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全解全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全解全析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 22i 1+i      等于( ) A. 4i B. 4i C. 2i D. 2i 【答案】C 【解析】 2 2 2 2i 4i 4 2i.1+i (1+i) 2i        2.不等式 2 01 x x   ≤ 的解集是( ) A. ( 1) ( 1 2]  , , B.[ 1 2] , C. ( 1) [2 )   , , D. ( 1 2] , 【答案】D 【解析】由 2 01 x x   ≤ 得 ( 2)( 1) 0 1 0 x x x      ≤ ,所以解集为 ( 1 2] , . 3.设 M N, 是两个集合,则“ M N   ”是“ M N  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由韦恩图知 M N    M N   ;反之, M N   .M N   4.设 ,a b 是非零向量,若函数 ( ) ( ) ( )f x x x  a b a 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必有( ) A. ⊥a b B. ∥a b C.| | | |a b D.| | | |a b 【答案】A 【解析】 2 2 2( ) ( ) ( ) (| | | | )f x x x x x         a b a b a b a b a b ,若函数 ( )f x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其二次项系数为 0,  a b = 0,  ⊥a b. 5.设随机变量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01)N , ,已知 ( 1.96) 0.025   , 则 (| | 1.96)P   =( ) A.0.025 B.0.050 C.0.950 D.0.975 【答案】C 【解析】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01)N , , (| | 1.96) ( 1.96 1.96)P P        (1.96) ( 1.96) 1 2 ( 1.96) 1 2 0.025 0.950.           6.函数 2 4 4 1 ( ) 4 3 1 x x f x x x x      , ≤ , , 的图象和函数 2( ) logg x x 的图象 的交点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由图像易知交点共有 3 个。 7.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函数 ( )f x 在 0x x 处连续,则 0 0 lim ( ) lim ( ) x x x x f x f x   → → B.函数 2 2( ) 4 xf x x   的不连续点是 2x  和 2x   C.若函数 ( )f x 、 ( )g x 满足 lim[ ( ) ( )] 0x f x g x  → ,则 lim ( ) lim ( )x x f x g x  → → D. 1 1 1lim 1 2x x x  → 【答案】C. 【解析】 lim ( ) lim ( )x x f x g x  → → 的前提是 lim ( ) lim ( )x x f x g x → → 与 必须都存在! 8.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 8 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 E F, 分别 是棱 1AA , 1DD 的中点,则直线 EF 被球O 截得的线段长为( ) A. 2 2 B.1 C. 21 2  D. 2 【答案】D. 【解析】正方体对角线为球直径,所以 4 32 R ,在过点 E、F、O 的球的大圆中, 由已知得 d= 2 3,2 1 R , 2 2 4 1 4 3 r ,所以 EF=2r= 2 。 9.设 1 2F F, 分别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的左、右焦点,若在其右准线上存在 ,P 使线段 1PF 的中垂线过点 2F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0 2      , B. 30 3      , C. 2 12      , D. 3 13      , 【答案】D 【解析】由已知 P 2 ( , )a yc ,所以 1F P 的中点 Q 的坐标为 2 ( , )2 2 b y c ,由 1 2 1 2 4 2 2 2 2 2 2, , 1, 2 .2F P QF F P QF cy cy bk k k k y bb b c c         2 2 2 2 2 1 1 3( )(3 ) 0 (3 ) 0,1 .3y a c ee e           当 1 0F Pk  时, 2QFk 不存在,此时 2F 为中点, 2 32 .3 a c c ec     综上得 3 1.3 e  10.设集合 {1 2 3 4 5 6}M  ,,,,, , 1 2 kS S S, , , 都是 M 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 对任意的 { }i i iS a b , , { }j j jS a b , (i j , {1 2 3 }i j k 、 ,,, , ),都有 min min j ji i i i j j a ba b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min{ }x y, 表示两个数 x y, 中的较小者), 则 k 的最大值是( ) A.10 B.11 C.12 D.13 【答案】B 【解析】含 2 个元素的子集有 15 个,但{1,2}、{2,4}、{3,6}只能取一个; {1,3}、{2,6}只能取一个;{2,3}、{4,6}只能取一个, 故满足条件的两个元素的集合有 11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1.圆心为 (11), 且与直线 4x y  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 【答案】 2 2( 1) ( 1) 2x y    【解析】半径 R= 2 2 |411|  ,所以圆的方程为 2 2( 1) ( 1) 2x y    12.在 ABC△ 中,角 A B C, ,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 ,若 1a  ,b= 7 , 3c  ,则 B  . 【答案】 5π 6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1 3 7 3cos ,22 1 3 B       ,所以 5π .6B  13.函数 3( ) 12f x x x  在区间[ 3 3] , 上的最小值是 . 【答案】–16 【解析】 2( ) 12 3 0 2,f x x x       检验 ( 2) 16, (3) 9,f f     min( ) ( 2) 16.f x f     14.设集合 {( ) | | 2 |},A x y y x 1, ≥ 2 {( ) | | | }B x y y x b  , ≤ , A B   . (1)b 的取值范围是 ; (2)若 ( )x y A B , ,且 2x y 的最大值为 9,则b 的值是 . 【答案】(1)[1 ) , (2) 9 2 【解析】(1)由图象可知b 的取值范围是[1 ). , (2)若 , ,x y A B  令 t= 2x y ,则在(0,b)处取得最大值, 所以 0+2b=9,所以 b= 9 2 . 15.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 1,偶数换成 0,得到如图 1 所示的 0-1 三角数表.从上 往下数,第 1 次全行的数都为 1 的是第 1 行,第 2 次全行的数都为 1 的是第 3 行,…, 第 n 次全行的数都为 1 的是第 行;第 61 行中 1 的个数是 . 第 1 行 1 1 第 2 行 1 0 1 第 3 行 1 1 1 1 第 4 行 1 0 0 0 1 第 5 行 1 1 0 0 1 1 …… ……………………………… 图 1 【答案】 2 1n  ,32 【解析】由不完全归纳法知,全行都为 1 的是第 2 1n  行; 66 2 1 63,n     故第 63 行共有 64 个 1,逆推知第 62 行共有 32 个 1,第 61 行共有 32 个 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2 π( ) cos 12f x x     , 1( ) 1 sin 22g x x  . (I)设 0x x 是函数 ( )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 0( )g x 的值. (II)求函数 ( ) ( ) ( )h x f x g x 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I)由题设知 1 π( ) [1 cos(2 )]2 6f x x   . 因为 0x x 是函数 ( )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所以 0 π2 6x  πk , 即 0 π2 π 6x k  ( k Z ). 所以 0 0 1 1 π( ) 1 sin 2 1 sin( π )2 2 6g x x k     . 当 k 为偶数时, 0 1 π 1 3( ) 1 sin 12 6 4 4g x          , 当 k 为奇数时, 0 1 π 1 5( ) 1 sin 12 6 4 4g x      . (II) 1 π 1( ) ( ) ( ) 1 cos 2 1 sin 22 6 2h x f x g x x x             1 π 3 1 3 1 3cos 2 sin 2 cos2 sin 22 6 2 2 2 2 2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1 π 3sin 22 3 2x      . 当 π π π2 π 2 2 π2 3 2k x k  ≤ ≤ ,即 5π ππ π12 12k x k ≤ ≤ ( k Z )时, 函数 1 π 3( ) sin 22 3 2h x x      是增函数, 故函数 ( )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5π ππ π12 12k k     , ( k Z ).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地区为下岗人员免费提供财会和计算机培训,以提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每名下岗人 员可以选择参加一项培训、参加两项培训或不参加培训,已知参加过财会培训的有 60%,参 加过计算机培训的有 75%.假设每个人对培训项目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且各人的选择 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I)任选 1 名下岗人员,求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 (II)任选 3 名下岗人员,记 为 3 人中参加过培训的人数,求 的分布列和期望. 解:任选 1 名下岗人员,记“该人参加过财会培训”为事件 A ,“该人参加过计算机 培训”为事件 B ,由题设知,事件 A 与 B 相互独立,且 ( ) 0.6P A  , ( ) 0.75P B  . (I)解法一:任选 1 名下岗人员,该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 1 ( ) ( ) ( ) 0.4 0.25 0.1P P A B P A P B      所以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 2 11 1 0.1 0.9P P     . 解法二:任选 1 名下岗人员,该人只参加过一项培训的概率是 3 ( ) ( ) 0.6 0.25 0.4 0.75 0.45P P A B P A B        该人参加过两项培训的概率是 4 ( ) 0.6 0.75 0.45P P A B    . 所以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 5 3 4 0.45 0.45 0.9P P P     . (II)因为每个人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所以 3 人中参加过培训的人数  服从二项分布 (3 0.9)B , , 3 3( ) 0.9 0.1k k kP k C     , 01 2 3k  ,,,,即 的分布列是  0 1 2 3 P 0.001 0.027 0. 243 0.729  的期望是 1 0.027 2 0.243 3 0.729 2.7E        . (或 的期望是 3 0.9 2.7E   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2,E F, 分别是矩形 ABCD 的边 AB CD, 的中点,G 是 EF 上的一点,将 GAB△ , GCD△ 分别沿 AB CD, 翻折成 1G AB△ , 2G CD△ ,并连结 1 2G G ,使得平面 1G AB⊥ 平面 ABCD , 1 2G G AD∥ ,且 1 2G G AD .连结 2BG ,如图 3. A E B C F D G 1G 2G D FCB A E 图 2 图 3 (I)证明:平面 1G AB⊥平面 1 2G ADG ; (II)当 12AB  , 25BC  , 8EG  时,求直线 2BG 和平面 1 2G ADG 所成的角. 解:解法一:(I)因为平面 1G AB⊥ 平面 ABCD ,平面 1G AB  平面 ABCD AB , AD AB⊥ , AD  平面 ABCD ,所以 AD⊥平面 1G AB ,又 AD  平面 1 2G ADG , 所以平面 1G AB ⊥平面 1 2G ADG . (II)过点 B 作 1BH AG⊥ 于点 H ,连结 2G H . 由(I)的结论可知, BH ⊥平面 1 2G ADG , 所以 2BG H 是 2BG 和平面 1 2G ADG 所成的角. 因为平面 1G AB⊥平面 ABCD ,平面 1G AB  平面 ABCD AB , 1G E AB⊥ , 1G E  平面 1G AB ,所以 1G E ⊥平面 ABCD ,故 1G E EF⊥ . 因为 1 2G G AD , AD EF ,所以可在 EF 上取一点 O ,使 1 2EO G G , 又因为 1 2G G AD EO∥ ∥ ,所以四边形 1 2G EOG 是矩形. 由题设 12AB  , 25BC  , 8EG  ,则 17GF  .所以 2 1 8G O G E  , 2 17G F  , 2 217 8 15OF    , 1 2 10G G EO  . 因为 AD⊥平面 1G AB , 1 2G G AD∥ ,所以 1 2G G ⊥平面 1G AB ,从而 1 2 1G G G B⊥ . 故 2 2 2 2 2 2 2 2 1 1 2 6 8 10 200BG BE EG G G       , 2 10 2BG  . 又 2 2 1 6 8 10AG    ,由 1 1BH AG G E AB  得 8 12 48 10 5BH   . 故 2 2 48 1 12 2sin 5 2510 2 BHBG H BG      . 即直线 2BG 与平面 1 2G ADG 所成的角是 12 2arcsin 25 . 解法二:(I)因为平面 1G AB⊥平面 ABCD ,平面 1G AB  平面 ABCD AB , 1G E AB⊥ , 1G E  平面 1G AB ,所以 1G E ⊥平面 ABCD ,从而 1G E AD⊥ .又 AB AD⊥ , 1G 2G D FCB A E O H 所以 AD⊥平面 1G AB .因为 AD  平面 1 2G ADG ,所以平面 1G AB ⊥平面 1 2G ADG . (II)由(I)可知, 1G E ⊥平面 ABCD .故可以 E 为原点,分别以直线 1EB EF EG, , 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题设 12AB  , 25BC  , 8EG  ,则 6EB  , 25EF  , 1 8EG  ,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 6 0 0)A  ,, , ( 6 25 0)D  , , , 1(0 0 8)G ,, , (6 0 0)B ,, . 所以 (0 25 0)AD  , , , 1 (6 0 8)AG  ,, . 设 ( )n x y z , , 是平面 1 2G ADG 的一个法向量, 由 1 0 0 n AD n AG          , . 得 25 0 6 8 0 y x z     , 故可取 (4 0 3)n   ,, . 过点 2G 作 2G O⊥平面 ABCD 于点O ,因为 2 2G C G D ,所以OC OD , 于是点O 在 y 轴上. 因为 1 2G G AD∥ ,所以 1 2G G EF∥ , 2 1 8G O G E  . 设 2 (0 8)G m, , ( 0 25m  ),由 2 2 217 8 (25 )m   ,解得 10m  , 所以 2 (010 8) (6 0 0) ( 610 8)BG     , , ,, , , . 设 2BG 和平面 1 2G ADG 所成的角是 ,则 2 2 2 2 2 2 2 | 24 24 | 12 2sin 256 10 8 4 3 BG n BG n                . 故直线 2BG 与平面 1 2G ADG 所成的角是 12 2arcsin 25 .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4,某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欲修建一条连接风景点 P 和居民区 O 的公路,点 P 所在 的山坡面与山脚所在水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 0 90   ),且 2sin 5   ,点 P 到 平面 的距离 0.4PH  (km).沿山脚原有一段笔直的公路 AB 可供利用.从点 O 到山 1G 2G D FCB A E O x y z 脚修路的造价为 a 万元/km,原有公路改建费用为 2 a 万元/km.当山坡上公路长度为 l km (1 2l≤ ≤ )时,其造价为 2( 1)l a 万元.已知OA AB⊥ ,PB AB⊥ , 1.5(km)AB  , 3(km)OA  . (I)在 AB 上求一点 D ,使沿折线 PDAO 修建公路的总造价最小; (II) 对于(I)中得到的点 D ,在 DA 上求一点 E ,使沿折线 PDEO 修建公路的总造价最小. (III)在 AB 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点 D , E ,使沿折线 PD E O  修建公路的 总造价小于(II)中得到的最小总造价,证明你的结论. O A E D B H P 解:(I)如图, PH ⊥ , HB  , PB AB⊥ , 由三垂线定理逆定理知, AB HB⊥ ,所以 PBH 是 山坡与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则 PBH   , 1sin PHPB   . 设 (km)BD x , 0 1.5x≤ ≤ .则 2 2 2 1PD x PB x    [1 2] , . 记总造价为 1( )f x 万元, 据题设有 2 2 1 1 1 11( ) ( 1 ) ( 3)2 2 4f x PD AD AO a x x a        21 43 34 16x a a             当 1 4x  ,即 1 (km)4BD  时,总造价 1( )f x 最小. (II)设 (km)AE y , 50 4y≤ ≤ ,总造价为 2 ( )f y 万元,根据题设有 2 2 2 1 3 1( ) 1 3 2 2 4f y PD y y a             2 433 2 16 yy a a       . A O ED B H P 则  2 2 1 23 yf y a y        ,由 2 ( ) 0f y  ,得 1y  . 当 (01)y  , 时, 2 ( ) 0f y  , 2 ( )f y 在 (01), 内是减函数; 当 51 4y     , 时, 2 ( ) 0f y  , 2 ( )f y 在 51 4      , 内是增函数. 故当 1y  ,即 1AE  (km)时总造价 2 ( )f y 最小,且最小总造价为 67 16 a 万元. (III)解法一:不存在这样的点 D , E . 事实上,在 AB 上任取不同的两点 D , E .为使总造价最小, E 显然不能位于 D 与 B 之间.故可设 E 位于 D 与 A 之间,且 BD = 1(km)x , 1(km)AE y  , 1 2 30 2x y≤ ≤ , 总造价为 S 万元,则 2 21 1 1 1 1132 2 4 x yS x y a         .类似于(I)、(II)讨论知, 2 1 1 1 2 16 xx  ≥ , 2 1 1 33 2 2 yy   ≥ ,当且仅当 1 1 4x  , 1 1y  同时成立时,上述两个不 等式等号同时成立,此时 1 (km)4BD  , 1(km)AE  , S 取得最小值 67 16 a ,点 D E , 分别与点 D E, 重合,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点 D E , ,使沿折线 PD E O  修建公路的总造价 小于(II)中得到的最小总造价.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2 21 1 1 1 1132 2 4 x yS x y a            2 2 2 1 1 1 1 1 1 1 433 3 34 4 16x a y y y y a a                 2 2 1 1 1 1 1 432 3( 3 )( 3 )4 16y y y y a a      ≥ 67 16 a . 当且仅当 1 1 4x  且 2 2 1 1 1 13( 3 )( 3 )y y y y    ,即 1 1 1 14x y , 同时成立时, S 取得最小值 67 16 a ,以上同解法一.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双曲线 2 2 2x y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过点 2F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A B, 两点. (I)若动点 M 满足 1 1 1 1F M F A F B FO     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II)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C ,使 CA  ·CB 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条件知 1( 2 0)F  , , 2 (2 0)F , ,设 1 1( )A x y, , 2 2( )B x y, . 解法一:(I)设 ( )M x y, ,则 则 1 ( 2 )F M x y  , , 1 1 1( 2 )F A x y  , , 1 2 2 1( 2 ) (2 0)F B x y FO   , , , ,由 1 1 1 1F M F A F B FO      得 1 2 1 2 2 6x x x y y y        , 即 1 2 1 2 4x x x y y y       , 于是 AB 的中点坐标为 4 2 2 x y     , .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 1 2 1 2 2 4 822 y y y y xx x x     ,即 1 2 1 2( )8 yy y x xx    . 又因为 A B, 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 2 2 1 1 2x y  , 2 2 2 2 2x y  ,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 )( ) ( )( )x x x x y y y y     ,即 1 2 1 2( )( 4) ( )x x x y y y    . 将 1 2 1 2( )8 yy y x xx    代入上式,化简得 2 2( 6) 4x y   . 当 AB 与 x 轴垂直时, 1 2 2x x  ,求得 (8 0)M , ,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2 2( 6) 4x y   . (II)假设在 x 轴上存在定点 ( 0)C m, ,使 CA CB    为常数.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是 ( 2)( 1)y k x k    . 代入 2 2 2x y  有 2 2 2 2(1 ) 4 (4 2) 0k x k x k     . 则 1 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 2 1 2 2 4 1 kx x k    , 2 1 2 2 4 2 1 kx x k   , 于是 2 1 2 1 2( )( ) ( 2)( 2)CA CB x m x m k x x        2 2 2 2 1 2 1 2( 1) (2 )( ) 4k x x k m x x k m       2 2 2 2 2 2 2 2 ( 1)(4 2) 4 (2 ) 41 1 k k k k m k mk k        2 2 2 2 2 2(1 2 ) 2 4 42(1 2 )1 1 m k mm m mk k          . 因为 CA CB    是与 k 无关的常数,所以 4 4 0m  ,即 1m  ,此时CA CB    = 1 . 当 AB 与 x 轴垂直时,点 A B, 的坐标可分别设为 (2 2), , (2 2), , 此时 (1 2) (1 2) 1CA CB       , , . 故在 x 轴上存在定点 (1 0)C , ,使CA CB    为常数. 解法二:(I)同解法一的(I)有 1 2 1 2 4x x x y y y       ,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是 ( 2)( 1)y k x k    . 代入 2 2 2x y  有 2 2 2 2(1 ) 4 (4 2) 0k x k x k     . 则 1 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 2 1 2 2 4 1 kx x k    . 2 1 2 1 2 2 4 4( 4) 41 1 k ky y k x x k k k            . 由①②③得 2 2 44 1 kx k    .…………………………………………………④ 2 4 1 ky k   .……………………………………………………………………⑤ 当 0k  时, 0y  ,由④⑤得, 4x ky   ,将其代入⑤有 2 2 2 2 44 4 ( 4) ( 4) ( 4)1 x y xyy x x y y      .整理得 2 2( 6) 4x y   . 当 0k  时,点 M 的坐标为 (4 0), ,满足上述方程. 当 AB 与 x 轴垂直时, 1 2 2x x  ,求得 (8 0)M , ,也满足上述方程. 故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2 2( 6) 4x y   . (II)假设在 x 轴上存在定点点 ( 0)C m, ,使CA CB    为常数,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由(I)有 2 1 2 2 4 1kx x k    , 2 1 2 2 4 2 1 kx x k   . 以上同解法一的(II). 21.(本小题满分 13 分) 已知 ( )n n nA a b, ( nN* )是曲线 xy e 上的点, 1a a , nS 是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且满足 2 2 2 13n n nS n a S   , 0na  , 2 3 4n  ,,,…. (I)证明:数列 2n n b b       ( 2n≤ )是常数数列; (II)确定 a 的取值集合 M ,使 a M 时,数列{ }na 是单调递增数列; (III)证明:当 a M 时,弦 1n nA A  ( nN*)的斜率随 n 单调递增. 解:(I)当 2n≥ 时,由已知得 2 2 2 1 3n n nS S n a  . 因为 1 0n n na S S    ,所以 2 1 3n nS S n  . …… ① 于是 2 1 3( 1)n nS S n    . ……② 由②-①得 1 6 3n na a n    . …… ③ 于是 2 1 6 9n na a n    . …… ④ 由④-③得 2 6n na a   , …… ⑤ 所以 2 2 62 n n n n a a an a n b e e eb e       ,即数列 2 ( 2)n n b nb       ≥ 是常数数列. (II)由①有 2 1 12S S  ,所以 2 12 2a a  .由③有 3 2 15a a  , 4 3 21a a  , 所以 3 3 2a a  , 4 18 2a a  . 而 ⑤表明:数列 2{ }ka 和 2 1{ }ka  分别是以 2a , 3a 为首项,6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2 2 6( 1)ka a k   , 2 1 3 6( 1)ka a k    , 2 2 4 6( 1)( )ka a k k     N* , 数列{ }na 是单调递增数列 1 2a a  且 2 2 1 2 2k k ka a a   对任意的 k N*成立. 1 2a a  且 2 3 46( 1) 6( 1) 6( 1)a k a k a k        1 2 3 4a a a a    9 1512 2 3 2 18 2 4 4a a a a a          . 即所求 a 的取值集合是 9 15 4 4M a a       . (III)解法一:弦 1n nA A  的斜率为 1 1 1 1 n na a n n n n n n n b b e ek a a a a         任取 0x ,设函数 0 0 ( ) xxe ef x x x   ,则 0 0 2 0 ( ) ( )( ) ( ) xx xe x x e ef x x x     记 0 0( ) ( ) ( )xx xg x e x x e e    ,则 0 0( ) ( ) ( )x x x xg x e x x e e e x x       , 当 0x x 时, ( ) 0g x  , ( )g x 在 0( )x  , 上为增函数, 当 0x x 时, ( ) 0g x  , ( )g x 在 0( )x, 上为减函数, 所以 0x x 时, 0( ) ( ) 0g x g x  ,从而 `( ) 0f x  , 所以 ( )f x 在 0( )x, 和 0( )x  , 上都是增函数. 由(II)知, a M 时,数列{ }na 单调递增, 取 0 nx a ,因为 1 2n n na a a   ,所以 1 1 n na a n n n e ek a a     2 2 n na a n n e e a a     . 取 0 2nx a  ,因为 1 2n n na a a   ,所以 1 2 1 1 2 n na a n n n e ek a a        2 2 n na a n n e e a a     . 所以 1n nk k  ,即弦 1( )n nA A n N* 的斜率随 n 单调递增. 解法二:设函数 1 1 ( ) nax n e ef x x a     ,同解法一得, ( )f x 在 1( )na , 和 1( )na   , 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 1 1 1 11 1 lim n n n n n a a ax a n n an n n e e e ek ea a x a           → , 2 1 1 1 1 1 2 1 1 lim n n n n n a a ax a n n an n n e e e ek ea a x a               → . 故 1n nk k  ,即弦 1( )n nA A n N* 的斜率随 n 单调递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