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名校联考信息卷(五)数学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名校联考信息卷(五)数学 Word版含解析

- 1 - 浙江新高考名校联考信息卷(五) 数学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参考公式: 若事件 , A B 互斥,则 ( ) ( ) ( )P A B P A P B   若事件 , A B 相互独立,则 ( ) ( ) ( )P A B P A P B 若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则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 ) (1 ) ( 0,1,2, , )k k n k n nP k C p p k n    台体的体积公式  1 1 2 2 1 3V S S S S h   其中 1 2,S 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 h 表示台体的高柱体的体积公式V Sh 其中 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 h 表示柱体的高锥体的体积公式 1 3V Sh 其中 S 表示锥体的底面积, h 表示锥体的高球的表面积公式 24S R 球的体积公式 34 3V R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选择题部分(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 { || | 2}, { |1 3}A x x B x x  „ „ ,则 A B  ( ) A. { | 2}x x … B. { |1 2}x x„ „ C. { | 2 3}x x   D. { | 3}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解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 A ,再根据集合的并运算求 A B 即可. 【详解】由| | 2x ≤ ,解得 2 2x   ,故 { | 2 2}A x x    ,又 { |1 3}xB x   , 所以 { | 2 3}A B x x     . - 2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及集合的并运算,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考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已知复数 z 满足 2( 1) 1 0z    ,则 z  ( ) A. 1 i B. 1 i  C. 1 i  D. 1 i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 ( , )z a bi a b R   ,再利用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复数相等求解即可. 【详解】解法一:由题意,设 ( , )z a bi a b R   , 由 2( 1) 1 0z    ,得 2( 1) 1 0a bi    , 所以 2 2( 1) 1 2( 1) 0a b a bi      , 根据复数相等,得 2 2( 1) 1 0, 2( 1) 0, a b a b         ,解得 1 1 a b      , 故 1z i   . 解法二:根据 2( 1) 1 0z    ,得 1z i   ,所以 1z i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定义、复数相等以及复数的四则运算,考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3.函数 cos( ) 2 xf x x 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 3 - 【分析】 根据奇偶性、特殊值,利用排除法即可得结果. 【详解】因为 cos( ) cos( ) ( ) 2 2 ( )x xf x x x f x  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故排除 A,C. 当 0x  时, ( ) 0f x  ,故排除 D,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图象的识别、函数值的判断,考查考生分析问题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4.已知数列 na 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 1 2a a ”是“ 2 3a a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充分必要性的定义分析即可. 【详解】设等比数列 na 的公比为 q, 因为 1 2a a ,且 1 0a  ,所以 1q  ,即 2 3a a ,故充分性成立; 反之,不成立,如 1 21, 1a a   , 3 1a  . 故“ 1 2a a ”是“ 2 3a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5.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左焦点为 F , ,A B 分别为椭圆C 的右顶点和下顶点, 若| |,| |,| |FB AB FA 成等差数列,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 A. 6 1 5  B. 6 5 C. 2 6 2 5  D. 2 6 1 5  【答案】C - 4 -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分别表示出| |,| |,| |FB AB FA ,然后根据| |,| |,| |FB AB FA 成等差数列 得出等式,并结合 2 2 2a b c  化简求解,即可得椭圆C 的离心率. 【详解】依题意得, 2 2 2 2| | ,| | ,| |FB b c a AB a b FA a c       , 因为| |,| |,| |FB AB FA 成等差数列,所以| | | | 2 | |FB FA AB  , 即 2 22a a c a b    ,即 2 22 2 2a c a c   ,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2 25 4 4 0c ac a   , 两边同除以 2a ,得 25 4 4 0e e   ,解得 2 6 2 5e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考查考生的运算求 解能力,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中的基本量有如下关系: 2 2 2a b c  .很多考生在应用 时常与双曲线中三者的关系混淆. 6.若实数 ,x y 满足不等式组 3 2 3 0, 3 6 0, 2 2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 3 4 12 |z x y   的最大值是( ) A. 15 B. 15 2 C. 33 2 D. 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可以去掉绝对值符号,令 3 4 12t x y   ,先求 t 的范围, 再求 z 的最大值,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到直线3 4 12 0x y   的距离的最大 值问题进行求解. 【详解】解法一: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 5 - 令 3 4 12t x y   ,作出直线3 4 0x y  ,并平移,数形结合可知,当平移后的直线经过点 A 时, t 取得最大值,当平移后的直线经过点 B 时, t 取得最小值. 由 3 2 3 0, 2 2 0, x y x y        ,得 ( 1,0)A  ,所以 max 1 3 4 0 12 15t         . 由 3 2 3 0, 3 6 0, x y x y        得 ( 3, 3)B   ,所以 min 3 ( 3) 4 ( 3) 12 33t          . 所以  3 4 12 15,33z x y    ,故 | 3 4 12 |z x y   的最大值是 33. 解法二: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 3 4 12 |z x y  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到直线3 4 12 0x y   的距离的 5 倍. 作出直线 3 4 12 0x y   ,结合图形可知,点 B 到直线3 4 12 0x y   的距离最大, 由 3 2 3 0 3 6 0 x y x y        ,得 ( 3, 3)B   , 故点 B 到直线3 4 12 0x y   的距离 2 2 |3 ( 3) 4 ( 3) 12 | 33 53 4 d         , - 6 - 故 | 3 4 12 |z x y   的最大值是5 33d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考查作图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对直观想 象核心素养的考查. 7.已知 ,x y 均为正数,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如下所示: X 1 x  1 x 7 x P 2x xy 2x 则当 ( )E X 取得最小值时, ( )P X y  ( ) A. 1 4 B. 1 2 C. 3 4 D.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得到 22 1x xy  ,由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得到 ( )E X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 ( )E X 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满足的条件,最后计算 ( )P X y 即可. 【详解】解法一: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得, 2 2 1x xy x   ,即 22 1x xy  . 由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得 2 21 1 7( ) 6 4 (2 ) 2 4 (2 ) 4E X x xy x x y x x y x x yx x x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 4 2 , 2 1, x x y x xy      即 1 , 12x y  时取等号, 所以 ( )E X 取得最小值时,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2 2 14 P 1 4 1 2 1 4 - 7 - 所以 3( ) ( 1) ( 2) ( 14) 4P X y P X P X P X        . 解法二: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得, 2 2 1x xy x   ,即 22 1x xy  , 所以 1 2y xx   ,故 2 21 1 7 1 1( ) 6 4 2 4 4E X x xy x x y x xx x x x x             … ,当 且仅当 1 , 12x y  时取等号, 所以 ( )E X 取得最小值时,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2 2 14 P 1 4 1 2 1 4 所以 3( ) ( 1) ( 2) ( 14) 4P X y P X P X P X    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概率的求解、基本不等式在最 值问题中的应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对数学运算 核心素养的考查. 8.设数列 na 满足 1 1 3a  ,  1 * 1 na na e n N    (其中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数列 na 的 前 n 项和为 nS ,则( ) A. 2019 2018 2019 2018,S S a a  B. 2019 2018 2019 2018,S S a a  C. 2019 2018 2019 2018,S S a a  D. 2019 2018 2019 2018,S S a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 - 8 - 先构造函数证明 1xe x … 成立,再利用此不等式对 1 1 na na e    进行放缩,得到 1 0n na a   , 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设 ( ) 1xf x e x   ,则 ( ) 1xf x e  , 所以,当 ( , 0)x   时, ( ) 0, ( )f x f x  单调递减, 当 (0, )x  时, ( ) 0, ( )f x f x  单调递增, 所以    0 0f x f  ,所以 1xe x … , 所以 1 1 na n na e a   … ,当且仅当 1na  时等号成立, 而 1 1 3a  ,所以 1 0n na a   , 所以 2019 2018 2019 2018,S S a a 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放缩法的应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归 与转化能力,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9.如图,在四面体VABC 中,已知VA  平面VBC,VA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45 ,D 是 BC 上一动点,设直线VD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则( ) A. 60  „ B. 30  … C. 45  „ D. 75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分析出线面角取得最大值时的条件,再求出线面角的最大值,即可求解. 【详解】通解:过点V 作VG  平面 ABC 于点G ,连接 DG , 则 VDG 为直线VD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即 VDG   , 故sin VG VD   ,显然 随VD 的增大而减小, 故当VD 最小,即VD BC 时, 最大. - 9 - 连接 AD ,因为VA  平面VBC ,所以 BC VA . 所以当VD BC 时, BC ⊥平面VAD ,所以易知 , ,A G D 三点共线. 因为VA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45 ,所以 45VAG   . 因为VA  平面VBC,所以VA VD ,所以 90AVD   ,故此时 45VDG   ,故 45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等,考查的核心 素养是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10.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2 0( , )x ax b a b R    在[0,1] 上有实数根,且 3 2 2a b     ,则 2a b 的最大值为( ) A. 1 B. 0 C. 1 2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将方程的根的问题转化为函数 2( )f x x  与 ( )g x ax b  在 [0,1]x 上的图象的交点问 题,再根据 12 2 2a b g       将问题转化为求 1 2g      的最大值问题,最后数形结合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关于 x 的方程 2 0x ax b   ( ),a bR 在 [0,1] 上有实数根,即函数 2( )f x x  与 ( )g x ax b  在 [0,1]x 上的图象有交点,作出函数 ( )f x , ( )g x 的大致图象 如图所示. 因为 3 2 2a b     ,所以 3 (2) 2g    .又 1 12 2 22 2a b a b g             , - 10 - 所以求 2a b 的最大值可以转化为求 1 2g      的最大值. 数形结合可知,当 ( )y g x 的图象经过点 (2, 3)B  且和 ( )y f x 的图象在 [0,1]x 上相切 时, 1 2g      大.易求得切点为 (1, 1) ,且 ( ) 2 1g x x   ,此时 1 02g      , 所以 2a b 的最大值为 0.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化归与转化思想,试题从方程的根入手设题,使考生将问题进行转化,创设问题的情境,然 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体现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两个:(1)将方程的根的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后,发现 12 2 2a b g      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 1 2g      的最大值问题;(2)画出函数图象,数形结合 分析出 1 2g      取最大值时的条件. 非选择题部分(共 11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多空题每题 6 分,单空题每题 4 分,共 36 分. 11.已知函数 1 1, 0, ( ) 1 , 0,2 x x f x x x      „ 则 ( (1)) f f ______, ( )f x 的最大值是_____. 【答案】 (1). 1 2 (2). 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 ( (1))f f 的值;分别求出 0, 0x x „ 时 ( )f x 的取值范围,即 可得结论. 【详解】由题意知, 1 1( (1)) 2 2f f f       .当 0x„ 时, ( ) 1f x „ ,当且仅当 1x   时取等 号.当 0x  时, ( ) 0f x  ,故 ( )f x 的最大值是 ( ) 11f   . - 11 - 故答案为: 1 2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求值及分段函数的最大值,考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12.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 【答案】 (1). 16 (2). 36 6 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三视图还原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再求出相关数据,最后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和表 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三视图还原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 P ABCD , 其中 PA  平面 ABCD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4, 3AP AD AB   , 则易得 4 2, 5DP BP  .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 1 3 4 4 163V      , 表面积 1 1 1 13 4 3 4 4 4 5 4 3 4 2 36 6 22 2 2 2S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16 , 36 6 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考查考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是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上的一点, 1 2,F F 分别为 双曲线的左、右焦点, 1 2 60F PF   ,且 21 3PF P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 12 - 【答案】 7 2 【解析】 【分析】 由 21 3PF PF 及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1 3PF a , 2PF a ,再在 1 2PF F△ 中由余弦定理 求得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由题意,设点 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点, 1 2 2PF PF a   , 又 1 2 1 23 , 3 ,PF PF PF a PF a    . 在 1 2PF F△ 中, 1 2 60F PF 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1 2 1 2 1 22 cos60F F PF PF PF PF      , 即 2 2 2 214 9 2 3 72c a a a a a       , . 2 2 7 4 c a   ,即 7 2e  . 故答案为: 7 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考查考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 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运算. 14.已知 2 0 1 2( 1) ( 1) ( 1)n n nx a a x a x a x        (其中 n 为正整数),若 5a 是 ( 0,1, , )ia i n  中的唯一最大值,则 n 的值为_____, 1na  的值为_____. 【答案】 (1). 10 (2). 1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令 1x t  ,对已知等式变形,再根据 5( 0,1, , )ia i n a  „ 求得 n 的值,最后求 1na  的值. 【详解】由题意, 2 0 1 2[( 1) 1] ( 1) ( 1) ( 1)n n n nx x a a x a x a x           , - 13 - 令 1x t  ,则 2 0 1 1 0 0 1 2( 1)n n n n n n n n nt a a t a t a t C t C t C t           , 因为 5a 是 ( 0,1, , )ia i n  中的唯一最大值, 所以 n 是偶数,所以 52 n  ,解得 10n  . 所以 1 1 9 10 10na a C    . 故答案为:10,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的最大值、指定项的系数,考查换元法的应用,考 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 )na b 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项的确定方法:(1)如果 n 是偶数,则中间一项(第 12 n   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2)如果 n 是奇数,则中间两项(第 1 2 n  项和第 3 2 n  项)的二项 式系数相等并且最大. 15.在 ABC 中,内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若 12tan , 135C a b   , BC 边 上的中点为 D ,则sin BAC  ______, AD  ______. 【答案】 (1). 3 13 13 (2). 3 5 2 【解析】 【分析】 解法一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即可求得 sin BAC ,然后根据正弦定理求得 c ,最后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即可求得 AD 的长; 解法二先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 ,cosC C ,利用余弦定理求得 c ,然后根据正 弦定理求得sin BAC ,最后在 ACD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 AD 的长. 【详解】解法一因为 13a b  ,所以 BAC B  ,又 12tan 5C  , 所以 12tan( ) tan2 tan( ) tan 5BAC B BAC C C          , 即 2 2tan 12tan 2 1 tan 5 BACBAC BAC      ,即 26 tan 5tan 6 0BAC BAC     , 解得 3tan 2BAC  或 2tan 3BAC   (舍去), - 14 - 所以 3 13 2 13sin ,cos13 13BAC BAC    . 易知 12sin 13C  ,又 13a  , 所以由 sin sin a c BAC C  ,得 4c  . 因为 BC 边上的中点为 D , 所以  1 2AD AC AB    , 所以  2 2 221 1 45( ) 24 4 4AD AC AB AC AC AB AB             , 所以 3 5 2AD  . 解法二因为 12tan 5C  ,所以 12 5sin ,cos13 13C C  ,又 13a b  , 所以 2 2 2 52 cos 13 13 2 13 13 1613c a b ab C          , 所以 4c  . 由 sin sin a c BAC C  ,得 13 4 12sin 13 BAC  ,得 3 13sin 13BAC  . 因为 BC 边上的中点为 D , 所以 2 aCD  , 所以在 ACD 中, 2 2 2 452 cos2 2 4 a aAD b b C          , 所以 3 5 2AD  . 故答案为: 3 13 13 , 3 5 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余弦定理的应 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16.由数字 0,1,2,3,4,5,6,7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则能被 15 整除且 0 不在个 位的四位数共有________个. 【答案】60 - 15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 0,1,2,3,4,5,6,7 这 8 个数字分为以下三类:被 3 整除的有 0,3,6; 被 3 除余 1 的有 1,4,7;被 3 除余 2 的有 2,5,再利用排列组合即可. 【详解】由题意,四位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 5,且 4 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 当四位数中有 0 时,满足题意的四位数有 1 1 1 2 2 3 2 2 24C C C A  (个); 当四位数中没有 0 时,满足题意的四位数有 2 1 3 2 3 2 3 3 3 3 18 18 36C C A C A    (个), 所以能被 15 整除且 0 不在个位的四位数共有 60 个. 故答案为: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 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 17.已知平面向量 ,m n   满足| | 2,| | 1m n m n       ,若平面向量 a  满足| | | |a m n    ,则| |a  的 最大值为_____. 【答案】 5 【解析】 【分析】 先得到 | | | | | |a m n   „ ,将 | |a  的最大值转化为 | | | |m n  的最大值,再分别将 | |,| |m n   用 | |,| |m n m n     表示,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 | | |a m n    , 所以| | | | | | | |a m a m n       „ , 所以| | | | | |a m n   „ .又 | | | |m n  2 2|( ) ( ) | |( ) ( ) | 2 2 2 2 2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2 | | 2 | | 52 m n m n        , - 16 - 所以| |a  的最大值为 5 . 故答案为: 5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模,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眀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已知函数 ( ) sin ( , 0, 0)4f x A x x R A        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点 M 的 坐标为 (1, )A . (1)求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若 5cos 5PMQ   ,求 (2)f 的值. 【答案】(1)8(2) (2) 2f 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点  1,M A 在函数 ( )f x 的图象上及 ( )f x 的图象特征得到 的值,即可求得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可以根据 5cos 5PMQ   ,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进行求解,也可以在三角形中利 用余弦定理进行求解,还可以借助向量进行求解. 【详解】(1)因为点  1,M A 在函数 ( )f x 的图象上,即 sin 4A A      , 所以 2 ( )4 2 k k Z      ,即 2 ( )4 k k Z    . 由题意可知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4T  , 所以 2 4   ,解得 2   . - 17 - 又 0 ,所以 4   , 所以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8T  . (2)解法一:如图, 过点 M 作 MN x 轴于点 N ,由(1)知 ( ) sin 4 4f x A x      . 令 ( ) sin 04 4f x A x       ,得 ( )4 4x k k Z     ,得 1 4 ( )x k k Z    , 所以 ( 1,0), (7,0)P Q , 所以 2 2 2sin ,cos 4 4 APMN PMN A A       , 2 2 6sin ,cos 36 36 AQMN QMN A A       , 所以 cos cos( ) cos cos sin sinQMP PMN QMN PMN QMN PMN QMN             2 2 2 2 2 6 5 54 36 4 36 A A A A A A           , 所以 4 240 144 0A A   ,即   2 24 36 0A A   , 又 0A  , 所以 2A  或 6A  (舍去). 所以 ( ) 2sin 4 4f x x      , 所以 3(2) 2sin 24f   . 解法二:过点 M 作 MN x 轴于点 N , 由(1)知,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8T  ,又 (1, )M A , - 18 - 所以 1 3| | 8,| | 2,| | 64 4PQ PN T QN T     , 所以 2 2| | 4 ,| | 36PM A QM A    , 所以在 PMQ 中, 2 2 2| | | | | | 2 | | | | cosPQ PM QM PM QM PMQ      , 即 2 2 2 2 564 4 36 2 4 36 5A A A A               , 化简得 4 240 144 0A A   ,即   2 24 36 0A A   , 所以 2A  或 6A  (舍去). 所以 ( ) 2sin 4 4f x x      , 所以 3(2) 2sin 24f   . 解法三:过点 M 作 MN x 轴于 N , 由(1)知 ( ) sin 4 4f x A x      , 令 ( ) sin 04 4f x A x       ,得 ( )4 4x k k Z     ,得 1 4 ( )x k k Z    , 所以 ( 1,0), (7,0)P Q , 又 (1, )M A ,所以 ( 2, ), (6, )MP A MQ A      , 所以 2 2 2 12 5cos 54 36 APMQ A A         ,解得 2A  或 6A  (舍去). 所以 ( ) 2sin 4 4f x x      , 故 3(2) 2sin 24f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 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恒等变换等为目标,通过正弦型函数在一个周期上 的图象的特征设题,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第(1)问大部分考生可以由点 (1, )M A 在函数 ( )f x 的图象上得到 2 ( )4 k k Z    ,但 - 19 - 不能从题中的图象获得 4T  ,从而无法准确求出 的值.第(2)问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求得 2A  或 6A  后,不进行验证,从而丢分. 19.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E⊥平面 ABCD,PD∥AE,PD=AD=2EA=2,G,F,H 分别为 BE,BP,PC 的中点. (1)求证:平面 ABE⊥平面 GHF; (2)求直线 GH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4 34 【解析】 【分析】 (1)通过证明 BC⊥平面 ABE,FH∥BC,证得 FH⊥平面 ABE,即可证得面面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求线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题:,AE⊥平面 ABCD,BC  平面 ABCD,所以 AE⊥BC,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BC,AE 与 AB 是平面 ABE 内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BC⊥平面 ABE,F,H 分别为 BP,PC 的中点,所以 FH∥BC, 所以 FH⊥平面 ABE,HF  平面 GHF,所以平面 ABE⊥平面 GHF; (2)由题可得:DA,DC,DP 两两互相垂直,所以以 D 为原点,DA,DC,DP 为 x,y,z 轴的 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        12,2,0 , 0,2,0 , 0,0,2 , 0,1,1 , 2,1, 2B C P H G     , - 20 - 所以     10, 2,2 , 2,0,0 , 2,0, 2CP CB HG           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  , ,n x y z , 2 2 0 2 0 CP n y z CB n x               ,取  1, 0,1,1y n  为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 1 2sin cos , 14 24 n HG n HG n HG                34 34 所以直线 GH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 34 34 . 【点睛】此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关键在于准确找出线面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 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 20.已知数列 na 满足 1 1a  ,且  * 1 2 1 2 22 13 2 1 n na a a a n Nn    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1 3b  ,  *2 3 3 0n nS b n N    ,数列 n n a b       的前 n 项和为 nT ,求满足 1 99 2 100nT  的所有正整数 n 的值. 【答案】(1)  *2 1,na n n N   (2)所有正整数 n 的值为 2,3,4,5 【解析】 【分析】 ( 1 ) 先 根 据 题 中 的 递 推 关 系 式 求 得 2a 的 值 , 得 到 1 2 1 ( 2)2 1n n na a nn   … , 再 利 用 1 2 2 1 2 1 3 n na a a n n       求解,也可利用累乘法进行求解; (2)先根据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之间的关系求得数列 nb 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到 n n a b ,再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 nT ,最后根据 nT 的增减性求解即可. 【详解】(1)解法一由  * 1 2 1 2 22 13 2 1 n na a a a n Nn      ①, 得当 1n  时, 1 22 1a a  ,又 1 1a  ,所以 2 3a  , - 21 - 当 2n… 时, 1 2 1 2 22 13 2 3 n na a a an     ②, ①-②,得, 1 2 ( 2)2 1 n n na a a nn   … ,即 1 2 1 ( 2)2 1n n na a nn   … . 所以 1 2 12 1 2 1 3 n na a a n n        , 所以 2 1( 2)na n n  … . 又 1 1a  也符合上式,所以  *2 1na n n N   . 解法二由  * 1 2 1 2 22 13 2 1 n na a a a n Nn      ①, 得当 1n  时, 1 22 1a a  ,又 1 1a  ,所以 2 3a  , 当 2n… 时, 1 2 1 2 22 13 2 3 n na a a an     ②, ①-②,得 1 2 ( 2)2 1 n n na a a nn   … ,即 1 2 1( 2)2 1 n n a n na n     … . 又 2 1 3a a  也符合上式,所以  *1 2 1 2 1 n n a n n Na n    ,所以 1 2 1( 2)2 3 n n a n na n   … , 所以  *1 2 1 1 2 1 2 1 2 3 3 1 2 12 3 2 5 1 n n n n n a a a n na a n n Na a a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故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 *2 1na n n N   . (2)由  *2 3 3 0n nS b n N    ③, 得当 2n… 时, 1 12 3 3 0n nS b    ④, ③-④得 1 12 2 3 3n n n nS S b b    ,所以 13 ( 2)n nb b n … , 所以数列 nb 是以 3 为首项,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 *3n nb n N  , 所以 2 1 3 n n n a n b  , 所以 1 2 2 1 2 1 3 2 1 3 3 3 n n n n a a a nT b b b          , - 22 - 所以 2 3 1 1 1 3 2 1 3 3 3 3n n nT      , 两式相减得 1 2 1 1 1 2 112 1 2 2 2 1 1 2 1 2 2 29 3 13 3 3 3 3 3 3 3 31 3 n n n n n n n n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1 3n n nT   . 所以 1 1 1 1 2 1 1 2 2 11 1 03 3 3 3 3n n n n n n n n n n n nT T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数列 nT 递增. 又 1 2 1 11 3 3 2T     , 2 3 2 11 9 3 2T     , 5 6 79 991 243 81 100T     , 6 7 722 991 729 729 100T     , 所以满足 1 99 2 100nT  的所有正整数 n 的值为 2,3,4,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之间的关系、错位相减法求和、 数列的增减性等,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第(1)间的关键是对 1 2 1 ( 2)2 1n n na a nn   … 的处理.第(2)问的关键有三点:①数列 nb 的 通项公式的求解;② nT 的求解;③数列 nT 的增减性的证明. 21.如图, ,A B 为抛物线 2: 2 ( 0)C x py p  上的两个不同的点,且线段 AB 的中点 M 在直 线 1x  上,当点 M 的纵坐标为 1 时,点 A 的横坐标为 1 . (1)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 (2)若点 ,A B 在 y 轴两侧,抛物线C 的准线与 y 轴交于点 N ,直线 ,NA NB 的斜率分别为 1 2,k k ,求 1 2k k 的取值范围. - 23 - 【答案】(1) 2 5x y (2) 41 1, 10 2      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当点 M 的坐标为 (1,1) 时,设点 ( 1, )A t ,则点 (3,2 )B t ,再将其代入抛 物线方程解得即可; (2)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 0, 0)y kx m k m    ,设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由线段 AB 的 中点 M 在直线 1x  上,可得 2 5k  ,进而可得直线 AB 的方程为 2 ( 0)5y x m m   ,再表 示出直线 ,NA NB 的斜率 1 2,k k ,进而运算即可. 【详解】(1)由题意知,当点 M 的坐标为 (1,1) 时,设点 ( 1, )A t ,则点 (3,2 )B t , 因为 ,A B 为抛物线C 上的两个不同的点,所以 1 2 , 9 2 (2 ), pt p t     解得 5 ,2 1 ,5 p t     所以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为 2 5x y . (2)显然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故可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 0, 0)y kx m k m    , 联立方程,得 2 5 , , x y y kx m      消去 y ,化简并整理得 2 5 5 0x kx m   . 则 2( 5 ) 4 5 0k m      ,即 25 4 0k m  . 设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则 1 2 1 25 2, 5x x k x x m     , 所以 2 5k  , 故直线 AB 的方程为 2 ( 0)5y x m m   .     2 21 2 1 2 1 2 1 2 2 4, 2 225 5 5 x xy y m y y x x m m        , 易知 50, 4N     ,所以 1 2 1 2 1 2 5 5 4 4, y y k kx x     , 所以 - 24 -   2 1 2 1 21 2 1 2 1 2 1 2 5 4 255 255 5 2 1 41 54 5 164 164 4 5 5 16 2 m my y y yy y k k mx x x x 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0m  ,所以 41 41 41216 16 2m mm m   … ,当且仅当 41 4m  时取等号,所以 1 2 1 41 5 41 1 5 2 2 10 2k k           „ . 故 1 2k k 的取值范围为 41 1, 10 2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 率、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涉及的信息量较大,很容易让考生找不到解题方向,本题给出的解法体现了“主元思 想”,如第(1)问根据点 (1,1)M 设点 ,A B 的坐标时,将其设为 ( 1, ), (3,2 )A t B t  ;第(2) 问在得到 2 5k  后,得到 1 2y y 以及 1 2k k 的表达式都以 m 为元. 22.已知函数  2 21( ) ln 2f x ax x x ax x    . (1)当 0a  时,求证: 2( ) 2f x x x … ; (2)若不等式 ( ) 0f x … 在 1 ,ee      上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0,2] 【解析】 【分析】 (1)构造新函数,利用导数研究新函数的单调性,根据新函数的最值即可证得结论; (2)对函数 ( )f x 求导,分情况求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1)当 0a  时, ( ) lnf x x x x   . 所以  2 2( ) 2 ln ( ln 1)f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设 ( ) ln 1g x x x   ,则 1( ) 1g x x    , 所以 ( )g x 在 (0,1) 上单调递减,在 (1, ) 上单调递增, - 25 - 所以 ( ) (1) 0g x g … , 所以 2( ) 2f x x x … . (2)因为  2 21( ) ln 2f x ax x x ax x    , 所以  2 1( ) (2 1)ln 1 (2 1)lnf x ax x ax x ax ax xx           ,在 1 ,x ee      上, ①当 1 2a e„ , 2 1 0ax   ,若 1 ,1x e     ,则 ( ) 0f x  ,若 (1, )x e ,则 ( ) 0f x  , 所以 ( )f x 在 1 ,1e      上单调递增,在 (1, )e 上单调递减, 所以由题意得 1 0, ( ) 0, f e f e        … … ,解得 40 3 ea„ „ , 所以 10 2a e„ „ . ②当 2 ea… 时, 2 1 0ax  … ,若 1 ,1x e     ,则 ( ) 0f x  ,若 (1, )x e ,则 ( ) 0f x  , 所以 ( )f x 在 1 ,1e      上单调递减,在 (1, )e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 (1)f x f… , 所以由题意得 (1) 0f … ,解得 2a„ ,所以 22 e a„ „ . ③当 1 2 2 eae   时, (i)当 1 1 2 2ae   时, 11 2 ea   ,若 1 ,1x e     ,则 ( ) 0f x  ,若 11, 2x a     ,则 ( ) 0f x  , 若 1 ,2x ea     ,则 ( ) 0f x  , 所以函数 ( )f x 在 1 ,1e      上单调递增,在 11, 2a      上单调递减,在 1 ,2 ea      上单调递增, - 26 - 所以由题意得 1 0 1 02 f e f a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3 2 4 ,3 1 , 2 ea a e     „ … 所以 1 1 2 2ae   ; (ii)当 1 2a  时,在 1,x ee     上 ( ) 0f x … 恒成立,所以 ( )f x 在 1 ee     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2 1 1 8 3( ) , 04 ef x f fe e e            … ,所以 1 2a  满足题意; (iii)当 1 2 2 ea  时, 1 1 12e a   , 易得函数 ( )f x 在 1 1, 2e a      ,(1, )e 上单调递增,在 1 ,12a      上单调递减, 所以由题意得 1 0, (1) 0, f e f        … … 所以 4 ,3 2, ea a   „ „ 所以 1 2 2 ea  .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0,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的证明及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 的取值范围,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体现逻辑推 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求解本题第(2)问的关键是对参数 a 的分类标准的确定,在确定分类时,头脑一定要清醒, 厘清层次,做到不重不漏.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