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理)第八章4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理)第八章4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作业

【课时训练】第 42 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解答题 1.(2018 深圳一模)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ACB=90°, CA=CB=CC1,D 为 B1C1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 BD 和 A1C 所成角的 余弦值. 【解】如图所示,以 C 为坐标原点,CA,CB,CC1 所在直线分 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CA=CB=CC 1=2,则 A 1(2,0,2),C(0,0,0),B(0,2,0),D(0,1,2), ∴BD → =(0,-1,2),A1C → =(-2,0,-2). ∴cos〈BD → ,A1C → 〉= |BD → ·A1C → | |BD → ||A1C → | = 10 5 . ∴异面直线 BD 与 A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2.(2018 大连二模)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B1C1 中,AB⊥ BC,AA1=2,AC=2 2.M 是 CC1 的中点,P 是 AM 的中点,点 Q 在 线段 BC1 上,且 BQ=1 3 QC1. (1)证明:PQ∥平面 ABC; (2)若直线 BA1 与平面 AB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15 15 ,求∠BAC 的大小. (1)【证明】取 MC 的中点,记为点 D,连接 PD,QD. ∵P 为 MA 的中点,D 为 MC 的中点, ∴PD∥AC. 又 CD=1 3 DC1,BQ=1 3 QC1, ∴QD∥BC. 又 PD∩QD=D, ∴平面 PQD∥平面 ABC. 又 PQ⊂平面 PQD, ∴PQ∥平面 ABC. (2)【解】∵BC,BA,BB1 两两互相垂直,∴以 B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BC,BA,BB1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 B-xyz.设 BC=a,BA=b,则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B(0,0,0),C(a,0,0),A(0,b,0),A1(0,b,2),M(a,0,1), ∴BA1 → =(0,b,2),BA → =(0,b,0),BM → =(a,0,1). 设平面 ABM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Error! 取 x=1,则可得平面 ABM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0,-a), ∴|cos〈n,BA1 → 〉|= |-2a| a2+1· b2+4 =2 15 15 . 又 a2+b2=8,∴a4+4a2-12=0. ∴a2=2 或-6(舍),即 a= 2. ∴sin∠BAC= 2 2  2 =1 2 .∴∠BAC=π 6 . 3.(2019 兰州检测)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D,∠ABC=90°,△ABC≌△ADC,PA=AC=2AB=2,E 是线 段 PC 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 PAB; (2)求二面角 D-CP-B 的余弦值. (1)【证明】以 B 为坐标原点,BA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BC 所在 的直线为 y 轴,过点 B 且与平面 ABC 垂直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B(0,0,0),C(0, 3,0),P(1,0,2), D(3 2, 3 2 ,0),A(1,0,0),E(1 2, 3 2 ,1), ∴DE → =(-1,0,1),BP → =(1,0,2),BA → =(1,0,0).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n=(a,b,c), 则Error!∴Error! ∴n=(0,1,0)为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又DE → ·n=0,DE⊄平面 PAB, ∴DE∥平面 PAB. (2)【解】由(1)易知BC → =(0, 3,0), DP → =(-1 2,- 3 2 ,2), DC → =(-3 2, 3 2 ,0),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n1=(x1,y1,z1), 则Error!∴Error! 令 x1=2,则 y1=0,z1=-1, ∴n1=(2,0,-1)为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 DPC 的法向量为 n2=(x2,y2,z2), 则Error! ∴Error! 令 x2=1,则 y2= 3,z2=1, ∴n2=(1, 3,1)为平面 DPC 的一个法向量. ∴cos〈n1,n2〉= 2-1 5 × 5 =1 5 . 故二面角 D-CP-B 的余弦值为1 5 . 4.(2018 宿州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D∥BC,平 面 APD⊥平面 ABCD,PA=PD,E 在 AD 上,且 AB=BC=CD=DE =EA=2. (1)求证:平面 PEC⊥平面 PBD; (2)设直线 PB 与平面 PEC 所成的角为π 6 ,求平面 APB 与平面 PE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连接 BE.在△PAD 中,PA=PD,AE=ED, 所以 PE⊥AD. 又平面 APD⊥平面 ABCD,平面 APD∩平面 ABCD=AD, 所以 PE⊥平面 ABCD. 又 BD⊂平面 ABCD,故 PE⊥BD. 在四边形 ABCD 中,BC∥DE,且 BC=DE, 所以四边形 BCDE 为平行四边形. 又 BC=CD,所以四边形 BCDE 为菱形. 故 BD⊥CE. 又 PE∩EC=E,所以 BD⊥平面 PEC. 又 BD⊂平面 PBD, 所以平面 PEC⊥平面 PBD. (2)【解】取 BC 的中点 F,连接 EF. 由(1)可知△BCE 是一个正三角形,所以 EF⊥BC. 又 BC∥AD,所以 EF⊥AD. 又 PE⊥平面 ABCD,故以点 E 为坐标原点,EF,ED,EP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PE=t(t>0),则 D(0,2,0),A(0,-2,0),P(0,0,t), F( 3,0,0),B( 3,-1,0). 因为 BD⊥平面 PEC, 所以BD → =(- 3,3,0)是平面 PEC 的一个法向量. 又PB → =( 3,-1,-t), 所以 cos〈PB → ,BD → 〉= PB → ·BD → |PB → ||BD → | = -6 4+t2 × 2 3 = - 3 4+t2 . 由已知可得 sin π 6 =|cos〈PB → ,BD → 〉|= 3 4+t2 ,得 t=2 2(负值 舍去). 故 P(0,0,2 2),所以 PB → =( 3,-1,-2 2), AB → =( 3, 1,0). 设平面 APB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由Error!可得Error! 取 y=- 6,则 x= 2,z= 3, 故 n=( 2,- 6, 3)为平面 APB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cos〈BD → ,n〉= BD → ·n |BD → ||n| = -4 6 2 3 × 11 =-2 22 11 . 设平面 APB 与平面 PE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 θ,则 cos θ=|cos 〈BD → ,n〉|=2 22 11 . 5.(2018 十堰模拟)如图 1,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AB=AE= BF=1 2 EF,AB∥EF,把四边形 ABCD 沿 AB 折起,使得 AD⊥平面 AEFB,G 是 EF 的中点,如图 2. (1)求证:AG⊥平面 BCE; (2)求二面角 C-AE-F 的余弦值. (1)【证明】连接 BG, 因为 BC∥AD,AD⊥底面 AEFB, 所以 BC⊥底面 AEFB.又 AG⊂底面 AEFB, 所以 BC⊥AG, 因为 AB 綊 EG,AB=AE, 所以四边形 ABGE 为菱形.所以 AG⊥BE. 又 BC∩BE=B,BE⊂平面 BCE,BC⊂平面 BCE,所以 AG⊥平 面 BCE. (2)【解】由(1)知,四边形 ABGE 为菱形,AG⊥BE,AE=EG=BG =AB=4, 设 AG∩BE=O,所以 OE=OB=2 3,OA=OG=2. 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O(0,0,0),A(-2,0,0),E(0,-2 3,0),F(4,2 3,0),C(0,2 3,4),D(-2,0,4), 所以AC → =(2,2 3,4),AE → =(2,-2 3,0). 设平面 ACE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所以Error! 令 y=1,则 x= 3,z=- 3, 即平面 A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3,1,- 3), 易知平面 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AD → =(0,0,4), 设二面角 C-AE-F 的大小为 θ,由图易知 θ∈(0,π 2), 所以 cos θ= |n·AD → | |n||AD → | = 4 3 7 × 4 = 21 7 ,即二面角 C-AE-F 的余 弦值为 21 7 . 6.(2018 武汉高三测试)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已知 AB ⊥侧面 BB1C1C,AB=BC=1,BB1=2,∠BCC1=π 3 . (1)求证:BC1⊥平面 ABC; (2)设CE → =λCC1 → (0≤λ≤1),且平面 AB1E 与 BB1E 所成的锐二面 角的大小为 30°,试求 λ 的值. (1)【证明】因为 AB⊥侧面 BB1C1C,BC1⊂侧面 BB1C1C,故 AB⊥ BC1. 在△BCC1 中,BC=1,CC1=BB1=2,∠BCC1=π 3 , 所 以 BC21= BC2 + CC21- 2BC·CC1·cos ∠ BCC1 = 12 + 22 - 2×1×2×cos π 3 =3. 所以 BC1= 3. 故 BC2+BC21=CC21,所以 BC⊥BC1. 而 BC∩AB=B,所以 BC1⊥平面 ABC. (2)【解】由(1)可知 AB,BC,BC1 两两互相垂直.以 B 为原点, BC,BA,BC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则 B(0,0,0),A(0,1,0),B1(-1,0, 3),C(1,0,0),C1(0,0, 3), 所以CC1 → =(-1,0, 3). 所以CE → =(-λ,0, 3λ),E(1-λ,0, 3λ), 则AE → =(1-λ,-1, 3λ),AB1 → =(-1,-1, 3). 设平面 AB1E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 即Error! 令 z= 3,则 x=3-3λ 2-λ ,y= 3 2-λ , 故 n=(3-3λ 2-λ , 3 2-λ, 3)是平面 AB1E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 AB⊥平面 BB1C1C,所以BA → =(0,1,0)是平面 BB1E 的一个法 向量.所以|cos〈n,BA → 〉|= |n·BA → | |n||BA → | = | 3 2-λ| (3-3λ 2-λ )2+( 3 2-λ)2+( 3)2 × 1 = 3 2 .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2λ2-5λ+3=0, 解得 λ=1 或3 2 (舍去).故 λ 的值为 1. 7.(2018 河南安阳二模)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底 面△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D 为 BC 的中点,侧棱 AA1=3, 点 E 在 BB1 上,点 F 在 CC1 上,且 BE=1,CF=2. (1)证明:平面 CAE⊥平面 ADF; (2)求点 D 到平面 AEF 的距离. (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 BC 的中点, ∴AD⊥BC,∴AD⊥平面 BCC1B1,得 AD⊥CE. 在侧面 BCC1B1 中, tan∠CFD=CD CF =1 2 ,tan∠BCE=BE BC =1 2 , ∴tan∠CFD=tan∠BCE,∠CFD=∠BCE, ∴∠BCE+∠FDC=∠CFD+∠FDC=90°,∴CE⊥DF. 又∵AD∩DF=D,∴CE⊥平面 ADF. 又∵CE⊂平面 CAE,∴平面 CAE⊥平面 ADF. (2)【解】在△FDE 中,易得 FD=FE= 5,DE= 2, ∴S△FDE=1 2 × 2× ( 5)2-( 2 2 )2=3 2 . 在△EFA 中,易得 EA=EF= 5,AF=2 2, ∴S△EFA=1 2 ×2 2× ( 5)2-( 2)2= 6. 设三棱锥 D-AEF 的体积为 V,点 D 到平面 AEF 的距离为 h. 则 V=1 3 S△FDE·AD=1 3 S△EFA·h,得3 2 × 3= 6h,解得 h=3 2 4 . 8.(2018 福建永春一中等四校 2018 联考)如图,在多面体 EFABCD 中,四边形 ABCD,ABEF 均为直角梯形, ∠ABC=∠ABE =90°,四边形 DCEF 为平行四边形,平面 ABCD⊥平面 DCEF. (1)求证:平面 ADF⊥平面 ABCD; (2)若△ABD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且异面直线 BF 与 CE 所 成的角为 45°,求点 E 到平面 BDF 的距离. (1)【证明】∵∠ABC=∠ABE=90°,∴AB⊥BC,AB⊥BE. 又 BC,BE⊂平面 BCE,且交于点 B,∴AB⊥平面 BCE. 又 CE⊂平面 BCE,∴AB⊥CE. 又∵AB∥CD,CE∥DF,∴CD⊥DF. 又平面 ABCD⊥平面 DCEF,且交于 CD,DF⊂平面 DCEF, ∴DF⊥平面 ABCD. 又 DF⊂平面 ADF,∴平面 ADF⊥平面 ABCD. (2)【解】∵CE∥DF, ∴∠BFD 为异面直线 BF 与 CE 所成的角,则∠BFD=45°. 在 Rt△BDF 中,∠BFD=∠DBF=45°,∴DF=BD=2. ∵△ABD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ABC=90°, ∴在 Rt△BCD 中,∠CBD=30°,∴CD=1,BC= 3. ∵CE∥DF,DF⊂平面 BDF,CE⊄平面 BDF, ∴CE∥平面 BDF, ∴点 C 到平面 BDF 的距离即为点 E 到平面 BDF 的距离. 由(1)可知 DF⊥平面 ABCD,则 DF 为三棱锥 F-BCD 的高. 设点 E 到平面 BDF 的距离为 h, 由 VE-BDF=VC-BDF=VF-BCD, 得 1 3 S△BDF·h=1 3 S△BCD·DF, ∴h=S △ BCD·DF S △ BDF = 3 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