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广东等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月联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联考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则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真子集即可. 【详解】由题可解集合,则集合A的真子集有、、.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真子集,可用列举法或公式计算即可,易错点为列举法容易忽略空集,属于基础题. 2.如图,复数,在复平面上分别对应点,,则( ) A. 0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得点,,即可得复数,的代数形式,进行复数相乘即可. 【详解】由图可得:,, ∴. 故选:C. - 22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复数的运算,解题关键是根据复数的几何性质求复平面所表示的复数,运用乘法法则进行复数运算即可,属于基础题. 3.若向量与向量平行,则( ). A. B. 2 C. D. 8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可解得,所以可得,即可求得. 【详解】由,可得,解得, 所以, 可得.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共线定理及向量模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4.若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则常数( ) A. B. C. 1或 D. 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方法一:可知是偶函数,则可解出a;方法二:可知是偶函数,利用特殊值,令,可解出a. 【详解】方法一:可知是偶函数,则 即, 解得. 方法二:可知是偶函数,令, - 22 - 即, 解得. 此时为偶函数,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由函数是偶函数求参数值,常用或代入特殊值建立方程求解,属于基础题. 5.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根据该折线图,判断下列结论: (1)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2)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3)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 (4)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逐一分析即可,这三年8月到9月的月接待游客量在减少,则结论(1)错误,(2)(3)(4)正确. 【详解】由题图可知,这三年8月到9月的月接待游客量在减少,则结论(1)错误; - 22 - 年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故(2)正确; 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故(3)正确; 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变化较小,而7月至12月则变化较大,故(4)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考查统计思想与分析数据能力,属于简单题. 6.若抛物线的焦点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 ) A. 2 B. 4 C. 8 D.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及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由条件得. 【详解】抛物线的焦点是, 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 由条件得解得.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双曲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但是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点考查,属于简单题. 7.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 22 -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排除法:根据函数为奇函数,故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函数有,0,1三个零点;当时,函数值为正数,进行选项排除即可. 【详解】函数为奇函数,故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排除D; 函数有,0,1三个零点,故排除A; 当时,函数值为正数,故排除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根据解析式求图像通常利用排除法,依据有函数奇偶性、单调性、零点、定义域、值域、特殊值等,属于中等题. 8.《九章算术》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之为“堑堵”.已知某“堑堵”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间的实线平分矩形的面积,则该“堑堵”的体积为( ) A. B. C. 1 D. 2 【答案】D 【解析】 - 22 - 【分析】 由三视图及条件可知:此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底面上的高和边长,再由直三棱柱的高为2,利用体积公式可求体积.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此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底面上的高为1,两条直角边,斜边为2. 直三棱柱的高为2,故,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三视图及体积公式,考查转化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9.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得,,可得. 【详解】∵,∴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的大小比较,若同底采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不同底则引入中间值进行比较,属于基础题. 10.在中有,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则角为( ) A. B. C. 或 D. 【答案】C - 22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正弦定理得:或,即可求角C.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即 可得或, ∴或,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易错点为利用正弦求三角形内角容易忽略为钝角的情况,本题属于简单题. 11.如图长方体中,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2、4、6,点为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点为其所在棱的中点,则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到点的最短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可得有3种情况如下:①当点所在的棱长为2;②当点所在的棱长为4;③当点所在的棱长为6,分别再求出展开图AB的距离即可得最短距离. 【详解】由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可得: (1)当点所在的棱长为2,则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到的距离可能为;;. (2)当点所在的棱长为4,则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到的距离可能为 - 22 - ;;. (3)当点所在的棱长为6,则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到的距离可能为;;. 综上所述,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到点的最短距离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考查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12.倾斜角为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点、在轴上的投影恰好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则该双曲线的焦距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方法一;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直线过原点,可得为等腰三角形且,根据勾股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可得:.方法二:等腰中,可得,且.又根据,联立可解得. 【详解】方法一;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直线过原点,在等腰中,, 则,,.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即 故. 方法二:等腰中,, - 22 - ∴. 又, ∴, 得.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将题目条件进行转化,建立等量关系求解,属于中等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数列满足,,为常数,,,则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根据条件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 则可得.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通项公式求公比,通常借助方程求解,属于基础题. 1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切点,对求导可得 - 22 - ,即为切线斜率,由此可求其切线方程. 【详解】由,可得切点, ,, 其切线方程为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应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求出函数的导数即可得到切线斜率,再根据点斜式即可求出切线方程,属于简单题. 15.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化简,由题意可得取得极大值时,代入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商数关系可得结果. 【详解】; 令,,则. 由题意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化简,再根据三角函数性质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得结论,属于中等题. 16.若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 - 22 -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考查了指数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0分 17.某地自2014年至2019年每年年初统计所得的人口数量如表所示: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人数(单位:千人) 2082 2135 2203 2276 2339 2385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从2014年到2019年哪个跨年度的人口增长数量最大?并描述该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2)研究人员用函数拟合该地的人口数量,其中的单位是年,2014年年初对应时刻,的单位是千人,经计算可得,请解释的实际意义. - 22 - 【答案】(1)2016年到2017年的人口的增长数量最大,2014年到2019年该地每年人口的增长数量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或2014年到2019年该地每年人口总数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到2020年中,该地的总人数大约可增长到2450千人(或到2020年6月末或7月初,该地的总人数大约可增长到2450千人)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中的数据,逐年作差,可得从2014年到2019年每年增加的数量,逐年增多,从2017后,增加的人数逐年减少; (2)根据函数的表达式及题意,可得表示2014+t年的人口数量,不难得到的实际意义. 【详解】(1)从2014年到2015年该地的人口增长数量:; 从2015年到2016年该地的人口增长数量:; 从2016年到2017年该地的人口增长数量:; 从2017年到2018年该地的人口增长数量:; 从2018年到2019年该地的人口增长数量:; 故2016年到2017年的人口的增长数量最大. 2014年到2019年该地每年人口的增长数量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或2014年到2019年该地每年人口总数呈逐渐递增的趋势). (2)由题意,2014年年初对应时刻,表示2014+t年的人口数量, ,表示2014+6.5=2020.5年的人口数量, 故其实际意义为:到2020年中,该地的总人数大约可增长到2450千人. 或到2020年6月末或7月初,该地的总人数大约可增长到2450千人.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及函数模型的应用,考查运算求解及数学分析能力,属于简单题. 1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数列满足,且,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 【答案】(1);(2)9 【解析】 - 22 - 【分析】 (1)设等差数列公差为,由,列方程解得首项与公差,由此可得通项; (2)将通项代入,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得,再利用裂项相消求出. 【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得:,. 解得:,. ∴. (2)由(1)得:.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 ∵,∴.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及裂项相消求和,等差数列通项一般根据条件列方程解出首项与公差即可,本题求解关键是求,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与数列的综合应用,属于中等题. 19.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左、右焦点分别为、,上顶点为,右顶点为,且、、成等比数列.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2)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 22 - (1)设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分别为、、,由题设可得及,消得a、c齐次式,解得离心率; (2)设椭圆的方程为,则,,,.方法一:利用向量,方法二:利用斜率,方法三: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1)设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分别为、、, 则、、. 由题设及,消得:即. 解得:或. 又,则. (2)方法一:设椭圆的方程为, 则,,,. ∴,, ∴,∴, 故,∴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设椭圆的方程为, 则,,,. ∴,, ∴,∴, 故,∴是直角三角形. - 22 - 方法三:由条件得:在中,,,. , , ∴, 故,∴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离心率及三角形形状判断,离心率的求解在圆锥曲线的考查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求离心率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直接求出,从而求出;②构造的齐次式,求出;③采用离心率的定义以及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本题属于简单题. 20.如图,在四棱锥中,底而为菱形,且菱形所在的平面与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1)求证:平面; (2)求四棱锥的最长侧棱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在菱形中,,平面,平面,由此可证. (2)取中点,连结,,由已知易得:是正三角形,,进一步可证平面,由勾股定理可求出侧棱,,,的长度,得到最长的是,或可先判断CF最长,求解出长度即可. 【详解】(1)在菱形中,,平面,平面. ∴平面. - 22 - (2)方法一:取中点,连结,, 由已知易得:是正三角形,∴. 又∴平面平面且交线为,∴平面, 又平面,∴, 又∵,, ∴平面, 又,平面,∴,, 在菱形中,,,, ,. 在中,. 在中,. 在中,, ∴. 显然在侧棱,,,中最长的是. ∴四棱锥的最长侧棱的长为. 方法二:取中点,连结,, 由已知易得:是正三角形,∴, 又∵平面平面且交线为,∴平面, 又平面,∴, 又∵,,∴平面. 又,平面∴,. 在菱形中,,,∴最长. 在中,. - 22 - ∴四棱锥的最长侧棱的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及棱长求解,考查棱长的关键是垂直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应用,在借助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考查空间思维及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 (1)求的值; (2)试推断方程是否有实数解?若有实数解,请求出它的解集. 【答案】(1);(2)无实数解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对函数f(x)=-x+lnx求导数,研究出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判断出最大值,即可求出; (2)由于函数的定义域是正实数集,故方程|2x(x-lnx)|=2lnx+x可变为,再分别研究方程两边对应函数的值域,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1)已知函数,则, 可得, 令,x=1, 当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