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思考五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思考五篇

‎2021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思考五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年轻干部培养时曾说过,“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特别更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十九大以来,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 精心挑选苗子,努力正根基。“如尺之木,必直于苗。”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过“墩墩”苗来形容年轻干部的培养,年轻干部就如同春起之苗,需要精挑细选,需要历经磨练。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要建立起年轻干部考察识别机制,强化政治素质培养,突出德能绩廉表现。一看政治素质,即在关键时刻、重大原则问题上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站位高远;二看综合能力,年轻干部要具备科学判断形势、综合协调各方关系、坚持依法行政和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三看工作作风,年轻干部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四看工作业绩,成绩是年轻干部工作能力的最好体现。要敢于把年轻干部放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条件越艰苦、环境越复杂,越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以上四项标准就是是年轻干部“墩苗扶壮”的根基,只有坚持做到以上标准才能把德才兼备、富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 拓宽培育平台,促进快成长。“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培养年轻干部需依据其性格禀赋和专业特长,提供适合其成长发展的土壤。一要坚持拓宽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平台。比如选派社区“第一书记”,开展“百名干部下社区”,实施“多岗锻炼”等形式,开辟多渠道推动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增才干。二要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打破论资排辈潜规则,积极挖掘、及时发现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贡献、在艰苦环境中敢于担当的“俊马”,大胆提拔那些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良驹”,敢于给位子、压担子,让年轻干部有用武之地、施才舞台,真正让他们在基层蹲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严格监管举措,确保出成果。“常剪杂枝,方得直木。”年轻干部成长进步,需从严管理,要敢于修剪不良习惯和制止错误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年轻干部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一是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管约束。对年轻干部常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反腐教育,让年轻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形成“不能腐、不敢腐”制度环境。二是年轻干部自身要树立廉洁从政意识。内心要遵守政治规矩,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清白做官、踏实做事。‎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年轻干部承担着祖国复兴、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年轻干部手中了。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新使命,年轻干部一定要锤炼自身、拓展自我、坚定自信、努力自强,坚决做好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 ‎【篇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破解难关、奋发有为推动工作,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主题调研活动。市县两级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各行各业联系工作实际开展调研,历时三个月,先后征得300余篇调研成果。从本周开始,理论专刊将集中刊发部分优秀作品,以供学习研究,敬请关注。‎ 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市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安排部署,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市11个县(区、市)、94个市直单位的年轻干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市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工作,坚持在发现上不拘一格、在培养上不拔苗助长、在监管上不放任自流、在评判上不求全责备、在使用上不论资排辈、在掌握上不搞标签化,连续两年发现选拔培养59名优秀年轻干部。目前,全市45岁以下副处级干部占到22.2%,选拔干部的“燃眉之急”基本得到缓解,到下次换届基本可以做到“手中有人”。‎ ‎(一)源头拓展与分析研判结合,梯次储备。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精准把握用人需求,统筹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基层等各类来源,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组织开展全市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分层分类掌握了一批近期可使用、可关注、可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研判,初步建立了年轻干部和选调生信息库。‎ ‎(二)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结合,精准选拔。在全省率先出台《晋中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构建“3+1”政治制度体系,对政治素质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经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办法》出台以来,2名干部因政治表现一般被取消提拔资格。针对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坚持精准理念,先后开展了目标化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选拔培养年轻化、专业化副处级干部工作,一批优秀年轻化、专业化干部脱颖而出。‎ ‎(三)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滴灌培养。根据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推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注重把优秀年轻干部“送出去”开眼界,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举办高层次、高质量教育培训,在昔阳大寨、陕西延安举办选调生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和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注重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受磨炼,选派29名年轻干部到江浙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选派20名年轻干部和10名专业化干部到全市纪检巡察、脱贫攻坚、转型综改、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领域挂职锻炼。注重让选调生到最基层、最一线的地方历练成长,2015年以后分配到我市的选调生(含定向选调生)中,70%的在乡镇工作,30%的在贫困地区工作。‎ ‎(四)严格约束与正向激励结合,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健全年度考核机制,优化考核评价办法,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不担当、不负责的,及时提醒警示或给予相应处分。建立健全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连续两年举办了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对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动态掌控、适时引导。开设“晋中选调生”‎ 微信公众号,晒工作、晒体会、晒作风,切实加强对选调生的监督和管理。坚持严管厚爱并重,保护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在晋中改革实践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 二、问题不足 此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收回2460份,其中有效问卷2270份。问卷从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了13个具体问题,并充分征求了各领域、各层级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47.7%的干部认为我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有一定成效,37.1%的认为成效显著,14%的认为成效一般,1.2%的认为没有成效。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源头储备不足,渠道单一、视野不宽。与事业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相比,年轻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滞后。一是选拔渠道相对单一。当前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与选拔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高校、企业及专业性强的事业单位中有许多优秀人才因单位性质、职数设定、身份问题等因素,很难进入选拔视野。比如,教育、农业、发改、统计、住建、交通、环保等单位业务骨干多数是事业身份,很难交流到行政岗位任职。比如,我市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中选任制公务员占到一半以上,由于受身份限制,晋升渠道十分有限。二是“天花板”效应明显。机构改革后,机构、职数减少,领导干部消化压力加大,中层业务骨干和核心力量提拔重用空间变窄。目前,各县(区、市)正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8岁左右,市直各单位正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5岁左右。三是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对专业结构和综合能力素质关注不多、要求不高,专业化干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比如,全市乡镇副科级干部中属于农业类专业的只占16.3%。‎ ‎(二)用人观念保守,不敢压担子、给位子。问卷调查显示,43%的干部认为本地、本单位对年轻干部培养一般重视或不重视,36.9%的干部认为用人观念陈旧,缺乏用人眼光和用人胆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日常关注不多。多数部门、单位没有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库,没有针对优秀年轻干部的不同工作经历,采取不同的培养途径,延缓了成长步伐,出现了干部选拔任用手中无人的情况。二是突不破“隐性台阶”。一些县(区、市)、部门单位在工作安排和干部使用上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担当负责,搞平衡照顾、讲论资排辈、设隐性台阶,习惯用老眼光看人、用旧尺子量人,过分强调台阶资历,耗尽了年轻干部的年龄优势和精力优势。三是不敢放手、压担子。一些领导对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不放心,不敢大胆使用,不敢放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考验,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四是没有长远规划。一些单位对年轻干部工作缺乏总体考虑和分类定位,对班子的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情况,乃至从长远考虑如何调配班子、选拔何种类型何种专业特长的干部心中无数,未能从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干部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规划和定位目标。‎ ‎(三)培养手段不优,实效性不强、精准度不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50.5%的干部认为我市年轻干部工作重选拔轻培养,年轻干部自身条件不过硬。一是挂职锻炼,只“镀金”不“炼金”。有的单位或者有的挂职干部把基层锻炼当“跳板”,存在“挂职=镀金=提拔”的错误思想,简单地认为挂职就是为了丰富阅历,增加升迁筹码,以至只知道“挂”,忘了“炼”,浮在上面,沉不下去。二是教育培训,“一个方子治百病”‎ ‎。在培训内容上,问卷调查显示,53.6%的干部认为培训实效性不强,联系实际不紧密,培训后派不上用场,针对年轻干部个性化需求的培训不多,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三是培训挂职,“钉子户”和“专业户”问题难解决。干部挂职锻炼和教育培训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干部认为挂职不挂职、培训不培训无所谓,缺乏动力与压力,工作任务少的成了培训“专业户”,工作任务重的成了“钉子户”。‎ ‎(四)基层力量薄弱,留不住人、拴不住心。基层本来应该是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广阔舞台,但现在乡镇和县级层面的年轻干部流动速度非常快,留不住年轻人已经成为常态。从乡镇层面来看,2014年之前对乡镇新考录的干部没有限定最低服务年限,这部分干部中许多人都会想方设法通过遴选考走,或者调入县以上机关。2014年之后新招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有了5年最低服务年限,选调生有3年最低服务年限,有部分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熬时间、等机会,随时准备离开。从县级层面来看,由于招录没有严格的户籍限定,很大一批外地干部“先就业再择业”,扎不下根,存在临时思想和跳板心理,眼睛经常盯着上级各种遴选招录,工作服务年限一到,就通过各种方式走人。‎ ‎(五)正向激励不够,机制落不实、难到位。合理容错纠错机制和关怀关爱激励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一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单位对考核目标的设置不重视、不深研、不科学,考核指标往往不够量化,每名干部的目标完成情况不能在考核中有效反映出来。有的考核奖励搞大锅饭,多干少干差别不明显,评优评先搞轮流坐庄,目标激励效果打了折扣,年轻干部认同度降低,影响了工作干劲。二是激励手段相对单一。一些单位对不同干部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多,特别是很少结合年轻干部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导致激励效果不佳。有的单位领导思想固化,习惯性认为干部正向激励就是职务晋升、待遇提高,对关爱帮扶、谈心谈话、人文关怀、轮岗锻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激励手段运用不够,激励不得要领。三是激励执行缺乏刚性。少数部门对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存在应付心态,甚至把文件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实处。一些单位对什么时候搞激励、怎么搞激励,重点激励哪些对象,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强,对个性鲜明、棱角突出、敢冲敢闯的年轻干部,一味求全责备,不敢放手使用或大胆提拔。‎ 三、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建立干部工作“五大体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一)开渠拓源储备,广开进贤路、广纳天下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拓宽选人视野渠道,打破藩篱壁垒,多渠道多领域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立足长远抓谋划。直接掌握一批优秀县处级干部、优秀乡科级干部和优秀选调生。各县(区、市)也要着眼当前班子建设缺口和下次换届需要,发现和储备一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宏观视野谋划、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建立结合日常工作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的常态化机制,把好苗子发现出来、推荐上来。采取以组织推荐为主,完善领导干部推荐、党员群众推荐、干部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让更多的年轻干部进入组织视野。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筛选机制。高标准把握干部任职资格要求,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掌握一定比例的优秀年轻干部,分类别、分专业建立完备的年轻干部信息库,动态完善,动态管理。延伸选拔触角。加大引进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工作力度,注重在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拔年轻干部,在更大范围内选贤任能。‎ ‎(二)打破台阶选用,不论资排辈、不平衡照顾。要想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必须突破地域、专业、身份等限制。坚持工作导向大胆使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既看资历、经历,更要注重能力、潜力,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污染防治、转型发展、攻坚克难等任务中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赛场相马好中选优。立足岗位需要,坚持组织把关,在补充配备一些副职领导干部时,适时开展竞争性选拔和目标化培养,同时也要坚决防止简单以分数、票数取人。‎ ‎(三)把握规律培养,不拔苗助长,不放任自流。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加强政治训练。市县组织部门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参加党性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年轻干部党性教育和政治训练。注重实践锻炼。在培养年轻干部时,不能唯台阶论,也要经历必要的台阶,要有计划地把富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去摔打,放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重点项目上去锻炼;要进行轮岗交流、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砺。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德、能、勤、绩、学、廉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动态掌握年轻干部成长轨迹。对优秀年轻干部的掌握不公示、不公开、不向本人反馈,从严控制知悉范围,坚决防止标签化,防止一些干部混基层经历、搞自我设计。搞好传帮带。通过一带一、老带新等方式,引导年轻干部跨过成长难关。实行优进劣退、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四)正向制度激励,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苛责。干部既要严管更要厚爱,对干部的关心关爱是最有效的激励。政治上充分信任。认真落实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行动方案和合理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坚持“区分开来”“区别对待”,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年轻干部,疏导困惑、解决难题。工作上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拓宽干部职级晋升通道。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一线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大胆使用在转型发展主战场、艰苦地区默默无闻苦干实干的干部,积极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生活上关心照顾。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等制度,使干部做到应休尽休,使干部既有“宽肩膀”也有“好身板”。对异地交流任职的干部,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夫妻双方两地分居、子女入学等问题,让干部能够消除后顾之忧,甩开膀子干工作。‎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美好寄语和殷切期盼,不难发现其始终围绕理想信念、修德修才、练就过硬本领以及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展开,这不仅仅是对青年一代,更是对年轻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激励鞭策,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新时代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年轻党员干部发展,如何正确引导、有效帮助年轻党员干部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一要注重政治理念教育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用好人必先管好脑。年轻党员干部对任何新事物、新现象都充满好奇,作为党员的一部分,必须教育好、引导好。首先,要建立培训机制,深化认识。对每名年轻党员干部建立培养台帐,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依托中组部确定的17所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各级党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定期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进行学习理解和讨论交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人人授教”“人人受教”党课教育,充分发挥每名年轻党员干部参与党课的积极性和紧迫感,或者以会代课传达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使年轻党员干部认识上得到升华、理论上更加深刻。其次,要利用网络平台,循循善诱。现代网络日新月异,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年轻党员干部对网络的依赖尤为突出。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可采取手机短信、QQ和微信、微博等平台和方式,对年轻党员进行群发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随时在教育,随时能受教育。另外可充分发挥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优势,一方面定期组织年轻党员收看学习党员教育网络视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网上党支部”,给年轻党员干部一个网络家园,加强他们的思想交流和理论学习。第三,要发挥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现在的年轻党员干部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基础较好,大部分没有感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楚,加之现代各种思想潮流纷繁复杂,使年轻党员干部的信仰受到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读《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心得交流会、观看《榜样》专题片和参加优秀党员干部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他们学习党的好传统、好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老党员干部“传、帮、带”的作用,建立新老党员干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交流机制,不定期请老党员讲历史、谈人生,以老党员干部的切身经历来诠释对党的忠诚和人生哲理,以此帮助年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注重提升能力教育培养。近年来,很多年轻党员干部刚离开“校门”就进入当地政府工作,对地方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实践经验,高学历低能力矛盾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一是挂职轮岗交差锻炼。鼓励年轻党员干部到基层第一线锻炼成长。锻炼方式可采取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进行,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对口帮扶县、改革示范点和矛盾突出地锻炼,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他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意志品质。鼓励大学生到社区、村任职就是很好的举措。二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开展“三带三增”、“年轻党员干部便民服务周”、“年轻党员干部先锋突击队”等主题活动,让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企业中帮助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加深对基层情况的熟悉了解,加强他们同群众的关系,增进相互间的友谊。‎ 三要注重服务意识教育培养。服务和奉献是党员工作的永恒主题,当代年轻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函待进一步增强。一方面要加强奉献意识培养,组织年轻党员干部观看《焦玉禄》《杨善洲》等影片,着力塑造淡泊名利、公而忘私、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形象,自觉培养勤奋敬业、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模范践行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培养,定期组织年轻党员干部重温誓词活动和打扫烈士陵园活动,讲解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服务事迹,引导他们作为共产党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用一颗“真心”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拼搏进取、无私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要注重担当意识教育培养。教育年轻党员干部要增强敢于担当的意识,培养敢于担当的素质,树立敢于担当的作风,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做到分内的事情,尽职尽责;困难的事情,迎难而上;突发性的事情,挺身而出;出现问题和失误,勇于承担责任,做一名会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勇于担当是一种“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责任,通过教育培养,年轻党员干部要把勇于担当作为干工作的基本要求,以担当作为、敢想敢干的激情去努力拼搏。一是教育年轻干部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要能够主动将担子抗在肩上,坦然面对工作压力,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踏踏实实,用心干事。二是教育年轻干部要敢想敢干,攻坚克难。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有了思路,有了想法,就要放开手脚去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负责中进步,在担当中成长。要有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敢抓善管,决不轻言放弃。‎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优秀的年轻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对年轻干部本人而言,成为可靠接班人,既要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要树立正确的年轻干部培养观,着力在培养环节下功夫,帮助年轻干部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让经过实践检验、条件成熟的年轻干部水到渠成地走上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接稳、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渠道,激活“一池活水”。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着眼近期需求和长期战略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从各条线、各领域、各行业中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逐步打通干部跨界交流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建好“蓄水池”。坚持基层和实践导向,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选“苗子”、拔“尖子”,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敢于给位子、压担子。同时,要建好优秀年轻干部储备数据库,坚持动态更新,不以一次选拔定终身,把相形见绌的及时调整出去,把新发现的优秀人选持续补充进来,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真正脱颖而出,激活“一池活水”,形成良性循环。‎ 把握首要标准,涵养过硬政治定力。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对党忠诚这个首要标准,要善于从年轻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效果中考察他们的党性;善于从年轻干部填报个人事项报告等大事小节中观察他们的德行,确保选出的苗子政治上过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第一课,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通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红色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以读经典、学经典为基础,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严格的党性教育,着力锻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的年轻干部队伍,确保年轻干部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实践励才,淬炼过硬本领。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要让年轻干部多实践,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锻炼作为强党性、强本领的重要途径,不仅从理论中学,更在实践中学。要舍得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优化营商环境、无违创建、河道整治、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进行磨炼,让干部多一些“热锅上蚂蚁”的体验,在同群众打交道的具体实践中增强政治意识、掌握工作方法。要鼓励、引导年轻干部多思考,多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不搞自我设计和预设晋升线路图,把提拔的事交给组织,把壮筋骨、长才干的事留给自己,在思考工作、攻坚克难中丰富人生阅历、提升整体工作能力。要对年轻干部做好跟踪培养,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及时根据年轻干部的个性和特点,立足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实施精准滴灌,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 坚持宽严相济,促进健康成长。培养不等于照顾,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全过程。识人察人要从严从紧,严格把好政治关口,坚决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知事识人,仔细辨别那些“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混基层经历的干部,坚决把“两面人”挡在门外。日常管理要从严从紧,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年度考核、函询诫勉等制度,发挥纪律检查、巡察等作用,从严审核年轻干部档案,增强年轻干部敬畏组织、敬畏制度、敬畏纪律之心,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年轻干部处在事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处在为人处世的磨合期,要加强人文关怀的力度,对年轻干部多一些鼓励支持、多一些宽容谅解,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让年轻干部卸下“包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满怀激情地投入干事创业的大潮中。‎ ‎【篇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委着眼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年轻干部成长培养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能否打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事关新时代武义温泉养生名城建设、事关武义的发展未来。‎ 一、要进一步凝聚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工作的共识 加强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要建设一支忠诚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在当前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思想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加强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后继有人。‎ 加强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是打造新时代“武义铁军”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须臾不可放松干部队伍建设,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县委提出,要打造一支绝对忠诚、思想解放、勇于担当、能打胜仗的武义铁军。当前,我县干部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年轻干部培养渠道有待拓宽。及时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建设政治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功能类型齐全的干部队伍,对于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打造“武义铁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是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武义篇章的现实需要。在县委十四届四次暨县政府十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吹响了扛起使命责任,展现担当作为,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 武义篇章的号角。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党员干部有更高的专业化水平、更强的责任担当。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需要许多专业人才;要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许多专业技能型干部;要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需要干部用新理念、新方法去推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年轻干部学历高、专业背景丰富、思维活跃、敢为人先,培养好年轻干部是续写新时代“八八战略”武义篇章,加快武义温泉养生名城建设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 二、准确把握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干部的主要特点 关心政治但容易跟风偏激。年轻干部民主意识和政治热情强烈,也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但由于缺乏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思辨能力,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观点立场上,容易受社会外界的干扰而盲目从众,甚至出现偏激行为。‎ 学历较高但经历普通比较单一。由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每进必考”已实施多年,我县年轻干部均受过高等教育,70%以上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等专业。年轻干部中大多数在机关部门工作,缺乏乡镇工作经历,许多年轻干部在同一岗位五年以上。‎ 思维活跃但容易出现浮躁心态。年轻干部年富力强,有朝气激情,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有思路,有办法,使干部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年轻干部存在心浮气躁心态,渴望提拔心切,有的因没有及时得到提拔,感到“仕途无望”,甚至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工作努力但动力相对不足。我县年轻干部队伍,总体而言是工作努力,踏实肯干的,为我县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可否认,年轻干部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家庭条件优越,随着干部队伍管理的日趋严格、工作压力增大,“想得通”年轻干部增多,有的工作激情减退,甚至产生不想干的想法。‎ ‎(二)年轻干部成长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隐性台阶未完全打破。在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年轻人经验不足,怕挑不起大梁;有的过分讲究论资排辈,摆平衡,未能从优化班子结构上培养选拔,致使一些年轻干部处于“压、熬”状态,成为年轻干部晋升的“瓶颈”。‎ 党性修养亟需加强。年轻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重能力提升轻党性教育的问题。缺乏针对年轻干部系统的党性教育计划,大多数年轻干部没有接受系统的党性教育,往往是以会代训。党性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有待创新,灌输式、说教式教育致使党性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监督管理有待强化。要进一步落实从严管理的要求,既要关心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更要关心一般年轻干部,真正从源头上从严管理;要畅通干部上下渠道,使上者有劲头,下者有奔头,能者有甜头,庸者没盼头。使年轻干部在严管厚爱中健康成长。‎ 三、加快年轻干部成长培养的建议 强化党性锤炼。一要加强党性理论教育。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党委党校、干部网络学院等“红色阵地”‎ 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年轻干部头脑;进一步优化党性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党史党建、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要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党性实践体验,多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等教育方式,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三要强化党性体验。围绕“我为续写新时‘八八战略’武义篇章做什么”主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党性体检,引导年轻干部揭丑亮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强化源头培养。一要制订培养计划。按照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要求,及时制订出台《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明确年轻干部培养的路线图和具体举措。二要强化新苗选育。继续做好县管后备年轻干部推荐选拔工作,通过定期选拔、动态管理培育等方式,不断充实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人才库。三要实施导师帮带制度。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工作导师”,采取“一带一”形式,帮助年轻干部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提高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四要加强一线锤炼。继续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军营励志、劳动体验活动,乡镇新录用年轻干部要安排联村联企工作,机关部门新录用年轻干部要安排到基层站所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工作锻炼。‎ 强化跟踪培养。一要加强年轻压担锻炼。认真实施年轻干部蹲苗工程,要安排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工程集中攻坚,使其在急难险重中经受考验,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增长才干。二要大胆提拔使用。破除论资排辈,大胆提拔任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真正打破隐形台阶。三要积极搭建成长学习交流平台。继续办好青年干部“星光夜校”、青年论坛,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学习交流内容,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四要开展多元化轮岗交流。通过提职腾岗、竞岗交流、平职轮岗、上下交流等形式,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系统的立体化交流,激发年轻干部队伍的活力。五要跟踪成长轨迹。可借鉴外地做法,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强化对年轻干部的心态、目标、时间、学习、行动等五大管理,实现跟踪培养全程化。‎ 强化管理监督。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制度体系,及时调整不适合担任现职的年轻干部,从制度上疏通“下”的通道。二要强化考核管理。突出实绩导向,完善年轻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重大项目等工作的专项考核,引导年轻干部知大局为大局,全身扑在干事创业上。三是切实关心关爱。经常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工作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积极鼓励年轻干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勇担当、敢作为的年轻干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