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个框题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除了中国共产党外,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在国家中的地位如何?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何不同?这些都是第三框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三框是本课的最终归宿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3、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特点和优势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应该比较熟悉,但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比较陌生。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的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六、课前准备 ‎ ‎  1、查阅民主党派的历史资料   2、搜集关于当地民主党派或民主人士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二)进行新课   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教材用两个镜头形象而具体地展示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被领导及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   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回答我国有哪八个民主党派?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情况。 ‎ ‎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和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 ‎  (3)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各民主党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多党合作当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0页,理解十六字方针。   (5)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什么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学生回答:因为宪法和法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治国安帮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 ‎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当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6)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人民政协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党派身份参加,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   其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的产物。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都突出体现了这两大主题。   再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它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履行这三种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   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事的协商,进行民主监督,广泛参政议政,调动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切实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多党合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民主党派由40多万名成员,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形式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实践证明,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 ‎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我国既然存在多党,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实行怎样的制度制度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多党制。我国近代史上页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   有人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后果必然是人民政权的丧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造成社会倒退,人民遭殃。,这是我们坚决不允许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新阶段的八大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及性质,重点理解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政党政党的优越性,让学生澄清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九、板书设计   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1、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 ‎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3)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6)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环环设问,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生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答案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中西比较,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强化学生对我国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