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数学真题汇编专题10_圆锥曲线_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届高考数学真题汇编专题10_圆锥曲线_理

‎【2006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9题)‎ ‎1.(安徽卷)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为 A. B. C. D.‎ ‎2.(福建卷)已知双曲线(a>0,b<0)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2,+∞] D.(2,+∞)‎ ‎3.(福建卷)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 C.[ ,] D. [-,]‎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与过右焦点的直线平行,或从该位置绕焦点旋转时,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k,又k≥,选C ‎4.(广东卷)已知双曲线,则双曲线右支上的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与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 A. B. C. 2 D. 4‎ 解析:依题意可知 ,,故选C.‎ ‎5.(湖北卷)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为坐标原点,若且,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A. B.‎ C. D.‎ ‎6.(湖南卷)过双曲线M: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若与双曲线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B、C,且|AB|=|BC|,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 ‎7.(江苏卷)已知两点M(-2,0)、N(2,0),点P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 =0,则动点P(x,y)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抛物线的定义.‎ ‎8.(江西卷)设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A是抛物线上一点,若=-4,则点A的坐标是( )‎ A.(2,±2) B. (1,±2) C.(1,2) D.(2,2)‎ 解:F(1,0)设A(,y0)则=( ,y0),=(1-,-y0),由 · =-4Þy0=±2,故选B ‎9.(江西卷)P是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2+y2=4和(x-5)2+y2=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 )‎ A. 6 B‎.7 C.8 D.9‎ ‎10.(辽宁卷)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与直线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表示该区域的不等式组是 ‎(A) (B) (C) (D) ‎ ‎【解析】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与直线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时有。‎ ‎11.(辽宁卷)曲线与曲线的 ‎(A)焦距相等 (B) 离心率相等 (C)焦点相同 (D)准线相同 ‎12.(辽宁卷)直线与曲线 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解析】将代入得:‎ ‎,显然该关于的方程有两正解,即x有四解,所以交点有4个,故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与曲线的关系以及绝对值的变换技巧,同时对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也进行了简单的考查。‎ ‎13.(辽宁卷)方程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  )‎ A.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 B.两抛物线的离心率 C.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 D.两椭圆的离心率 解: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2,,故选A ‎ ‎14.(全国卷I)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 A. B. C. D.‎ 解: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 m<0,且双曲线方程为,∴ m=,选A.‎ ‎15.(全国卷I)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是 A. B. C. D.‎ 解:设抛物线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选A.‎ ‎16.(全国II)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 ‎(A)2 (B)6 (C)4 (D)12‎ 解析(数形结合)由椭圆的定义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长轴长‎2a,可得的周长为‎4a=,所以选C ‎17.(全国II)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析:双曲线焦点在x轴,由渐近线方程可得,故选A ‎19.(山东卷)在给定双曲线中,过焦点垂直于实轴的弦长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2 (C) (D)2‎ 解:不妨设双曲线方程为(a>0,b>0),则依题意有,‎ 据此解得e=,选C ‎20.(陕西卷)已知双曲线 - =1(a>)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 C. D. 解:双曲线(a>)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则,∴ a2=6,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选D.‎ ‎21.(四川卷)已知两定点,如果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A) (B) (C) (D)‎ 解:两定点,如果动点满足,设P点的坐标为(x,y),‎ 则,即,所以点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4π,选B.‎ ‎22.(四川卷)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过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则梯形的面积为 ‎(A)48 (B)56 (C)64 (D)72‎ ‎23.(天津卷)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一条渐近线方程为,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 解析: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解得,所以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选C. ‎ ‎24.(天津卷)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相应于焦点的准线方程为,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解析: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 半焦距,相应于焦点F的准线方程为 ∴ ,,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选D.‎ ‎25.(浙江卷)若双曲线上的点到左准线的距离是到左焦点距离的 ,则m=‎ ‎(A) (B) (C) (D)‎ 解:双曲线上的点到左准线的距离是到左焦点距离的 ,则离心率e=3,∴ ,m=,选C.‎ ‎26.(浙江卷)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 ‎ 解:2p=8,p=4,故准线方程为x=-2,选A ‎27.(重庆卷)设是右焦点为的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则“成等差数列”是“”的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28.(上海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 (A). (B). (C). (D).‎ 解:(直接计算法)因为p=2 ,所以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 .应选B. 29.(上海春)若,则“”是“方程表示双曲线”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应用直接推理和特值否定法.当k>3时,有k-3>0,k+3>0,所以方程 表示双曲线;当方程 表示双曲线时,k=-4‎ ‎ 是可以的,这不在k>3里.故应该选A. 二、填空题(共8题)‎ ‎30.(江西卷)已知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双曲线右支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为坐标原点.下面四个命题 A.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 B.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 C.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 ‎ D.的内切圆必通过点.‎ 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 ‎31.(山东卷)已知抛物线y2=4x,过点P(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 则y12+y22的最小值是 .‎ 解:显然³0,又=4()³8,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所求的值为32。‎ ‎32.(山东卷)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2,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解:已知为所求;‎ ‎33.(上海卷)若曲线=||+1与直线=+没有公共点,‎ 则、分别应满足的条件是 .‎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 ‎ 如右图所示:‎ ‎ 所以,;‎ ‎34.(上海卷)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且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则焦点在x轴上,且a=3,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即,解得,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35.(上海卷)若曲线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曲线得|y|>1,∴ y>1或y<-1,曲线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1,1].‎ ‎36.(四川卷)如图,把椭圆的长轴分成等份,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七个点,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 ;‎ ‎37(浙江卷)双曲线上的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与到左准线的距离的比是3,则m 等于 。‎ 解析:双曲线上的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与到左准线的距离的比是3,即离心率e=3,所以,m=.‎ 三、解答题(共29题)‎ O F x y P M H ‎38.(安徽卷)如图,F为双曲线C:的右焦点。P为双曲线C右支上一点,且位于轴上方,M为左准线上一点,为坐标原点。已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Ⅰ)写出双曲线C的离心率与的关系式;‎ ‎(Ⅱ)当 时,经过焦点F且品行于OP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点,若,求此时的双曲线方程。‎ ‎39.(北京卷)已知点,动点满足条件.记动点的轨迹为.‎ ‎(Ⅰ)求的方程;‎ ‎(Ⅱ)若是上的不同两点,是坐标原点,求的最小值.‎ 解:(1)依题意,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所求方程为: (x>0)‎ (1) 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x=x0,此时A(x0,),‎ B(x0,-),=2 ‎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b,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得:(1-k2)x2-2kbx-b2-2=0……………………1° 依题意可知方程1°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根,设A(x1,y1),B(x2,y2),则 解得|k|>1又=x1x2+y1y2=x1x2+(kx1+b)(kx2+b)=(1+k2)x1x2+kb(x1+x2)+b2=>2‎ 综上可知的最小值为2‎ ‎40.(北京卷)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点P在椭圆C上,且P F1⊥PF2,,| P F1|=,,| P F2|=.‎ ‎(I)求椭圆C的方程;‎ ‎(II)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x1x2且 ‎ ①‎ ‎ ②‎ 由①-②得 ③‎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4, y1+ y2=2,‎ 代入③得=,即直线l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即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41.(福建卷)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 ‎(Ⅰ)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相切的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求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 (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 ‎ 代入整理得 ‎ 直线AB过椭圆的左焦点F,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 记中点 则 ‎ 的垂直平分线NG的方程为 令得 ‎ ‎ ‎ 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42.(福建卷)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 ‎ (I)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 (II)设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并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上,求直线AB的方程。‎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 代入整理得 直线AB过椭圆的左焦点F,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记中点则 线段AB的中点N在直线上,‎ ‎,或 当直线AB与轴垂直时,线段AB的中点F不在直线上。‎ 直线AB的方程是或 ‎43.(湖北卷)设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且为它的右准线。‎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为右准线上不同于点(4,0)的任意一点,若直线分别与椭圆相交于异于的点,证明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内。‎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和椭圆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代入,化简得·=(2-x0).‎ ‎∵2-x0>0,∴·>0,则∠MBP为锐角,从而∠MBN为钝角,‎ 故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 ‎44.(湖南卷)已知椭圆C1:,抛物线C2:,且C1、C2的公共弦AB过椭圆C1的右焦点.‎ ‎(Ⅰ)当AB⊥轴时,求、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2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上;‎ ‎(Ⅱ)是否存在、的值,使抛物线C2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当AB⊥x轴时,点A、B关于x轴对称,所以m=0,直线AB的方程为: x =1,从而点A的坐标为(1,)或(1,-). 因为点A在抛物线上.所以,即.此时C2的焦点坐标为(,0),该焦点不在直线AB上.‎ ‎(II)解法一: 假设存在、的值使的焦点恰在直线AB上,由(I)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故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A y B O x 由消去得…①‎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 则x1,x2是方程①的两根,x1+x2=.‎ ‎  由 消去y得. ………………②‎ 因为C2的焦点在直线上,所以.‎ ‎ 或.‎ 由上知,满足条件的、存在,且或,.‎ 解法二: 设A、B的坐标分别为,.‎ 因为AB既过C1的右焦点,又过C2的焦点,‎ 所以.‎ 即.   ……①‎ 由(Ⅰ)知,于是直线AB的斜率, ……②‎ 且直线AB的方程是,‎ 所以. ……③‎ 又因为,所以. ……④ ‎ ‎45.(湖南卷)已知椭圆C1:,抛物线C2:,且C1、C2的公共弦AB过椭圆C1的右焦点.‎ ‎(Ⅰ)当轴时,求p、m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2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上;‎ ‎ (Ⅱ)若且抛物线C2的焦点在直线AB上,求m的值及直线AB的方程.‎ 解 (Ⅰ)当AB⊥x轴时,点A、B关于x轴对称,所以m=0,直线AB的方程为 ‎ x=1,从而点A的坐标为(1,)或(1,-).‎ ‎ 因为点A在抛物线上,所以,即.‎ ‎ 此时C2的焦点坐标为(,0),该焦点不在直线AB上.‎ ‎ (Ⅱ)解法一 当C2的焦点在AB时,由(Ⅰ)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为.‎ 由消去y得. ……①‎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则x1,x2是方程①的两根,x1+x2=.‎ 解法二 当C2的焦点在AB时,由(Ⅰ)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 为.‎ 由消去y得.         ……①‎ 因为C2的焦点在直线上,‎ 所以,即.代入①有.‎ 即. ……②‎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则x1,x2是方程②的两根,x1+x2=.‎ 由消去y得.   ……③‎ ‎ 解法三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因为AB既过C1的右焦点,又是过C2的焦点,‎ 所以.‎ 即. ……①‎ 由(Ⅰ)知,于是直线AB的斜率,   ……②‎ 且直线AB的方程是,‎ 所以. ……③‎ 又因为,所以. ……④ ‎ 将①、②、③代入④得,即.‎ 当时,直线AB的方程为;‎ 当时,直线AB的方程为.‎ ‎46.(江苏卷)已知三点P(5,2)、(-6,0)、(6,0).‎ ‎ (Ⅰ)求以、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设点P、、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求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与双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 O P A F B D x y ‎47.(江西卷)如图,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点的一动直线绕点转动,并且交椭圆于 两点,为线段的中点.‎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若在的方程中,令,‎ ‎.设轨迹的最高点和最 低点分别为和.当为何值时,为一个正三角形?‎ 解:如图,(1)设椭圆Q:(a>b>0)‎ 上的点A(x1,y1)、B(x2,y2),又设P点坐标为P(x,y),则 ‎1°当AB不垂直x轴时,x1¹x2,‎ 由(1)-(2)得b2(x1-x2)2x+a2(y1-y2)2y=0‎ ‎ ‎ 2x2+a2y2-b2cx=0…………(3)‎ ‎2°当AB垂直于x轴时,点P即为点F,满足方程(3)‎ 故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b2x2+a2y2-b2cx=0‎ ‎48.(辽宁卷)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是坐标原点,向量,满足.设圆的方程为 ‎(I) 证明线段是圆的直径;‎ ‎(II)当圆C的圆心到直线X-2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时,求P的值。‎ ‎【解析】(I)证明1: ‎ 整理得: ‎ 设M(x,y)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则 即 整理得:‎ 故线段是圆的直径 证明3: ‎ 整理得: ……(1)‎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展开并将(1)代入得:‎ 故线段是圆的直径 ‎(II)解法1:设圆C的圆心为C(x,y),则 又因 所以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设圆心C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d,则 当y=p时,d有最小值,由题设得 .‎ 设直线x-2y+m=0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则 因为x-2y+2=0与无公共点,所以当x-2y-2=0与仅有一个公共点时,该点到直线x-2y=0的距离最小值为 将(2)代入(3)得 解法3: 设圆C的圆心为C(x,y),则 圆心C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d,则 又因 ‎49.(辽宁卷)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是坐标原点,向量满足,设圆的方程为.‎ ‎(1)证明线段是圆的直径;‎ ‎(2)当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时,求的值.‎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圆与抛物线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I)证法一:‎ 即 整理得......................12分 设点M(x,y)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则 即 展开上式并将①代入得 故线段是圆的直径。‎ 证法二:‎ 即,‎ 整理得①……3分 若点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上,则 去分母得 点满足上方程,展开并将①代入得 所以线段是圆的直径.‎ ‎(Ⅱ)解法一:设圆的圆心为,则 ‎,‎ 又 所以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 当时,有最小值,由题设得……14分 因为与无公共点.‎ 所以当与仅有一个公共点时,该点到的距离最小,最小值为 将②代入③,有…………14分 解法三:设圆的圆心为,则 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那么 又 当时,有最小值时,由题设得 ‎50.(全国卷I)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 ‎(Ⅰ)点M的轨迹方程; (Ⅱ)的最小值。‎ ‎51.(全国卷I)设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大值。‎ 解: 依题意可设P(0,1),Q(x,y),则 |PQ|=,又因为Q在椭圆上,‎ 所以,x2=a2(1-y2) , |PQ|2= a2(1-y2)+y2-2y+1=(1-a2)y2-2y+1+a2‎ ‎ =(1-a2)(y- )2-+1+a2 .‎ 因为|y|≤1,a>1, 若a≥, 则||≤1, 当y=时, |PQ|取最大值;‎ 若10)‎ ‎(2)直线ME的方程为 由得 同理可得 设重心G(x, y),则有 O A B P F ‎ ‎ 消去参数得 ‎2.(江西卷)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方法2:①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即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 3. (重庆卷)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 ‎ (1) 求双曲线C的方程;‎ ‎ (2) 若直线l: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而 于是 ②‎ 由①、②得 ‎ 故k的取值范围为 ‎4. (重庆卷) 已知椭圆C1的方程为,双曲线C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C1的左、右顶点,而C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1的左、右焦点。‎ ‎ (1) 求双曲线C2的方程;‎ ‎ (2) 若直线l:与椭圆C1及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l与C2的两个交点A和B满足(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 ‎ 解此不等式得 ③‎ 由①、②、③得 故k的取值范围为 ‎5. (浙江) 17.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MA1|∶|A‎1F1|=2∶1.‎ ‎ (Ⅰ)求椭圆的方程;‎ ‎ (Ⅱ)若直线l1:x=m(|m|>1),P为l1上的动点,使∠F1PF2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 ‎(II)设P(‎ 当时,‎ 当时, ‎ 只需求的最大值即可。‎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 当且仅当=时,最大,‎ ‎6. (天津卷)抛物线C的方程为,过抛物线C上一点P(x0,y0)(x 0≠0)作斜率为k1,k2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于A(x1,y1)B(x2,y2)两点(P,A,B三点互不相同),且满足.‎ ‎(Ⅰ)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Ⅱ)设直线AB上一点M,满足,证明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Ⅲ)当=1时,若点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设点的坐标为,由,则.‎ 将③式和⑥式代入上式得,即.‎ ‎∴线段的中点在轴上.‎ ‎(Ⅲ)因为点在抛物线上,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由③式知,代入得.‎ 将代入⑥式得,代入得.‎ 因此,直线、分别与抛物线的交点、的坐标为 ‎,.‎ 于是,,‎ ‎.‎ 因为钝角且、、三点互不相同,故必有.‎ 求得的取值范围是或.又点的纵坐标满足,故当时,;当时,.即 ‎7. (上海)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 第2小题满分6分, 第3小题满分6分.‎ ‎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M.‎ ‎ (1)求抛物线方程;‎ ‎ (2)过M作MN⊥FA, 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 ‎ (3)以M为圆心,MB为半径作圆M.当K(m,0)是x轴上一动点时,丫讨论直线AK与圆M的位置关系.‎ 由题意得, ,圆M.的圆心是点(0,2), 半径为2,‎ 当m=4时, 直线AK的方程为x=4,此时,直线AK与圆M相离.‎ 当m≠4时, 直线AK的方程为y=(x-m),即为4x-(4-m)y‎-4m=0,‎ 圆心M(0,2)到直线AK的距离d=,令d>2,解得m>1‎ ‎∴当m>1时, AK与圆M相离;‎ ‎ 当m=1时, AK与圆M相切;‎ ‎ 当m<1时, AK与圆M相交.‎ ‎8. (上海)点A、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位于轴上方,。‎ ‎(1)求点P的坐标;‎ ‎(2)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的最小值。‎ ‎ ‎ ‎(2) 直线AP的方程是-+6=0.‎ ‎ 设点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 ‎ 于是=,又-6≤≤6,解得=2.‎ ‎ 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有 ‎ ,‎ 由于-6≤≤6, ∴当=时,d取得最小值 ‎9. (山东卷)已知动圆过定点,且与直线相切,其中.‎ ‎(I)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 ‎(II)设A、B是轨迹上异于原点的两个不同点,直线和的倾斜角分别为和,当变化且为定值时,证明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当时,即时,所以,所以由①知:所以因此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即所以直线恒过定点 ‎(2)当时,由,得==‎ 将①式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可得:,所以,‎ 此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即 所以直线恒过定点 所以由(1)(2)知,当时,直线恒过定点,当时直线恒过定点.‎ ‎10. (全国卷Ⅰ))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II)证明:(1)知,所以椭圆可化为 设,由已知得 ‎11. (全国卷Ⅰ)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 (1)求椭圆的离心率;‎ ‎ (2)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 解:设椭圆方程为 ‎ 则直线AB的方程为 ‎ 化简得.‎ ‎ 令则 ‎ ‎ 共线,得 又 ‎∴‎ ‎∴即,∴‎ ‎∴‎ 故离心率为 ‎ ‎ Q P N M F O ‎12. (全国卷II)、、、四点都在椭圆上,为椭圆在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与共线,与共线,且.求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如图,由条件知MN和PQ是椭圆的两条弦,相交于焦点F(0,1),且PQ⊥MN,直线PQ、NM中至少有一条存在斜率,不妨设PQ的斜率为K,又PQ过点F(0,1),故PQ的方程为=+1‎ 将此式代入椭圆方程得(2+)+2-1=0‎ 设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从而 亦即 ‎②当=0时,MN为椭圆长轴,|MN|=2,|PQ|=。∴S=|PQ||MN|=2‎ 综合①②知四边形PMQN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 ‎13.(全国卷III) 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AB的垂直平分线,‎ ‎ (Ⅰ)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证明你的结论;‎ ‎ (Ⅱ)当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Ⅰ)∵抛物线,即,‎ ‎∴焦点为………………………………………………………1分 ‎(1)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显然有………………………………3分 ‎(2)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截距为b 即直线:y=kx+b 由已知得:‎ ‎……………5分 ‎ ‎……………7分 ‎ 即的斜率存在时,不可能经过焦点……………………………………8分 所以当且仅当=0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9分 ‎14、(全国卷III)‎ ‎ 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的垂直平分线。‎ ‎(Ⅰ)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证明你的结论;‎ ‎(Ⅱ)当直线的斜率为2时,求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 ‎21.解:(Ⅰ)两点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相等,‎ ‎ ∵抛物线的准线是轴的平行线,,依题意不同时为0‎ ‎∴上述条件等价于 ‎∵‎ ‎∴上述条件等价于 即当且仅当时,经过抛物线的焦点。‎ ‎15.(辽宁卷)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 ‎ (Ⅰ)设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 ‎ (Ⅱ)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 ‎ (Ⅲ)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 ‎ 使△F1MF2的面积S=若存在,求∠F1MF2‎ ‎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证法一:设点P的坐标为 由P在椭圆上,得 由,所以 ………………………3分 证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记 则 由 解法二: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 ‎ 当|时,由,得.‎ ‎ 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 ‎ ‎ 设点Q的坐标为(),则 ‎ 因此 ①‎ ‎ 由得 ②‎ ‎ 将①代入②,可得 ‎ 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7分 解法二:C上存在点M()使S=的充要条件是 ‎③‎ ‎④‎ ‎ ‎ ‎ 由④得 上式代入③得 ‎ 于是,当时,存在点M,使S=;‎ ‎ 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11分 ‎ 当时,记,‎ ‎ 由知,所以…………14分 ‎16.(湖南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l:y=ex+a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 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λ.‎ ‎ (Ⅰ)证明:λ=1-e2;‎ ‎ (Ⅱ)若,△PF‎1F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 ‎ (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 ‎ 证法二: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设M的坐标是 所以 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 ‎ 即 ‎ 解得 ‎ (Ⅱ)当时,,所以 由△MF‎1F2的周长为6,得 ‎ 所以 椭圆方程为 ‎ (Ⅲ)解法一: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即 ‎ 设点F1到l的距离为d,由 ‎ 得 所以 ‎ 即当△PF‎1F2为等腰三角形.‎ ‎17.(湖南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l:y=ex+a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λ.‎ ‎ (Ⅰ)证明:λ=1-e2;‎ ‎ (Ⅱ)确定λ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 ‎(Ⅰ)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 ‎ 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 即 ‎ (Ⅱ)解法一: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即 ‎ 设点F1到l的距离为d,由 ‎ 得 所以 ‎ 即当△PF‎1F2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 设点P的坐标是,‎ 则 由|PF1|=|F‎1F2|得 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 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 ‎18..(湖北卷)设A、B是椭圆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 (Ⅰ)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 ‎(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解法2:设 依题意,‎ ‎(II)解法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 ③‎ ‎③的两根,‎ 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 ④‎ 故当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 A、B、C、D共圆△A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 ‎ ⑧‎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 由④和⑦知,⑧式右边=‎ ‎ ‎ ‎∴⑧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 ‎19. (福建卷)已知方向向量为的直线l过点()和椭圆的焦点,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m交椭圆C于点M、N,满足cot ‎ ∠MON≠0(O为原点).若存在,求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解法一:直线, ① ‎ 过原点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②‎ 解①②得 ‎∵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直线过椭圆焦点,∴该焦点坐标为(2,0).‎ ‎ 故椭圆C的方程为 ③‎ ‎(II)解法一:设M(),N().‎ 当直线m不垂直轴时,直线代入③,整理得 点O到直线MN的距离 ‎ 即 ‎ ‎ ‎ ‎ 即 ‎ 整理得 ‎ 当直线m垂直x轴时,也满足.‎ ‎ 故直线m的方程为 ‎ 或或 ‎ ‎ 经检验上述直线均满足.‎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 或或 解法二:设M(),N().‎ ‎ 当直线m不垂直轴时,直线代入③,整理得 ‎ ‎ ‎ ∵E(-2,0)是椭圆C的左焦点,‎ ‎ ∴|MN|=|ME|+|NE|‎ ‎=‎ ‎ 以下与解法一相同.‎ ‎ ∴=,整理得 ‎ ‎ 解得或 ‎ 故直线m的方程为或或 ‎ 经检验上述直线均满足 ‎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或或 ‎20.(北京卷)如图,直线 l1:y=kx(k>0)与直线l2:y=-kx之间的阴影区域(不含边界)记为W,其左半部分记为W1,右半部分记为W2.‎ ‎(I)分别用不等式组表示W1和W2;‎ ‎(II)若区域W中的动点P(x,y)到l1,l2的距离之积等于d2,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 ‎(III)设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II)中的曲线C相交于M1,M2两点,且与l1,l2分别交于M3,M4两点.求证△OM‎1M2‎的重心与△OM‎3M4的重心重合.‎ ‎ (III)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a(a≠0).由于直线l,曲线C关于x轴对称,且l1与l2关于x轴对称,于是M‎1M2‎,M‎3M4的中点坐标都为(a,0),所以△OM‎1M2‎,△OM‎3M4的重心坐标都为(a,0),即它们的重心重合,‎ ‎ 当直线l1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n(n≠0).‎ ‎ 由,得 ‎ 由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不同交点,可知k2-m2≠0且 ‎△=>0‎ 设M1,M2的坐标分别为(x1, y1),(x2, y2),‎ 则, , ‎ 设M3,M4的坐标分别为(x3, y3),(x4, y4), ‎ 由得 从而,‎ 所以y3+y4=m(x3+x4)+2n=m(x1+x2)+2n=y1+y2,‎ ‎ 于是△OM‎1M2‎的重心与△OM‎3M4的重心也重合.‎ ‎(21)(广东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两不同动点A、B满足(如图4所示).‎ ‎(Ⅰ)求得重心G(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Ⅱ)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所以重心为G的轨迹方程为 ‎(II)‎ 由(I)得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AOB的面积存在最小值,存在时求最小值1;‎ ‎【2004高考试题】‎ ‎ ‎ ‎2.(湖北)‎ ‎ 直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 ‎(I)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II)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 ‎(Ⅱ)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①式得 ‎……②‎ ‎3. (湖南)‎ 如图,过抛物线x2=4y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0,m)(m>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I)设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证明:;‎ ‎(II)设直线AB的方程是x-2y+12=0,过A、B两点的圆C与抛物线在点A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圆C的方程.‎ 解:(Ⅰ)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 ‎ ①‎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2是方程①的两根.‎ 所以 ‎ 由点P(0,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 得 又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故点Q的坐标是(0,-m),从而.‎ ‎ ‎ ‎ ‎ 所以 ‎ ‎4.(重庆)‎ 设是一常数,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相异两点A、B,以线段AB为直经作圆H(H为圆心)试证抛物线顶点在圆H的圆周上;并求圆H的面积最小时直线AB的方程 Y 解法一:由题意,直线AB不能是水平线, 故可设直线方程为:.‎ 又设,则其坐标满足 消去x得 ‎ 由此得 ‎ 因此.‎ 故O必在圆H的圆周上.‎ 又由题意圆心H()是AB的中点,故 ‎ ‎ ‎ 由前已证,OH应是圆H的半径,且.‎ ‎ 从而当k=0时,圆H的半径最小,亦使圆H的面积最小.‎ ‎ 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x=2p.‎ ‎ 解法二:由题意,直线AB不能是水平线,故可设直线方程为:ky=x ‎-2p ‎ 又设,则其坐标满足 ‎ 分别消去x,y得 ‎ 故得A、B所在圆的方程 ‎ 明显地,O(0,0)满足上面方程所表示的圆上,‎ ‎ ‎ ‎【2003高考试题】‎ ‎67.(2003上海春,21)设F1、F2分别为椭圆C: =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 ‎(1)若椭圆C上的点A(1,)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点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F1K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图8—2‎ ‎(3)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 ‎68.(2002上海春,18)如图8—2,已知F1、F2为双曲线(a>0,b>0)的焦点,过F2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P,且∠PF‎1F2=30°.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69.(2002京皖文,理,22)已知某椭圆的焦点是F1(-4,0)、F2(4,0),过点F2并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B,且|F1B|+|F2B|=10.椭圆上不同的两点A(x1,y1)、C(x2,y2)满足条件:|F‎2A|、|F2B|、|F‎2C|成等差数列.‎ ‎(Ⅰ)求该椭圆的方程;‎ ‎(Ⅱ)求弦AC中点的横坐标;‎ ‎(Ⅲ)设弦A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kx+m,求m的取值范围.‎ ‎70.(2002全国理,19)设点P到点M(-1,0)、N(1,0)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求m的取值范围.‎ 图8—3‎ ‎71.(2002北京,21)已知O(0,0),B(1,0),C(b,c)是△OBC的三个顶点.如图8—3.‎ ‎(Ⅰ)写出△OBC的重心G,外心F,垂心H的坐标,并证明G、F、H三点共线;‎ ‎(Ⅱ)当直线FH与OB平行时,求顶点C的轨迹.‎ ‎72.(2002江苏,20)设A、B是双曲线x2=1上的两点,点N(1,2)是线段AB的中点.‎ ‎(Ⅰ)求直线AB的方程;‎ ‎(Ⅱ)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为什么?‎ ‎73.(2002上海,18)已知点A(,0)和B(,0),动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点C的轨迹与直线y=x-2交于D、E两点,求线段DE的长.‎ ‎74.(2001京皖春,22)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动点M(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AB|≤2p.‎ ‎(Ⅰ)求a的取值范围;‎ ‎(Ⅱ)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求△NAB面积的最大值.‎ ‎75.(2001上海文,理,18)设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1|>|PF2|,求的值.‎ ‎76.(2001全国文20,理19)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77.(2001上海春,21)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x2+=1,点P(a,b)的坐标满足a2+≤1,过点P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点Q为线段AB的中点,求:‎ ‎(1)点Q的轨迹方程;‎ ‎(2)点Q的轨迹与坐标轴的交点的个数.‎ ‎78.(2001广东河南21)已知椭圆+y2=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点C在右准线l上,且BC∥x轴.‎ 求证: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图8—4‎ ‎79.(2000上海春,22)如图8—4所示,A、F分别是椭圆=1的一个顶点与一个焦点,位于x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T(t,0)与F的连线交射影OA于Q.求:‎ ‎(1)点A、F的坐标及直线TQ的方程;‎ ‎(2)△OT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S=f(t)及其函数的最小值;‎ ‎(3)写出S=f(t)的单调递增区间,并证明之.‎ ‎80.(2000京皖春,23)如图8—5,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81.(2000全国理,22)如图8—6,已知梯形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λ≤时,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图8—5 图8—6 图8—7‎ ‎82.(2000全国文,22)如图8—7,已知梯形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求双曲线离心率.‎ 图8—8‎ ‎83.(2000上海,17)已知椭圆C的焦点分别为F1(,0)和F2(2,0),长轴长为6,设直线y=x+2交椭圆C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坐标.‎ ‎84.(1999全国,24)如图8—8,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 注:文科题设还有条件a≠1‎ ‎85.(1999上海,22)设椭圆C1的方程为=1(a>b>0),曲线C2的方程为y=,且C1与C2在第一象限内只有一个公共点P.‎ ‎(Ⅰ)试用a表示点P的坐标.‎ ‎(Ⅱ)设A、B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当a变化时,求△ABP的面积函数S(a)的值域;‎ ‎(Ⅲ)设min{y1,y2,…,yn}为y1,y2,…,yn中最小的一个.设g(a)是以椭圆C1的半焦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求函数f(a)=min{g(a),S(a)}的表达式.‎ ‎86.(1998全国理,24)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 ‎(Ⅰ)写出曲线C1的方程;‎ ‎(Ⅱ)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 ‎(Ⅲ)如果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t且t≠0.‎ 图8—9‎ ‎87.(1998全国文22,理21)如图8—9,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M,‎ l1⊥l2,点N∈l1.以A、B为端点的曲线段C上的任一点到l2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AMN为锐角三角形,|AM|=,|AN|=3,且|BN|=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 ‎88.(1998上海理,20)(1)动直线y=a与抛物线y2=(x-2)相交于A点,动点B的坐标是(0,‎3a),求线段AB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D(2,0)的直线l交上述轨迹C于P、Q两点,E点坐标是(1,0),若△EPQ的面积为4,求直线l的倾斜角α的值.‎ ‎89.(1997上海)抛物线方程为y2=p(x+1)(p>0),直线x+y=m与x轴的交点在抛物线的准线的右边.‎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Q、R,OQ⊥OR,求p关于m的函数f(m)的表达式;‎ ‎(3)(文)在(2)的条件下,若抛物线焦点F到直线x+y=m的距离为,求此直线的方程;‎ ‎(理)在(2)的条件下,若m变化,使得原点O到直线QR的距离不大于,求p的值的范围.‎ ‎90.(1996全国理,24)已知l1、l2是过点P(-,0)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且l1、l2与双曲线y2-x2=1各有两个交点,分别为A1、B1和A2、B2.‎ ‎(Ⅰ)求l1的斜率k1的取值范围;‎ ‎(Ⅱ)(理)若|A1B1|=|A2B2|,求l1、l2的方程.‎ 图8—10‎ ‎(文)若A1恰是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求|A2B2|的值.‎ ‎91.(1996上海,23)已知双曲线S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与以点A(,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双曲线S的一个顶点A′与点A关于直线y=x对称.设直线l过点A,斜率为k.‎ ‎(1)求双曲线S的方程;‎ ‎(2)当k=1时,在双曲线S的上支上求点B,使其与直线l的距离为;‎ ‎(3)当0≤k<1时,若双曲线S的上支上有且只有一个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斜率k的值及相应的点B的坐标,如图8—10.‎ 图8—11‎ ‎92.(1995全国理,26)已知椭圆如图8—11,‎ ‎=1,直线L:=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93.(1995上海,24)设椭圆的方程为=1(m,n>0),过原点且倾角为θ和π-θ(0<θ<=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椭圆于A、C和B、D两点,‎ ‎(Ⅰ)用θ、m、n表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S;‎ ‎(Ⅱ)若m、n为定值,当θ在(0,]上变化时,求S的最小值u;‎ ‎(Ⅲ)如果μ>mn,求的取值范围.‎ ‎94.(1995全国文,26)已知椭圆=1,直线l:x=12.P是直线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直线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95.(1994全国理,24)已知直线L过坐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点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96.(1994上海,24)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一个焦点为F(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经过原点且斜率为t的直线与椭圆在y轴右边部分的交点为Q、点P在该直线上,且,当t变化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一:将方程a2x2+b2y2=1与ax+by2=0转化为标准方程:.因为a>b>0,因此,>0,所以有:椭圆的焦点在y轴,抛物线的开口向左,得D选项.‎ 解析二:将方程ax+by2=0中的y换成-y,其结果不变,即说明:ax+by2=0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排除B、C,又椭圆的焦点在y轴.故选D.‎ 评述:本题考查椭圆与抛物线的基础知识,即标准方程与图形的基本关系.同时,考查了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答案:A 解析:由第一定义得,|PF1|+|PF2|为定值 ‎∵|PQ|=|PF2|,‎ ‎∴|PF1|+|PQ|为定值,即|F1Q|为定值.‎ ‎5.答案:D 解析:∵θ∈(0,),∴sinθ∈(0,),‎ ‎∴a2=tanθ,b2=cotθ ‎∴c2=a2+b2=tanθ+cotθ,‎ ‎∴e2=,∴e=,‎ ‎∴e∈(,+∞)‎ ‎7.答案:D 解析:设曲线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d ‎∴d=|x|+|y|=|cosθ|+|sinθ|‎ 设θ∈[0,]‎ ‎∴d=sinθ+cosθ=sin(θ+)‎ ‎∴dmax=.‎ 图8—12‎ ‎8.答案:B 解法一:将曲线方程化为一般式:y2=4x ‎∴点P(1,0)为该抛物线的焦点 由定义,得:曲线上到P点,距离最小的点为抛物线的顶点.‎ 解法二:设点P到曲线上的点的距离为d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d2=(x-1)2+y2=(t2-1)2+4t2=(t2+1)2‎ ‎∵t∈R ∴dmin2=1 ∴dmin=1‎ ‎9.答案:C 解析:由F1、F2的坐标得‎2c=3-1,c=1,‎ 又∵椭圆过原点a-c=1,a=1+c=2,‎ 又∵e=,∴选C.‎ ‎10.答案:B 解析:设点Q的坐标为(,y0),‎ 由 |PQ|≥|a|,得y02+(-a)2≥a2.‎ 整理,得:y02(y02+16-‎8a)≥0,‎ ‎∵y02≥0,∴y02+16-‎8a≥0.‎ 即a≤2+恒成立.而2+的最小值为2.‎ ‎∴a≤2.选B.‎ ‎13.答案:C 解析:渐近线方程为y=±x,由·(-)=-1,得a2=b2,‎ ‎∴c=a,e=.‎ ‎14.答案:B 解析:y=-x2的标准式为x2=-y,∴p=,焦点坐标F(0,-).‎ ‎15.答案:D 解析:x=化为x2+3y2=1(x>0).‎ ‎16.答案:D 解析:由已知xy=1可知x、y同号且不为零,而A、B、C选项中尽管都满足xy=1,但x、y的取值范围与已知不同.‎ ‎17.答案:A ‎ 解析:不妨设F1(-3,0),F2(3,0)由条件得P(3,±),即|PF2|=,|PF1|=,因此|PF1|=7|PF2|,故选A.‎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及数形结合思想,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20.答案:B ‎ 解法一:由已知得t=,代入y=1-t2中消去t,得y=1,故选B.‎ 解法二:令t=1,得曲线过(0,0),分别代入验证,只有B适合,故选B.‎ 评述:本题重点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等价转化的能力.‎ ‎21.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方程为=1‎ 由于θ∈(,π),因此sinθ>0,cosθ<0,且|sinθ|<|cosθ|‎ ‎∴原方程表示长轴在y轴上的椭圆.‎ ‎22.答案:C 解析:原方程化为=1‎ 由于k>1,因此它表示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 ‎25.答案:D ‎ 解析:R中不存在x,使得f(x)≤g(x),即是R中的任意x都有f(x)>g(x),‎ 故选D.‎ ‎26.答案:B ‎ 解析:可得a=3,b=5,c=4,椭圆在新坐标系中的焦点坐标为(0,±4),在原坐标系中的焦点坐标为(3,3),(3,-5),故选B.‎ 评述:本题重点考查椭圆的参数方程、坐标轴的平移等基本知识点,考查数形结合的能力.‎ ‎27.答案:B 解析:把已知方程化为=1,∴a=5,b=3,c=4‎ ‎∵椭圆的中心是(3,-1),‎ ‎∴焦点坐标是(3,3)和(3,-5).‎ ‎28.答案:A 解析:由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ay+bx-ab=0,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c,则有,‎ 又c2=a2+b2,∴4ab=c2,两边平方,得‎16a2(c2-a2)=‎3c4,两边同除以a4‎ ‎,并整理,得3e4-16e2+16=0‎ ‎∴e2=4或e2=.‎ 而0<a<b,得e2=>2,∴e2=4.故e=2.‎ 评述:本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双曲线的性质以及计算、推理能力.难度较大,特别是求出e后还须根据b>a进行检验.‎ ‎30.答案:C ‎ 解法一: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x2-=1,其焦点在x轴上,且a=1,b=,故其渐近线方程为y=±x=±x,所以应选C.‎ 解法二:由3x2-y2=0分解因式得y=±x,此方程即为3x2-y2=3的渐近线方程,故应选C.‎ 评述: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31.答案:D ‎ 解析:原方程可变为=1,因为是焦点在y轴的椭圆,所以,解此不等式组得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