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已知全集,集合, 集合,那么= (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化简集合A和B,再求.‎ ‎【详解】‎ 由题得A={x|x>0},B={y|y≥1},所以.‎ 故答案为:C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和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集合的运算要注意灵活运用维恩图和数轴,一般情况下,有限集的运算用维恩图分析,无限集的运算用数轴,这实际上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具体运用.‎ ‎2.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答案】D ‎【解析】选项不正确,因为是可能;选项不正确,因为,和都有可能;选项不正确,因为,可能;选项正确。故选 ‎3.已知直线平行,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或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x,y的系数分类讨论,利用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判断出.‎ ‎【详解】‎ 当m=﹣3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2y=7,x+y=4,此时两条直线不平行;‎ 当m=﹣5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x﹣2y=10,x=4,此时两条直线不平行;‎ 当m≠﹣3,﹣5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y=x+,y=+,‎ ‎∵两条直线平行,∴,≠,解得m=﹣7.‎ 综上可得:m=﹣7.‎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属于基础题.‎ ‎4.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正方体在一个角上截去一个三棱锥,把相关数据代入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正方体在一个角上截去一个三棱锥,‎ ‎∵正方体的棱长是1,‎ ‎∴三棱锥的体积V1=,‎ ‎∴剩余部分体积V=1×1×1﹣V1=,‎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和求几何体的体积,由三视图正确复原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为等比数列的连续三项,则 的值为( )‎ A. B. 4 C. 2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数列{an}是公差d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a1,a3,a7为等比数列{bn}的连续三项,可得a32=a1•a7,化简可得a1与d的关系.可得公比q,即可得出所求值.‎ ‎【详解】‎ 因为数列{an}是公差d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a1,a3,a7为等比数列{bn}的连续三项,‎ ‎∴a32=a1•a7,可得(a1+2d)2=a1(a1+6d),化为:a1=2d≠0.‎ ‎∴公比q=.‎ 则 .‎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6.当时,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值为( ).‎ ‎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第三次循环,,第四次循环,,结束循环,输出,故选D.‎ ‎7.已知且,则(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 tanα 的值,再根据tan(α﹣β)=﹣,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得tanβ的值.‎ ‎【详解】‎ ‎∵角α,β均为锐角,且cosα=,∴sinα=,tanα=,‎ 又tan(α﹣β)===﹣,∴tanβ=3,‎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8.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5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已知甲得分的极差为32,乙得分的平均值为2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B. 甲得分的方差是736‎ C. 乙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都为26‎ D. 乙得分的方差小于甲得分的方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综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 对于A,甲得分的极差为32,30+x﹣6=32,解得:x=8,A正确,‎ 对于B,甲得分的平均值为,‎ 其方差为,B错误;‎ 对于C,乙的数据为:12、25、26、26、31,其中位数、众数都是26,C正确,‎ 对于D,乙得分比较集中,则乙得分的方差小于甲得分的方差,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茎叶图的应用,涉及数据极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9.某学校老师中,型血有36人、型血有24人、型血有12人,现需要从这些老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如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都不用剔除个体;如果样本容量减少一个,则在采用系统抽样时,需要在总体中剔除2个个体,则样本容量可能为(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特点确定样本容量需满足条件,再比较选项确定结果.‎ ‎【详解】‎ 因为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都不用剔除个体;所以样本容量为 的约数,因为 ,所以样本容量为的倍数,因此舍去B,D;‎ 因为如果样本容量减少一个,则在采用系统抽样时,需要在总体中剔除2个个体,所以样本容量为的约数加1,因此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考查基本求解能力.‎ ‎10.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 )‎ A. 5 B. 3 C. 1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确定z的最大值.‎ ‎【详解】‎ 作出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由z=2x﹣y得y=2x﹣z,‎ 平移直线y=2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2x﹣z经过点A(2,﹣1)时,直线y=2x﹣z的截距最小,此时z最大.‎ 代入目标函数z=2x﹣y,‎ 得z=5.即z=2x﹣y的最大值为5.‎ 故答案为:A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意在考察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2) 解答线性规划时,要加强理解,不是纵截距最小,就最小,要看函数的解析式,如:,直线的纵截距为,所以纵截距最小时,最大.‎ ‎11.已知满足 (其中是常数),则的形状一定是( )‎ A. 正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共线定理求出||=||,判断△ABC是等腰三角形.‎ ‎【详解】‎ ‎△ABC中,﹣=k×(其中k是非零常数),‎ 如图所示;‎ ‎∴﹣=k×(﹣),‎ ‎∴+k=k+,‎ ‎∴(+k)=(k+),‎ 又、不共线,‎ ‎∴+k=k+=0,‎ ‎∴||=||,‎ ‎∴△ABC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向量知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题关键利用好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属于中档题.‎ ‎12.已知函数且的最大值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x进行分类讨论,当x≤2时,f(x)=x﹣1和当x>2时,2+logax≤1.由最大值为1得到a的取值范围.‎ ‎【详解】‎ ‎∵当x≤2时,f(x)=x﹣1,‎ ‎∴f(x)max=f(2)=1‎ ‎∵函数(a>0且a≠1)的最大值为1,‎ ‎∴当x>2时,2+logax≤1.‎ ‎∴,‎ 解得a∈[,1)‎ 故答案为:A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推理出当x>2时,2+logax≤1.‎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若,,,则与的夹角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数量积的运算化简即得解.‎ ‎【详解】‎ 由得.‎ 所以与的夹角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意在考察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14.数列 的前49项和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令,分母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用列项法可求得 ,从而可求得数列的前49项和.‎ ‎【详解】‎ 令, , ∴, ∴ ‎ 即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的求和,着重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属于中档题.‎ ‎15.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对任意的实数,都有 ‎ 恒成立,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出f(8),f(13),f(18),找到规律,再证明2018是等差数列3,8,13,的偶数项,即得解.‎ ‎【详解】‎ 由题得,‎ 由于3,8,15,成等差数列,所以 所以2018在偶数项,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数列的规律,意在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16.已知正实数,满足,若不等式有解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不等式有解即巧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详解:由已知得:‎ 由题意:,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①一正:关系式中,各项均为正数;②二定:关系式中,含变量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③三相等:含变量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7.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求的面积.‎ ‎【答案】⑴;⑵‎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再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得.(2)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a=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的面积.‎ ‎【详解】‎ ‎(1)由已知以及正弦定理可得 ‎,‎ ‎,‎ ‎,‎ ‎(2)由(1)以及余弦定理可得 ‎,解得或舍去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18.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若,求函数的值域.‎ ‎【答案】⑴⑵‎ ‎【解析】‎ ‎【分析】‎ ‎(1)先化简函数得,再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2)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逐步求出函数的值域.‎ ‎【详解】‎ ‎(1)‎ 由,‎ 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2)由得 从而,‎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考查三角函数的值域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对于复合函数的问题自然是利用复合函数的性质解答,求复合函数的最值,一般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入手,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一步一步地推出函数的最值.‎ ‎19.设,数列满足且.‎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只需判断是否为定值即可;(2)因为,且已知,考虑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题解析:(1)由题知:‎ ‎ ‎ ‎,‎ ‎(2)由(1)可得,故 ‎,‎ 累加得:,‎ ‎ ‎ ‎,即 ‎20.如图,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连接(如图2).‎ 图1 图2‎ ‎(Ⅰ)求证: ;‎ ‎(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 ‎【解析】‎ ‎【分析】‎ ‎(I)证明,结合平面 平面,推出平面,然后证明. (II)取AC中点F,连接EF、EC E,设E点到平面BCD的距离为,,,利用则求解直线DE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即可.‎ ‎【详解】‎ ‎(Ⅰ),则,,又因为平面 平面 且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从而.‎ ‎(Ⅱ)取AC中点F,连接EF、EC.,设E点到平面BCD的距离为,,,‎ DE与平面BCD所成角为,则.‎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21.设圆的圆心在轴上,并且过两点.‎ ‎(1)求圆的方程;‎ ‎(2)设直线与圆交于两点,那么以为直径的圆能否经过原点,若能,请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或.‎ ‎【解析】试题分析:(1)圆的圆心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又的中点为, ,∴的中垂线为.∵圆的圆心在轴上,∴圆的圆心为,因此,圆的半径,(2)设M,N的中点为H,假如以为直径的圆能过原点,则.,设是直线与圆的交点,将代入圆的方程得: .∴.∴的中点为.代入即可求得,解得.再检验即可 试题解析:‎ ‎(1)∵圆的圆心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的中点为, ,∴的中垂线为.‎ ‎∵圆的圆心在轴上,∴圆的圆心为,‎ 因此,圆的半径,‎ ‎∴圆的方程为.‎ ‎(2)设是直线与圆的交点,‎ 将代入圆的方程得: .‎ ‎∴.‎ ‎∴的中点为.‎ 假如以为直径的圆能过原点,则.‎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解得.‎ 经检验时,直线与圆均相交,‎ ‎∴的方程为或.‎ 点睛: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务必牢记d与r的大小关系对应的位置关系结论的理解.‎ ‎22.已知函数,.‎ ‎(1)若函数是奇函数,求实数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判断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公共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3)当时,函数的图象始终在函数的图象上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 ‎(2)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2个公共点;说明见解析.‎ ‎(3).‎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解出;‎ ‎(2)要求方程解的个数,即求方程在定义域上的解的个数,令,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判断即可;‎ ‎(3)要使时,函数的图象始终在函数的图象的上方,‎ 必须使在上恒成立,令,则,上式整理得在恒成立,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1)因为为奇函数,所以对于定义域内任意,都有,‎ 即,‎ ‎, ‎ 显然,由于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必有.‎ 上面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得 ‎,化简得 ‎,.‎ 上式对定义域内任意恒成立,所以必有,‎ 解得.‎ ‎(2)由(1)知,所以,即,‎ 由得或,‎ ‎ 所以函数定义域. ‎ 由题意,要求方程解的个数,即求方程 在定义域上的解的个数.‎ 令,显然在区间和均单调递增,‎ 又,‎ ‎ 且,. ‎ ‎ 所以函数在区间和上各有一个零点,‎ 即方程在定义域上有2个解,‎ 所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2个公共点.‎ ‎(附注:函数与在定义域上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3)要使时,函数的图象始终在函数的图象的上方,‎ 必须使在上恒成立,‎ 令,则,上式整理得在恒成立.‎ 方法一:令,.‎ ‎①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恒成立;‎ ‎②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减,‎ 只需,解得与矛盾.‎ ‎③ 当,即时,‎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由,解得,‎ 又,所以 综合①②③得的取值范围是. ‎ 方法二:因为在恒成立. 即,‎ 又,所以得在恒成立 令,则,且,‎ 所以, ‎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判断零点个数还要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或结合函数图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