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扩展语句学案(浙江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扩展语句学案(浙江专用)

专题六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命题形式 命题特点 命题趋势 扩展语句为冷考点,考查相对较少;压缩语段相对考查较多 ‎1.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现实 ‎2.通常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 ‎3.根据不同语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点,考查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描写性语段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论点和论据 ‎1.概括主要内容、下定义、概写新闻、提取关键词仍是近年的主要考查题型 ‎2.语言材料与生活密切相关,对考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伴随着各地对微写作等题目的重视,扩展语句有可能成为高频考点 ‎1.(2016·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并提取关键词。首先确定该段材料的主要说明对象,也就是第一个关键词“引力波”,在第一段段末。第二段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段是引力波的发现带来的影响。提取后两段的关键词语,使之与“引力波”组合成一个能够概述材料主要内容的句子“引力波首次发现带来的影响”,关键词语就是:“首次”“发现”“影响”。‎ ‎【答案】 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2.(2013·浙江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4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                                    ‎ ‎                                 ‎ ‎【解析】 首先,梳理故事的因果关系。本则故事的结果是“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原因是“太阳”“云”“风”互相“怨”。其次,由物及人,联系现实生活,揭示寓意。‎ ‎【答案】 (示例)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3.(2012·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 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 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 (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 ‎4.(2012·浙江卷)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2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                                    ‎ ‎                                 ‎ ‎【解析】 本题以概括一句话新闻的形式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段文字有三句话,由新闻材料的组成可知,第一句是次要信息,可选取第二、三句作为中心关键句,然后加以提炼概括。提炼时要抓住几个关键词思考:“有代沟”“很远”“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答案】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5.(2010·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                                    ‎ ‎                                    ‎ ‎                                    ‎ ‎                                 ‎ ‎【解析】 解答此题,可采用“分层法”,即先给文段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答案】 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考点1 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 词语连缀型 该题型往往提供几个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把这些词语有效地联系起来,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一定的道理。有的要求以某个词为中心,或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典题试做]‎ ‎(2011·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分析词语的特点以及词语间的联系,从中选出恰当的词语;第二步,根据所选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情景;第三步,选好角度,运用表现手法将情景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示例一)粉丝对偶像的膜拜在行为上已经足够雷人了,可他们仍觉得还不够给力,看来想怡然自得地做粉丝也难。‎ ‎(示例二)什么样的人生最给力?于山重水复处怡然自得,在柳暗花明处美不胜收,在平凡里活出妙趣横生的滋味来。‎ ‎[方法归纳]‎ 创设情景,联词成句 第一步:审明题意,分析词语 题目中常常含有隐性或显性信息,审明要求是做题的关键。分析题目所给词语的特点以及词语间的关系,为创设情景作好准备。‎ 第二步:创设情景,联词成句 据题中词语的特点和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词语融入一个句子、一个情景、一个道理之中。‎ 第三步:巧用手法,灵活表达 用多种表现手法,将创设的句子、情景、道理表达出来,力争语句丰富,文辞兼美。‎ ‎[即时训练]‎ 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60字左右。 【导学号:26612050】‎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                                    ‎ ‎                                    ‎ ‎                                 ‎ ‎【解析】 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所给句子中的“水乡的路,水云铺”就是扩展的中心。其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要紧扣“水”“路”“云”三个字展开。“水”到处都是,出门便是水,“路”在水上,“云”倒映在水中,水天相接。最后,对照要求查看,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答案】 (示例)水乡的路,是一片茫茫碧水,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水和云铺成了路。云的倒影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偶尔飘过一尾游鱼,再加几点荷花,更增添了云的灵动。‎ 意境丰富型 这种题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写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且丰富的联想、想象。此类题以扩展写景句居多,‎ 与题型1“词语连缀型”扩展语句中的描述情景类题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典题试做]‎ ‎(2010·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6分)‎ ‎                                    ‎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把握诗句的意境或中心——悠;第二步,找寻符合该意境或中心的扩展要素或词语;第三步,展开想象,运用手法,再现诗句画面。‎ ‎【参考答案】 我在那东篱下采摘着那开满花枝、洋溢清香的菊花,心情豁然开朗,久久沉浸其中,徜徉不愿离去,猛地一抬头,看见那烟雨南山,胜景妙绝,美不胜收。‎ ‎[方法归纳]‎ 第一步:把握诗句主旨和意境特点 古诗句中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遵从诗句的格调、主旨和意境,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必要条件。因此,把握诗句的主旨和意境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第二步:分析诗句,采撷扩展点 对诗句的扩写,不是随意地添加和删减。要紧紧依托原诗句,从诗句中采撷符合诗句主旨意趣或情景的关键词句。‎ 第三步:展开想象,生动地表达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将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丰富、丰满起来。‎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根据词的内容,对画线语句加以扩写。要求:运用排此、夸张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导学号:26612051】‎ 长相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 ‎                                   ‎ ‎【解析】 注意结合全词意境准确解读画线句子。修辞方面,要考虑夸张、排比等手法;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日记忆里,今天竟已枯黄。时光飞逝,却带不走三千丈愁思!‎ 续写补写型 该题型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表意前后一致,语言形式前后一致,使前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典题试做]‎ ‎(2013·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把握题目的感情倾向或主旨——精神力量;第二步,分析所要补写的内容和位置与题目材料形成的关系——总分和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第三步,展开联想,选用手法,补写句子。‎ ‎【参考答案】 (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方法归纳]‎ 体察旨趣,展现层次 第一步:审明题意,把握题目的主旨或意趣 所补写的内容要与题目的主旨或意趣和谐一致,首先要审明材料中暗含的主旨和意趣。‎ 第二步:位置分析,审明所补写句子的内容和层次 梳理文段的语脉,分清所补写句子与材料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第三步:展开联想,灵活表达 选用素材和手法,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表达。‎ ‎[即时训练]‎ ‎(2015·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                          ‎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题目要求根据首尾语句展开想象,补写句子。首句“苍天有裂”“苍生有苦”表明社会混乱,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尾句“人们载歌载舞”表明社会安定,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间补写的内容可以是治理社会的措施或过程。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 ‎【答案】 (面对万民翘盼)女娲决心补天。她选用五色石把天空补缀得五彩斑斓,斩断神鳌的四只巨足撑起天空四极,又竭尽智慧消灭天下各种怪兽,最后使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下四海归于平静,天下百姓终于有了平静安定的生活。‎ 话题扩展型 话题阐发型扩展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阐发的一类试题。‎ ‎[典题试做]‎ ‎(2014·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 尚和精神。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和”;第二步,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确定语段层次,可采用分总式;第三步,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方法归纳]‎ 巧妙分解,凸显话题 第一步:审明题意 明确话题或对象有无内在的氛围或旨趣。‎ 第二步:巧妙分解 将话题或对象进行巧妙分解,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三步:善于表达 运用多种手法,以话题或对象为叙述主体,组织答案即可。‎ ‎[即时训练]‎ 根据所给情景,以“菊花”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①语言优美,有文采;②表达出词人此刻的心情;③每句30字左右。‎ ‎(1)情景一: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                                    ‎ ‎                                 ‎ ‎(2)情景二: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声声慢》)‎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明题意,明确话题或对象所内含的氛围或旨趣;第二步,明确扩展的方向和侧重点;第三步,选用表现手法,对话题或对象进行分解扩展。‎ ‎【答案】 (1)看那漫山遍野的山菊花,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愈显美丽,格外芳香。‎ ‎(2)菊花枯萎凋零,堆积一地。不忍看花落,只因物是人非,孤独飘零,黯然神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