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1 发布 |
- 37.5 KB |
- 72页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复习精华资料全集
目 录 第一章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 2 一、 配方法 ……………………………………… 2 二、 换元法 ……………………………………… 5 三、 待定系数法 ………………………………… 12 四、 定义法 ……………………………………… 17 五、 数学归纳法 ………………………………… 21 六、 参数法 ……………………………………… 25 七、 反证法 ……………………………………… 29 八、 消去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 法、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 32 一、 数形结合思想 ……………………………… 32 二、 分类讨论思想 ……………………………… 37 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 …………………………… 43 四、 转化(化归)思想 ………………………… 49 第三章 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 55 一、 应用问题 …………………………………… 55 二、 探索性问题 ………………………………… 61 三、 选择题解答策略 …………………………… 66 四、 填空题解答策略 …………………………… 71 2 第一章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 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 “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 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 xy 项的二次 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ab+b ,将这个公 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b =(a+b) -2ab=(a-b) +2ab; a +ab+b =(a+b) -ab=(a-b) +3ab=(a+ b 2 ) +( 3 2 b) ; a +b +c +ab+bc+ca= 1 2 [(a+b) +(b+c) +(c+a) ] a +b +c =(a+b+c) -2(ab+bc+ca)=(a+b-c) -2(ab-bc-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 =1+2sinα cosα =(sinα +cosα ) ; x + 1 2x =(x+ 1 x ) -2=(x- ) +2 ;……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5 +2a 3 a +a a 7 =25,则 a +a =_______。 2. 方程 x +y -4kx-2y+5k=0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0,故③式不可能有实数解。
所以不存在 a、b,使得 A∩B≠φ 与(a,b)∈C 同时成立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 5x+12y=60,则 x y2 2 的最小值是_____。
A. 60
13
B. 13
5
C. 13
12
D. 1
2. 已知集合 P={(x,y)|y= 9 2 x }、Q={(x,y)|y=x+b},若 P∩Q≠φ ,则 b 的取值
范围是____。
A. |b|<3 B. |b|≤3 2 C. -3≤b≤3 D. -3|x-1|+|x+1|的解集是非空数集,那么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 设 z=cosα + 1
2
i且|z|≤1,那么 argz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 若方程 x -3ax+2a =0 的一个根小于 1,而另一根大于 1,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8. sin 20°+cos 80°+ 3 sin20°·cos80°=____________。
9. 解不等式: x x2 2 >b-x
37
10. 设 A={x|<1x<3},又设 B 是关于 x 的不等式组 x x a
x bx
2
2
2 0
2 5 0
≤
≤
的解集,试确定 a、b 的
取值范围,使得 A B。 (90 年高考副题)
11. 定义域内不等式 2 x 〉x+a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2. 已知函数 y= ( )x 1 12 + ( )x 5 92 ,求函数的最小值及此时 x 的值。
13. 已知 z∈C,且|z|=1,求|(z+1)(z-i)|的最大值。
14. 若方程 lg(kx)=2lg(x+1)只有一个实数解,求常数 k 的取值范围。
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
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
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
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
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 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如|a|的定义分 a>0、a=0、a<0 三种情
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
② 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
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公式,分 q=1 和 q≠1 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
称为性质型。
③ 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 ax>2 时
分 a>0、a=0 和 a<0 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参型。
另外,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
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
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
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
(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综合得出结论。
Ⅰ、再现性题组:
1.集合 A={x||x|≤4,x∈R},B={x||x-3|≤a,x∈R},若 A B,那么 a 的范围是_____。
A. 0≤a≤1 B. a≤1 C. a<1 D. 00 且 a≠1,p=log a (a 3 +a+1),q=log (a 2 +a+1),则 p、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
A. p=q B. pq D.当 a>1 时,p>q;当 00、a=0、a<0 三种情况讨论,选 B;
2 小题:对底数 a 分 a>1、00、x<0 两种情况,选 B;
6 小题:分侧面矩形长、宽分别为 2 和 4、或 4 和 2 两种情况,选 D;
7 小题:分截距等于零、不等于零两种情况,选 C。
Ⅱ、示范性题组:
例 1. 设 0
0, 使得 =lg(S -c)成立。
【注】 本例由所用公式的适用范围而导致分类讨论。该题文科考生改问题为:证明
log log. .05 05 2
2
S Sn n >log 0 5. S ,和理科第一问类似,只是所利用的是底数是 0.5 时,对
数函数为单调递减。
例 1、例 2、例 3 属于涉及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运算性质、法则等是分类讨论的问
题或者分类给出的,我们解决时按要求进行分类,即题型为概念、性质型。
例 4. 设函数 f(x)=ax -2x+2,对于满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