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微型课题研究指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微型课题研究指南

教导处范文之微型课题研究指南 ‎ ‎  (一)‎ ‎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  一、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  如:一数学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呢?最初教师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将“我做错的题目”,“我不会的题目”写在本上,让这些学困生记数学日记,借助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可以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这个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效果,于是产生了“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后进生个案的研究”。‎ ‎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的研究。‎ ‎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  如:赏识教育在改变与转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 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撰写报告(提供经验和成果,总结提高)。‎ ‎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  三、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 ‎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  短,即周期短。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 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局限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  四、微型课题应“四宜”‎ ‎  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那么,选题如何进行呢?‎ ‎  选题宜新。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缺少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因此,题目必须新颖。这里的新颖一是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此谓“锦上添花”。二是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解决之道,即“旧瓶装新酒”。‎ ‎  选题宜小。微型课题题目一般不宜大,即切口要小。选题过大,一是受到时间、精力、资金等限制,短期内很难取得具体成果。二是容易写得空泛,研究得不深不透,对自己专业成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帮助。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研究,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可能下得透彻。‎ ‎  选题宜实。选题要注意实用价值,要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四个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包括空白的填补,“通说”纠正,“前说”的补充。总之,教师要多结合本职工作,多研究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  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这是教师科研应坚持的原则。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工作熟悉,有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获取资料相当方便,能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  (二)‎ ‎  一、微型课题的五个一般性属性:‎ ‎  1.研究对象: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找出问题,然后确定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从教师身边的、引起教者持续关注(研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细小问题。‎ ‎  2.研究主体:教师,往往是个体,而且研究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不是外在的要求,很多是源自于教师的突发其想,有一定的情境性和个性化色彩,当离开了这个情境,离开了某个个人,就会有不同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在有的人眼中可能会成为有价值的微型课题,在有些人面前可以就不成为问题或者是课题。‎ ‎  3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  4.研究周期:短则二三周、一个月,或三五个月、一年。‎ ‎  5.成果形式: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可以是叙事,是教学案例,等。‎ ‎  二、微型课题设计方案的基本要点:‎ ‎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点到为止。‎ ‎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4.研究思路:这是事先对课题的框架设计,尽管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作出不断的调整,但它是我们开始研究的蓝本,只有在它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 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  6.援助要求:写出要求学校提供的帮助,便于教科室及时作出统筹安排。‎ ‎  (三)‎ ‎  微型课题的研究步骤 ‎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  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开端,更是关键性的一步。微型课题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对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 ‎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师生特点确定双方的合作、探索。没有这个前提,教师很难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也就不能获得实际意义。‎ ‎  第三步:进入研究情境。‎ ‎  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微型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微型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获得资料。‎ ‎  第四步:分析研究资料。‎ ‎  微型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形成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的方案。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材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概括性归纳。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微型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