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导处范文之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并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作为本届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教育的肥沃土壤,永远不可能有盛开的科技之花,更不可能有丰硕的经济之果。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 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真正地花好这增加的近500亿元教育经费,对此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配机制,确保它能够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家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教师的工资、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等问题,但是由于教育问题的欠账太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不能认为教育的投入已经差不多了,而是应该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希望能够努力兑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在中央财政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要求教育支出占到公共财政的20%。建议尽快建立分类指导的义务教育国家基准,保证所有地区所有学校的水平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为保证这个标准的实施,必须实事求是地确定财政教育经费的分级保证与转移支付的比例。 第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原点。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我们似乎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还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品质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我们一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成功与否,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我们主张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快乐,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人生体验。因此,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第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一个国家的教育 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其次,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在教育上。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的水平。2003年,我们消耗了全世界钢铁的26%、石油的30%、水泥的60%,才创造了全世界GDP的4%。这与我们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这是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应该做好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同时,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同时要求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这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7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第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平与效率始终是教育发展不可偏废的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提升教育品质,优化教育结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话虽然不多,但显示了党中央和政府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难题,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出硬招,出实招,下功夫。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我们的考试与评价制度,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现在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学校的高低贵贱也是在考试分数面前排队。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建立高考的立交桥,破除公务员与企业录用人才的学历壁垒,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有成长与发展的机遇。 第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影响中国教育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永远没有好的教育。应该认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推动教师自觉地走专家引领、行动反思、共同体互助的道路,为教师的进修研究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特别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这个问题虽然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的,但同时也是教育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谈不上凝聚力。所以,应该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把这些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进我们的教育中。 树立和实现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在于纠偏经济社会发展中唯GDP增长的倾向,作为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科学发展观对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