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划总结之《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计划总结之《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数学计划总结之《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 ‎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  (一)周长概念的建立 ‎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描一描、画一画、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几个活动,意在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理解周长。‎ ‎  活动1:描一描、画一画,揭示周长 ‎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我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蚂蚁描出树叶的边线,但我发现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很难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孩子的空间观念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更改了方案。设计动画展示四只小蚂蚁参加爬行比赛的情境,看哪只小蚂蚁   1、是沿着树叶的边线刚好爬完一周,先到达终点,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哪里是树叶的边线。‎ ‎  2、是要爬一周也就是从起点还要回到起点。从而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  3、接着让孩子描出书中45页第一题图形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继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而揭示出周长的概念。本环节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活动2:找一找、摸一摸,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周长”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如:课桌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黑板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通过同桌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手指从哪里开始指,哪里结束?这样,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中,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理解。本环节主要意图是:通过这个活动,是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从而感受到周长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活动3:估一估、量一量,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师生互动,先让学生估一估老师的腰围,再量一量,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 ‎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再组织学生以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数学书封面、文具盒面、桌子面,还有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树叶等表面的周长。本环节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  三、 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  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四、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第一关中,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三关比较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周长,掌握了比较的方法(移动、测量),再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就容易了。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到虽然有些图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它的周长却可以是相等的。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