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 ‎1.本次阶段检测设检测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检测卷包括检测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检测卷上一律不得。‎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填写姓名等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检测卷在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洒》)‎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柳永《_____》)‎ ‎(3)《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整齐的句子揭示士大夫不愿“相师”的原因。‎ ‎【答案】 (1). 欲辨己忘言 (2). 暮霭沉沉楚天阔 (3). 雨霖铃 (4). 位卑则足羞 (5). 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辨”“霭”“霖”“谀”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吴退休后开始学画,他自书条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此吿诫自己绝不能半途而废。‎ B.“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一去不返,沈教授教导学生要坚信知识的力量,是金子终究会闪光。‎ C.寒窗多年的小赵即将参加高考,朋友发来短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王老师相信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 陕西的姜寨、湖南的城头山、浙江的河姆渡等考古遗址如满天繁星般, , , , , 。‎ ‎①那些被建筑考古学家复原的中国早期建筑 ‎②将传诉我们中华早期文明的缘起 ‎③那些被田野考古学家唤醒的早期建筑遗址 ‎④描绘着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进程 ‎⑤我们相信,终有一天 A.⑤③②①④ B.④⑤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 D.②⑤③①④‎ ‎【答案】 (1). C (2). B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名句的运用能力。其命题的出发点是对名句、诗句的理解。常采用“望文生义”“文不对题”“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谦敬错位”等多种设误形式。我们还注意名句的搭配,适用特点等,我们如果洞悉了这些设误点,就号准了命题的脉搏,就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无须对题型的变化大惊小怪。本题,‎ A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于劝解人要善始善终。使用正确。‎ B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使用正确。‎ C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淸白正直的人遭受再多陷害与辛苦,其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不符合“即将参加高考”的语境,使用错误。‎ D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使用正确。‎ 故选C。‎ ‎(2)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本题B项,首句列举众多遗址,与第④句“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呼应,不同遗址显示“多元”,但都是中华早期文明的组成部分;这是陈述事实部分。余下四句是设想,从第⑤句“终有—天”和第②句的“将”可知;两句“那些”句,先③后①,有时间先后关系,作第②句的主语:故顺序为④⑤③①②。故选B。‎ ‎【点睛】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步骤,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被流放的古代文学家们,缘何流芳 甘正气 ‎①很多古代文学家,其最精彩的作品往往是在被贬谪时写下的。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闲了。在京城,他们门庭若市,人们排着队向他们汇报,夏有“冰敬”,冬有“炭敬”,请吃饭的络绎不绝,求序言的纷至沓来,打秋风的接踵而到。他们还要上班,要留心邸报,同时要打几个“条陈”的腹稿,说不定还要翻检《左传》,好找几个熨帖的例子,随时以备皇上咨询。‎ ‎②他们被朱佩紫,偎红倚翠,红光满面,印堂发亮,由于吃得太多太饱,体力都用到消化食物上去了,哪会构思什么杰作呢?‎ ‎③即使没有一官半职,整天想的也是如何官袍加身,为引起注意而挖空心思,哪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呢?杜甫那个时期写的《朝献太清宫》《朝享太庙》《有事于南郊》等三赋,水平如何呢?‎ ‎④左迁了,没了左拥右抱,才想左图右史。吃花酒,与吃花生米、喝村酿薄酒的心境是不同的。所以,有时一些大文豪会选择自我流放,刻意去过一种远离喧嚣、无人问津的生活。如托尔斯泰晚年的离家出走。‎ ‎⑤当然,他们还是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贩夫走卒还是要舒服得多。‎ ‎⑥作为业余爱好,读书撰文肯定算不上最好玩,所谓“渔樵耕读”,“读”被放在了最后。但不要忘了,作为职业,却是“士农工商”,“学以居位曰士”的“士”排在第一。也不要奇怪、责怪古代人“官本位”,什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不是庸俗,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在古代“农工商”的地位太低,身负各类捐税、徭役,面对各种不平等待遇,只有读书当官才能过得像一个人。有学者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官员文学,其理由就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只有能写的才能当官,也只有当官了才有精力去写。‎ ‎⑦如果“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写什么呢?契诃夫有一篇小说《渴睡》,主人公是一个小保姆,13岁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困了,但是她有忙不完的工作,要为主人主妇烧茶、做饭、打酒、洗衣、缝补、刷鞋,还要照顾主人爱哭的小娃娃,最后她把襁褓里的小娃娃当成了敌人……‎ ‎⑧当官,让他们即使被贬了,也还不愁笔墨纸砚,也还有力气拿得起如椽大笔,不用像农户一样去土里刨食,像猎户一样去虎口夺食。‎ ‎⑨那些被流放的官员,也有更强的表达欲望。他们有冤屈需要为自己洗雪,有愤懑和苦恼需要抒发,有才华和思想需要展示,他们要让人们看看,他们被贬,绝对不是由于德才不配位。‎ ‎⑩他们还有立言的需要,他们对雁过拔毛不感兴趣,只钟情于雁过留声。哪怕只是做个县丞、县尉,他们也要把全县游历一个遍,四处寻找鲜为人知的美景,回来一定要写游记。就像只挂虚衔的苏东坡,一个赤壁去了两次,作了三篇文章,并且很可能去的是一个“假赤壁”。做了任何事情都要写下来,“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建一小小亭台要用诗文大大纪念,象征性的事务也要大书特书,例如求雨,还例如韩愈写《告鳄鱼文》,鳄鱼又不识字,也听不懂人话,但韩愈不管。这就像《聊斋志异》里的《花神讨风神檄》,只是哄鬼而已。‎ ‎⑪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山高皇帝远,事少责任轻,这也是被贬官员创造力迸发的重要原因。‎ ‎⑫他们也有写作的习惯。很多官员被贬,不是因为尚书,而是因为上书,不是因为建言,而是因为谏言。即使被贬了,还是积习难改。他们有的是韬略,但就是学不会韬晦。‎ ‎⑬于是,流放的仕者流芳了。‎ ‎(摘自2019年4月13日《解放日报》)‎ ‎3. 第⑩段的“雁过留声”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⑦段引述契诃夫小说《渴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依据文意进行推断,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优越的生活往往导致文人很难写出精彩的作品。‎ B. 杜甫能写出好作品,与他没有一官半职有关系。‎ C. 官员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多为官员文学。‎ D. 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激发思维与创作热情。‎ ‎6. 依据文意,“流放的仕者流芳” 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7. 结合高中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学家(本文提及的除外),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3. 被流放的官员希望在当地留下政绩与美名。 ‎ ‎4. 借助小说表现普通人忙于生计的艰辛,与流放官员具备基本生活保障的情况形成对比,引出第⑧段内容,被贬的官员还有可能继续写作。 5. B ‎ ‎6. (1)最重要的原因是被流放的官员有闲了。(2)被流放的官员有基本的生活保障。(3)被流放的官员有更强的表达欲望。(4)被流放的官员有立言的需要。(5)新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被流放的官员活跃思维,激发想象。(6)被流放的官员依然有写作的习惯。 ‎ ‎7. 答案示例:仕途挫折,人生磨难固然有益于激励创作,贾谊被贬而有《吊屈原赋》,司马迁受刑方有《史记》等事例无不如此,因此,本文的观点对我们的写作或生活会有所启迪。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古代名篇佳作无数,杜牧《阿房宫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等很多作品很难说与仕途波折有关系。而且,少一些挫折磨难,于贾谊、司马迁等古代文人而言,或许能成就别样甚至更高的文学成就,谁能确定被贬前的《过秦论》就一定不如被贬后的《吊屈原赋》呢?所以,我们应该既要关注被贬带来的创作能力,也不忽视流放形成的创作阻力。‎ ‎【解析】‎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本题第⑩段的“他们还有立言的需要,他们对雁过拔毛不感兴趣,只钟情于雁过留声”,雁过留声,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原文“哪怕只是做个县丞、县尉,他们也要把全县游历一个遍,四处寻找鲜为人知的美景,回来一定要写游记”,写游记为了留下作品,留下美名。“做了任何事情都要写下来” “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为了留下政绩。据此概括。‎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引用在散文中的一般性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思考时,要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引用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本题第⑦段引述契诃夫小说《渴睡》,“主人公是一个小保姆,13岁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困了,但是她有忙不完的工作,要为主人主妇烧茶、做饭、打酒、洗衣、缝补、刷鞋,还要照顾主人爱哭的小娃娃,最后她把襁褓里的小娃娃当成了敌人”,为了证明第六段的“因为在古代‘农工商’的地位太低,身负各类捐税、徭役,面对各种不平等待遇,只有读书当官才能过得像一个人”,引出来第八段“当官,让他们即使被贬了,也还不愁笔墨纸砚,也还有力气拿得起如椽大笔,不用像农户一样去土里刨食,像猎户一样去虎口夺食”,流放的官员在客观条件上具备写的条件,而寻常百姓为了糊口,没有条件去写文章。‎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B项,“杜甫能写出好作品,与他没有一官半职有关系”错误,杜甫能够写出好作品和他的学识、思想、经历等等有密切关系,杜甫在四十四岁有官职,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根据原文第四段有时间,“左迁了,没了左拥右抱,才想左图右史。吃花酒,与吃花生米、喝村酿薄酒的心境是不同的”;有生活保障,“当然,他们还是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贩夫走卒还是要舒服得多”;有立言的需要,“他们还有立言的需要,他们对雁过拔毛不感兴趣,只钟情于雁过留声”;有表达欲望,“那些被流放的官员,也有更强的表达欲望。他们有冤屈需要为自己洗雪,有愤懑和苦恼需要抒发,有才华和思想需要展示,他们要让人们看看,他们被贬,绝对不是由于德才不配位”;有写作的灵感,“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山高皇帝远,事少责任轻,这也是被贬官员创造力迸发的重要原因”;“他们也有写作的习惯”,据此分条整理答案。‎ ‎【7题详解】‎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本题题干“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本文主旨是逆境,即仕途挫折,人生磨难有益于激励创作,除了文章中的事例,比如,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顺境依然出人才,出作品,可以从这个观点阐述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 梦游皇城 余云 ‎①著名的曼德勒夕照映亮了干玫瑰色的红砖城墙,护城河柔光闪烁,城墙间规律点缀的城楼,楼顶是金字塔形状的奇异木雕……难以形容的美景让我和旅伴们流连桥上边惊叹边拍照,浑然忘了时间,等到倏然惊醒跑向皇城大门,守卫不容置疑地举起手臂,天哪,时钟在上:游客入门时间刚过!‎ ‎②那缅人守卫接下来的动作我至今没想明白,他一再挥手示意我们往城墙的右方走,当时懊悔不已的我们理解为:正门已关,右面尚有边门可入。于是几个女子懵懂走上如梦如幻的“老曼德勒之路”:越来越苍茫的土路像一条无尽驿道伸向远方,高墙映衬下,零落的旅人,渺远的影子……‎ ‎③可间隔在红色城墙间的高大白色石门每一座都紧闭着,哪有仍开放的入口?不知不觉越走越远,天色渐暗,正准备招呼大家打道回府,忽然发现一处石门中间,竟有扇凹陷在滑腻泥地上的木门虚掩着,小心走下几步扒着门缝探看,城墙里有平房、水井,还飘来一股牛粪的气味。对我这前知青来说,久违的牛粪味让人安心——这里应是皇城服务人员住宅区吧?旅伴都搭肩扶臂爬下来进了门,兴奋欢呼:我们竟如此这般进了皇城!‎ ‎④朦胧里左手有个小村庄,路两旁整齐排列着单层浮脚屋,就像新加坡曾有过的马来甘榜。老人在门廊上静坐无言,或许正嚼着槟榔;女孩或少妇倚窗朝我们微笑,那窗口恰似一个个画框;少年骑着脚踏车归来了,铃声清脆地响了两下;家家户户的灯光影影绰绰洒到路面上,风中飘来食物的香气……‎ ‎⑤跟着感觉走,村路尽头是一条较宽的马路,想去已关闭的宫殿看一眼也不可能了,黑夜里皇城大得无边,完全不辨方向。几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荡,像在一场梦境里。从像是营房的地方走出了三个军装男子,站在路边抽烟闲聊,也不理会我们。岗亭前的年轻守卫被突然冒出的不速之客搞蒙了,嘴里嘟哝什么欲言又止,几秒的犹疑间,眼前几女已鱼一般首尾相接游出了大门。‎ ‎⑥东门离我们的旅馆不太远,在旅馆近旁的餐厅,又见到了那对浓妆艳抹的一红一绿少年帮工,这是家云南移民后裔开的朴素小馆子,有美味烤鱼、酸笋和青菜豆腐汤抚慰饥肠,下午去乌本桥途中穿越集市遇见的那么多纯真笑脸,刚才皇城夜游的奇妙感觉,一起被推到脑后。‎ ‎⑦离开曼德勒后的某日,无意间被艾玛·拉金书里的一段惊出了冷汗:支付5美元,你就可以买到一张曼德勒王宫的门票……在宫墙之内的100亩区域内,你被允许参观的唯一区域是位于中央的宫殿。庭院其他部分被军政府用作军事基地,这块区域被视为军事重地。游客在进入庭院之前须写下姓名和护照号码,携带任何型号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必须登记并支付额外费用。他们付费去看的宫殿不是1857年开始建造的原初宫殿,只是最近建造的仿古建筑……‎ ‎⑧对于我们无缘一窥的中央宫殿,艾玛·拉金描述,“这是一个艳俗的组合:墙壁和柱子上被涂上了槟榔汁的红色,多层的婚礼蛋糕式屋顶流光溢彩得有些过分。在一间庞大的空房子里,缅甸末代国王锡袍和王后素帕亚特(Supayalat)的塑像,坐在复制的联合王座上,从玻璃窗后面目光空洞地向外看着。”‎ ‎⑨Supayalat,不也是吉卜林诗歌名篇《曼德勒》里他爱上的那个温柔缅女的名字?Supayalat也译素葩遥莱,似乎更美,但被诗人视为缅甸女性象征的贡榜王朝末代国王锡袍的王后素葩遥莱,其实是个彪悍女人。历史从不浪漫,皇城宫殿曾上演一幕幕无比血腥的权斗宫斗。‎ ‎⑩不可否认的是,素葩遥莱一直保持着王后的尊严,无论1885年曼德勒被英军攻陷,还是后来随锡袍流放印度。有个趣闻:被英军从皇宫押送到伊洛瓦底江边登船途中,锡袍一直战战兢兢躲在她怀里,素葩遥莱却神情自若拈出一支“皇家草烟”来,招手唤英国大兵上前给她点燃。‎ ‎⑪王朝的背影是凄凉的。而变身为总督府和英人俱乐部的皇宫更曾在二战中烧成灰烬。拉金说得对吗?“皇宫已被彻底翻新了许多次,现在不太可能在重新粉刷的宫墙内听到历史的回声……”‎ ‎(摘自2019年4月19日《新民晚报》)‎ ‎8. 简析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9. 第④和⑪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10. 全文围绕“梦游”进行构思,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11.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8. 本句描写曼德勒黄昏美景令我们流连忘返,既从时间、地点上呼应标题,又为下文错失游客入门时间作铺垫。 ‎ ‎9. 第④段描写黄昏中宁静而温馨的小村庄,语言生动而优美,符合小村的景物与人物特点;第⑪段表达作者对皇城历史的反思,语言凝重而含蓄,与作者为湮灭于历史长河的王朝与皇城而痛惜的心情匹配。对象不同,要达到的效果不同,两个段落便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 ‎ ‎10. 一方面,作者夜游皇城就像一场“游梦”;从沿着如梦如幻的“老曼德勒之路”懵懵懂懂的进入皇城,到依稀朦胧中的小村庄,再到游荡在像一场梦境里的皇城,对整个游览过程的描写始终围绕“梦游”展开。另—方面,追溯皇城历史也像一场“游梦”;华丽的宫殿不过是艳俗的仿古建筑,想象中的温柔腼女却是彪悍女人,甚至皇城的绝大部分都变成了军事基地……虚无缥缈的历史也正如虚幻的梦游一般。从景物描写到历史反思,内容有实无虚,思维由浅入深,但又始终紧扣“梦游”二字,文章构思严密而独特。 ‎ ‎11. 本文先以时间为序去除了历经多则的进入皇城的经过和夜游皇城的奇异旅程,并在朴素的晚餐中结束旅程;随后通过引用他人记载表现皇城历史及盛衰变迁,最后以作者的疑问作结;重建的皇城还能见证历史吗?‎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本题“著名的曼德勒夕照映亮了干玫瑰色的红砖城墙,护城河柔光闪烁,城墙间规律点缀的城楼,楼顶是金字塔形状的奇异木雕”,内容上描写曼德勒的黄昏美景,和我们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契合;结构上呼应标题“梦游皇城”,又为下文错失游客入门时间作铺垫,“可间隔在红色城墙间的高大白色石门每一座都紧闭着,哪有仍开放的入口?不知不觉越走越远,天色渐暗”,据此整理答案。‎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本题,第四段描写的是小村庄,“老人在门廊上静坐无言,或许正嚼着槟榔;女孩或少妇倚窗朝我们微笑,那窗口恰似一个个画框;少年骑着脚踏车归来了,铃声清脆地响了两下;家家户户的灯光影影绰绰洒到路面上,风中飘来食物的香气” ,歇了老人、女孩、少年,灯光,事物的香味,语言生动而优美,符合小村的景物与人物特点;第十一段“王朝的背影是凄凉的。而变身为总督府和英人俱乐部的皇宫更曾在二战中烧成灰烬。拉金说得对吗” “皇宫已被彻底翻新了许多次,现在不太可能在重新粉刷的宫墙内听到历史的回声……” 语言凝重而含蓄,因为作者痛心王朝与皇城成为历史,繁华的过去一去不复返。两段语言特点不同,是因为要表达的内容不同。‎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理解线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本题围绕“梦游”进行构思,因为时间晚了,所以从黄昏开始游览,就像梦一样,“天哪,时钟在上:游客入门时间刚过”,梦一样的走着被动的路线,“那缅人守卫接下来的动作我至今没想明白,他一再挥手示意我们往城墙的右方”,梦一样的遇到老人。女人、少年,“老人在门廊上静坐无言,或许正嚼着槟榔;女孩或少妇倚窗朝我们微笑,那窗口恰似一个个画框;少年骑着脚踏车归来了,铃声清脆地响了两下”,游览过程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村路尽头是一条较宽的马路”,最后梦一样回来。思想上追溯皇城历史也像一场“游梦”,“庭院其他部分被军政府用作军事基地,这块区域被视为军事重地”“墙壁和柱子上被涂上了槟榔汁的红色,多层的婚礼蛋糕式屋顶流光溢彩得有些过分。在一间庞大的空房子里,缅甸末代国王锡袍和王后素帕亚特(Supayalat)的塑像,坐在复制的联合王座上,从玻璃窗后面目光空洞地向外看着”,等等,据此分两方面概括。‎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中外、理论与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明或补叙什么。本题从游览路线“那缅人守卫接下来的动作我至今没想明白,他一再挥手示意我们往城墙的右方走,当时懊悔不已的我们理解为:正门已关,右面尚有边门可入”,到“朦胧里左手有个小村庄,路两旁整齐排列着单层浮脚屋,就像新加坡曾有过的马来甘榜”,再到“跟着感觉走,村路尽头是一条较宽的马路,想去已关闭的宫殿看一眼也不可能了,黑夜里皇城大得无边,完全不辨方向”,最后回来“东门离我们的旅馆不太远”。思想上,从“他们付费去看的宫殿不是1857年开始建造的原初宫殿,只是最近建造的仿古建筑……”,到“坐在复制的联合王座上,从玻璃窗后面目光空洞地向外看着”,再到“王朝的背影是凄凉的。而变身为总督府和英人俱乐部的皇宫更曾在二战中烧成灰烬。拉金说得对吗?”时间顺序写经历,深刻思考写感受。‎ ‎【点睛】理解句子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比如本题,可以采取关键词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以嫩芽、细草、黄犊等景物渲染出远近有致、动静相生的田园早春图。‎ B. “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早春衰飒之景,隐含着词人内心难掩的悲凉之情。‎ C. “青旗”一句由景及人,赋予前文众多景物以生机,使田园生活更富生气。‎ D. “鹧鸪天”是这首词的词牌,从形式看本词为小令,从内容看则为田园词。‎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 A. 沉雄豪放 B. 含蓄婉约 C. 清丽明快 D. 刚劲凝练 ‎14. 有人认为:“(本词)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C ‎ ‎14. 城中桃李,虽有一时绚丽,终是难敌风雨推残,反不如溪边荠菜,花开正盛春意常在。词人通过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的对比,除含着功名荣华难以持久,恬退淡泊方得始终的思想,表达了词人回归田园、郾弃功名的人生追求。‎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B项,“描写早春衰飒之景,隐含着词人内心难掩的悲凉之情”错误,“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本首诗《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可以使用“清丽明快”评价该词。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诗人在淳熙八年(1181)冬遭遇弹劾,隐居上饶带湖。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农村的观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据此整理答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 宋清传 柳宗元 ‎①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誊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枳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圆。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②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运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③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15. 写出下列加点同在句中的意思。‎ ‎(1)居善药 居:_______________;‎ ‎(2)未尝诣取直 诣:_______________。‎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同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皆乐就清求药 A.靠近 B.前往 C.向着 D.成就 ‎(2)相属于户 A.接连不断 B.聚集 C.委托 D.叮嘱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市人以其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清其有道者欤 其皆出于此乎 C. 清之取利远 北收要害之郡 D. 再则骂而仇耳 则群聚而笑之 ‎18.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2)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19. 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描写“市人”言论的作用。‎ ‎2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生意场上的交往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宋清就是如此。‎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作文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士大夫。‎ ‎【答案】15. (1). 囤积,储藏,储存 (2). 前往,前去 ‎ ‎16. (1)B (2)A 17. C ‎ ‎18. (1)我赚取钱财,来使我的妻子儿女能活下去,我并不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2)(人们往往)在别人得势时就去巴结他, 失势了就抛弃他,很少有人能够像宋淸这样做。 ‎ ‎19. 通过描写“市人”对宋清经商行为截然不同的看法,从侧面展现宋清异于普通商人的经商理念;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表现其虽为市井小民却能超乎市井之道的可贵品质。 20. B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本题,‎ ‎(1)句意为:储存有好的药材。居:储存。‎ ‎(2)句意为:宋清不曾去向他们收账。诣:到……地方去。‎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本题,‎ ‎(1)句意为: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就:接近、靠近,在这儿是前往、去。故选B。‎ ‎(2)句意为:在门前排成了队。属:连缀,接连不断。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前句句意为:市场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以:因为。‎ 后句句意为: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以:因为。‎ 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其:大概。‎ 后句句意为:大概都出于这吧!其:大概。‎ 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宋清求利的目光远。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后句句意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之:结构助词,的。‎ 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第二次就相互谩骂成为仇人了。则:就。‎ 后句句意: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则:就。‎ 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活”,使动用法,使……活;“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儿女;“非有道也”,否定判断句,我并不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2)中,“炎”, 得势;“寒”,失势;“鲜”, 少。‎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第一段句子“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意思是,市场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两种不同的评价宋清的观点,表现了宋清的经商理念,“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即顾眼前,又顾长远。据此概括。‎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B项,“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赚钱”错误,原文“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意思是“我宋清只是个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故选B。‎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容易售出,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头痛、皮肤痛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的高,宋清不曾去向他们收账。有些他不认识的人,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提此事。市场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 宋清储存药材四十年,所烧掉的债券有一百几十人,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接连管理几个州,他们的俸禄丰厚,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虽然有人不能立刻回报宋清并且赊账后去世的有千百人,但是并不妨碍宋清成为富有的人。宋清求利的目光远,目光远所以收益大。哪里像那些小商人啊!一旦讨不到货款,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相互谩骂成为仇人了。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发现愚蠢的人倒是有啊。宋清实在是凭借这样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坚持这种做法不停止,最后以此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用怠慢的方式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别人有了权势就去攀附,没有了地位就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做了。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假使能有,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即然这样,那么,宋清就不仅仅不同于一般的买卖人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叙《海国图志》‎ 魏源 ‎①《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②《易》曰:“爱恶相攻而吉生凶,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③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隔虚而之实也。‎ ‎④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 ‎21. 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乎 B. 焉 C. 欤 D. 耳 ‎22. 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国图志》是作者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成果。‎ B. 为了创作《海国图志》,作者曾经跋山涉水进行了实地考察。‎ C. 《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著作。‎ D. 作者创作《海国图志》是为了学习、借鉴并超越西洋列强。‎ ‎23. 对第④段内容概括正确的—项是( )。‎ A. 痛陈鸦片对于国人的毒害之深。‎ B. 痛惜国人对于西洋列强的无知。‎ C. 感慨人才匮乏国力不振现实。‎ D. 倡导革除“寐”、“虚”积患。‎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传曰:“孰荒于门,敦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 A. 第①段末尾 B. 第②段末尾 C. 第③段末尾 D. 第④段末尾 ‎25. 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层,请加以分析。‎ ‎【答案】21. A 22. B 23. D 24. D ‎ ‎25. 答案示例:本文第②段指出要战胜列强须先了解列强,而《海国图志》有助于我们了解列强,以此证明此书之价值。第③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海国图志》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列强,但要战胜列强,除了了解之外,还必须平息人心“积患”。‎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本题,‎ A项,“乎”,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句意,那么拿着这书就能抵御敌人吗?“乎”用在句中合适。‎ B项,“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有“于是、于之”的意思,用在句中不合适。‎ C项,“欤”,文言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用在句中不合适。‎ D项,“耳”而已;罢了,用在句中不合适。‎ 故选A。‎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B 项,“作者曾经跋山涉水进行了实地考察”错误,原文第一段,“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即一是依据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尚书所编译的西方人著的《四洲志》,二是依据历代史志和明代以来的有关海外交通的著作,还有近来传入的地图和著作。故选B。‎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本题,‎ A项,“痛陈鸦片对于国人的毒害之深”,以偏概全,原文“夷烟流毒,罪万准夷”,鸦片对于国人的毒害确实深,但是段落主要陈述“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即革除“寐”, 革除“虚”的积患。‎ B项,“痛惜国人对于西洋列强的无知”错误,无中生有,这一段没有国人对西洋的认识分析。‎ C项,“感慨人才匮乏国力不振的现实”片面。还有“夷烟流毒,罪万准夷”,鸦片对于国人的毒害确实深,但是段落主要陈述“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即人心的蒙昧。‎ 故选D。‎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本题句子,“传曰:‘孰荒于门,敦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意思是,谁会家门毁坏不修,而去田里劳作?四海都平定了,远方的国家也会臣服。这篇文章是魏源撰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人的长处,以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有分析地看待外来事物,把侵略者与侵略者的物质文明区分开来。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除当时官场和知识界的两大弊病:即“人心之寐”和“人才之虚”。整篇文章叙述完整之后,用典籍上的语言来肯定印证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故选D。‎ ‎【2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述层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等。本题第二段论述“爱恶相攻而吉生凶,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意思是对事物有喜爱与厌恶的不同,两者相争斗就会有吉凶产生,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进行选择,就会有后悔或难舍的结果产生,符合实情还是虚假不实相互作用就会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结果产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意思是所以同样是与敌人作战,知道敌人的情况与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得利与受害可以相差百倍。即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三段“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隔虚而之实也”,意思是人们有了愤与忧,天道就摆脱否运而走向安泰,人心也就可以脱离昏睡而走向觉醒,人才就可以抛弃空谈而走向务实了,即要先知己。据此概括。‎ ‎【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译文:《海国图志》一共六十卷,它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依据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尚书所编译的西方人著的《四洲志》,二是依据历代史志和明代以来的有关海外交通的著作,还有近来传入的地图和著作。把它们探究考察编排,草创开辟,作为这方面的先驱和引导。大致来说东南洋和西南洋的内容比原书增加了十分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部分的内容比原书赠加了十分之六。并且在编排上,以地图为经,以表格说明为纬,广泛参考各种记载和评论而阐明它们。(这部书)与前人介绍世界地理的书有什么不同呢?那些书是以中国人的观念谈西洋,而这部书是以西洋人的观念谈西洋的。这部书是为什么而作呢?是为用洋人的方式与洋人斗争而作,为用洋人的方式与洋人交往而作,为学习洋人的先进的技术而制服洋人而作。‎ ‎《易》经上说,“对事物有喜爱与厌恶的不同,两者相争斗就会有吉凶产生,要对远近不同的事物进行选择,就会有后悔或难舍的结果产生,符合实情还是虚假不实相互作用就会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结果产生。所以同样是与敌人作战,知道敌人的情况与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得利与受害可以相差百倍。同样是与敌人谈判,知道敌人的情况与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得利与受害也是相差百倍。古代驾驭外敌的人,了解敌人的情形,清楚地如同了解自己的桌子和席子,熟悉地如同了解自己的睡觉和吃饭。‎ 那么拿着这书就能抵御敌人吗?是,又不是。这是用兵的机谋,不是用兵的根本。这是具体有形的用兵,不是无形的用兵。明代的大臣说过:“要平定海上的倭寇之患,先要平定人们心中积聚的祸患。”人心积聚的祸患要如何对待呢?那不是对付水患,对付火灾,对付刀兵,对付财政问题,也不是平定沿海之奸民,也不是惩治吸烟贩烟之莠民。所以君子读《云汉》与《车攻》这两首歌颂先王勤修内政的诗,要先于读《常武》和《江汉》这两首歌颂先王显赫武功的诗,从而懂得二《雅》诗人作诗的发愤之处;研究卦爻内外的消长变化,从而懂得大《易》作者的忧患之处。人们有了愤与忧,天道就摆脱否运而走向安泰,人心也就可以脱离昏睡而走向觉醒,人才就可以抛弃空谈而走向务实了。‎ 过去准噶尔曾狂暴于康熙雍正两朝,而被迅速扫平于乾隆之中叶。今天洋烟鸦片流毒,罪过超过准噶尔部万倍。我们的皇上仁德勤政,上合于列祖;天时人事,福祸相倚伏相变化。何必忧虑攘除外敌遥遥无期,何必担心没有展现我们武力的时机?这些情况,凡是有血性的人应该激愤,凡是有感官和心思的人应该去议论和筹划。丢掉伪装和掩饰,丢掉畏难思想,抛弃因循姑息,抛弃营造个人小天地,那样人心的蒙昧之病去除了。凭实际办的事来确定应得的功绩,让实得的功绩符合实际所做的事。治病用的艾草早早就而收蓄起来,打渔的网临到河边才织,虽然晚了但也要努力编织好,不要徒步过河,不要画饼充饥,那样人材虚而不实的弊病就去除了。人心的蒙昧之病去除了就阳光灿烂,人材虚而不实的弊病去除了就雷厉风行。‎ 三、写作70分 ‎26.生活中,人们不仅需要自我认可,也时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渴望“被认可”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被认可,就是一种幸福!‎ 小时候,我们考了100分,爸妈脸上骄傲的笑容是一种认可。公交车上,我们给老人让座,路人赞许的目光是一种认可。工作时,做出了优秀的方案,客户的满意也是一种认可。被人认可,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认可。从认可里,我们能获得一种社会认同。‎ 人其实就是活在被认可中、被肯定中。可是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呢?“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同时也希望努力与付出能被人们所认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特霍姆斯特罗姆.曾经说道。动力是潜在的,但也是很容易被激发的。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兴趣是创新的前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起来才能轻松持久。当然,每个时代每个阶段,我们都要学习不同的技能,不论喜欢与否,毕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做到了,做好了才能被认可。‎ 成人更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和肯定,因为只有这样人的价值才体现了出来,人才会觉得活的有意义。当然他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他的干劲也会发挥出来。‎ 有些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可不代表经历过的人对我们说的话完全都是错误的。就像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不要早恋,可孩子依然早恋,甚至越反对,事情越往反方向去发展。父母需要让孩子认可自己的观点,不是空洞的一句话“会影响学习”。因为孩子没有经历,心里就不会有深刻体会,从而更不会认可父母的观点。反而愿意去冒险尝试一下,验证一下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 对孩子来说没有体会的事情是奇妙的,一旦接触到了就会无限膨胀。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父母带领孩子体验了生活,孩子就会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有些时候父母要用自己的体会更好地去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随着实践和时间的积累自身修养自然就会得到积淀。而成年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更好地去体验被认可的过程?‎ 被认可还需要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你经过了认知不同,提升修养,建立信任,体会被认可的过程,你就会发现生活突然有了变化,不在为交流而困扰。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避免了争端,又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解答本题必须从核心关键词“被认可”出发,关注本材料的其他“辅助性”关键词如“自我”“被他人”“生活”“价值”。任何撇开这些辅助性关键词,对“认可”进行的解读,都会显得空疏。人生于世上,必有自身需要,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并且人还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认可的外化形式,当被人索取的时候,我们不仅获得了成就感,同样也感受到了被社会认同的荣誉感。“被认可”,是判断自身“存在感”的一种方式。“被认可”可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如果感觉到自己不被“认可”了,那么任何人都会突然陷入空虚和落寞。因此可从“认可”和“被认可”的角度论述,当然,可以有侧重点。‎ ‎【立意】被认可,就是一种幸福;被认可是一种感觉;被认可是一种存在意义;被认可需要自己努力;被认可的人生;等等。‎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被认可,就是一种幸福》,然后手段引出观点“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认可。从认可里,我们能获得一种社会认同”;第二段阐述“可是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呢”,需要“动力是潜在的,但也是很容易被激发的”;第三段过度到成人,“成人更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和肯定”;第四五段从父母教育孩子角度论述被认可,“而成年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更好地去体验被认可的过程”;最后被认可的条件,“被认可还需要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素材】1.生命之路也过于漫漫,必要时还是需要一个坚实的拥抱;一个点头的鼓励;需要相互偎依、彼此篝火取暖。“被认可”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认可的外化形式,当被人索取的时候,我们不仅获得了成就感,同样也感受到了被社会认同的荣誉感。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而在于平衡得到的、失去的,付出自己该贡献的。懂得舍得,方才能品味人生甘味,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2.纵然人是如此脆弱的生物,但渴望被认可却从不是弱小的象征。我们渴望向阳而生,渴望在这天地浩大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渴望自己的存在被肯定,被认同,被需要。这种强烈而炙热的情感使我们无比强大人类就这样互相扶持,在需要与被需要间交织,穿梭,抵达河的那一岸。‎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予的幸福要比得到的幸福更持久更有价值。在被认可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认可中感受内心的快乐,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充实更精彩。‎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