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年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卷

‎2010年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卷 一、选择题 ‎1、‎ ‎(A) (B) (C) (D)‎ ‎2、设全集,集合,,则 A. B. C. D. ‎ ‎3、.函数的反函数是 ‎(A) (B)‎ ‎(C) (D)‎ ‎4、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 ‎(A) (B) ‎ ‎(C) (D) ‎ ‎5、函数y=1+ln(x-1)(x>1)的反函数是 ‎(A)y=-1(x>0) (B) y=+1(x>0) ‎ ‎(C) y=-1(x R) (D)y=+1 (x R)‎ ‎6、已知函数.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 ‎ ‎7、已知函数f(x)=|lgx|.若0b>0)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于C相交于A、B两点,若。则k =‎ ‎(A)1 (B) (C) (D)2‎ ‎7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若,则 ‎(A)1 (B) (C) (D)2‎ 十三、填空题 ‎74、动点到点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的轨迹方程为 。‎ ‎75、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点 ‎.若线段的中点在抛物线上,则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76、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点,与的一个交点为.若,则 . ‎ 十四、选择题 ‎77、复数 ‎(A)i (B) (C)12-13 (D) 12+13‎ ‎78、复数 ‎(A) (B) (C) (D)‎ 十五、填空题 ‎79、将6位志愿者分成4组,其中两个各2人,另两个组各1人,分赴世博会的四个不同场馆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用数字作答)。‎ ‎80、(x+1/x)9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_________‎ ‎81、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 ‎82、若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则 . ‎ ‎83、的展开式中的第四项是 . ‎ 以下是答案 一、选择题 ‎1、C ‎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 ∵ A={1,3}。B={3,5},∴ ,∴故选 C .‎ ‎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 ‎【解析】,,则=‎ ‎3、D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反函数的求法及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 ‎【解析】由原函数解得,即,又;‎ ‎∴在反函数中,故选D.‎ ‎4、A 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思即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 ,∴ ,在切线,∴ ‎ ‎5、D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反函数及指数对数的互化,∵函数Y=1+LN(X-1)(X>1),∴ ‎ ‎6、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 ‎【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所以a+b=‎ 又0f(1)=1+1=2,即a+b的取值范围是(2,+∞).‎ ‎【解析2】由00),‎ 由已知得 ‎ =alnx,‎ ‎=, 解德a=,x=e2,‎ 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为(e2,e) 切线的斜率为k=f’(e2)= ,‎ 切线的方程为y-e=(x- e2). ‎ ‎(2)由条件知 Ⅰ当a.>0时,令h (x)=0,解得x=,‎ 所以当0 < x< 时 h (x)<0,h(x)在(0,)上递减;‎ 当x>时,h (x)>0,h(x)在(0,)上递增。‎ 所以x>是h(x)在(0, +∞ )上的唯一极致点,且是极小值点,从而也是h(x)的最小值点。‎ 所以Φ (a)=h()= ‎2a-aln=2‎ Ⅱ当a  ≤   0时,h(x)=(1/2‎-2a) /2x>0,h(x)在(0,+∞)递增,无最小值。‎ 故 h(x) 的最小值Φ (a)的解析式为‎2a(1-ln‎2a) (a>o)‎ ‎(3)由(2)知Φ (a)=‎2a(1-ln‎2a) ‎ 则 Φ 1(a )=-2ln‎2a,令Φ 1(a )=0 解得 a =1/2‎ 当 00,所以Φ (a ) 在(0,1/2) 上递增 当 a>1/2 时, Φ 1(a )<0,所以Φ(a ) 在 (1/2, +∞)上递减。‎ 所以Φ(a )在(0, +∞)处取得极大值Φ(1/2 )=1‎ 因为Φ(a )在(0, +∞)上有且只有一个极致点,所以Φ(1/2)=1也是Φ(a)的最大值 所当a属于 (0, +∞)时,总有Φ(a)  ≤  1‎ ‎16、‎ ‎17、‎ 三、选择题 ‎18、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排列组合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标号1,2的卡片放入同一封信有种方法;其他四封信放入两个信封,每个信封两个有种方法,共有种,故选B.‎ ‎19、C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则高所以体积,‎ 设,则,当y取最值时,,解得a=0或a=4时,体积最大,此时,故选C.‎ ‎20、D ‎【解析】直线上取一点,分别作垂直于于则分别作,垂足分别为M,N,Q,连PM,PN,PQ,由三垂线定理可得,PN⊥PM⊥;PQ⊥AB,由于正方体中各个表面、对等角全等,所以,∴PM=PN=PQ,即P到三条棱AB、CC1、A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D.‎ ‎21、‎ ‎22、D 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的线与面、面与面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A B C S E F 过A作AE垂直于BC交BC于E,连结SE,过A作AF垂直于SE交SE于F,连BF,∵正三角形ABC,∴ E为BC中点,∵ BC⊥AE,SA⊥BC,∴ BC⊥面SAE,∴ BC⊥AF,AF⊥SE,∴ AF⊥面SBC,∵∠ABF为直线AB与面SBC所成角,由正三角形边长3,∴ ,AS=3,∴ SE=,AF=,∴ ‎ ‎2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 ‎【解析】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则有 ‎,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A B C D A1‎ B1‎ C1‎ D1‎ O ‎24、D ‎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到平面AC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 ‎【解析1】因为BB1//DD1,所以B与平面AC所成角和DD1与平面AC所成角相等,设DO⊥平面AC,由等体积法得,即.设DD1=a,‎ 则,.‎ 所以,记DD1与平面AC所成角为,则,所以.‎ ‎【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与平面AC所成角就是B与平面AC所成角,‎ ‎25、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 ‎ ‎【解析】延长CA到D,使得,则为平行四边形,就是异面直线 与所成的角,又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6、D 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 ‎∵到三条两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以三条直线为轴,以正方体边长为半径的圆柱面上,∴三个圆柱面有无数个交点,‎ ‎27、B 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的知识 ‎∵先从3个信封中选一个放1,2有3种不同的选法,再从剩下的4个数中选两个放一个信封有,余下放入最后一个信封,∴共有 ‎28、‎ 四、解答题 ‎29、【参考答案】‎ ‎(19)解法一:‎ ‎(I)连接A1B,记A1B与AB1的交点为F.‎ 因为面AA1BB1为正方形,故A1B⊥AB1,且AF=FB1,又AE=3EB1,所以FE=EB1,又D为BB1的中点,故DE∥BF,DE⊥AB1. ………………3分 作CG⊥AB,G为垂足,由AC=BC知,G为AB中点.‎ 又由底面ABC⊥面AA1B1B.连接DG,则DG∥AB1,故DE⊥DG,由三垂线定理,得DE⊥CD.‎ 所以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II)因为DG∥AB1,故∠CDG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CDG=45°‎ 设AB=2,则AB1=,DG=,CG=,AC=.‎ 作B1H⊥A‎1C1,H为垂足,因为底面A1B‎1C1⊥面AA1CC1,故B1H⊥面AA‎1C1C.又作HK⊥AC1,K为垂足,连接B1K,由三垂线定理,得B1K⊥AC1,因此∠B1KH为二面角A1-AC1-B1的平面角.‎ ‎【点评】三垂线定理是立体几何的最重要定理之一,是高考的的热点,它是处理线线垂直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也是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手段.通过引入空间向量,用向量代数形式来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淡化了传统几何中的“形”到“形”的推理方法,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使解题变得程序化,这是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独到之处.‎ ‎30、解 (Ⅰ)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 ‎ 又BC∥AD,∴EF∥AD,‎ ‎ 又∵AD平面PAD,EF平面PAD,‎ ‎ ∴EF∥平面PAD.‎ ‎ ‎ ‎(Ⅱ)连接AE,AC,EC,过E作EG∥PA交AB于点G,‎ ‎ 则BG⊥平面ABCD,且EG=PA.‎ ‎ 在△PAB中,AD=AB,PAB°,BP=2,∴AP=AB=,EG=.‎ ‎ ∴S△ABC=AB·BC=××2=,‎ ‎ ∴VE-ABC=S△ABC·EG=××=.‎ ‎31、解:(Ⅰ)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 ‎ ‎ 又已知 ‎ 所又平面A1BC1,又平面AB‎1C ,‎ ‎ 所以平面平面A1BC1 .‎ ‎ (Ⅱ)设BC1交B‎1C于点E,连结DE,‎ ‎ 则DE是平面A1BC1与平面B1CD的交线,‎ ‎ 因为A1B//平面B1CD,所以A1B//DE.‎ ‎ 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 ‎ 即A1D:DC1=1.‎ ‎32、【解析】(Ⅰ)证明:因为ABC=45°,AB=2,BC=4,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所以,即,又PA⊥平面ABCDE,所以PA⊥,‎ 又PA,所以,又AB∥CD,所以,又因为 ‎,所以平面PCD⊥平面PAC;‎ ‎(Ⅱ)由(Ⅰ)知平面PCD⊥平面PAC,所以在平面PAC内,过点A作于H,则 ‎,又AB∥CD,AB平面内,所以AB平行于平面,所以点A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B到平面的距离,过点B作BO⊥平面于点O,则为所求角,且,又容易求得,所以,即=,所以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大小为;‎ ‎(Ⅲ)由(Ⅰ)知,所以,又AC∥ED,所以四边形ACDE是直角梯形,又容易求得,AC=,所以四边形ACDE的面积为,所以四棱锥P—ACDE的体积为=。‎ ‎33、‎ ‎34、证明:‎ 设PA=1,以A为原点,射线AB,AC,AP分别为x,y,z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M(1,0,),N(,0,0),S(1,,0).……4分 ‎(Ⅰ),‎ 因为,‎ 所以CM⊥SN ……6分 ‎(Ⅱ),‎ 设a=(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则 ……9分 因为 所以SN与片面CMN所成角为45°。 ……12分 ‎35、‎ ‎36、‎ ‎37、【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几何体的体积、几何概型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 ‎【解析】(Ⅰ)因为平面ABC,平面ABC,所以,‎ 因为AB是圆O直径,所以,又,所以平面,‎ 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Ⅱ)(i)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则AB=,故三棱柱的体积为 ‎=,又因为,‎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从而,而圆柱的体积,‎ 故=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大值是。‎ ‎(ii)由(i)可知,取最大值时,,于是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C(r,0,0),B(0,r,0),(0,r,2r),‎ 因为平面,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由,故,‎ 取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因为,‎ 所以。‎ ‎38、‎ 五、选择题 ‎39、D ‎40、D ‎【解析】画出图形,设动点A与轴正方向夹角为,则时,每秒钟旋转,在上,在上,动点的纵坐标关于都是单调递增的。‎ ‎【方法技巧】由动点在圆 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可知与三角函数的定义类似,由12秒旋转一周能求每秒钟所转的弧度,画出单位圆,很容易看出,当t在变化时,点的纵坐标关于(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变化,从而得单调递增区间.‎ 六、填空题 ‎41、3‎ 本题考查球、直线与圆的基础知识 ‎∵ ON=3,球半径为4,∴小圆N的半径为,∵小圆N中弦长AB=4,作NE垂直于AB,∴ NE=,同理可得,在直角三角形ONE中,∵ NE=,ON=3,∴ ,∴ ,∴ MN=3‎ ‎42、-1, ‎ ‎43、3 ‎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球的截面圆的性质,解三角形问题.‎ ‎【解析】设E为AB的中点,则O,E,M,N四点共面,如图,∵,所以,∴,由球的截面性质,有,∵,所以与全等,所以MN被OE垂直平分,在直角三角形中,由面积相等,可得, ‎ ‎44、解 ()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0 ,由分层出样比例为10%估计全校男生人数为400。‎ ‎()有统计图知,样本中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学生有14+13+4+3+1=35人,样本容量为70 ,所以样本中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频率故有f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0cm之间的概率 ‎()样本中身高在180~‎185cm之间的男生有4人,设其编号为 ‎ 样本中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男生有2人,设其编号为 从上述6人中任取2人的树状图为:‎ 故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得所有可能结果数为15,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可能结果数为9,因此,所求概率 ‎45、【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对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及数学期望,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及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点评】概率与统计也是每年的必考题,但对考试难度有逐年加强的趋势,已经由原来解答题的前3题的位置逐渐后移到第20题的位置,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有所加强,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46、‎ ‎47、 ‎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和解方程,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解析】由得,又,解得,又是第二象限的角,所以.‎ ‎48、 ‎ 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 ∵,∴‎ ‎49、解析:‎ 又,所以 ‎50、‎ 七、解答题 ‎51、【解析】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基础知识。‎ 由与的差求出,根据同角关系及差角公式求出的正弦,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理可求得AD。‎ ‎52、【参考答案】‎ ‎【点评】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I、Ⅱ这两套试卷都将数列题前置,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 估计以后的高考,对数列的考查主要涉及数列的基本公式、基本性质、递推数列、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简单的数列不等式证明等,这种考查方式还要持续.‎ ‎53、解 (Ⅰ)由题设知公差d≠0,‎ ‎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 ‎ 解得d=1,d=0(舍去), 故{an}的通项an=1+(n-1)×1=n.‎ ‎ (Ⅱ)由(Ⅰ)知=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 Sm=2+22+23+…+2n==2n+1-2.‎ ‎54、【参考答案】‎ 由cos∠ADC=>0,知B<.‎ 由已知得cosB=,sin∠ADC=.‎ 从而 sin∠BAD=sin(∠ADC-B)=sin∠ADCcosB-cos∠ADCsinB==.‎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点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题型难度比较低,一般出现在17或18题,属于送分题,估计以后这类题型仍会保留,不会有太大改变.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边角或将边角互化.‎ 八、选择题 ‎55、B ‎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 ‎【解析】因为平分,由角平分线定理得,所以D为AB的三等分点,且,所以,故选B.‎ ‎56、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P A B O ‎【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APO=,则∠APB=,PO=,,‎ ‎===,令,则,即,由是实数,所以 ‎,,解得或.故.此时.‎ ‎【解析2】设,‎ 换元:,‎ ‎【解析3】建系:园的方程为,设,‎ ‎57、B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 ‎∵ CD为角平分线,∴ ,∵ ,∴ ,∴ ‎ ‎58、C ‎59、A ‎60、A. ‎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 ‎【解析】‎ 的系数是 -12+6=-6‎ 九、解答题 ‎61、‎ 十、选择题 ‎62、 A ‎【解析】A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 ‎ ∵ ,∴ ‎ ‎63、C 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 ‎∵ 作出可行域,作出目标函数线,可得直线与 与的交点为最优解点,∴即为(1,1),当时 ‎64、C ‎65、B ‎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 x A L0‎ A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由图可知,当直线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 ‎66、C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析】利用数轴穿根法解得-2<x<1或x>3,故选C ‎67、C ‎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 ‎【解析1】 a=2=, b=In2=,而,所以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