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数学(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下列有关样本相关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与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B. ,且越接近0,相关程度越小 C. ,且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 D. ,且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样本相关系数的概念,可知,当的越接近,相关程度越小,当的越接近,相关程度越大,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D.‎ ‎2. 演绎推理“因为对数函数(且)是增函数,而函数是对数函数,所以是增函数”所得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误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在上述推理中,大前提“对数函数且是增函数”是错误,因为当时,函数单调递减,当时,函数单调递增,所以大前提是错误的,故选A.‎ - 16 - / 16‎ ‎3. 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都是偶数 B. ,,都是奇数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 ,,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D ‎【解析】自然数a,b,c的奇偶性有四种情形:三个都是奇数;一个奇数两个偶数;两个奇数一个偶数;三个都是偶数.故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时的反设为“a,b,c中都是奇数或至少两个偶数”.选D.‎ ‎4. 设为虚数单位,若复数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 )‎ A. 或 B. 且 C. D. 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复数对应的点在虚轴上,所以z为纯虚数,即且,解得或,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 点评:基础题,理解概念并记忆。‎ ‎5.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当输入,时,输出的结果等于( )‎ A. 32 B. 64 C. 128 D. 256‎ ‎【答案】B - 16 - / 16‎ ‎【解析】 由题意,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可知:‎ ‎ 第一次循环:,不满足判断条件;‎ 第二次循环:,满足判断条件;‎ 第三次循环:,不满足判断条件;‎ 第四次循环:,不满足判断条件;‎ 第五次循环:,不满足判断条件;‎ 第六次循环:,满足判断条件,输出结果,故选B.‎ ‎6. 已知,, ,则下列三个数,,( )‎ A. 都大于6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 C. 都小于6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答案】D ‎【解析】假设3个数,,都小于6,则 ‎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这与假设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3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考查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属于中档题,正确运用反证法是关键.‎ ‎7. 已知,为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则( )‎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 16 - / 16‎ ‎【解析】 因为,‎ ‎ 又因为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且 ,‎ 所以,解得,故选D.‎ ‎8. 用指数模型去拟合一组数据时,为了求出回归方程,设,变换后得到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则常数的值为( )‎ A. 0.3 B. C. D. 4‎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两边取对数,可得,‎ ‎ 令,所以可得,‎ 又因为,所以,所以,故选C.‎ ‎9. 已知集合,且下列三个关系:(1);(2);(3)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则等于( )‎ A. 199 B. 200 C. 201 D. 202‎ ‎【答案】C ‎【解析】 由,得的取值有以下情况:‎ ‎ 当时,或,此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或,此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此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此时满足题意,‎ 综上得,代入,故选C.‎ ‎10.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若,(,,),则.‎ - 16 - / 16‎ 类比上述结论,对于等比数列(,),若,(,,),则可以得到等于(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设公比为,,,.‎ 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 ‎11. 已知函数,若,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由,可知为上奇函数,‎ ‎ 又在上恒成立,‎ ‎ 所以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 由,得,‎ ‎ 即,即,‎ ‎ 当时,,‎ ‎ 若存在,使得成立,即在有解,‎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A.‎ - 16 - / 1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综合应用问题,其中解答中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的奇偶性,把不等式转化为在上有解是解得关键,着重考查了转化思想方法和推理与运算能力,试题有一定难度,属于中档试题.‎ ‎12. 将正整数排成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则在表中数字2017出现在( )‎ A. 第44行第80列 B. 第45行第80列 C. 第44行第81列 D. 第45行第81列 ‎【答案】D ‎【解析】因为每行的最后一个数分别为1,4,9,16,…,所以由此归纳出第n行的最后一个数为n2.‎ 因为442=1936,452=2025,‎ 所以2017出现在第45行上.‎ 又由2017﹣1936=81,‎ 故2017出现在第81列,‎ 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某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在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吨)的几组对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 16 - / 16‎ ‎3‎ ‎4‎ ‎5‎ ‎6‎ ‎2.5‎ ‎3‎ ‎4‎ 若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则表中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4.5‎ ‎【解析】由题意可知:产量的平均值为,由线性回归方程为,过样本中心点,则,由 ,解得:,表中的值为,故答案为:.‎ ‎14. 现有、两队参加关于“十九大”知识问题竞赛,每队3人,每人回答一个问题,答对者为本队赢一分,答错得0分.队中每人答对的概率均为,队中3人答对的概率分别为,,,且各答题人答题正确与否之间互无影响,若事件表示“队得2分”,事件表示“队得1分”,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队总得分为分”为事件 , 队总得分为分,即队三人有一人答错,其余两人答对,其概率,记“队得分”为事件 ,事件即为队三人人答错,其余一人答对,则,‎ 队得分队得一分,即事件同时发生,则,故答案为.‎ ‎15. 设函数(),观察:‎ ‎ ……‎ - 16 - / 16‎ 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 当且时,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观察知:四个等式等号右边的分母为,即,所以归纳出分母为的分母为,故当且时,.‎ ‎16. 如右边两个图所示,在中,,其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在四面体中,,,,分别表示,,,的面积,,,依次表示面,面,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写出四面体性质的猜想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已知在平面几何中,在中,如果点在上的射影为,‎ ‎ 设的三边分别为,则,‎ ‎ 可以类比这一性质,推理出:‎ ‎ 若四面体中,的面积依次为,‎ ‎ 面、面、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分别为,‎ ‎ 则.‎ - 16 - / 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对于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证明提供思路与方向.合情推理仅是“合乎情理”的推理,它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对于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取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已知复数,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实数的值或范围.‎ ‎(1)是纯虚数;‎ ‎(2)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 (1)由z的实部等于0且虚部不等于0求得m的值;(2)由z的实部小于0且虚部大于0求解不等式组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 ‎(1)由是纯虚数得 即 所以m=3.‎ ‎(2)根据题意得,‎ 由此得,‎ 即或.‎ - 16 - / 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代数表示法以及其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目.本题给出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含有参数m,求复数满足条件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当复数为纯虚数时,它的实部为0且虚部不为0;当复数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说明它的实部为负数且虚部为正数.‎ ‎18. 甲、乙两人各进行3次射击,甲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乙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1)求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 ‎(2)求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即可求解乙至多击中目标次的概率;‎ ‎(2)设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次为事件,分为甲恰击中目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次为事件,甲恰击中目标次且乙击中目标 次为事件,即可求解其概率;‎ 试题解析:‎ ‎(1)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 ‎(2)设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甲恰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甲恰击中目标3次且乙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则,、为互斥事件,.‎ ‎19. 进入高三,同学们的学习越来越紧张,学生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也减少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某中学高三(3)班有学生50人,现调查该班学生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数据的分组区间为:,,,,,‎ - 16 - / 16‎ ‎(1)求学生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保留3为有效数字);‎ ‎(2)从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在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进行调查,求此2人的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都超过2小时的概率;‎ ‎(3)现全班学生中有40%是女生,其中3个女生的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不超过4小时,若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超过4小时称为经常锻炼,问:有没有90%的把握说明,经常锻炼与否与性别有关?‎ 附:‎ ‎0.100‎ ‎0.050‎ ‎0.010‎ ‎0.001‎ ‎2.706‎ ‎3.841‎ ‎6.635‎ ‎10.828‎ ‎【答案】(1)7.29;(2);(3)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设中位数为,根据前三项的频率和和第四组的频率,列出方程,即可求解的值;‎ ‎(2)由已知,锻炼时间在,中的人数分别是人、人,利用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相应的概率.‎ ‎(3)由已知可知,得到列联表,利用公式求得的值,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 ‎(1)设中位数为,‎ 因为前三项的频率和为:,‎ 第四组的频率为:,所以,∴‎ ‎∴学生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7.29‎ ‎(2)由已知,锻炼时间在,中的人数分别是人,‎ - 16 - / 16‎ 人,分别记在的2人为,,的3人为,,则随机抽取2人调查的所有基本事件列举为,,,,,,,,,........................‎ 共10个基本事件其中体育锻炼时间都超过2小时包含3个基本事件,所以 ‎(3)由已知可知,不超过4小时的人数为:人,其中女生有3人,所以男生有2人,因此经常锻炼的女生有人,男生有人 所以列联表为:‎ 男生 女生 小计 经常锻炼 ‎28‎ ‎17‎ ‎45‎ 不经常锻炼 ‎2‎ ‎3‎ ‎5‎ 小计 ‎30‎ ‎20‎ ‎50‎ 所以 所以没有90%的把握说明,经常锻炼与否与性别有关.‎ ‎20. 菜农定期使用低害杀虫农药对蔬菜进行喷洒,以防止害虫的危害,但采集上市时蔬菜仍存有少量的残留农药,食用时需要用清水清洗干净,下表是用清水(单位:千克)清洗该蔬菜1千克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单位:微克) 的统计表:‎ ‎1‎ ‎2‎ ‎3‎ ‎4‎ ‎5‎ ‎58‎ ‎54‎ ‎39‎ ‎29‎ ‎10‎ - 16 - / 16‎ ‎(1)令,利用给出的参考数据求出关于的回归方程(,精确到0.1)‎ 参考数据:,,‎ 其中,‎ ‎(2)对于某种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当它的残留量不高于20微克时对人体无害,为了放心食用该蔬菜,请估计至少需用用于多少千克的清水清洗1千克蔬菜?(精确到0.1,参考数据)‎ 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 ‎,.‎ ‎【答案】(1);(2)4.5‎ ‎【解析】试题分析:(1)计算,填表即可,在求出回归系数,即可求解回归直线的方程;‎ ‎(2)由(1)求得的值,令,即可求解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由题意得,,.‎ ‎∴‎ ‎(2)由(1)得,‎ ‎∴‎ - 16 - / 16‎ 当时,即,解得 所以为了放心食用该蔬菜,估计需要用4.5千克的清水清洗1千克蔬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及综合应用,此类问题的解答中正确处理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回归系数是解答的一个难点和关键,解答中应细心、认真.‎ ‎21. 若,, ,且,,,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反证法,即可得出证明.‎ 试题解析:‎ 假设,,都不大于0,即,,,‎ 而.‎ 而 ‎,‎ 这与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 所以,,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间接证明,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对于反证法证明中常见的步骤是:(1)首先作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即反设;(2)在反设的基础上,推理得出合理的矛盾,(与已知条件,基本事实等矛盾)(3)得到原命题正确.‎ - 16 - / 16‎ ‎22. 如图:假设三角形数列中的第行的第二个数为(,)‎ ‎(1)归纳出与的关系式并求出的通项公式;‎ ‎(2)设求证:‎ ‎1 ……第一行 ‎2 2 ……第一行 ‎3 4 3 ……第一行 ‎4 7 7 4 ……第一行 ‎5 11 14 11 5 ……第一行 ‎ … … … …‎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利用累加法,即可得到的通项公式;‎ ‎(2)由(1)得,即利用列想法,求得 ,进而作出证明.‎ 试题解析:‎ ‎(1)依题意(),‎ 所以:‎ ‎……‎ 累加得所以()‎ 当时,也满足上述等式故()‎ ‎(2)因为,所以 所以 - 16 - / 1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通过三角数表构造了一系列数列,考查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的方法,同时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式,解答时入题较难,知识点、方法灵活,属于中档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 16 - / 1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