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著,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引言相关内容是: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范宣子向鲁国大夫叔孙豹请教何为“死而不朽”时说:“我先祖从舜、夏、商、周以来,世袭贵族不辍,这就是不朽吧?”叔孙豹回答:“这只不过是世代为官受禄,并非不朽,鲁国贤臣臧文仲去世已久,但他的话还在流传,所谓不朽,当如是!我听说‘人生最高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如果能在其中一点有所建树,流芳百世,虽逝犹生。” 叔孙豹把这种不朽观用立德、立功、立言加以界定(即“三立”或“三不朽”),并对世俗观念予以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现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唐代孔颖达《左传正义》对“三立”阐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立”把人生价值标准精确定位,使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我”而获得精神永生,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影响深远。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为名,即取此意。历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这“三部曲”,共同谱写出华夏文明史,如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等。 王阳明是其中杰出代表,他融道德、事功和治学为一体,光大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军事家,他出奇制胜,屡平叛乱,成为有气节、有担当的保国功臣而功德圆满。作为思想家,他集“心学”之大成,立论认为:“致良知”就是“明明德”,从“格物致知”到“修齐治平”,都是“明明德”的过程。知行合一既是“明德”之本体,又是“明德”之功用。“明德”是本心的德性,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诚如后人在王阳明故居用楹联对他一生的总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本义是遵循自性本心,顺应自然之道,彰显人伦价值。具体而言,“德”涵括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行。 - 27 - “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个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而应为群体着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前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人要活得有意义,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实践。“三立”虽非易事,却是人人宜做之事。能否做到“三立”,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平凡人也可以做到。“三立”在当代简单地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 “立德”就是树立德行的榜样。这就要求修养身心,尊道贵德,劝善行善,俯仰无愧。作为员工,忠于职守。作为晚辈,孝敬长辈。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以德育人,以道化人,以爱成人。“立功”就是建立成功的事业。这不局限于宏图大业,只要用心做事、造福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岗位都可以建功立业。“立言”就是创立切实的言论。这要把立德立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升华,给人启迪和激励。我们当立世界潮头,通古今之变,发时代先声,多出精品力作,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赵建永《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所著,“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 B. 作者认为,“明德”是本心的德性,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 C. 叔孙豹高度评价了臧文仲,是因为臧文仲做到了“立言”,而这一评价对世俗观念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D. “三立”是传统文化灵魂所在,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其中,立功、立言是立德自然结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唐代孔颖达这一段话,是对“三立”理论的创造性解读,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 B. 文章例举王阳明事迹,把他作为终身力行“三立”的典范人物,体现“三立”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 C. 文章内容层层递进,先交代“三立”的由来和代表人物,后论述了“三立”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价值。 D. - 27 - 文章尾段表明,对于今天的企事业员工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人来说“三立”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借范宣子与叔孙豹的问答,体现了当时的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引出了“三立”这一理论。 B. 孔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力行“三立”,唱响人生成功的“三部曲”,并与其他英雄豪杰谱写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史。 C. 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 D. “三立”在当代简单来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人人宜做之事,而且平凡人也完全可以做到的。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错误,第一段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由此可知,应该是《左传》。 B项,“作者认为”错误,应该是王阳明认为;“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说法有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 D项,“互为前提”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并非互为前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7 - A项,“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错误,从第二段来看,孔颖达这一段话并未对叔孙豹观点的不足进行弥补。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说“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第五段说“‘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两者并无选项所说的“由此可知”的因果关系。 故选C。 【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27 -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优先·筑基未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演讲。 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朱永新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 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朱永新表示,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因为在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第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对儿童的关心,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影子教育( 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缝和考试。 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体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摘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 27 - 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看,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条件恶劣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就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造成了困难。二是农村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学前教育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送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更多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三是由于地方产业对当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许多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如果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送孩子到城镇幼儿园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客观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入学难问题。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可供教育投资的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提供太多免费资源,适龄儿童教育的机会势必受到影响。 (摘自《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数据翔实,阐明课外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但其目的仍主要是学习、成绩和考试。 B. 材料一高屋建瓴,指出童年过得如何不仅关系儿童个人的成长,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C.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儿童教育的发展,已是必须重视的任务,其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D. 材料三条分缕析,从自然条件、家长观念、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种种困难。 6. 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答案】4. D 5. A 6. ①在法律政策、国家方针及社会决策上,要强调儿童优先。②要保证儿童在校外生活的质量,尤其是睡眠时间、社会实践的机会等。③针对贫困地区及教育薄弱地区要有政策倾斜,予以他们教育帮扶,尤其是儿童早期的教育。 - 27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基本生活无法保障”错误,材料三说的是“用于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较大”。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课外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错误,原文说的是“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可见并没有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根据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三则材料,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然后浏览几则材料,可以筛选出直接指出该如何做的内容,可以筛选出成功的经验,可以筛选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从材料一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列举的“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的四个方面的理由来看,应该在法律政策、国家方针及社会决策上,要强调儿童优先; 从材料二儿童校外生活的情况来看,“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体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应该保证儿童在校外生活的质量,尤其是睡眠时间、社会实践的机会; 从材料三贫困地区的情况来看,对于这些地区要有政策倾斜,要给以教育帮扶,尤其是儿童学前教育。 - 27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 遇 津子围 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 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有的。应该更早。老刘想。 以“老猎手”的眼光看来,这样的环境对行窃是不利的,同时,他多少也有些失落感,早年,作为这个城市的骨干线路,15路公交车最繁忙、最拥挤,车厢里几乎成了不同年代的时尚展示厅,五颜六色,熙熙攘攘,那里成了扒手的冒险乐园,当然,前提是别碰上老刘,老刘曾是他们的噩梦。 车里有很多空座位,老刘还是习惯地选择了最后一排,从角落里,他可以对整个车厢一览无余。车行一站地便是纪念街,下车2个人,上车3个人。老刘注意到第三个佝偻的身影儿,他连忙用帽子把自己的脸遮了一大半。 “耗子也老了。”老刘在心里嘀咕。老刘一眼就认出了耗子,他甚至认为,耗子化成骨灰他也能把他认出来。 耗子的一生也与15路公交车结下不解之缘,从胡子刚长硬开始,他就吃扒窃这碗饭,也一次一次栽到老刘手里。耗子出出进进看守所和劳改队,一转眼也成了“老贼”。老贼大概没注意到“老枪”,他无精打采地向窗外张望。老刘想,看来,耗子也偷不动了。 解放广场站到了,上车的人多起来。车门关闭、启动,耗子突然站了起来,他开始在车厢里移动。不好,老刘也本能地站了起来。他似乎忘记自己已经退体了,他想,如果耗子作案,他照样抓他。 老刘尾随耗子在车里移动着,从车中间移动到车尾。 车停下来,再启动。 老刘又随耗子从车尾移动到前部。“要抓就抓他现行。”老刘想。 耗子只是移动,并没作案,折腾了三圈,老刘额头冒汗。 劳动公园站到了,耗子慢腾腾地下了车。老刘连忙跟了过去,下车时差点让车门夹住。 - 27 - 耗子大概没注意到身后,他一瘸一拐地进了一座高大的写字楼,老刘紧跟随其后,见电梯停在15楼,他也跛着腿上了另一部电梯。电梯打开,老刘看到一个醒目的指示牌,牌子上写着“高科技培训班”。他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穿黑制服的人挡住了他。 “他是我带来的。”老刘侧过脸,发现耗子正向他招手。 老刘随耗子进到会议室里,台上的小平头立即站起来,一边招手一边喊:“段爷来啦。请到前排就座。” 耗子说:“不了,我和一个老朋友来的,我们就坐后排吧。” 老刘和耗子坐了下来,他小声对耗子说:“行啊,段立军,有辈分了。” 耗子说:“熬一熬就师爷了,你不也一样带徒弟了吗。” 小平头说:“兄弟们,形势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利了,现在人们出门都不带现金了,要不刷卡,要不就手机扫一扫,这样下去,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掌握高科技,不采取应对的办法,我们这个古老的行业就要成光棍(骗子的古称)了……下面请赵博士为大家讲解互联网社会中的技术提升之道。” 会场上有二三十人,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被称为赵博士的人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着。老刘听不大懂,耗子似乎也听不懂,迷迷糊糊打瞌睡的样子。 老刘站了起来,耗子睁开眼睛:“怎么。这就走了。” 老刘说:“走了,听不明白。” 耗子笑起来,嘶哑干涩,然后说:“老刘啊,我们都老了,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完,耗子狡狯地冲老刘一笑,还挑逗性地眨了眨左眼。 老刘站起来,走到门口,眨了眨右眼,对耗子神秘地笑了笑。 下楼时老刘也哑笑着,走出大楼门口,发现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老刘想起那一年,他和耗子两人凭借体力搏斗着,从车上到车下,车轮从他的右腿、耗子的左腿碾过,那天也是稀稀落落的小雨……老刘不去想这些了,他心里对耗子说:我警告你,段立军,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 节选自《津子围短篇小说小说集》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耗子从公交车中部走到车尾,又从车尾走到前部,不能得手,主要是因为耗子真的老了,也真的偷不动了,也因为老刘的时刻跟随所带来的威慑。 - 27 - B. 老刘离开会场时耗子的”一笑”表明他与老刘一样听不懂课的内容而无奈的心理,“眨了眨左眼”则表现出耗子的得意心理以及对老刘的戏谑。 C. 结尾部分由今天的“外面飘着零星的雨点”联想到过去的“稀稀落落的小雨”,这样交代了天气情况与环境氛围,也暗示了主要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D. 作者善于讲述故事,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而且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与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具有吸引力。 8. “15路公交车”在情节发要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结尾部分画线部分句子具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利于情节的集中(或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②“15路公交车”切入故事情节自然,也与人物身份相符合;自然引出退休警察老刘与窃贼耗子。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推进老刘与扒窃犯之间的矛盾。 9. ①心理活动描写,直接交代了退休警察老刘即便是退了休,仍然与危害百姓的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想法。②揭示了在以扒窃犯为代表的犯罪团伙正日趋狡猾的背景下,老刘恪尽职守、嫉恶如仇的性格。③表现出邪不压正的必胜信心,老刘的高学历徒孙在犯罪团伙中卧底,知己知彼,最终一定会像老刘擒拿耗子一样让耗子的徒孙们受到惩罚。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耗子从公交车中部走到车尾,又从车尾走到前部,不能得手,主要是因为耗子真的老了,也真的偷不动了,也因为老刘的时刻跟随所带来的威慑”错误,耗子在15路车上不能得逞的原因不准确、不全面,表述绝对化,“耗子真的老了,也真的偷不动了”这个理由是老刘眼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主要的、客观的原因;根据后文来看,耗子此次不得手,除了因为老刘的威慑之外,还因为车厢里人少,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多用电子支付,耗子传统的扒窃伎俩无法施展。 故选A。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15路公交车’在情节发要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写15路公交车的内容,接着分析这一内容在情节上的作用。 从文中来看,小说写老刘和耗子在“15路公交车”上相遇,写老刘曾经在“15路公交车”上抓耗子,写耗子在“15路公交车”上行窃,由此可知,“15路公交车”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让小说情节更为集中;老刘是反扒能手,耗子是行窃者,他们的工作地点都是在“15路公交车”上,所以由“15路公交车”自然引出两人;在“15路公交车”上借助老刘的回忆让我们知道了二人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如本题设题的对象在文章结尾部分,然后分析句子的特色,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蕴。 首先找到设题的句子,文章最后说“他心里对耗子说:我警告你,段立军,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们那群人里,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由“他心里对耗子说”可知,后面是老刘的心理活动,从上文可知,老刘已经退休,但从心理活动的内容可以看出,老刘虽然退休了,但依然要和危害人民的邪恶势力斗争的想法;从上文可知,现在的犯罪团伙手段越来越高明,但面对这种情况,老刘心里说“我警告你……”,这表现出老刘恪尽职守、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我看到了我徒弟的徒弟,他正专心致志地听课呢,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说明老刘的高学历的徒孙已经打入犯罪团伙,“他可是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展示徒孙能力之强,且已经打入犯罪团伙内部“专心致志听课”,这就意味着最终必然会让耗子的徒子徒孙收到惩罚。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老不可征,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会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辨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 - 27 - 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塢(ruá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壖:庙门外的隙地。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救/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指汉文帝,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大部有个孝字,如孝景、孝武等。 B. 集议,是秦汉时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将军、列侯等均可参加。 C. 东市,东面的市场,又指汉代在长安处决判死刑犯的地方,后以“东市”泛指刑场。 D. 谒者仆射,官名,指谒者的长官,汉沿秦置,文中指掌管朝廷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 - 27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错有口才,善于论辩。常引用《尚书》中的观点上书进言,大谈治国之道,太子家尊称他为“智囊”。 B. 晁错锐意改革,得到景帝的支持。景帝常常单独接见他,对他言听计从,许多法令都是经晁错修改订立的。 C. 晁错有原则,为人刚正严苛。改革举措招致朝廷同僚与诸侯的反对,他父亲甚至以死相劝,晁错却不为所动。 D. 晁错为国远虑,忠君高节。他为国家发展多次上书力推削藩之政,即使是损害自身利益亦不改初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晁错多次(或常常)请求汉景帝单独(或秘密、暗中)谈论政事(或听取他的进言),汉景帝都能听从,(汉景帝)宠幸晁错(的程度)超过了九卿,法令大多由晁错改订(或修订)。 (2)你执掌国政管理事务,削夺(或剥夺)诸侯势力,分离疏远人家骨肉(或至亲),人们纷纷议论而大多怨恨你,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数言事不用”是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的情况,“时”应放在前一句中,表示后面事情发生的时间段,排除AC两项; “多”是形容“变更”的次数,即晁错掌握大权后进行不少变革,“多”修饰“所变更”,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谒者仆射,官名,指谒者的长官,汉沿秦置,文中指掌管朝廷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错误,谒者仆射指掌管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的官吏,根据“谒者”一词推断,不是掌管监察与京城治安的官吏。“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兵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后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他父亲甚至以死相劝……”错误,从文中来看,晁错父亲自杀,并不是“以死相劝”,而是怕受到晁错的牵连。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数”,多次;“间”,单独,或秘密、暗中;“言事”,谈论政事,或听取他的进言;“辄”,都;“倾”,超过、胜过;“更定”,改订、修订。(2)中,“用事”,管理事务;“侵削”,削夺;“别疏”,分离疏远;“人口”,人们;“怨”,怨恨。 - 27 -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而苛刻。孝文帝时,国家没有研究《尚书》的人才,只听说济南伏生是以前秦朝博士,研究《尚书》,因年老不能被征用,太常派遣晁错到伏生家中学习《尚书》。学成归来,晁错就上书文帝谈合乎国家时宜的事情,用《尚书》中的观点陈述。文帝下诏先后任命他做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称赞他是“智囊”。他多次上书孝文帝,时常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订的法令,上书数十次,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对他的才能称奇,提升他做中大夫。在那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基后,任命昆错为内史。晁错多次(或常常)请求汉景帝单独(或秘密、暗中)谈论政事(或听取他的进言),汉景帝都能听从,(汉景帝)宠幸晁错(的程度)超过了九卿,法令大多由晁错改订(或修订)。丞相中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 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 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 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 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错误。 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 27 -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 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 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 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沉默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 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 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说的就是晁错这种人吧!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秋江 张 炎①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著名词人,此词当为晚年漫游江浙一带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极言空阔,“飞蓬”谓其渺小,对比鲜明,蕴含词人无限的感慨。 B. “吟老丹枫”一句中“丹枫”暗示季令,而“老”字则一语双关,语义丰富。 C. 词中“沙鸥”意象,与杜甫“天地一沙鸥”相似,都寄寓他们的哀愁之苦。 D. 从“闲意谁同”到“心不竞”如“烟水自流”,交代了词人的情感发展轨迹。 15. 下阕“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27 - 【答案】14. C 15. ①水天一色,浑无际涯。似乎独立于尘世之外。夹杂着获花香的秋风送来忽断忽续的渔歌。②视听结合、有声衬无声(反衬),借助对色彩、声音等的描写突出水天一色凄清肃静的秋景特征;抒发了作者漂泊之苦、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词中‘沙鸥’意象,与杜甫‘天地一沙鸥’相似,都寄寓他们的哀愁之苦”错误,这首词中的“沙鸥”是闲适雅致的化身,用以反衬词人内心的忧愁悲苦;而杜甫笔下的“沙鸥”则是漂泊与孤独的化身,两者内在意义不同。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阕‘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然后分析这几句写了什么,是如何来写的,有何效果。 首先看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主要写了“水色”“天色”“渔歌”“荻花”“风”,接着分析这些景的特点,“一色与天通”可知水色与天色相连,展现出的是水天一色的情形;“渔歌”是“忽断”,意思是渔歌忽断忽续,“荻花风”是说夹杂着荻花香的秋风,而渔歌就是由这夹杂着荻花香味的秋风传送而来,这里有视觉所见之水天一色,有听觉所闻之渔歌,而这忽断忽续的渔歌声又反衬出周围的静,这是有声衬无声,这种反衬之中让我们好似感受到当时情境的凄清肃静。 接着分析分析这样的景中蕴含的情感,结合首句“万里一飞蓬”和注释“此词当为晚年漫游江浙一带时所作”可知,词人此时漂泊在外,这种情境的凄清展现出词人漂泊之苦;句中的“渔歌”和上阕中的“鸥”都是代表闲适自由的生活,所以提到这二者表达词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7 -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同舍诸生腰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一心向学的精神。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孩子梦中蹬破被子的描写来表现诗人一家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3)《离骚》一诗中屈原愤世嫉俗,批判了世人的两种丑陋行为:“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此非徒古人有之,今人亦然。 【答案】 (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 略无慕艳意 (3). 布衾多年冷似铁 (4). 娇儿恶卧踏里裂 (5). 偭规矩而改错 (6). 背绳墨以追曲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缊袍敝衣、慕艳、衾、娇、偭、墨。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但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人类极有限的认知中,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 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海洋环流在深海海山剧烈变化中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显著的一系列环境特征,这些复杂的动力环境促使海山区的水体、海底与大洋其他区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海山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不乏一些“稀有物种”,不同海山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着 的联系,而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 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中,环境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举办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主题论坛,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人类已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进行了调查,但范围还是十分有限 B. 目前人类已经调查了整个海底的5%,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 C. 人类对海底进行的调查非常有限,到目前仅占整个深海的5% - 27 - D. 海生态这一点来说,目前人类仅针对5%的海底进行过调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保留 举足轻重 千丝万缕 退化 B. 延续 利害攸关 千丝万缕 蜕化 C. 保留 利害攸关 错综复杂 蜕化 D. 延续 举足轻重 错综复杂 退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B.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C.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D. 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一句“这些发现”是指对海底的发现,而非对深海的发现,A项强调的是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的调查,再结合前几句的核心词“探海活动少之又少”在海底发现一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表明人类只是在探索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蕴藏的资源相比微乎其微,而比较的对象是对海底的发深海的发现,A项与原意不符合; C项强调的是“整个深海的5%”,比较的对象错误; 根据语意的侧重,可以排除B项,因为其重心落在了“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与D项相比较,“就深海生态这一点来说”指明比较点的缩小与集中,更适合与前句的“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衔接,且D项的比象是“5%的海底”,与“深海大洋”相对,“仅”字强调在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相比“微乎其微”,符合前后文内容的衔接要求。 - 27 -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延续”,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得以保存下来,用“保留”更恰当。 第二处,“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重要性而没有利害关系,所以“举足轻重”更恰当。 第三处,“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的是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应使用“千丝万缕”。 第四处,“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或变质、腐化堕落;从语境来看,这里指功能减退,用“退化”更恰当。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与C项的第一个分句中“导致”运用错误,“导致”大多带不好的结果,而此处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结果,用“使”字更为贴切; B、D项的第一个分句表意更为贴切,而且句式表意更为简洁清晰;第二分句是定语位置问题,结合前后语境,尤其是画线部分的后一分句主语是“动力环境”,所以“海洋动力环境”是固定结构,“一系列”置前表意更为恰当,排除D项。 故选B。 - 27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树木年轮这种“时钟”,能够以惊人的准确度追溯一块木头的年龄。正如大多数所知,在假定最外圈代表“现在”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数出树干中的图,①____。但是,如果你真想为一块已死亡很久的老木头确定其精确的生长时间,你不仅要数年轮,②________。因为在任何一个地区,由丰年和荒年造成了特殊的标志性序列——宽宽窄窄的年轮模式,足以像指纹一样,表征年轮生长的确切年份,可以把树木彼此区别开。树木年代学家计算近代树木的年轮,每圈年轮的确切时间都可以通过这棵树已知的被砍伐的时间数回去,从这些度量中,他们建立了一个年轮模式的参照系列,你可以用这个参照系列,比对你想知道的考古学家提供的木头样本的年轮,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算出刚被砍倒的一棵树的年龄 (2). 还要观察宽窄不一的年轮的形状 (3). 从而追溯木头样本的时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结合这些进行拟写。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树木年轮”。 第一处,语段第一句说“树木年轮这种‘时钟’,能够以惊人的准确度追溯一块木头的年龄”,直接点明“树木年轮”和“树木年龄”之间的关系,横线前面又说“你可以通过数出树干中的图”,后面自然是这样做的结果,即计算出刚被砍倒的树木年龄; 第二处,由前一句中“不仅要……“可知,前面构成递进关系,所以拟写的句子中应该与“不仅要”呼应的关联词,如“还要”,至于还要如何去做,就需要结合后面“因为在任何一个地区,由丰年和荒年造成了特殊的标志性序列——宽宽窄窄的年轮模式,足以像指纹一样,表征年轮生长的确切年份,可以把树木彼此区别开”这一内容进行填写,如“还要观察宽窄不一的年轮的形状”; - 27 - 第三处,前面“从这些度量中,他们建立了一个年轮模式的参照系列,你可以用这个参照系列,比对你想知道的考古学家提供的木头样本的年轮”是探究树木年龄的一些列做法,所以横线后面应是由此得出的结果,即“从而追溯木头样本的时间”。 21.下面文字阐述了人们在雾霾天气中自我保护的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成四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7个字。 雾霾天气里,粉尘颗粒多,因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需要通风也要等到太阳出来再开窗。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造成生命危险。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如果需要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营养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的水果。 【答案】⑴太阳出来再开窗⑵不适宜外出晨练⑶外出带棉质口罩⑷饮食应清淡健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能力。压缩语段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信息这类题目,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人们在雾霾天气中自我保护的具体做法,概括成四点,每一点不超过7个字。考生整体阅读内容,理解把握文意。然后逐句细细阅读,确定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然后加以提炼概括。由“雾霾天气里,粉尘颗粒多,因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需要通风也要等到太阳出来再开窗。”可概括出第一点,太阳出来再开窗。由“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可总结出第二点,不适宜外出晨练。由“如果需要外出,可以戴上口罩”“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可概括出第三点,外出带棉质口罩。由“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总结出第四点,饮食应清淡健康。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7 - 音乐最早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于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而后音乐逐步为社会所重视,如古人所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具了陶冶人的性情,甚至改变民风习俗的功能。时至今日,音乐延续着自己的影响和力量。从《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等主旋律歌曲到《沙漠骆驼》野狼disco》等通俗流行歌曲,虽然其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都有对人的发展的关注,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不过,也有部分靡靡之音,对青年的意志或追求有一定的消解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据此给你的音乐老师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明收信人,统一以“一名当代高中生”为写信人,音乐老师统一使用为“魏老师”,不得世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音以载道,乐以养性 魏老师: 展信如晤。 泠泠琴鸣,悠悠箫奏,温师按乐,慧徒心受——每当想到音乐课,眼前便不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乐”是周朝学子必修的“六艺”之一,自古便被学校所重视,大教育家孔子便曾学琴于师襄。而与古人对音乐的重视相比,我校的音乐课却仿佛形同虚设——音乐老师总生病,音乐课总被占,即使上课也往往随便听听歌便过去了。因此,请允许我同您谈一谈:音以载道,乐以养性,请发挥好音乐的教化作用。 首先,音乐可以为同学讲述道理。我国自古以来,便用“弦诵”一词代指教育,其中的“诵”指读书,而“弦”便是指音乐,可见音乐与读书一样,都可以教给学生人生至理。不妨,让同学们在《广陵散》中学习“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嵇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在《霓裳羽衣曲》中吸取“须臾舞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的李隆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教训;在《命运交响曲》中感受“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永不向坎壈命途低头的勇气。佳音如风,拂过耳畔,也将道理吹入学子心中。 - 27 - 其次,音乐可以助同学陶冶性情。正如古语所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可以塑造更加丰富的灵魂,帮助学生变成更加健全的人。且在音乐课上,听一曲《高山流水》,让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古琴告诉我们何为知交零落的感伤;听一曲《折柳曲》,让那“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竹笛告诉我们何为天涯游子的孤独;听一曲《十面埋伏》,让那“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告诉我们何为英雄末路的悲壮。良乐似雨,洒落肩头,也滋养了学子的内在性情。 当然,重视音乐,并不等于我们要认可一切音乐种类。当今时代,有一部分靡靡之音,会对青年的意志或追求产生消解作用,对于此类“音乐”,我们要坚决抵制。这也更要求音乐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能敷衍教学、只带着学生追逐肤浅的流行之声。与音乐同行,和交友相似,要做到“择其善者而‘纳’之,其不善者而‘弃’之”。 佳音如风可载道,良乐似雨堪养性。魏老师,音乐的教化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将音乐课好好利用起来,让同学们在听觉得到享受、身心得以放松的同时,悟到更多道理、培养更好性情呢?愿我校音乐老师,都不以苟且之心对待教学;愿我校音乐课堂,都能够彻底践行素质教育;愿我校学子,都可以在泠泠琴鸣、悠悠箫奏中得到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成长。 魏老师,您说呢? 一名当代高中生 2020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据此给你的音乐老师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从材料来看,这段材料的中心词是“音乐”,主要介绍音乐的来源、音乐的内容和音乐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当今的部分靡靡之音对青年的意志或追求有一定的消解作用。从音乐的来源来看,音乐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由此可以围绕“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进行立意;从音乐的意义来看,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变民风习俗,由此可以围绕音乐对人的陶冶、对社会的影响方面进行立意;从音乐的内容角度来看,音乐既关注人的发展,也反映不同时代的特点,由此可以围绕音乐和人、时代的关系进行立意。然后分析写作的任务,材料要求“给你的音乐老师写一封信”“统一以‘一名当代高中生’为写信人,音乐老师统一使用为‘魏老师’”,考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参考立意:音乐是生命的日记本,时代的发声筒;与音乐一起成长;音乐与人生;生活需要昂扬之音,拒绝靡靡之乐。 - 27 - 行文构思: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音以载道,乐以养性”。然后开篇先说古人对音乐的重视,再说现实音乐的虚设,借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正文先从两个方面分析音乐的作用,再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音乐。结尾部分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素材: 1.抖音神曲,此番唱罢彼登台;盛世欢歌,举国同庆颂太平。《沙漠骆驼》唱出了在迷雾中寻找自我的探索者;《野狼disco》重现了在青春里舞蹈的八零后。《我的祖国》吐露了九零年代人们的爱国情怀;《春天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助力后的特区速度。网络神曲,或是时代欢歌,都在关注个人生命与时代特点。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斗胆略陈薄见:音乐乃生命的日记本,时代的发声筒。 2.音乐为何?音乐是生命的日记本。《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我们迷失在黑暗里眼前闪现的一道光芒;《我的名字》是我们在死缠烂打的青春里的痛苦挣扎;《烟火里的尘埃》是我们听着天大的道理不愿意明白的自我;《逆战》是我们暴风少年发烫的势不可挡。难道音乐不是我们个体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清音入耳,诉说生命过往;丝竹入心,镌刻往事点点。低眉信手自在唱,说尽一生无限事。 3.音乐为何?音乐是时代的发声筒。《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激励着中华儿女抵抗日寇;《东方红》的深情庄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盛情歌颂。香港回归,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响大江南北;澳门回归,童声合唱《七子之歌》回荡大街小巷。国企职工下岗,所以刘欢鼓劲《从头再来》;离家打工忙碌,所以陈红嘱咐《常回家看看》。北京奥运会,《我和你》同住地球村;新冠肺炎,《武汉伢》搭把手过难关。音乐记录时代,时代成就音乐。塞万提斯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这双眼睛,尽览天下。 4.然而,此时也有一些靡靡颓废之音。它们以颓废为美,试图消解奋斗;它们以低俗为美,试图破坏高雅;它们以炫技为美,试图歪解音乐。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必须自觉抵制靡靡之音。也请老师及时给尚未具备成熟音乐观的中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 27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