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30 发布 |
- 37.5 KB |
- 10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 这一词?(试举几例) 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P2 页8个例子 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3:集合相等: 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关 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属 于 不属于 A例1:设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 问题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数集名称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名称 B例2:若,则,对吗? 六、达标检测: A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 )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 )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 A2.用“∈”或“”符号填空: (1)8 N; (2)0 N; (3)-3 Z; (4) 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B3.下面有四个语句: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则;③若,,则的最小值是2;④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 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B4.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B5. 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有6-a∈A,那么a为 ( ) A.2 B.2或4 C.4 D.0 B6. 设双元素集合A是方程x2-4x+m=0的解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C7. 已知集合A由1,x,x2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由1,2,x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 七、学习小结: 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八、课后反思: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合表示方法的学习,体会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难点:对描述法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知识链接: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是: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P3页,回答问题: 问题1.列举法的定义: 问题2. {1,2,3}与{3,2,1}表示的集合的关系? 例1.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5的正奇数。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 (3)方程的解的集合。 问题3.用列举法能表示元素个数无限个的集合吗?举例说明? 问题4. 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 2、阅读教材P4页,回答问题: 问题5.描述法的定义: B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3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问题6.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是否既能用列举法表示,又能用描述法表示?并举例说明。 问题7.集合>3与集合>3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 六、达标检测: A1.教材12页A组3,4题 B2.方程组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为 。 B3.用列举法表示为 。 B4.已知用或符号填空:(1)5 A (2)—7 A B5.集合M={(x,y)|xy>0,x∈R,y∈R}是指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第一、三象限内的点集 D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B6.用列举法将集合{(x,y)|x∈{1,2},y∈{1,2}}可以表示为 A.{{1,1},{1,2},{2,1},{2,2}} B.{1,2} C.{(1,1),(1,2),(2,1),(2,2)} D.{(1,2)} B7.已知集合A={-2,-1,0,1},集合B={y|y=|x|, x∈A},则B= B8.已知集合A={(x,y)|y=2x+1},B={(x,y)|y=x+3},a∈A且a∈B则a为 C9.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x-3>2的解的集合; (3)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七、学习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八、课后反思: 课题: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 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 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链接: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各举一例。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 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2 Q; -1.5 R。 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五、学习过程 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2),; (3), 1. 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 ,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 B。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A) 如:(1)中 , 注:Venn图是解决复杂的关于集合问题的有力工具。 2. 集合相等定义: 如果 ,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则 。 如(3)中的两集合。 3. 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但存在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 。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如:(1)和(2)中A B,C D。 1. 空集定义: 称为空集,记作:。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0 ; ; 2. 几个重要的结论: (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 对于集合A,B,C,如果,且,那么。 说明: 1.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2. 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六、达标训练:(A表示基础题,B表示简单应用,C表示知识点运用,D表示能力提高) A1.填空: (1).2 N; N; A; (2).已知集合A={x|x-3x+2=0},B={1,2},C={x|x<8,x∈N},则 A B; A C; {2} C; 2 C B2.判断题 (1)空集没有子集。 (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 ) (4)若,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 B3.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是 ( ) ①{1}{1,2,3} ②{1,-3}={-3,1} ③{1,2,0}{1,0, 2} ④{0,1, 2}⑤{0} B4.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 }.若BA,则实数m=_______. B5.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 C6.集合 B A,求m的值。 D7.已知集合且,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七、学习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 课题: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 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集合的语言,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养成事实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指导: 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链接: 1. 子集的定义、及子集的符号语言和Venn图表示? 2. 真子集的概念及真子集的符号语言和Venn图表示? 3.适当符号填空: 0 {0}; 0 Φ; Φ {x|x+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4.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五、学习过程: 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 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1),; (2),; 1. 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 ,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即 用Venn图表示: 这样,在思考1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 = C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 A∪Ф= , A∪B B∪A A∪B=A , A∪B=B . 巩固练习: ①.A={3,5,6,8},B={4,5,7,8},则A∪B= ; ②.设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 ③.A={x|x>3},B={x|x<6},则A∪B= 。 1. 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 叫作集合A、B的交集,记作 (读“A交B”)即: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与B的交集)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A B A(B) A B B A B A (5) (4) (3) (2) (1) 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 A∩Ф= A∩B B∩A A∩B=A A∩B=B 巩固练习: ①.A={3,5,6,8},B={4,5,7,8},则A∩B= ; ②.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 ③.A={x|x>3},B={x|x<6},则A∩B= 。 六、达标训练:(A表示基础题,B表示简单应用,C表示知识点运用,D表示能力提高) A1.教材12页A组5---8题。 A2.已知集合A={x|-3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