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考一模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考一模数学文

2016 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考一模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A={x|-2<x<1},B={x|x>0},则集合 A∪B 等于( ) A.{x|x>-2} B.{x|0<x<1} C.{x|x<1} D.{x|-2<x<1} 解析:∵集合 A={x|-2<x<1}, B={x|x>0}, ∴集合 A∪B={x|x>-2}. 答案:A. 2. 若复数 1 ai i   是纯虚数,则实数 a 的值为( ) A.0 B.-3 C.1 D.-1 解析:∵          111 1112 aiiaaiai iii   是纯虚数, ∴ 10 10 a a    = ,解得:a=1. 答案:C. 3. 设 a,b∈R,则“(a-b)a2<0”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a,b∈R,则(a-b)a2<0, ∴a<b 成立, 由 a<b,则 a-b<0,“ (a-b)a2≤0, 所以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的判断: a,b∈R,则“(a-b)a2<0”是 a<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 设 Sn 是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a1=2,a5=3a3,则 S9=( ) A.-72 B.-54 C.54 D.90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a1=2,a5=3a3,∴2+4d=3(2+2d), 解得 d=-2, ∴S9=9a1+ 9 2 8 d=-54 答案:B 5. 已知向量 a =(1,1), b =(3,m), a ∥( a + ),则 m=( ) A.2 B.-2 C.-3 D.3 解析:因为向量 a =(1,1), =(3,m),所以 a + =(4,1+m); 又 a ∥( a + ), 所以 1×(1+m)-1×4=0, 解得 m=3. 答案:D. 6. 已知圆 C 的圆心是直线 x-y+1=0 与 y 轴的交点,且圆 C 与直线 x+y+3=0 相切,则圆的标 准方程为( ) A.x2+(y-1)2=8 B.x2+(y+1)2=8 C.(x-1)2+(y+1)2=8 D.(x+1)2+(y-1)2=8 解析:对于直线 x-y+1=0,令 x=0,解得 y=1. ∴圆心 C(0,1), 设圆的半径为 r, ∵圆 C 与直线 x+y+3=0 相切, ∴r= 13 2  = 22, ∴圆的标准方程为 x2+(y-1)2=8. 答案:A. 7. 设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22 2 yx xy x      ,则 z=x-3y 的最小值( ) A.-2 B.-4 C.-6 D.-8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可行域与目标函数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2,2)取最小值-8 答案:D. 8.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为( ) A.π+ 3 3 B.2π+ C.2π+ 3 D.π+ 3 解析:由三视图,该组合体上部是一三棱锥,下部是一圆柱由图中数据知 V 圆柱=π×12×1=π 三棱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且边长是 2,故其高即为三棱锥的高, 高为 3 故棱锥高为 3 由于棱锥底面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 2,故两直角边长度都是 2 底面三角形的面积是 1 2 × 2 × 2 =1 故 V 棱锥= 1 3 ×1× 3 = 3 3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是π+ 答案:A. 9.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k 值是( ) A.4 B.5 C.6 D.7 解析:第一次循环:n=3×5+1=16,k=0+1=1,继续循环; 第二次循环:n= 16 2 =8,k=1+1=2,继续循环; 第三次循环:n= 8 2 =4,k=2+1=3,继续循环; 第四次循环:n= 4 2 =2,k=3+1=4,继续循环; 第五次循环:n= 2 2 =1,k=4+1=5,结束循环. 输出 k=5. 答案:B. 10. 函数 f(x)=Asin(ωx+φ)(其中 A>0,|φ|< 2  )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 g(x)=sin2x 的图象,则只要将 f(x)的图象( ) A.向右平移 6 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12 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解析:根据函数的图象:A=1 又 4 T = 7 12  - 3  解得:T=π 则:ω=2 当 x= 时,f( )=sin( 2 3  +φ)=0 解得:φ= 所以:f(x)=sin(2x+ ) 要得到 g(x)=sin2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即可. 答案:A 11. 三棱锥 P-ABC 的四个顶点均在半径为 2 的球面上,且 AB=BC=CA=2 3 ,平面 PAB⊥平面 ABC,则三棱锥 P-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 A.4 B.3 C.4 D.3 2 解析:根据题意:半径为 2 的球面上,且 AB=BC=CA=2 , △ABC 为截面为大圆上三角形, 设圆形为 O,AB 的中点为 N,ON= 223 =1 ∵平面 PAB⊥平面 ABC, ∴三棱锥 P-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时,PN⊥AB,PN⊥平面 ABC, PN= 221 = 3 , ∴三棱锥 P-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1 3 × 3 4 ×(2 )2× =3. 答案:B 12. 已知离心率为 e 的双曲线和离心率为 2 2 的椭圆有相同的焦点 F1、F2,P 是两曲线的一 个公共点,∠F1PF2= 3  ,则 e 等于( ) A. 5 2 B. 5 2 C. 6 2 D.3 解析: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 a1,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a2,焦距为 2c,|PF1|=m,|PF2|=n,且 不妨设 m>n, 由 m+n=2a1,m-n=2a2 得 m=a1+a2,n=a1-a2. 又∠F1PF2= ,∴4c2=m2+n2-mn=a1 2+3a2 2, ∴ 12 22 22 3aa cc =4,即+ 2 2 13 2 2 e    =4, 解得 e= . 答案:C.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设 f(x)=   2 2 22 12 x x log x x    , , > ,则 f(f(5))=_____. 解析:由题意知,f(x)=   2 2 22 12 x x logxx    , , > , 则 f(5)=log24=2, ∴f(f(5))=f(2)=22-2=1. 答案:1. 14. 设 Sn 为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8a2-a3=0,则 4 2 S S =_____.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 ∵8a2-a3=0, ∴a2(8-q)=0, 解得 q=8. 则 =     4 1 2 1 1 1 1 1 aq q aq q     =1+q2=65. 答案:65. 15. 长方形 ABCD 中,AB=2,BC=1,O 为 AB 的中点,在长方形 ABCD 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 点到 O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为_____. 解析:根据几何概型得: 取到的点到 O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 p= d D 外部分的面= 矩形的面 圆 积 积 = 2?2 21   =1- 4  . 答案:1- 4  16.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x),设其导函数为 f′(x),当 x∈(-∞,0]时,恒有 xf′ (x)<f(-x),令 F(x)=xf(x),则满足 F(3)>F(2x-1)的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析:∵f(x)是奇函数, ∴不等式 xf′(x)<f(-x),等价为 xf′(x)<-f(x), 即 xf′(x)+f(x)<0, ∵F(x)=xf(x), ∴F′(x)=xf′(x)+f(x), 即当 x∈(-∞,0]时,F′(x)=xf′(x)+f(x)<0,函数 F(x)为减函数, ∵f(x)是奇函数, ∴F(x)=xf(x)为偶数,且当 x>0 为增函数. 即不等式 F(3)>F(2x-1)等价为 F(3)>F(|2x-1|), ∴|2x-1|<3, ∴-3<2x-1<3, 即-2<2x<4, ∴-1<x<2, 即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1,2). 答案:(-1,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已知△ABC 中的内角 A,B,C 对边分别为 a,b,c, 3 sin2A+2cos2A=2,a= 3 . (1)若 cosB= 3 3 ,求 b; (2)若 2sinB=sinC,求△ABC 的面积. 解析:(1)利用倍角公式、和差公式可得 A,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正弦定理即 可得出. (2)由 2sinB=sinC,利用正弦定理可得:2b=c,由余弦定理可得:a2=b2+c2-2bccosA,联立解 出 bc 即可得出. 答案:(1)∵ 3 sin2A+2cos2A=2, ∴ 3 sin2A+cos2A=1, ∴ 3 2 sin2A+ 1 2 cos2A= , sin(2A+ 6  )= ,∵A∈(0,π), ∴2A+ = 5 6  ,解得 A= 3  . 由 cosB= 3 3 ,B∈(0,π),∴sinB= 21 cosB = 6 3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ab sinA sinB = , 可得 b= 3 6 263 33 2 asinB sinA  . (2)∵2sinB=sinC,∴2b=c, 由余弦定理可得:a2=b2+c2-2bccosA, ∴3=b2+c2-bc,与 2b=c 联立解得:b=1,c=2. ∴△ABC 的面积 S= 1 2 bcsinA= ×1×2× 3 2 = 3 2 . 18. 某校为调查 2016 届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情况,随机抽取 2 个班各 50 名同学,得如 下频率分布表: (Ⅰ)估计甲,乙两班的数学平均分(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Ⅱ)数学成绩[60,70)为“C 等”,[70,90)为“B 等”和[90,100]为“A 等”,从两个班成 绩为“A 等”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5 人,则甲乙两个班各抽取多少人? (Ⅲ)从第(Ⅱ)问的 5 人中随机抽取 2 人,求这 2 人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 解析:(Ⅰ)由频率分布列能求出甲、乙班数学平均分. (Ⅱ)从两个班成绩为“A 等”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5 人,由频率分布表能求出甲 乙两个班各抽取多少人. (Ⅲ)设抽取 5 人中,甲班 3 名学生分别为 A、B、C,乙班 2 名同学分别为 D,E,利用列举法 能求出这 2 人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 答案:(Ⅰ)甲班数学平均分为: 55465675 1085 1895 12 80.650   , 乙班数学平均分: 55265675 1885 16958 79.450   . (Ⅱ)从两个班成绩为“A 等”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5 人, 则甲班抽取:5× 12 12 8 =人,乙班抽取:5× 8 12 8 =2 人. (Ⅲ)设抽取 5 人中,甲班 3 名学生分别为 A、B、C,乙班 2 名同学分别为 D,E, 则从中随机抽取 2 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AB,AC,AD,AE,BC,BD,BE,CD,CE,DE,共 10 个基本事件, 其中来自同一班级的含有:AB,AC,BC,DE,共 4 个基本事件, ∴这 2 人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 p= 4 10 = 2 5 . 19. 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 1 2 AA1,D 是棱 AA1 的 中点. (Ⅰ)证明:平面 BDC1⊥平面 BDC (Ⅱ)平面 BDC1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解析:(Ⅰ)由题意易证 DC1⊥平面 BDC,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平面 BDC1⊥平面 BDC; (Ⅱ)设棱锥 B-DACC1 的体积为 V1,AC=1,易求 V1= 1 3 × 12 2  ×1×1= 1 2 ,三棱柱 ABC-A1B1C1 的体积 V=1,于是可得(V-V1):V1=1:1,从而可得答案. 答案:(1)由题意知 BC⊥CC1,BC⊥AC,CC1∩AC=C, ∴BC⊥平面 ACC1A1,又 DC1  平面 ACC1A1, ∴DC1⊥BC. 由题设知∠A1DC1=∠ADC=45°, ∴∠CDC1=90°,即 DC1⊥DC,又 DC∩BC=C, ∴DC1⊥平面 BDC,又 DC1  平面 BDC1, ∴平面 BDC1⊥平面 BDC; (2)设棱锥 B-DACC1 的体积为 V1,AC=1,由题意得 V1= 1 3 × 12 2  ×1×1= 1 2 , 又三棱柱 ABC-A1B1C1 的体积 V=1, ∴(V-V1):V1=1:1, ∴平面 BDC1 分此棱柱两部分体积的比为 1:1. 20. 如图,已知椭圆 C 的中心在原点 O,左焦点为 F1(-1,0),左顶点为 A,且 F1 为 AO 的中 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椭圆 C1 方程为: 22 22 xy mn =1(m>n>0),椭圆 C2 方程为: =λ(λ>0,且 λ≠1),则称椭圆 C2 是椭圆 C1 的λ倍相似椭圆.已知 C2 是椭圆 C 的 3 倍相似椭圆,若椭圆 C 的任意一条切线 l 交椭圆 C2 于两点 M,N,试求弦长|MN|的最大值. 解析:(1)由椭圆 C 的中心在原点 O,左焦点为 F1(-1,0),左顶点为 A,且 F1 为 AO 的中点, 求出 a,b,c,由此能求出椭圆 C 的方程. (2)椭圆 C1 的 3 倍相似椭圆 C2 的方程为: 22 12 9 xy =1.切线 m 垂直于 x 轴,则其方程为: x=±2,推导出|MN|=2 6 ;若切线 m 不垂直于 x 轴,可设其方程为:y=kx+b,代人椭圆 C1 方程,得(3+4k2)x2+8kbx+4b2-12=0,由此利用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结合已知 条件能求出弦长|MN|的最大值. 答案:(1)∵椭圆 C 的中心在原点 O,左焦点为 F1(-1,0),左顶点为 A,且 F1 为 AO 的中点, ∴c=1,a=2,∴b2=4-1=3, ∴椭圆 C 的方程为 22 43 xy =1. (2)椭圆 C1 的 3 倍相似椭圆 C2 的方程为: 22 12 9 xy =1. ①若切线 m 垂直于 x 轴,则其方程为:x=±2,解得 y=± , ∴|MN|=2 . ②若切线 m 不垂直于 x 轴,可设其方程为:y=kx+b. 将 y=kx+b 代人椭圆 C1 方程,得:(3+4k2)x2+8kbx+4b2-12=0, △=(8kb)2-4(3+4k2)(4b2-12)=48(4k2+3-b2)=0, 即 b2=4k2+3,(*), 设 M,N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 将 y=kx+b 代入椭圆 C2 的方程,得:(3+4k2)x2+8kbx+4b2-36=0, 此时,x1+x2= 2 8 34 kb k  ,x1x2= 2 2 436 34 b k   , ∴|x1-x2|=  22 2 43129 34 kb k   , ∴|MN|=  22 2 2 222 4 3 12 9 1114 62 6 1 3 43 43 4 kb kk kkk     , ∵3+4k2≥3,∴1<1+ 2 1 34k ≤ 4 3 ,即 26< 2 12 6 1 34k  ≤ 42, 综合①②,得弦长|MN|的取值范围是[ , ], ∴弦长|MN|的最大值是 . 21. 设 f(x)=lnx,g(x)=f(x)+af′(x). (1)求函数 f(x)的图象在点(e,1)处的切线方程; (2)求 g(x)的单调区间; (3)当 a=1 时,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使得 g(m)-g(x)< 1 m 对任意 x>0 恒成立. 解析:(1)求出 f(x)的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到切线方程; (2)求出 g(x)的导数,对 a 讨论,当 a≤0 时,当 a>0 时,令导数大于 0,可得增区间,令 导数小于 0,可得减区间; (3)先化简求出 g(x),在根据导数求出函数 g(x)的最小值,而 g(m)-g(x)< 1 m ,对任意 x >0 恒成立,转化为 lnm<g(x)恒成立,问题得以解决. 答案:(1)f(x)=lnx 的导数为 f′(x)= 1 x , 即有 f(x)在点(e,1)处的切线斜率为 k= 1 e , 则 f(x)在点(e,1)处的切线方程为 y-1= (x-e), 即为 x-ey=0; (2)g(x)=f(x)+af′(x)=lnx+ a x , g′(x)= 22 1 a xxx xa (x>0), 当 a≤0 时,g′(x)>0,g(x)在(0,+∞)上递增; 当 a>0 时,0<x<a 时,g′(x)<0,g(x)在(0,a)上递减,x>a 时,g′(x)>0,g(x)在 (a,+∞)上递增. 综上可得,当 a≤0 时,g(x)的增区间为(0,+∞); 当 a>0 时,g(x)的增区间为(a,+∞),减区间为(0,a). (3)f(x)=lnx,g(x)=f(x)+af′(x), 即有 g(x)=lnx+ , 由 a=1,g(x)=lnx+ 1 x , g′(x)= , 令 g′(x)=0,解得 x=1, 当 g′(x)>0,即 x>1 时,函数 g(x)单调递增, 当 g′(x)<0,即 0<x<1 时,函数 g(x)单调递减, 即有 g(x)min=g(1)=1, 由于 g(m)-g(x)< 1 m ,对任意 x>0 恒成立, 则 lnm+ 1 m - 1 m <g(x),m>0, 即有 lnm<g(x)恒成立, 即 lnm<1, 解得 0<m<e,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0,e). 请考生在 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选修 4-1: 几何证明选讲] 22. 如图,A,B,C,D 四点在同一圆上,BC 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E,点 F 在 BA 的延长线 上. (Ⅰ)若 1= 3 EC EB , 1= 2 ED EA ,求 DC AB 的值; (Ⅱ)若 EF2=FA·FB,证明:EF∥CD. 解析:(Ⅰ)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ECD=∠EAB,∠EDC=∠B,从而△EDC∽△EBA, 所以有 ==ED EC DC EB EA AB ,利用比例的性质可得 211=23 DC AB    ,得到 6= 6 DC AB ; (Ⅱ)根据题意中的比例中项,可得 =EFFB FAFE ,结合公共角可得△FAE∽△FEB,所以∠FEA= ∠EBF,再由(Ⅰ)的结论∠EDC=∠EBF,利用等量代换可得∠FEA=∠EDC,内错角相等,所以 EF∥CD. 答案:(Ⅰ)∵A,B,C,D 四点共圆, ∴∠ECD=∠EAB,∠EDC=∠B ∴△EDC∽△EBA,可得 ==EDECDC EBEAAB , ∴ 2 ==ED EC DC EB EA AB   ,即 211=23 DC AB    ∴ 6= 6 DC AB (Ⅱ)∵EF2=FA·FB, ∴ =EF FB FA FE , 又∵∠EFA=∠BFE, ∴△FAE∽△FEB,可得∠FEA=∠EBF, 又∵A,B,C,D 四点共圆, ∴∠EDC=∠EBF, ∴∠FEA=∠EDC, ∴EF∥CD.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 已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是ρ=2,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1 23 xt yt   = = (t 为参数) (1)写出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与 Q 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曲线 C 经过伸缩变换 1 2 xx yy   = = 得到曲线 C′,设 M(x,y)为 C′上任意一点,求 x2- 3 xy+2y2 的最小值,并求相应的点 M 的坐标. 解析:(1)直接消去参数 t 得直线 l 的普通方程,根据ρ2=x2+y2 可得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先根据伸缩变换得到曲线 C′的方程,然后设 M(2cosθ,sinθ),则 x=2cosθ,y=sin θ代入 x2- xy+2y2,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求出所求. 答案:(1)∵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 ∴消去参数 t 得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x-y- +2=0, ∵ρ=2, ∴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4; (2)∵曲线 C:x2+y2=4 经过伸缩变换 得到曲线 C', ∴C′: 2 2 4 x y =1, 设 M(2cosθ,sinθ)则 x=2cosθ,y=sinθ, ∴x2- xy+2y2=3+2cos(2θ+ 3  ), ∴当θ= +kπ,k∈Z 时,即 M 为(1, 3 2 )或(-1,- )时 x2- xy+2y2 的最小值为 1.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4. 设 f(x)=|x|+2|x-a|(a>0). (Ⅰ)当 a=l 时,解不等式 f(x)≤4; (Ⅱ)若 f(x)≥4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当 a=l 时,f(x)=|x|+2|x-1|= 2 3 0 2 0 1 3 2 1 xx xx xx        , < , , > ,分三种情况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再取并集即得所求. (Ⅱ)化简函数 f(x)=|x|+2|x-a|的解析式,求出它的最小值,由题意可得 f(x)的最小值 a 大于或等于 4,由此求得 a 取值范围. 答案:(Ⅰ)当 a=l 时,f(x)=|x|+2|x-1|= . 当 x<0 时,由 2-3x≤4,得- 2 3 ≤x<0; 当 0≤x≤1 时,1≤2-x≤2,解得 0≤x≤1; 当 x>1 时,由 3x-2≤4,得 1<x≤2. 综上,不等式 f(x)≤4 的解集为[- ,2]. (Ⅱ)f(x)=|x|+2|x-a|= 2 3 0 20 32 a x x a x x a x a x a        , < , , > . 可见,f(x)在(-∞,a]单调递减,在(a,+∞)单调递增. 当 x=a 时,f(x)取最小值 a. 若 f(x)≥4 恒成立,则应有 a≥4, 所以,a 取值范围为[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