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选精讲)练习3-三角函数习题精选精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选精讲)练习3-三角函数习题精选精讲

透视高考数学试题与三角函数有关的五大热点 解答三角高考题的一般策略:‎ ‎(1)发现差异:观察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即进行所谓的“差异分析”。‎ ‎(2)寻找联系:运用相关三角公式,找出差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合理转化:选择恰当的三角公式,促使差异的转化。‎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 ‎(1)常值代换:特别是用“1”的代换,如1=cos2θ+sin2θ=tanx·cotx=tan45°等。‎ ‎(2)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如分拆项:sin2x+2cos2x=(sin2x+cos2x)+cos2x=1+cos2x;配凑角:α=(α+β)-β,β=-等。‎ ‎(3)降次,即二倍角公式降次。‎ ‎(4)化弦(切)法。将三角函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化成弦(切)。‎ ‎(5)引入辅助角。asinθ+bcosθ=sin(θ+),这里辅助角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tan=确定。‎ 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五大热点问题 ‎1.三角函数的图象问题:这是一类研究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及图像变换问题,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三角函数的周期在解题中决定作用,千万不可忽视。‎ 例1.(06重庆卷)设函数f(x)=cos2cos+sinrcosx+a(其中>0,aR),且f(x)的图象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高点的横坐标为.‎ ‎(Ⅰ)求ω的值;‎ ‎(Ⅱ)如果f(x)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求a的值.‎ ‎ ‎ ‎ ‎ 例2.(06山东卷)已知函数f(x)=A(A>0,>0,0<<函数,且y=f(x)的最大值为2,其图象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2,并过点(1,2).‎ ‎(1)求;‎ ‎(2)计算f(1)+f(2)+… +f(2 008).‎ 解:(I)‎ 的最大值为2,.‎ 又其图象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2,,‎ ‎.‎ 过点,‎ 又.‎ ‎(II)解法一:,‎ ‎.‎ 又的周期为4,,‎ 解法二:‎ 又的周期为4,,‎ 例3.(06福建卷)已知函数f(x)=sin2x+xcosx+2cos2x,xR.‎ ‎(I)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 ‎(Ⅱ)函数f(x)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sin2x(x∈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 解:(I)‎ ‎         ‎ ‎ 的最小正周期 ‎ 由题意得 即 ‎ ‎ 的单调增区间为 ‎ (II)方法一: 先把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就得到的图象。‎ ‎ 方法二:把图象上所有的点按向量平移,就得到的图象。‎ ‎2.三角函数的性质性质问题 近年来,高考解答题加大了对三角函数性质的考查力度,它不仅考查了函数的有关概念,还考查三角变换技能。‎ 例4.(06辽宁卷)已知函数,.求:‎ ‎(I) 函数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的集合;‎ ‎(II) 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解析】(I) 解法一: ‎ 当,即时, 取得最大值.‎ 函数的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的集合为.‎ 解法二: ‎ 当,即时, 取得最大值.‎ 函数的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的集合为.‎ ‎(II)解: 由题意得: ‎ 即: 因此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点评】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有关知识的能力.‎ 例5.(06广东卷)已知函数.‎ ‎(I)求的最小正周期; ‎ ‎(II)求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III)若,求的值.‎ 解:‎ ‎(Ⅰ)的最小正周期为;‎ ‎(Ⅱ)的最大值为和最小值;‎ ‎(Ⅲ)因为,即,即 ‎ ‎3.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解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 例6.(06安徽卷)已知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解:(Ⅰ)由得,即,又,所以为所求。‎ ‎(Ⅱ)=‎ ‎===。‎ 例7.(06北京卷)已知函数,‎ ‎ (Ⅰ)求的定义域;‎ ‎ (Ⅱ)设是第四象限的角,且,求的值.‎ 解:(1)依题意,有cosx¹0,解得x¹kp+,‎ 即的定义域为{x|xÎR,且x¹kp+,kÎZ}‎ ‎(2)=-2sinx+2cosx=-2sina+2cosa 由是第四象限的角,且可得sina=-,cosa=‎ =-2sina+2cosa=‎ 例8.(08湖南卷)已知求θ的值. ‎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 即.‎ 解得.‎ 由0<θ<π知,从而.‎ ‎4.三角形函数的最值问题 ‎ 三角形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和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并重的重要题型,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例9.(06陕西卷)已知函数f(x)=sin(2x-)+2sin2(x-) (x∈R)‎ ‎(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 (2)求使函数f(x)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 解:(Ⅰ) f(x)=sin(2x-)+1-cos2(x-) ‎ ‎ = 2[sin2(x-)- cos2(x-)]+1‎ ‎ =2sin[2(x-)-]+1‎ ‎ = 2sin(2x-) +1 ‎ ‎∴ T==π ‎ (Ⅱ)当f(x)取最大值时, sin(2x-)=1,有 2x- =2kπ+ ‎ 即x=kπ+ (k∈Z) ∴所求x的集合为{x∈R|x= kπ+ , (k∈Z)}.‎ ‎5.三角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 ‎ 由于平面向量融数、形于一体,具有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和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例10.(06浙江卷)如图,函数y=2sin(πxφ),x∈R,(其中0≤φ≤)‎ 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0,1). ‎ ‎(Ⅰ)求φ的值;‎ ‎(Ⅱ)设P是图象上的最高点,M、N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求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已知三角函数求角,向量夹角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 解:(I)因为函数图像过点,所以即因为,所以.‎ ‎(II)由函数及其图像,得 所以从而 ,‎ 故.‎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1、‎ ‎ 分析:对三角函数式化简的目标是:(1)次数尽可能低; (2)角尽可能少;(3)三角函数名称尽可能统一;(4)项数尽可能少。 观察欲化简的式子发现:‎ ‎ (1)次数为2(有降次的可能); (2)涉及的角有α、β、2α、2β,(需要把2α化为α,2β化为β);‎ ‎ (3)函数名称为正弦、余弦(可以利用平方关系进行名称的统一);‎ ‎ (4)共有3项(需要减少),由于侧重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本题化简方法不止一种。‎ ‎ 解法一:‎ ‎ ‎ ‎ 解法二:(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 ‎ ‎ ‎ ‎ ‎ ‎ ‎ ‎ ‎ ‎ ‎ ‎ ‎ 解法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 ‎ ‎ ‎ ‎ ‎ 解法四:(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 ‎ ‎ ‎ ‎ ‎ ‎ ‎[注]在对三角式作变形时,以上四种方法,提供了四种变形的角度,这也是研究其他三角问题时经常要用的变形手法。‎ 例2、已知函数的图像过点,且b>0,又的最大值为,(1)求函数 的解析式;(2)由函数y=图像经过平移是否能得到一个奇函数y=的图像?若能,请写出平移的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 ‎(2) ,将的图像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再向右平移单位得到的图像,故将的图像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单位就可以得到奇函数y=的图像。‎ ‎[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基础知识,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应于以重视。‎ 例3、为使方程在内有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 ‎ ‎ ‎ ‎ 分析一:由方程形式,可把该方程采取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设sinx=t,则原方程化为,且,于是问题转化为: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在区间上有解,求的取值范围,解法如下: ‎ ‎ ‎ ‎ ‎ ‎ 分析二:‎ ‎ ‎ ‎ 解法如下:‎ ‎ ‎ ‎  ‎ ‎ ‎ ‎ ‎ ‎[注]换元法或方程思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计算型试题。‎ 例4、已知向量,‎ ‎(1)求的值;(2)若的值。‎ 解:(1)因为 所以 又因为,所以,‎ 即;‎ ‎(2) ,‎ 又因为,所以 ,‎ ‎,所以,所以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的基本技能,着重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之一.‎ 例5、已知向量,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且,‎ ‎(1)求向量;‎ ‎(2)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向量,其中为的内角,且依次成等差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  分析:本题的特色是将向量与三角知识综合,体现了知识的交汇性,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创新,也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关联三角形的三角解答题是高考命题又一个热点。解答本题应先翻译向量语言,脱去向量语言的外衣,这时问题(1)就转化为解方程组问题了,而问题(2)就化归为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了。‎ 解:(1)设,由,有  ①‎ ‎ 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有,‎ ‎,则  ②‎ 由①、②解得: ‎ ‎(2)由与垂直知,‎ 由 若,则,‎ ‎    =,‎ ‎,‎ 例6 如图,某园林单位准备绿化一块直径为BC的半圆形空地,△ABC外的地方种草,△ABC的内接正方形PQRS为一水池,其余的地方种花.若BC=a,∠ABC=,设△ABC的面积为S1,正方形的面积为S2.‎ ‎(1)用a,表示S1和S2;‎ ‎(2)当a固定,变化时,求取最小值时的角.‎ 解:(1)‎ 设正方形边长为,则 ‎(2)当固定,变化时,‎ 令 ,用导数知识可以证明:函数在是减函数,于是当时,取最小值,此时。‎ o ‎[注]三角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通过引入角度,将图形的语言转化为三角的符号语言,再将其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函数。三角函数的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冷点,但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三角高考数学题的常规解题途径 ‎ 由于三角问题公式繁、题型杂、技巧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往往盲目探索,超时失分现象较为严重。若将各种题型技巧全部强化训练,又会陷入题海。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三角高考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解题方向,只要在复习中让学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掌握其常规的解题途径,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途径1:化成“三个一”‎ ‎ “三个一”是指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一次方的形式。这种方法的解题步骤是:运用三角公式,把所求函数变换成“三个一”的形式,即等形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及其性质深入求解。一般求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如对称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值域、作图象等问题均可用此法。这类题在高考中每年都作重点考查。‎ ‎ 例1. (2004年全国)求的最小正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 分析:本题属于求三角函数性质问题,故使用途径1。‎ ‎ 简解:‎ ‎ ‎ ‎ 所以 ‎ 评注:由于解题思路方向明确,避免了盲目探索,使解题过程简明流畅。‎ ‎ 途径2:化成“两个一”‎ ‎ 若某些问题化不成“三个一”,也可只化成一个角一种三角函数n次方的形式,或一个角的两种三角函数一次方的形式,即只能达到“两个一”的要求。此时可通过配方、求导、解方程、设辅助角等手段进一步求解。‎ ‎ 例2. (2004年广东)当时,函数的最值为( )‎ ‎ A. B. C. 2 D. 4‎ ‎ 分析1:本题为求最值问题,则考虑用途径1,根据函数的齐次特征,化成,却无法变成一次方形式,则走途径2。‎ ‎ ,选(D)。‎ 分析2:本题若用降幂公式变形为,也只能实现“两个一”。此时可将函数进一步变形为,利用辅助角,得函数 ‎,变成了“三个一”的形式。再利用其有界性,求得。‎ ‎ 途径3:边角转换 ‎ 若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或角的关系,而求另一些边或角或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可运用正(余)弦定理或面积公式,把边都化为角,或把角都化为边,然后通过解方程求之。‎ ‎ 例3. 在中,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1)求角B;(2)若 ‎,求a的值。‎ ‎ 简解1(边化角):‎ ‎ ‎ ‎ ‎ ‎ 简解2(角化边):‎ ‎ ‎ ‎ ‎ ‎ (2)因为,‎ ‎ 所以,‎ ‎ 得或3‎ ‎ 评注:有些学生把条件变形为后,便思路受阻,显示他们对三角题的常规解法不熟。‎ ‎ 途径4:三角变换 ‎ 三角变换就是运用各种三角公式(倍、半、和差、诱、万能等),通过切弦互化、变角、变名、变次等技巧,将一个三角式恒等变形为另一种形式的方法。‎ ‎ 例4. (2002年全国)已知,求的值。‎ ‎ 分析:本题是由角的余弦求角的余弦,故用角变换。因为,而的正、余弦值可用二倍角公式求出,则本题获解。‎ ‎ 简解:‎ ‎ ‎ ‎ 因为,‎ ‎ 所以 ‎ 故 ‎ ‎ ‎ 评注:本题解法很多,每种方法都要经历复杂的三角变换,以及讨论角的范围。‎ ‎ 途径5:等价转化 ‎ 有些问题无法直接选用前4种途径,而需先转化后选用。即先将各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式,然后从前4种途径中择一求解。这类高考题处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易发挥考查数学能力的功效,故必是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需重点留意。‎ ‎ 例5. (2004年广东)已知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也成等比数列,求的值。‎ ‎ 分析:本题处于三角与数列的交汇点上,数列起过渡作用,重心在三角上。用途径5,先把角成等比转化为,代入后,再选用途径4求解。‎ ‎ 简解:‎ ‎ 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即 ‎ 所以。以下从略。‎ 高三期末(11套)数学试卷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 15.(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求和的值.‎ 解:‎ ‎ ‎ ‎ ‎ ‎ ‎ ‎ ‎ ‎ ‎ ‎2.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 ‎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向量 且满足,‎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试判断的形状。‎ ‎15.(1)‎ ‎(2)。‎ ‎2.已知,则= .‎ ‎16.(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向量,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 ‎(I)求的值;‎ ‎(II)求的最小正周期,并求在上的最小值;‎ ‎(III)当时,求的值.‎ ‎16.(I)‎ ‎(II),‎ 的最小正周期为 当或时,的最小值为1.‎ ‎(III)‎ 两边平方得,解得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 ‎ ‎4.已知,则值为 ▲ .7‎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在中, 所对边分别为.‎ 已知,且.‎ ‎(Ⅰ)求大小.‎ ‎(Ⅱ)若求的面积S的大小.‎ ‎15. 解: 解:(I)∵,‎ ‎∴=0.‎ ‎∴ ………………………………2分 ‎∵‎ ‎∴ ………………………………4分 ‎∵‎ ‎∴ ‎ ‎∴ ………………………………6分 ‎∵‎ ‎∴ ………………………………8分 ‎(II)△ 中,‎ ‎∵‎ ‎∴.‎ ‎∴ ………………………………10分 ‎∴ ………………………………12分 ‎∴△的面积 ……………14分 ‎7.方程(为常数,)的所有根的和为 ▲ . 0‎ ‎17.(本小题共15分)‎ ‎、、是同一平面内三条不重合自上而下的平行直线. ‎ ‎(Ⅰ)如果与间的距离是1,与间的距离也是1,可以把一个正三角形的三顶点分别放在,,上,求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 ‎ (Ⅱ)如图,如果与间的距离是1,与间的距离是2,能否把一个正三角形的三顶点分别放在,,上,如果能放,求和夹角的正切值并求该正三角形边长;如果不能,说明为什么?‎ ‎(Ⅲ)如果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三顶点分别在,,上,设与的距离为,与的距离为,求的范围?‎ ‎(第17题)‎ ‎17.不妨设 ‎ ‎(Ⅰ)∵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 ∴过的中点, 1分 ‎ ∴ 2分 ‎ ∴边长 4分 ‎ (Ⅱ)设边长为与的夹角为,由对称性,不妨设, 6分 ‎ ∴ 7分 ‎ 两式相比得:‎ ‎ 8分 ‎ ‎ ‎ ∴‎ ‎ ∴ 9分 ‎ ∴边长 10分 ‎ (Ⅲ)‎ ‎ 11分 ‎ = 12分 ‎ = 13分 ‎ ∵,∴ 14分 ‎ ∴,‎ ‎ ∴ 15分 ‎3.△中,若,,则 ▲ .4 ‎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内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函数在处取到最大值,求的值;‎ ‎(3)若(),求证:方程在内没有实数解.‎ ‎(参考数据:,)‎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 ‎ ‎ 令()‎ ‎ 则,------------------------------------------------2分 ‎ 由于,则在内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 ‎---------------4分 ‎ (注:将单调递增区间写成的形式扣1分)‎ ‎(2)依题意,(),------------------------------------------6分 由周期性,‎ ‎;-----------------8分 ‎(3)函数()为单调增函数,‎ 且当时,,,此时有;-------------10分 当时,由于,而, ‎ 则有,即,即,------------------12分 而函数的最大值为,且()为单调增函数,‎ 则当时,恒有,‎ 综上,在恒有,即方程在内没有实数 解.--------------------------------------------------------------------------------------------14分 ‎3.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 ▲ .‎ ‎ 答案:.‎ ‎9. 在△ABC中,若,则 ▲ .‎ 答案:.‎ ‎16.(本小题满分12分)‎ ‎ 已知向量,,记.‎ ‎ (1)求f(x)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 ‎ (2)若,且,求.‎ 答案:(1)∵,‎ ‎∴ …………………………………2分 ‎.………4分 定义域为. ……………………………………………………6分 ‎ (2)因,即>0,‎ ‎ 故为锐角,于是. ………………………………9分 ‎ ∴=‎ ‎=. ………………………………12分 讲评建议:第(1)问中,必须注意中x的条件限制.‎ ‎ 第(2)中,学生常会将“”展开,并结合,求解方程组,求的值.但三角恒等变换中,“三变”应加强必要的训练.‎ ‎9.在△中,, ,若,则= ▲ . ; ‎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2.已知,求 ‎6.在中,如果∶∶=5∶6∶8,那么此三角形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 .‎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向量,,,设.‎ ‎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 (Ⅱ)若,且,求的值.‎ ‎15.解:(Ⅰ)因为 ‎ ……………………………………………………………4分 ‎ 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6分 ‎(Ⅱ)因为,所以, ………………………………8分 又因为,所以, ………………………………10分 即 ‎ =. ………………………………14分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三角函数问题及对策 一、高考调研 ‎1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上述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理解的物理意义;用三角变换和图象变换方法解决问题; ‎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会用记号反正弦、反余弦、反余切表示角;7掌握正、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二、常见题型及对策 Ⅰ利用方程思想和目标意识进行三角变换 例1、已知(Ⅰ)求sinx-cosx的值;(Ⅱ)求的值. ‎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符号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 ,目标意识,方程组观念平方切入,(Ⅰ)用同角的关系沟通有方法1,由 即 注意角所在范围选取符号又 故 ‎ 认识同角关系的作用,构建方程组有解法2:‎ ‎①②‎ 联立方程 由①得将其代入②,整理得 ‎ ‎ ‎(Ⅱ)目标意识沟通代入有,,‎ 例2、已知为第二象限的角,为第一象限的角,‎ 解:目标意识,用同角及倍角和角公式的应用, ‎ 已知为第二象限的角,,‎ 例3、已知 解:和角公式及二倍角公式的特征,由目标意识构建同角正弦和余弦的方程组切入,二倍角余弦公式的分解因式使问题简单化例4、已知函数 ‎ ‎ 分析:函数值的意义,降次辅助角切入,由和角值如何求单角的值,平方关系启示展开构建方程组解.‎ 解:‎ 规律总结: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以角的差异切入,目标意识和整体思维选择变换公式,通过变角,变名称,变结构达到 “特殊值,约项,消项’的目的.其中方程组的观念,整体认识和使用公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应注重诱导公式(余角改变名称,补角三角形中降元),同角关系(沟通关系构建方程组,分式类齐次式的处理)、升降幂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灵活应用.‎ Ⅱ、三角变换化归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问题 例5、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值; ‎ ‎ (2)求函数的值域. ‎ 分析:注意特殊值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逆用辅助角公式化归同一角的三角函数切入,‎ 解:(1),‎ ‎ . ‎ ‎ (2)利用有界性求值域,, , ‎ ‎ , , 函数的值域为. ‎ 例6、化简,并求函数的值域和最小正周期。‎ 分析:诱导公式化简,辅助角公式化归。‎ 解:‎ ‎ ,则函数的值域为[-4,4],函数的周期 例7、函数 ( )‎ (A) 在[0,,(,上递增,在[,,(,上递减。‎ (B) 在[0,,[,上递增,在(,,(,上递减。‎ (C) 在(,,(,上递增,在[0,,[,上递减。‎ ‎(D)在[,,(,上递增,在[0,,(,上递减。‎ 分析: 认识整体公式意义,升次公式应用化简,注意两种情形选择支验证,选A;‎ 规律总结:依据题设特征选择诱导公式,升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等化归为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利用公式和有解性简化求解问题。‎ Ⅲ、三角变换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信息迁移问题 ‎ 例8、函数,[0,]的图像与直线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运动变化和数形结合解决图象的交点的个数,从分段的图象入手,平行直线系 ,作图形助数有 为所求;‎ 例9、 设函数f (x)的图象与直线x =a,x =b及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f(x)在[a,b]上的面积,已知函数y=sinnx在[0,]上的面积为(n∈N*),(i)y=sin3x在[0,]上的面积为   ;(ii)y=sin(3x-π)+1在[,]上的面积为    .‎ B P C D A ‎0‎ 分析:理解信息迁移的意义,注意图象的对称性的意义,分割法求面积。‎ (1) 认识对称性和信息反馈两部分关于具有对称性,‎ 而 在[0,]上的面积为,所以面积为;‎ ‎ (2) 如图,所球面积分割为 规律总结: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性质可数形结合研究根的个数问题,注意图象的对称性,可分割法解决图象与其直线所围成的非规则图形的面积,应积累这种学习体验。‎ Ⅳ、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 例10、 已知在△ABC中,sinA(sinB+cosB)-sinC=0,sinB+cos‎2C=0,求角A、B、C的大小. ‎ 解:注意三角形中补角的降元意识,从某一个条件入手构建方程有解法一, 由得展开化因式积,则即因为所以,从而由知 从而.‎ 即 由此得所以 注意三角形中补角的降元意识,从另一个条件等式入手构建方程有解法二:由由、,所以即由得 ‎ 所以 即因为,所以由从而,知B+‎2C=不合要求.再由,得 所以 例11、在△ABC中,已知边上的中线BD=,求sinA的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和运算能力 引入中位线产生解法1:设E为BC的中点,连接DE,则DE//AB,且DE=‎ 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D2=BE2+ED2-2BE·EDcosBED,‎ 构建向量产生解法2:‎ 以B为坐标原点,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且不妨设点A位于第一象限.‎ 引边的高产生解法3:‎ 过A作AH⊥BC交BC于H,延长BD到P使BD=DP,连接AP、PC,‎ 过P作PN⊥BC交BC的延长线于N,则HB=ABcosB=‎ 例12、在中,所对的边长分别为,设满足条件 和,求和的值.‎ 分析:本题考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解:注意余弦定理的整体结构特征“边化角”有解法一:‎ 由余弦定理,因此, 在△ABC中,∠C=180°-∠A-∠B=120°-∠B.由已知条件,应用正弦定理解得从而 注意余弦定理的整体结构特征“角化边”解法二:‎ 由余弦定理,因此,,则,二次齐次式处处理得 所以 ①由正弦定理.由①式知故∠B<∠A,因此∠B为锐角,于是,从而 规律总结:三角形问题中的三角问题,注意其隐含条件的挖掘.互补角降元,互余角变名常常是变换的思维点;解三角形中若能引入不同的辅助线将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法,构建向量利用其概念和运算简化求解三角问题,更显示出向量和三角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为“边化角”和“角化边”提供了化统一的依据和方法,要依据题设的特殊性适当的选择.‎ Ⅴ、三角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例13、 如图,在直径为1的圆O中,作一关于圆心对称、 邻边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其中(Ⅰ)将十字形的面积表示为的函数;(Ⅱ)为何值时,十字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图形建立函数关系、三角函数公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以及解和三角函数有关的极值问题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知识的能力. 注意直角三角的函数的意义切入。‎ 解:(Ⅰ)设S为十字形的面积 则 ‎ ‎(Ⅱ)用三角的有界性产生解法一:‎ 其中 当最大.所以,当最大. S的最大值为 ‎ 若用导数解决产生解法二:‎ 因为 ‎ 所以令S′=0,即可解得 所以,当时,S最大,S的最大值为 规律总结:应用问题中若能引入一个角参数,将会优化思维过程,如本题为降低难度给出了角参数,使面积表达式容易沟通;有关三角函数的最值可化归有界性求解也可用导数法求解。‎ Ⅵ、三角与向量及导数的网络交汇问题 例14、设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 (Ⅰ)求;(Ⅱ)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Ⅲ)证明直线分析:由待定系数确定解析式切入。‎ 解:(1) 认识对称轴确定初相位, (2)为所求的递增区间;‎ ‎(3)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和有界性完成证明. ,而的斜率,所以直线与函数的图像不相切.函数的图像不相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