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自主复习作业一(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物理自主复习作业一(无答案)

‎【2019最新】精选高二物理自主复习作业一(无答案)‎ 暑假作业(一)‎ 一、单选题 ‎ ‎1.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如图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端不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角度α的变化图象是下列图中的 (  )‎ A.    B.‎ C.    D.‎ ‎2.一根长2 m,重为G的不均匀直棒AB,用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棒平衡时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关于直棒重心C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距离B端0.5 m处B. 距离B端0.75 m处 C. 距离B端m处D. 距离B端m处 - 11 - / 11‎ ‎3.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容器半径为R,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B. 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 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 弹簧原长为R+‎ ‎4.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的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 B.F=mgtanθ C.FN=‎ D.FN=mgtanθ ‎5.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VB.vC.vD.v ‎6.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11 - / 11‎ A. 当t=4 s时两车相遇 B. 当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 两车有两次相遇 D. 两车有三次相遇 二、多选题 ‎ ‎7.(多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 m/s,在第6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 B. 物体5 s末的速度是32 m/s C. 物体5、6两秒内的位移是72 m D. 物体从14 m的A点运动到32 m的B点所用的时间是2 s ‎8.(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把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向上拉,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子的质量,则人向右缓慢移动的过程中(  )‎ A. 绳子的拉力不变 B. 人受到的支持力不变 C. 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大 - 11 - / 11‎ D. 人对绳子的拉力增大 ‎9.(多选)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细线L1和L2串接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悬挂于O点.现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动a,L1对a球的拉力大小为F1,L2对b球的拉力大小为F2,在缓慢拉动的过程中,F1和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变大 B.F1变小 C.F2不变 D.F2变大 ‎10.(多选)一辆汽车出厂前需经过13项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被贴上“产品合格证”和“3C强制产品认证”标识.其中的转翼检测就是进行低速实验,检测多项安全性能.在水平平行的两条车道上检测甲、乙两车,在t=0时刻,甲、乙两车并排,两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A. 0~6 s,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B. 0~6 s,乙车牵引力做功与阻力做功之比为1∶2‎ C. 在t=1 s时乙车追上甲车,在t=4 s时甲车追上乙车 D. 乙车的启动加速度大小是制动加速度大小的2倍 - 11 - / 11‎ 分卷II 三、计算题 ‎ ‎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某城市道路上一货车以72 km/h的速率超速行驶.货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求:‎ ‎(1)刹车后此货车最多前进多远?‎ ‎(2)司机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的路口有一人骑自行车驶进货车行驶的车道,并以6 m/s速度同向匀速前进,司机开始制动,但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问骑自行车的人是否有危险?‎ ‎12.如图所示,球A重G1=60 N,斜面体B重G2=100 N,斜面倾角为30°,一切摩擦均不计.则水平力F为多大时,才能使A、B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各为多大?‎ ‎13.如图所示,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x=84 m处时,B车的速度vB=4 m/s,且正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vA=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时开始计时,经过t0=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解析 - 11 - / 11‎ ‎1.【答案】C ‎【解析】下面通过“过程分析法”和“特殊位置法”分别求解:‎ 解法一:过程分析法 ‎(1)木板由水平位置刚开始运动时:α=0,Ff静=0.‎ ‎(2)从木板开始转动到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前:木块所受的是静摩擦力.由于木板缓慢转动,可认为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 如图:‎ 由平衡关系可知,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f静=mgsinα.因此,静摩擦力随α的增大而增大,它们满足正弦规律变化.‎ ‎(3)木块相对于木板刚好要滑动而没滑动时,木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Ffm.α继续增大,木块将开始滑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且满足:Ffm>Ff滑.‎ ‎(4)木块相对于木板开始滑动后,Ff滑=μmgcosα,此时,滑动摩擦力随α的增大而减小,满足余弦规律变化.‎ ‎(5)最后,α=,Ff滑=0‎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解法二:特殊位置法 - 11 - / 11‎ 本题选两个特殊位置也可方便地求解,具体分析见下表:‎ 由以上分析知,选项C正确.‎ ‎2.【答案】A ‎【解析】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O1A和O2B延长相交于O点,则重心C一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BO=AB=1 m,BC=BO=0.5 m,故重心应在距B端0.5 m处.A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于容器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没有向左运动的趋势,A项错;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是弹力,指向球心O,B项错;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θ=30°得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均为mg,C项错;图中弹簧长度为R,压缩量为,故原长为R+,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F=,FN=,所以A正确.‎ ‎5.【答案】D - 11 - / 11‎ ‎【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 s,甲的位移为48 m,乙的位移为40 m,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当t=4 s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相距2 m.所以当t=4 s时两车不相遇,第一次相遇发生在4 s之前.故A错误;开始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两车间的距离减小,故B错误;0~6 s,甲的位移为60 m,乙的位移为54 m,两车第二次相遇,6 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到前面,8 s后,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发生第三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7.【答案】AB ‎【解析】根据Δx=at2得,物体的加速度a==4 m/s2,故A正确;物体在5 s末的速度v=v0+at5=(12+4×5) m/s=32 m/s,故B正确;5 s末的速度等于5、6两秒内的平均速度,则位移x=vt=32×2 m=64 m,故C错误;A点的速度vA==m/s=16 m/s,物体运动到B点的速度vB==m/s=20 m/s,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有:x=t,则运动的时间t=s=1 s,故D错误.‎ - 11 - / 11‎ ‎8.【答案】AC ‎【解析】人向右缓慢移动过程中,人和斜面上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对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绳子拉力不变,A正确、D错误;人向右缓慢移动,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到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B错误、C正确.‎ ‎9.【答案】AC ‎【解析】由于是缓慢拉动,故两球和细线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将两球连同之间的细线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1由2mg变为,故F1变大,A对.对b球分析可知F2的大小始终等于b球的重力,F2不变,C对.‎ ‎10.【答案】AD ‎【解析】由图线可知甲车一直匀速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在t=2 s时刻,甲的位移x甲=10×2 m=20 m,乙的位移x乙=×2×20 m=20 m,此时两车相遇一次;同理在t=6 s时刻,两车再次相遇;即在t=2 s时乙车追上甲车,在t=6 s时甲车追上乙车,选项A正确,C错误;0~6 s,根据动能定理,乙车的动能变化量为零,即WF-Wf=0,即乙车牵引力做功与阻力做功之比为1∶1,选项B错误;乙车启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10 m/s2,乙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m/s2=5 m/s2,即乙车的启动加速度大小是制动加速度大小的2倍,选项D正确.‎ - 11 - / 11‎ ‎11.【答案】(1)50 m (2)有危险 ‎【解析】(1)由于货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货车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4 m/s2,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 货车的位移x==m=50 m ‎(2)当货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时,经过的时间为t1‎ 由速度时间关系有:v=v0+at 解得t1==s=3.5 s 则货车的位移为x1=v货·Δt+=20×0.5+m=55.5 m.‎ 自行车的位移x2=v自(Δt+t1)=6×(0.5+3.5) m=24 m.‎ 因为x1>x2+30 m,所以骑自行车的人有危险.‎ ‎12.【答案】20N 20N 160 N ‎【解析】方法一(隔离法) 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甲、乙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对A有F2sin 30°=F1,F2cos 30°=G1‎ 对B有F=F2′sin 30°,F3=F2′cos 30°+G2‎ 其中F2和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F2=F2′‎ - 11 - / 11‎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F=F1=20N,F3=1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分别为20N、160 N.‎ 方法二(整体法) 将A、B视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F1,F3=G1+G2=160 N 再隔离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F2′sin 30°‎ F3=F2′cos 30°+G2‎ 联立解得F2′=40N,F1=F=2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竖直墙壁和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分别为20N、160 N.‎ ‎13.【答案】6 s ‎【解析】设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相遇时A车的位移为:xA=vAt0‎ B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xB1=vBt+at2‎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xB2=(vB+at)(t0-t)‎ 相遇时,依题意有:xA=xB1+xB2+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1=6 s,t2=18 s(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 11 - /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