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18~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城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评价《史记》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还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徳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即: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或天下为公,任贤使能;或领导方法,察纳雅言;或关爱民生,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或居官理民,依法断案;或为官清廉,当官自律;或治理积弊,救民水火。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冶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徳伦理观念。‎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是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国宝典》,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 B. 赵武灵王改革历时二十年,而商鞅改革十年大见功效,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 C. 主张贤人治国,国君要圣明,臣子要贤良,是《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层次的内容。‎ D. 《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提及《史记》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史记》的思想体系。‎ B. 文章论述《史记》是“治国之宝典”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几段分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在文学与史学领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所以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所以我们仅评价其艺术成就是不够的。‎ C. 《史记》重视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 D.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颂扬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无情批判暴君昏主、权奸污吏,警示后世“惩恶劝善”。‎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项,“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中“更是”一说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从文中来看,“历史典籍”和“道德伦理典籍”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史记》做出的评价,二者不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更”明显强调《史记》道德伦理典籍的程度更深,这是错误的;“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错误,文中说的是“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选项曲解了文本的意思,故A项错误;‎ B项,“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第三段说赵武灵王属于渐进改革,商鞅变法属于急进改革,这两种改革“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作者只是比较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无法看出哪个效果更好,故B项错误;‎ D项,“《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错误,选项中因果关系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由此可知,选项“珍贵经验”和“历史巨著”之间是递进关系“《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应该是其“还是一部治国宝典”的原因,故D项错误;‎ C项,该项是对文章第三、四段内容的概括,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该项重点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正确;‎ B项,该项重在考查文本的论证思路,正确;C项,该项是对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 D项,“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一段只是阐述《史记》的艺术成就,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内容,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故D项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一段,正确;‎ B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二段,正确;‎ D项,该项信息源自第四段,正确;‎ C项,“《史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错误,该项信息源自第四段,由第四段内容可知,“追求君明臣贤”不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而是人伦方面的,故C项错误。‎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图1 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方面的信息?‎ 外部 影响 朋友影响 家人影响 党建要求 公司要求 ‎14.67%‎ ‎9.33%‎ ‎7.11%‎ ‎11.11%‎ 利社会 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传递正能量,通过身体力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 ‎81.78%‎ ‎60.89%‎ 利自己 为家人树立好的榜样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结交新的朋友 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32.89%‎ ‎39.56%‎ ‎61.7%‎ ‎38.32%‎ ‎55.11%‎ 利企业 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更健康的企业文化 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互动 促进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融洽 ‎52.67%‎ ‎50.89%‎ ‎49,11%‎ ‎47.33%‎ 图2 你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领域;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志愿服务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B. 我们对志愿服务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多种渠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网络方式得到的。‎ C. 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需要转型。‎ D. 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占比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通过激励手段吸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成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重要力量。‎ B. 人们参加志愿服务事业的原因各种各样,但离不开外部影响、有利社会,有利自我,有利企业几方面。‎ C. 我国志愿服务平台众多,但各平台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D.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既不平衡,也不充分,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6.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案】4. D 5. B ‎ ‎6. ①国家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②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被更多人认识。③我回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④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多,团体多,时效长,志愿者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文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占比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分析错误,混淆了“志愿者”与“活跃志愿者”的概念,材料四第一段原文是“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A项,“政府通过激励手段吸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成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重要力量”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指出“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第二段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C项,“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于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指出“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并没有信息说“我国志愿服务平台众多,但各平台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D项,“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阅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可以筛选出“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 鲁迅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踞在他脑里了。他自从发现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安慰。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地,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居然倒也发了一点薪水,方玄绰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 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 阴历五月初四午前,他一回来,方太太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 ‎“一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方太太说。‎ ‎“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又说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 ‎“我想,还不如去亲领罢,这算什么呢。”方太太看着他的脸说,“孩子们说那学费,学校里催过好几次了,说是倘若再不缴……”‎ ‎“胡说!做老子的办事教书都不给钱,儿子去念几句书倒要钱?”他想了一会,又懊恼地出照旧例,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递给方太太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 ‎“怎么了?……这样早?……”方太太看了他说。‎ ‎“发不及了,大约到初八就准有钱……我午后去寻金永生,待到知道我想要向他通融五十元。即刻将我支使出来了。”‎ ‎“这样紧急的节根,谁还肯借出钱去呢。”方太太说。‎ 方玄绰低下头来了,接着就记起去年年关的事来,那时有一个同乡来借十块钱,他其时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了。因为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说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 然而不多久,他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莲花白竟赊来了,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他又要看《尝试集》了。方太太怕失了机会。连忙吞吞吐吐地说:‎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出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那时他惘惘地看见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走远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节)‎ ‎[注]《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语言简洁,“盘踞”一词点明了“差不多”心态在方玄绰心中根深蒂固。‎ B. 方玄绰在“索薪”事件中,一直不积极参与,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 C. 方玄绰向金永生借钱以及同乡年关向方玄绰借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与人情关系。‎ D. 小说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了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其表现令读者发笑沉思。‎ ‎8. 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 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7. B 8. ①自私自利。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的,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②表而上进步,骨子里落后。他混身于教育,喜欢发奇谈怪论,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他总捧着《尝试集》咿咿唔略,显示着自己的进步。其实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 ‎9. ①方玄绰的“差不多”是指在现实中不敢面对现实。用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来掩锥自己懦弱的心理状态。②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容易产生一种郁闷的心情。运用自我解嘲这种方法可以让人们缓解生活中的压力,不至于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失去理智。从而以更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使社会更加和谐。③但是我们若是一味沉浸在其中,它就会腐蚀我们的思想,对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不能挺身而出并与之抗争,让我们丧失生活的激情,成为生活的奴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索薪的人员中既有教员,也有官员。因此。方玄绰不参与索薪应与身份无关。而是由他的思想所决定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方玄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根据文章中方玄绰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得出。比如文章第三至五段段写“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但是方玄绰“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但是当他没有参与讨薪而“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时候,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但是“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可以看出方玄绰性格中自私自利的特点。根据文章前几段介绍“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等信息可以得出方玄绰混身于教育,喜欢发诸如“差不多”之类的奇谈怪论,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别人讨薪,他不赞同,认为“欠斟酌”,嫌弃人家“太嚷嚷”,当自己经济拮据就赞同讨薪,可是不参与。别人讨来薪俸,他“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自己有钱的年关,同乡来借钱十块钱,自己却在“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了”的情况下,“因为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说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不借钱给同乡,却想在端午节前让别人给自己通融五十块钱。家里都没有钱了,却让小厮帮自己赊酒来喝,还有文章第十五、十六段“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他又要看《尝试集》了他又要看《尝试集》了”,在结合文章开头关于方玄绰“差不多”理论的介绍以及注释对《尝试集》的介绍,可以得出方玄绰总捧着《尝试集》看,是为了显示着自己的进步,其实骨子里浅薄、市侩、虚伪、对人冷漠,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还有文章后三段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说明方玄绰表里不一、虚伪。具体作答时,可先点出方玄绰性格特点,然后在结合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佐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内容要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这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第二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是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通读文章,圈画出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并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问: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通读文章,根据文章中“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地,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而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等信息可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是在现实中不敢面对现实,用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来掩饰自己懦弱的一种心理状态。第二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在解答第一问“差不多”思想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容易产生一种郁闷的心情的社会现实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差不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分析时要注意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称谓。‎ B. 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 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 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辈都推崇他。‎ B. 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 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 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 (1)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 ‎(2)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宗元”“邵州刺史”“道”“永州司马”“蛮瘴”“崎岖理厄(崎岖阻塞的环境)”“骚人”“郁悼”“情”“事”“文”,虚词“为”“之”“以”,‎ B、C项,“骚人”为一个词,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 D项,“永州司马”作“再贬”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宗元”,意思是“(柳宗元)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逐后,经历蛮地的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抑郁悲愤,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句子可以断开为: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说法错误,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是“京畿”。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张冠李戴,“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已温引人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的是王叔文和韦执谊,而不是唐顺宗。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如”,如果;“异方”,在不同地方,各在一方。阻止;“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判断句,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吾与禹锡为执友”,判断句,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胡”,怎么;“其”,代词,他,代指刘禹锡;“若是”,如此,像这样。“胡忍见其若是”,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2)中的“土俗”,指当地风俗;“以”,用;“质”,抵押,这里指用人作保证以为抵押;“没”,没收,这里指被没收;“钱主”,指债主;“革”,革除;“宗元革其乡法”,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爽,是唐高祖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其文)精心前减、填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辞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特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准备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时间不长,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逐后,经历蛮地的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抑郁悲愤,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伤感。‎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期州司马刘禹锡得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史,那里是西南边陲,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投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上奏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灵柩和妻子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②。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此词为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赴汝州传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所作。②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4.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河边烟云淡荡,柳树疏朗,阳光明媚,充满春天的气息。‎ B. 第二句中的“媚”写淡烟和疏柳的妩媚神态,也表达了对谄媚小人的不满之情。‎ C. 词的下片写作者游玩时喝着乳白色的午茶,吃着山间的春蔬,充满愉快之情。‎ D. “雪沫乳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生动,显示出词人高妙的写作技艺。‎ ‎15. 结合全词,分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B 15. ①作者喜爱淡雅且充满活力的春景,享受清淡新鲜的饮食,是一种热爱娴雅生活的情怀。②与朋友把盏闲聊,远离尘世干扰,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经历仕途坎坷之后的旷达的生活态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谄媚小人的不满”过度解读。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写淡烟和疏柳的妩媚神态,也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从词中来看,并非对小人的不满,而是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人间有味是清欢’被称作词眼,结合全词分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考生抓住最后一句并结合全词来分析情感。“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一句中直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即对“清欢”的生活状态的肯定;再结合全词来看,词的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两句中,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再结合注释来看,“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由此可知,这些内容表现出词人经历仕途坎坷后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所以最后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可以说,这首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是一个跟京口有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吾师道也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庸、尊、酹、戈。‎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_____________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_____________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_____________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_____________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奭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开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 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 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 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 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 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19.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定遵守,不背离。这里指动作保持不变,所以应用“保持”。排除BD两项;‎ 第二处,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根据语境,修饰“场面”,说场面配合得适当,应用“和谐”。排除A项;‎ 第三处,毋庸置喙: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不可否认:承认某件事情。根据语境,妈妈把五岁的儿子带进女性更衣室。即使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应用成语“不可否认”;‎ 第四处,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肆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根据语境,这里是说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应用成语“肆意妄为”。‎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文段和选项,可发现:‎ A项,括号前面写他人,后面写自己,此句应先“呵护他人”再“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而A项正好相反,排除A项;‎ CD项,紧承上文的“这本属‘多此一举’”,“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应在前面,排除C、D两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 A、B项,句式杂糅,“把……当作”和“让……成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可改为“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或者“把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另外B项语序不当,“整个”应放在“社会”前面。排除AB两项;‎ C项,搭配不当,“成本”与“减弱”搭配不当,将“减弱”改为“降低”。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判断病句常用十招:①找主干,看搭配是否恰当;②看并列短语,“搭配”“语序”“分类”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一致;③看否定词,语意是否相反;④看介词短语,是否缺主语;⑤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⑥看成对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⑦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⑧看句式结构,是否杂糅;⑨看语意,是否明确、是否矛盾;⑩删除比较,判断是否赘余。‎ ‎20.下面五个句子中,每句都有一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李老师已退休多年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自豪。‎ ‎②朋友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③孙老师都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 ‎④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⑤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答案】①“高足”改为“学生”;②“笑纳”改为“接受”等;③“略尽绵薄之力”改为“尽心尽力”等;④“惠存”改为“保存”或“珍藏”等;⑤“斧正”改为“改正”或“修改”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 ‎①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本句是说自己,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学生”;‎ ‎②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本句是朋友送自己礼物,自己推辞不了,只好接受,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接受”;‎ ‎③略尽绵薄之力:绵薄是指少的意思,是自谦之词。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本题是说孙老师在培养以自己为代表的这些学生尽了力,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尽心尽力”;‎ ‎④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本句是说自己保存,表达不得体,可改为“保存”或“珍藏”等;‎ ‎⑤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本句是是说自己修改别人文章,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改正”或“修改”等。‎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阅读下面新闻简述,按要求填写下表。‎ 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有媒体曾刊文“雾霾带来的四大意外收获”,文章表述了这样一种看法: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四大好处。‎ 要求: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收获”和指出“收获”的理由,完成下表。‎ 收获 理由 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 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①‎ ‎②‎ 雾霾让中国人清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③‎ ‎【答案】示例:①雾霾让中国人更加了解这一世界公敌②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③雾霾催生大量讽刺语言,如“自强不‘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扩展与压缩,以及仿写能力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出雾霾“收获”和指出“收获”的理由,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本题先仔细阅读表格,可发现在“收获”一栏分别是“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②”“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所以②处填写的句子应该是“雾霾让中国人……”。 “理由”一栏,其语句分别是“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①”“雾霾让中国人清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③”,所以①③处填写的句子也应该是“雾霾让中国人……”。再来看表格中第一行的“收获”和“理由”对应的内容分别是“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这里“更团结”是对“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的概括。所以②处“雾霾让中国人……”省略号内容应该是“清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概括。①处“雾霾让中国人……”省略号内容是对“长知识”的解说,而③处“雾霾让中国人……” 省略号内容是对“更幽默”的解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运用时,我们经常会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如前不久,某部门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就将“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解释为输入法出了问题,而在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此事引发了人们的批评,但也有人持“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汉字,国之魂 中华汉字,意蕴丰厚。一竖青山翠,一横桃李芳;三点江南雨,一折塞外雪;一撇竹生风,一捺梅含笑。小小汉字,积淀文明精髓,凝聚民族精神,为国之魂;蕴乾坤之奥秘,藏宇宙之玄机。一沙一世界,一字一天堂。‎ 研习汉字,可修心养性。于研墨中磨去浮躁之气,于运笔中让心灵沉静,于书写中凝神聚气,气定神闲,物我两忘,积渊博之才,得天地之灵性,纳万物之精华,浩然之气长存于胸,臻天人合一、物我相容之化境。常写汉字亦可陶冶情操。汉字生香,胜过酒宴之嘈杂,书写有境,高于尘世之繁华。且写且赏,自得其乐,则心地清明,锻造高雅心性,潜心赏鉴,佳境自得。‎ 言为心声,字为意形。柳公权曾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提气挥毫,神聚笔端,形为意动,情至境随。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运笔疾缓,明心见性。字体宽博沉稳者必严谨恭正,字迹酣畅圆润者必谦和融通,字体峭拔绮绣者必自成高格;字迹随性飘逸者洒脱不羁,字迹歪斜凌乱者必浮躁拖沓。铁画银钩,一笔不苟,做事必谨细正直;书写随意,笔墨潦草,做事必粗枝大叶。‎ 为师者,当为汉字书写之范,笔划精致,结构精当。若书写随意,无视章法,重心偏斜,间架失衡,如野草蔓生,似虫豸游走,则师范降格,师尊贬损。君不见,有师书写笔画颠倒,缺胳膊少腿,甚至错字连篇,令人汗颜!如此,以己浅陋,何谈树人?王蒙曾曰:失去汉字文化原型,我辈皆为数典忘祖之新文盲。同理,为师不能将汉字书写传承后人,也为毁人不倦。诗人流沙河有言:感谢汉字,收容无家之远行客,愉悦避世之梦中人。吾亦言:感谢汉字,令吾常感为师之荣耀,常思为师之重任。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固其源泉。汉字如欲郁郁葱葱,源远流长,则需为师者倾心坚守,远离浮躁,以勤奋与智慧,滋养汉字之根系,开掘汉字之清泉。‎ 有师反驳曰:现电脑科技,一键操作,孰亲自书写之?吾不认同。电脑普及,键盘代笔,虽操作便捷,程序俭省,然意境难再,情韵尽失。教师教学中,将知识化为汉字,则黑板生花,更令学生悦目爽心,记忆深刻。教师批阅学生作业,工整手书,力透纸背,墨香长存,则更为学生所喜爱。教师于闲暇之余,临池泼墨,绝虑凝神,提按起伏,肢体舒张,力运笔端,舒胸散郁,漫步人文,俯仰天地,灵心焕发,汉字魅力无穷而师之乐亦无穷。‎ 中华汉字,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沟通文化血脉,凝聚炎黄子孙。吾辈文明使者,文化传人,以传统尊崇,以弘扬为殊荣。修身养性,达己度人。恭恭敬敬习字,堂堂正正做人!‎ 捉拿不规范汉字 周六下午,爸爸妈妈说外面有事情,必须要出去办。我知道后,想:哼!你们俩太坏了,只会把我放在家里……想着想着,一个念头从我脑中闪过——对了,学校组织的“啄木鸟”行动,我不是还没有下文吗?不如趁爸爸妈妈不在,去小区和商场、饭店、小卖部等地方去“捉拿”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说干就干,我带了厚厚的字典、本子和黑水笔,向楼下走去……‎ 刚走进百货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黄底黑字的大牌子,上面写着:请消弗者购买……这个“弗” 字读什么?我便问售货员,只见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不耐烦地说:“小学生,这个“弗”字就是“费” 字,是简化字呀!”有这样的简化字吗?我可没见过,只好向随身携带的“字典公公”请教。一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字。“弗”字读“fu”,意思是不。而“费”字读“fei”,意思是“花费,消耗”。我立即拿着字典给那位售货员阿姨看,她大概见我态度诚恳,于是,面带微笑抱歉地说:“恩,的确是我错了,我们一会儿改。”‎ 我怀着胜利的喜悦走出了百货大楼,来到了一间冷饮店。店门口的一块招牌吸引了我,我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地看,心想: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错字。“汽水另售”这个“另”字写错了。我立即向那位营业员叔叔指出来,可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别人能看得懂就行了。”“这怎么能行呢?您写的这个字,把这整句话的意思都变了,如果大家把意思理解错了,认为在别的地方卖了,就不会在这里买了呀!那么您的生意就不会好了,您说对不对?”那位营业员叔叔见我这样认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咳,才想着这两天为什么买汽水的人比往日少了呢?哦,原来是怎么回事。谢谢你,小朋友。我马上改过来。”说着,叔叔当即把“另”改成了“零”。我笑着跟营业员告别:“叔叔,再见,祝你生意兴隆!”叔叔连声道谢。‎ 这个下午,我的收获可真大:去了三家商店、五家小卖部、六家饭店,共捉拿了20多个错别字和不规范字。可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仅仅在我生活的这么小范围,就有这么多的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这说明我们是多么无知。尽管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可是却那么不珍惜自己的文化,那么不尊重自己的传统。其实,汉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只有正确并规范使用,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我下定决心: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主动参加捉拿错别字活动,还要发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主动加入进来,让错别字和不规范字渐渐消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的材料首先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会经常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然后列举了某部门发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的例子。改部门在印发红头文件时,把“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来解释是输入法出现了问题,然后又说是文件审核上,疏忽大意,没把好关,就出现了错别字。其实不管是输入法出现问题,还是审核疏忽大意,都是工作态度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出文件的人,还是审核的人,有一个能够认真一些,仔细一些,也不会出现把“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问题。还有就是缺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不重视汉字正确书写。还有出现错别字,该部门不勇敢承认自己出现,而是找各种借口——输入法出现问题、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该事件发生以后引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批评,一种是“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对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汉字书写的态度。部门的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明显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尊敬,没有重视汉字的书写,是不对的。但是却存在“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态度,存在这种“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态度,主要原因是错别字在今天太常见了,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而就是因为这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态度存在,更助长了这种写错别字之风。‎ 参考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行文立意:从某部门文件出现错别字的角度分析,可以从“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要有责任感”“要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等角度来写;从正确对待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能亵渎”“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应从小事做起”“重视汉字书写,从我做起”等角度来写;从公众不以为然的角度分析,可从“司空见惯更显危害”等来写。‎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给文章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汉字,国之魂”,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汉字,意蕴丰厚,积淀文明精髓,凝聚民族精神,为国之魂。然后从“研习汉字,可修心养性”“言为心声,字为意形”“为师者,当为汉字书写之范,笔划精致,结构精当”“电脑时代也要重视书写”几个方面论述汉字及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中华汉字,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我们作为文明使者,中华文化传人,更要恭恭敬敬习字,堂堂正正做人,强化观点,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圆合。‎ 相关素材积累:‎ ‎1.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几千年来经典标志之一,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书画印”,书法都位列其中。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也能听到一个词就是“字如其人”,它最早源自汉代文学家扬雄名句“书,心画也”,可以理解为字是作者情感心绪变更的表达和抒发。只是,在用键盘打字几乎成为主流的当下,还有若干人写得一手好字? ‎ 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据统计,1950年,全国的人口普查里文盲率是80%,现在的文盲率约15%。‎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报载,韩国已准备把中国书法改成韩国“书艺”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我们的“手写体”却要绝迹了,这是为什么?一份名为“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许多学生别说作业信手乱涂,连升学考试答卷都字迹潦草,直看得老师、家长望“字”兴叹,皱眉摇头。还有一项针对初高中生的调查则显示,近九成的学生承认写字难看,85.8%表示有人说过自己的字不好看。‎ ‎2. 公开报道显示,国家语委早在2011年宣布的中国说话生活状况申报中就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跟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近年来,书法艺术受到从官方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好书法、进修书法。2013岁首年月,教导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导指导纲要》,要求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导将纳入中小学教授教化体系,学生将分年纪、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写一手好字,虽不能代表一逻辑学生掌握常识的能力,但他却像人的一张脸,眉目清秀充满自信绝对是就业竞争的一个有利前提。‎ ‎3. 古人云:“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虞世南的“德行忠直”、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直则笔直”和蔡襄的“才德俊伟”等无不道出了人品与书法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手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古至今,人们不只会说“字如其人”,不可否认的是,自从电脑普及应用键盘打字成“主流”之后,不仅能写一手规范汉字的越来越少,能写一手好字的高校毕业生则更是“稀缺”。不少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确实不敢让人奉承,不只看着别扭,而且错别字还不在少数,可见键盘打字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让不少人把汉字书写的这一基本功给荒凉了,不能不让人认为惋惜。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敬畏感,不再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美、深刻美,我们急需做的就是要纠正这种文化偏差行为,多一些中华文化膜拜感。‎ ‎4. 现实中,尽管键盘打字既方便又快捷,软件的设置装备摆设也能有效避免很多错别字,但正如报道中刘静所认为的那样,书法是中国人的骄傲,键盘只能为人们供给一些相对便捷的工作方法,两者弗成同日而语。同时,能写一手好字,不只会引来很多人爱慕,令人产生骄傲甚至成就感,即就是在应聘就业、公务员招录面试等各类职位竞争中也会占领先机,也恰如报道中刘晶偶经历的那样,在一致学历前提面前,能写一手好字,往往更会获得引导的赏识。特别是现在的高校卒业生,有一手好字其本身就是职业场上的一张过硬招牌。‎ 其实,无论是中小学照样高等院校,都应该把书写一手规范汉字和一手好字,作为黉舍的基本科目,高校卒业生书写能力差,写字不规范早已显现,毛笔字难以“上墙”,板书难以“示众”,就是最基本的钢笔字,说实话也很难以“见人”,这固然与键盘打字的普及有很大关系,归根结底照样与中小学和高等教导阶段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不足有很大关系,某些病院医生营业能力异常优秀,但写出来的病例,开出来的处方,除了本病院熟悉的同事可以“似曾了解”之外,拿到外面就成了“天书”,这些 “不会写字”的原因尽管有键盘打字惹得祸,但更是基本阶段就没有重视“写好字”“写规范字”带来的结果。‎ ‎5.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仓颉造字,鬼神啼泣。雪泥鸿爪,鹿践梅花。木石甲骨,象形会意,且书且画,演绎风流,启人类之智慧,发文明之渊源,开书写之先河。金文篆书,隶楷行草,经岁月淘漉,风雨洗礼,自成华夏一体。‎ 中华汉字,玲珑方正,神韵尤佳。横平竖直奇峻,点钩撇捺洒脱,身形典雅,仪态万方;形神风骨,流变万端:行则游龙惊鸿,楷则恭谨严正,草则恣肆疏狂,隶则腴美端庄,百态千姿,美轮美奂。‎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