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专题练 17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专题练 17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ww.ks5u.com 专题练17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某种新的关系。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一种新技术出现,有可能对结构造成影响。然而,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们所用时,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 人的行动无时不受到“结构”的制约,所谓结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制约性的外部环境,例如应试教育可能形成一种制约人行动的“结构”。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结构与行动相互建构,结构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这种制约性和使动性表现为结构为行动提供操作空间以及边界,并通过价值观念对行动进行引导。‎ 人们试图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但结构也可能对行动进行制约和使动,驯服技术并把技术作为结构自身的强化。例如,在应试教育结构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冲破应试的束缚,反而在某种程度与应试共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新性新技术,在给教育结构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结构驯服与同化的可能,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在这种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达,不过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无孔不入的规训技术。而一旦人工智能沦为应试的精致工具或规训技术,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初衷就要落空。这也是人们寄希望于新技术变革教育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未能有效地抵制旧结构的诱惑,反而强化了旧结构。‎ ‎(摘编自蒙石荣《人工智能+教育:‎ 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与限度》)‎ 材料二:说“互联网+”甚至能够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并非耸人听闻,“互联网+”对教育的各方面影响是深至骨髓的。‎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比如某中学已经能够做到“班班通、人人通”‎ ‎,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显然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的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材料三: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引导者。“互联网+教育”直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没有了以往的约束和限制,各要素无须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内,教育俨然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传授习得,而隐性知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如学习过程中需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包括诚信、责任心、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互联网+教育”形态中一些隐性知识也有所体现,但其真实性仍有待考量。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均会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但在“互联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则比较困难。在线学习往往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完全自学的极端情境,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把控。这种情境下教师丧失了基本的指引功能,只是单纯地成为一个解疑的输出者,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设备的一分子,这不仅扭曲了教师教书育人的 本质,更是与国家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网络世界始终有别于现实生活,学生要成为一个真实的社会人,仍需要多方面合力共同完成。‎ ‎(摘编自张惠惠《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对教育育人的挑战与应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德格尔认为,当一种新技术作为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项技术有可能和结构产生双向的影响。‎ B.新技术变革教育的初衷之所以落空,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让旧的应试教育结构变得更为顽固。‎ C.材料二是对材料一中“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一说的具体诠释,相比于材料一,材料二显然态度更为乐观。‎ D.材料三认为教师的职能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被简化,教师不再具有对学生的指引功能和传授隐性知识的权力。‎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快捷,教师的知识优势必将受到冲击,教师的定位也将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B.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互联网+”的社会环境成为可能,因为互联网解决了知识获取的成本和效率难题。‎ C.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打破了师生的界限,消除了教育的区域化差异,让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话。‎ D.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所以哪怕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知识资源,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仍是必要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西南地区最好的高中之一成都七中同步上课,让当地的基础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 B.慕课形成了一种以改变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及上课方式为目的的课堂,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C.杭州某中学安装“天眼”系统,智能分析学生上课时的面部微表情、手势等,以此判定学生上课是否走神,学习是否高效。‎ D.北京某小学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更多关于苏轼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启发学生研究苏轼生平足迹。‎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想要引进一套远程同步教学系统,使学生可以和省内名校学 生共同上课,参与省重点中学的名师课堂。请结合材料,对该中学这套教学系统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电影《我不是药神》,因触及抗癌药昂贵的国情现实,展现我国推进医药改革的显著成就,引发强烈关注,7月3日点映两小时即取得4798万元票房,成为当日全国票房冠军。影片导演文牧野介绍,《我不是药神》根据我国“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的经历改编。影片主人公程勇本是一个保健品商贩,为交房租、抚养儿子,冒法律风险为白血病患者从印度走私仿制抗癌药“格列宁”,因售价比同类正规进口药便宜很多,被患者称为“药神”,却也因触犯了正规药商的利益,遭到警方的追查……‎ 近年来,我国抗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患者面临正规进口药昂贵的现实。陆勇是无锡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曾长期购买印度仿制的抗癌药,2014年因“销售假药罪”等被公诉,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对其免予刑事处罚,次年公诉机关撤诉,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法律案件。‎ 影片中,程勇并不是患者,起初他只是因急用钱而从印度走私药品,但随着和多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思想发生了升华,后来甚至冒着坐牢的风险,赔钱为患者提供“格列宁”。影片关照的小人物,恰恰折射了人性升华的大主题。“主人公和身边人物的情感互动,映射出人性和正义的光辉,这也是这个社会每个人内心需要呼唤的力量。”文牧野说。最后,程勇在审判席上对法官说:“我犯了法,该怎么判,我都没话讲。但是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吧。”‎ 程勇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2015年6月1日,我国开始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取消;2018年5月1日,我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药价有望进一步降低。‎ ‎(摘编自《以小人物成长,记录社会进步——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观影期待》,新华网)‎ 材料二:‎ 图1:2003~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2:2008~2020年我国抗肿瘤药市场销售额及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很多人一边看《我不是药神》一边擦眼泪,估计还会一边骂这药怎么就那么贵!医药界人士听到这个话,估计多半会摇头,并感叹“真是两难啊”。如果药价下降,对患者利好,但是对制药公司来说,没有利润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动力去研发药品,将来或将无药可用;如果药价不降,医保来埋单,国家财力有限,降了这个药,其他疾病群体利益就被“挤出”,究竟给谁埋单好?如何降价、怎么降、降幅多少,这需要政府、制药公司、医保、医生、患者多方面的博弈。同时,各国对全球创新专利药的政策差异,也影响着价格高低。‎ 一片不起眼的创新专利药,背后是一场制药公司的豪赌。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研发周期、一期接一期不允许失败的临床试验,只为了“赌”其有效、特效,换来20年的专利保护期,实际上等到新药上市后,基本只剩七八年专利期。业内有一句话概括了这种“豪赌”:“第一片药生产出来需要花费10亿美元。”‎ 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提出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并从研发、生产、采购、支付、使用全链条,为高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铺平落地路径。一边要首创,一边要高质量仿制,前方的路还很长。 ‎ ‎(摘编自《〈我不是药神〉,药在哪?》,人民网)‎ 材料四:‎ ‎《我不是药神》在引起公众关注的层面上功不可没,但国家对抗癌药的关注并非由电影而发。“这几年,国家慢慢把癌症看作慢性疾病管理起来,所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抗癌药的新政策。”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癌专家吴一龙说。‎ ‎2018年1月30日,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由全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合力完成的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报告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癌症5年生存率稳步上升,但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等发达国家的癌症5年生存率普遍较高,而中国仍然较低。‎ 究竟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病人说:越便宜越好,应该像印度那样仿制进口抗癌药。肿瘤内科医生说:新药越多越好,再加上标准的联合治疗手段。制药业人士说:发展国产创新药,保护创新,才能真正把价格降下来。社科院的研究人员说: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商业保险、慈善救助以及社会公益等众多渠道,解决患者的用药问题。‎ 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抗癌药?答案看似非常简单:安全、有效、便宜、多样。吴一龙说:“这个简单的答案,其实非常难。”‎ ‎(摘编自《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抗癌药》,《三联生活周刊》)‎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公众对药品价格特别是抗癌药价格的关注,但事实上国家层面对抗癌药早就开始关注了。‎ B.药品价格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不仅我国政府的政策能影响药品价格,其他国家的政策也会影响药品价格的高低。‎ C.创新专利药的价格是很难降下来的,为此我国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研发、生产高质量的仿制药,助推高质仿制药代替原研药。‎ D.从全球癌症生存趋势检测报告来看,我国的癌症5年的生存率最低,我国急需安全、有效、便宜、多样的抗癌药。‎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6~2009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增长率有较明显的下降,但2010年有所回升,2011年又下降到6%左右。‎ B.从整体上看,2008~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占药品市场比重均在8%以上,并且要高于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增长率。‎ C.虽然2015年我国抗肿瘤药市场销售额比前一年有所增长,但增长率却出现大幅回落,为2009~2017年中最低值。‎ D.2008~2017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和我国抗肿瘤药市场销售额均持续上升,这可能是因为肿瘤患者人数增加,抗肿瘤药市场需求增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正规进口抗癌药非常昂贵,陆勇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代购印度仿制药,而公诉机关在上百名白血病患者的联名呼吁下撤诉,则体现了温情的光辉。‎ B.控制医药价格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命题,事关政府、制药公司、医生、患者等多方面的权益,所以想要降低抗癌药价格难度极大。‎ C.降低抗癌药的价格,将新型专利药研发和高质量仿制相结合,把癌症看作慢性疾病管理,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首先需要国家和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 D.关于抗癌药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很稳妥的解决方法,抗癌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能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一、三、四报道的内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练17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1.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张冠李戴,“双向的影响”并非海德格尔的观点,而是材料一作者的观点。B项,说法绝对,原文中说的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教师并非没有传授隐性知识的权力,只是“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则比较困难”。‎ ‎2.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选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中说的是“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3.C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内容虽然也是关乎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但与材料二的观点并无关联,无法作为其论据。‎ ‎4.答案:①整体呈现总分总结构,分论点并列论证;第一段和第六段总述“互联网+”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和巨大变革,第二、三、四、五段分别从知识获取、师生关系、教育组织、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并列进行论述。②论证方式上,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第二段分析“互联网+”对学生知识获取方面的影响,第四段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均为道理论证;第三段举某校“班班通、人人通”的事例论述师生关系属于举例论证;在论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改变时都是和过去的教育模式进行对比,这属于对比论证。‎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的能力。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可以考虑整体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两方面。整体上看,材料二共六段,第一段提出观点,指明“互联网+”对教育有深远影响;中间四段分别从知识获取、师生关系、教育组织、教育资源分配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六段是总结段。这是最典型的总分总分论点并列式论述思路。从论证方法上看,论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改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而在论述改变的同时,一定先提及过去的教育形式,这是典型的对比论证。第三段举某校“班班通、人人通”的事例,这是举例论证。‎ ‎5.答案:①多汲取名校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不可生搬硬套;②教师要改变心态,配合这套教学系统调整教学思路,变课堂主导者为课堂引导者;③教师在学生在线学习时要注意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线下做好人文教育、情感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要求给该中学的这套教学系统提建议,其实就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互联网+”的教育形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概括,建议学校善于利用其优点,避免其缺陷,或者针对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结合材料二,可建议该校教师要改变心态,转变自身定位,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结合材料三,可指出该校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结合材料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6.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我国的癌症5年的生存率最低”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中国仍然较低”。‎ ‎7.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并且要高于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增长率”‎ 错误,由图1可知,2010年全球抗肿瘤药占药品市场比重和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持平。‎ ‎8.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将新型专利药研发和高质量仿制相结合”是制药公司的职责,“首先需要国家和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于文无据。‎ ‎9.答案:①电影《我不是药神》触及抗癌药昂贵的国情现实,展现了我国推进医药改革的显著成就;②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小人物的成长故事,映射出人性和正义的光辉,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的信息区间为材料一,材料一开头很明确地指出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强烈关注,答案第①点就很容易答出。而第②点答案则要从材料对电影的评价中来寻找,“影片中,程勇并不是患者……”这一段对电影进行介绍评价,关键词是“小人物”“人性”,由此可得出答案的第二点。‎ ‎10.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介绍癌症患者的生存困境:金钱、生命与法律的冲突。②材料三侧重介绍创新专利药降价难的原因:政府、制药公司、医保、医生、患者多方面的博弈以及各国的政策差异。③材料四侧重介绍不同的人在解决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较低问题上的办法。‎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如材料一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背景,介绍了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困境以及我国近年来进行的医药改革;材料三以《我不是药神》引入,介绍创新专利药降价难的原因以及我国为推进高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出台的文件;材料四主要介绍了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较低的事实,列举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此问题给出的答案。然后找出每则材料重点强调的内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