体的检验 ‎(3)碱性气体的检验(NH3)‎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特别提醒:‎ ‎(1)检验气体时,要防止气体之间的互相干扰,如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中学阶段只学过一种碱性气体,所以只要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般都是氨气。‎ ‎4.物质检验的六点注意事项 ‎(1)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 ‎(2)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会造成试剂污染,“别”而无用。所以要用“各取少许”字样。‎ ‎(3)不许“未知当已知”: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试剂加入××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4)注意离子检验所要求的环境,如酸碱性。‎ ‎(5)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检验CO时,HCO会造成干扰。‎ ‎(6)尽可能选择特效反应以减少干扰,如检验Fe3+常选用KSCN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等。‎ X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 )‎ ‎(2)某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 )‎ ‎(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 ‎(4)某气体在空气中可产生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试纸变红,则该气体一定是HCl( × )‎ ‎(5)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一定不含Fe2+( × )‎ ‎(6)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呈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 ‎-。( √ )‎ ‎(7)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 )‎ ‎(8)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Cl2( × )‎ ‎(9)向某溶液中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 ‎2.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K+、Ba2+、Al3+、Fe3+、l-、NO、CO、SO和AlO。取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适量溶液,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适量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 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c.沉淀完全溶解;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以排除__CO、AlO__的存在。‎ ‎(2)由②可以证明__I-__的存在,同时排除__NO、Fe3+__的存在,理由是__CCl4层呈现I2的颜色,原溶液含I-,Fe3+、NO在酸性条件下都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__。‎ ‎(3)由③可以证明__NH、Al3+__的存在。写出c、d中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__Al(OH)3+OH-===AlO+2H2O__;‎ d.__NH+OH-NH3↑+H2O__。‎ 题组一 离子的检验和物质的鉴别 ‎1.(2016新课标Ⅱ·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C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解析] A项,样品加入水NaHCO3溶解,再加入稀盐酸Al(OH)3溶解,HCl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但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不会出现固体,A项错误;B项,样品中加入水NaHCO3溶解,再加入稀盐酸AgCl不溶解,B项错误;C项,样品加入水Na2SO3‎ 溶解,再加入稀盐酸BaCO3溶解,产生气体,而加入稀硫酸产生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且生成BaSO4沉淀,C项正确;D项,样品加水均溶解,D项错误。‎ ‎2.(2017课标Ⅱ·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Ksp(AgCl)‎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sp(Ag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