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3章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8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第8课时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对应学生用书(文)、(理)67 69页) 正余弦定理在应用题中的应用. 能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学、力学、运动学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 (必修5P10练习2改编)为了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施工前在河两岸打上两个桥位桩A,B(如图),要测算A,B两点的距离,测量人员在岸边定出基线BC,测得BC=50 m,∠ABC=105°,∠BCA=45°,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m. 答案:50 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AB===50(m). 2. (必修5P20练习3改编)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是a 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________ m.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ACB=120°,则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a2+a2-2·a·a·=3a2,解得AB=a( m). 3. 如图所示,为测一建筑物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建筑物顶端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则该建筑物的高度为__________m. 答案:30+30 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sin 15°=sin(45°-30°)= sin 45°cos 30°-cos 45°sin 30°=×-×=.由正弦定理,得=,所以PB==30(+).所以建筑物的高度为PBsin 45°=30(+)×=(30+30)m. 4. 某人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最后将所住小区近似地画成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则该图所示的小区的面积是________ m2. 答案: 解析:如图,连结AC,由余弦定理可知AC==,故∠ACB=90°,∠CAB=30°,∠DAC=∠DCA=15°,∠ADC=150°,=,即AD===,故S四边形ABCD=S△ABC+S△ADC=×1×+××=( m2). 5. (必修5P20练习4改编)如图,测量河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BD=20 m,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__________m. 答案:10(3+)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BCD中,∠BCD=15°,∠BDC=30°, 由正弦定理可得BC===10(+). 又在Rt△ABC中,∠ABC=90°,∠ACB=60°, 所以AB=BC·tan∠ACB=10(+)×=10(3+)(m). 1. 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 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 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 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 (3) 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4) 坡度=,即坡角的正切值. [备课札记] , 1 测量距离问题) , 1) 如图,某测量人员为了测量西江北岸不能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他在西江南岸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数据:∠ACD=90°,∠ADC=60°,∠ACB=15°,∠BCE=105°,∠CEB=45°,DC=CE=1(百米). (1) 求△CDE的面积; (2) 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1) 在△CDE中,∠DCE=360°-90°-15°-105°=150°,S△ECD=DC·CE·sin 150°=×sin 30°=×=(平方百米). (2) 依题意知,在Rt△ACD中, AC=DC·tan ∠ADC=1×tan 60°=. 在△BCE中,∠CBE=180°-∠BCE-∠CEB=180°-105°-45°=30°. 由正弦定理=, 得BC=·sin∠CEB=×sin 45°=. 因为cos 15°=cos(60°-45°)=cos 60°cos 45°+sin 60°sin 45°=×+×=. 连结AB,在△ABC中,由余弦定理AB2=AC2+BC2-2AC·BCcos∠ACB, 可得AB2=()2+()2-2×××=2-,所以AB==(百米). 变式训练 如图,为了计算北江岸边两景点B与C的距离,由于地形的限制,需要在岸上选取A和D两个测量点,现测得AD⊥CD,AD=10 m,AB=14 m,∠BDA=60°,∠BCD=135°,求两景点B与C的距离(假设A,B,C,D在同一平面内,测量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14,≈1.732,≈2.236) 解:在△ABD中,设BD=x, 则BA2=BD2+AD2-2BD·AD·cos∠BDA, 即142=x2+102-2×10x·cos 60°,整理得x2-10x-96=0. 解得x1=16,x2=-6(舍去). 由正弦定理,得=, ∴ BC=·sin 30°=8≈11( m). , 2 测量高度问题) , 2) 如图,有一段河流,河的一侧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0 m的扇形区域OCD,河的另一侧是一段笔直的河岸l,岸边有一烟囱AB(不计B离河岸的距离),且OB的连线恰好与河岸l垂直,设OB与圆弧的交点为E.经测量,扇形区域和河岸处于同一水平面,在点C,点O和点E处测得烟囱AB的仰角分别为45°,30°和60°. (1) 求烟囱AB的高度; (2) 如果要在CE间修一条直路,求CE的长. 解:(1) 设AB的高度为h m.在△CAB中,因为∠ACB=45°,所以CB=h. 在△OAB和△ABE中,因为∠AOB=30°,∠AEB=60°, 所以OB=h,EB=. 由题意得h-=10,解得h=15. 故烟囱AB的高度为15 m. (2) 在△OBC中,cos∠COB===. 所以在△OCE中,CE2=OC2+OE2-2OC·OE·cos∠COE=300+300-600×=100(m). 故CE的长为10 m. 如图,为测量河岸上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 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________m. 答案:10 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BC==10.在Rt△ABC中,tan 60°=,AB=BCtan 60°=10 m. , 3 测量角度问题) , 3) 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为(-1)n mile 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为2 n 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n mile/h 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的 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航行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解: 如题图所示,注意到最快追上走私船且两船所用时间相等,若在D处相遇,则可先在△ABC中求出BC,再在△BCD中求∠BCD. 设缉私船用t h在D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10t,BD=10t.在△ABC中,∵ AB=-1,AC=2,∠BAC=120°, ∴ 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1)2+22-2×(-1)×2×=6, ∴ BC=. ∵ cos∠CBA===, ∴ ∠CBA=45°,即B在C正东方向. ∵ ∠CBD=90°+30°=120°,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D===, ∴ ∠BCD=30°. 即缉私船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变式训练 已知岛A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 n mile 的B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 的速度向岛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 h能截住该走私船?(参考数据:sin 38°=,sin 22°=) 解:如图,设缉私艇在C处截住走私船,D为岛A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 n mile,则BC=0.5x n mile,AC=5 n mile,依题意,∠BAC=180°-38°-22°=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BC2=AB2+AC2-2AB·ACcos 120°,所以BC2=49,BC=0.5x=7,解得x=14.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BC===,所以∠ABC=38°.又∠BAD=38°,所以BC∥AD,故缉私艇以每小时14 n mile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 h能截住该走私船. 1. 在200 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________m. 答案: 解析:如图,设AB表示山高,CD表示塔高,则∠DBC=60°-30°=30°,∠ABC=90°-60°=30°,连结AC. 在Rt△BAC中,cos∠ABC=, ∴ BC===. ∵ ∠DCB=90°-60°=30°, ∴ ∠BDC=180°-∠DBC-∠DCB=120°. 由正弦定理得=, 故DC==(m). 2. 如图,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 答案:10 解析:易知,在△ABC中,AB=20海里,∠CAB=30°,∠ACB=45°,根据正弦定理得=,解得BC=10(海里). 3. 张晓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以24 m/h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处望见电视塔S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后到点B处望见电视塔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电动车在点B时与电视塔S的距离是__________ m. 答案:3 解析:画出示意图如图,由条件知AB=24×=6.在△ABS中,∠BAS=30°,AB=6,∠ABS=180°-75°=105°,所以∠ASB=45°.由正弦定理知=,所以BS==3 m. 4. (2017·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ABC中,D为边BC上一点,AD=6,BD=3,DC=2. (1) 如图①,若AD⊥BC,求∠BAC的大小; (2) 如图②,若∠ABC=,求△ADC的面积. 解:(1) 设∠BAD=α,∠DAC=β. 因为AD⊥BC,AD=6,BD=3,DC=2, 所以tan α=,tan β=, 所以tan∠BAC=tan(α+β)===1. 又∠BAC∈(0,π),所以∠BAC=. (2) 设∠BAD=α. 在△ABD中,∠ABC=,AD=6,BD=3. 由正弦定理得=,解得sin α=. 因为AD>BD,所以α为锐角, 从而cos α==. 因为sin∠ADC=sin=sin αcos +cos αsin =×=. △ADC的面积S=×AD×DC×sin∠ADC=×6×2×=. 1. 某人在C处测得A地和B地距离C地分别为20米和30米,且测得张角∠ACB=120°,则A,B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米). 答案:10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AB==10(米). 2. 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 m,汽车前进20 m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 m.求此时汽车离汽车站的距离. 解:由题设,画出示意图,设汽车前进20 m后到达B处. 在△ABC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 cos C==, 则sin2C =1-cos2C=,sin C=, 所以sin∠MAC=sin(120°-C) =sin 120°cos C-cos 120°sin C=. 在△MAC中,由正弦定理,得 MC==×=35, 从而有MB=MC-BC=15 m, 故汽车离汽车站的距离是15 m. 3.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的距离,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岸边选取C,D两点,测得CD=200 m,∠ADC=105°,∠BDC=15°,∠BCD=120°,∠ACD=30°,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答案:200 m 解析:在△ACD中,由正弦定理有=,解得AC=100(+ 1).在△BCD中,由正弦定理解得BC=100(-1),∠BCA=∠BCD-∠ACD=90°,所以在Rt△ACB中,AB=200 m. 4. 如图,半圆O的直径为2,A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OA=2,B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问:点B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面积最大? 解:设∠AOB=α,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得AB2=OA2+OB2-2×OA×OBcos ∠AOB=12+22-2×1×2×cos α=5-4cos α, 于是,四边形OACB的面积为 S=S△AOB+ S△ABC =OA·OBsin α+AB2 =×2×1×sin α+(5-4cos α) =sin α-cos α+=2sin+. 因为0<α<π,所以当α-=,α=,即∠AOB=时,四边形OACB面积最大. 1. (1) 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 (2)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 (3) 应用题要注意作答. 2. (1) 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 (2) 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中应用正、余弦定理. (3) 注意竖直线垂直于地面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备课札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