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六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 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 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2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 学,可称得上国学。 ○3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 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 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 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 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4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 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5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 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 响。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 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 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 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6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 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 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 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 剑、黄庭坚观荡桨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 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 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 ○7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 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 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书法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 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 学的道理说透了。 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和传统书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 2 D.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面的论述。 B.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 等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 古书论。 C.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截至 2019 年 3 月 19 日,《流浪地球》的国内票房成功突破 46 亿元人民币,继续向更高 的目标跃进。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较好成绩,海外票房接近 4500 万人民币。 该片在海内外获得高票房的现象背后,不只体现了市场对国产科幻电影、国产重工业产品的热切企盼, 更蕴含着观众对中国价值、中国审美、中国电影的文化认同。可以说,《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 影具有开创性乃至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新阶段、新景观。 (摘编自《光明日报·流浪地球:高票房体现文化认同》) 材料二: 材料三: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科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 中国科幻文艺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科幻创作是整个产业的核心。中国科幻借鉴了西方科幻的传统,关注人和宇宙的关系、人和科技 的关系。在对这些话题的思考中,作家们关注更多的是科技可能带来的问题。但是,这种倾向有两个 问题:其一,很多哲学层面的思考承袭自西方科幻,而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考察;其二,这种倾向与 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感受不符。如果这种主流倾向继续下去,中国科幻可能会重新回到边缘,进入那种 “圈内叫好、圈外冷淡”的状态。 此外,科幻是个极度依赖创意的文艺类别,创新是它的核心生命力。但是科幻创意,尤其是那种 开创性的创意,是很难找到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倾向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大量生产 不具备科幻创意,但故事纯熟的作品。沿袭这种创作套路,中国科幻当然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热度, 但随后很可能因为质量不能提高,再次被边缘化。 3 对中国科幻群体来说,产业化本身也是一种挑战。中国科幻就像个刚进入成人世界的青年,以前 青春浪漫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适应新的规则和观念。这些人可能还一时不太知道该如何面对资 本、面对公众,但他们必须尽快学会。 (节选自《光明日报•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 材料四:从《流浪地球》一波三折甚至险些夭折的拍摄历程不难看出,一方面,群众的确对优秀 的科普科幻作品有着热切期待;但另一方面,科普科幻作品生产者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友好的产业环 境。很多观众喜欢《流浪地球》,不一定是因为里面的科技元素,而是混合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 这部电影的成功能否让更多人持续关注科学,甚至走进科研领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20 世纪 90 年 代,《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大热,为全球的古生物学研究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些电影点燃了 很多人的“古生物学家梦”,吸引了大批人才进入这个领域,同时也为科学家赢得了企业家真金白银 的资助。中国的科幻电影事业能否复制这一传奇呢?业内人士表示,文化环境至关重要,一个良性的 科学文化环境,有助于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普科幻作品,也有助于这些作品发挥出最大的公益价值。 尽管国内对科普感兴趣的人群已经大大增加,但在中国广大的人口基数里,这个比例还是小得可怜。 即便是感兴趣的人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科学有着很深的误解。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仍是 一条漫漫长路。 (节选自《中国科学报•科普创作的产业环境还欠友好》)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图一显示,2012-2017 年间,中国市场上映的科幻电影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变化较大。 B.由图一可知,科幻电影以较低比例的数量产出较高比例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较强的观影吸引力 和票房竞争力。 C.图二显示,2012-2016 年间,无论是上映数量还是累计票房,国产科幻片均落后进口科幻片。 D.由图二可知,进口科幻片和国产科幻片上映数量与累计票房数变化趋势一致,上映数量越大,累 计票房也越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认同助推《流浪地球》在海内外获得高票房,说明中国元素对于中国科幻电影高质量可持续 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B.《流浪地球》的成功,给中国科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科幻电影也面临着 诸多新的挑战。 C.影迷对《流浪地球》的喜爱,混合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但其主要原因是这部电影能点燃了观众的 人生梦想。 D.中国科幻文艺的繁荣,需要科普作品生产者付出艰苦的努力,也需要一个良性的科学文化环境, 使作品发挥最大的公益价值。 6.请你站在科幻电影创作者的立场,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谈谈促进国产科幻电影高质量可持 续繁荣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石魂 杨建 4 ○1 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 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 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 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2 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 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 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 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3 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 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 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 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4 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 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 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 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5 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 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 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6 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 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 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 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 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7 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 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8 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 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 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 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 身子。 ○9 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 “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10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 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11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 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 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12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13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尚未完成的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 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5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 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中写别的工匠与六爷同样被人雇用,前者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 后者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 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D.小说中多次对六爷看到他所打的石具因为没用场而被丢弃时的神态进行了刻画,从而突出了六爷 对其石刻品被践踏的痛苦心理。 8.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丰富意蕴。(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褚,字仲康,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 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 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 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 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 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 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 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 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 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为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 顾指褚,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 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 侯。褚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许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 下如雨/ 6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矢下如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 粗壮。 B.太祖,本文中指皇帝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 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本文指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获得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只能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 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 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C.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 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吐血,以报答太 祖的知遇之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为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1),旧交心为绝弦(2)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1)踠:屈曲,弯曲。(2)绝弦: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罢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B.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 15. 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7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 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庄子·逍遥游》中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7-19 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 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 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 。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 史稿》为止,总称为“二十六史”。 子,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 使得中国文化 、鲜活有力。 集,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 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 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 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 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 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正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 的殿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B.一枝独秀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高耸入云 美轮美奂 D.一枝独秀 栩栩如生 高耸入云 古色古香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 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 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 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 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既非常庞大,也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D.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8 20. 下面是某报社启事的正文,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5 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 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组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21. 将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成一个长单句。要求:包含新闻关键信息,表达准确、连贯,字数不 超过 60 个字。(6 分) ①华为是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在 5G 技术研发上更是领先一步。 ②随着 2019 年 5G 元年的到来,各大手机品牌相继宣布 5G 手机的发布时间。 ③华为在 MWC2019 大会上抢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 5G 折叠手机——华为 MateX。 ④作为全新概念的折叠手机,华为 MateX 引来不少关注。 ⑤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 MateX 在国内的发售时间将定于今年 6 月份。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5 年 5 月 27 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技术,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 程为 8848.13 米。 2005 年 5 月 22 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 高程 8844.43 米。 2020 年 5 月 27 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各种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 实际是以每年 4.4 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 握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定义或重新定义这一高度,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 步的追求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9 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由原文倒数第二段中的“笔法也可通过……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必定是 ‘囫囵吞枣’”可知,作者意在表明在通过阅读古代书论来获得笔 法的途径中,人生体悟是必 不可少的,而并没有“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之意。) 2、B(B 项中“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分析有误,文章第三段 中举孙过庭《书谱》的例子,说的是古书论需要用文献学方法,这种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书法的学问属于国 学范畴。) 3、C(A 项,“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错误,从文中来看,“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 得上国学”。B 项,“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错误,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 研究的重要方法。D 项,强加因果。虽然文中在解释向内追求时指出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但并未涉 及其与向外追求之间的关系。) 4、D(“上映数量与累计票房数变化趋势一致,上映数量越大,累计票房也越高。”错,分析材料二图二可 知,上映数量与累计票房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5、C(“但其主要原因是这部电影能点燃了观众的人生梦想点”错,根据材料四可知,点燃了很多人的“古 生物学家梦”的是《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文中并未提及观众喜爱《流浪地球》的主要原因。) 6、(1)充分考察西方科幻中的哲学思考,立足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感受。 (2)积极找寻科幻创意,防止国产科幻边缘化。 (3)适应产业化带来的新规则和新观念。 (4)从多方面考虑影迷需求,助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注意题干中“站在科幻电影创作者的立场”的要求,一点 2 分,共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7、C(“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错,从原 文第 8 段中的“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来看,“我”的建议得到 了六爷的回应,他并不是没有理睬。并且,六爷对“我”过于功利的话语不予理会,这不能说明六爷个性 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8、○1 “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能使故事更具真实性。 ○2 “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六爷为自己 凿石像等事件串联起来,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 ○3 “我”作为次要人物,用“我”对六爷的情感态度烘托了六爷品格高尚、对石刻艺术的执着形象,也 通过“我”的感触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每点 2 分,共 6 分) 9、○1 该句写的是“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情形及感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震撼,体现出 “我”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 ○2 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着,这与其徒弟要向风水先生拜师、人们随意丢弃或卖掉石刻品形成对比, 表现了作者对当下民族传统工艺无人传承的痛心,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3 六爷未完成的石雕是六爷自己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既让人眼前一亮,又让读者陷入思考,“未 完成”则体现了作者对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的呼唤。 (每点 2 分,共 6 分) 10、B 11、D(除了“官谥”还有“私谥”,“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 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12、C(“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错误,从原文来看,许褚到了住处心神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 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里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脸色大变,许褚发觉,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 13、(1)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假如没有许褚,曹操就可能会丧命。 (得分点:“为……所”被动句句式,“溯船”,“微”各 1 分,句意 2 分。) (2)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曹操,一向听说许褚勇猛,怀疑骑马跟从曹操的就是 许褚。(“负”,“阴”,“素”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许褚,字仲康,谯(今安徽亳州)人。他身高八尺多,腰粗十围,勇气和力量过人。东汉末年,他聚集 青年男子以及同族人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以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 打许褚的壁垒,许褚人少抵挡不住,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士兵的箭用光了,于是让壁垒中的男女,收集石 头放置在壁垒四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中的骨头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许褚就假 装和敌人讲和,用牛和敌人换粮食,敌人来取牛,牛就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一只手倒拽着牛尾, 走了一百多步。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听说过这件事的人 都畏惧忌惮许褚。魏太祖(曹操)带兵巡行淮、汝一带,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雄壮, 说:“这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让他做自己的近身侍卫。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 登上城墙,此仗斩首敌人数以万计,许褚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常从士徐 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曹操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班的时候,徐他等 人打算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神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 帐里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 (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许褚跟随曹操围攻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 10 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留下许褚以及一百 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许褚于是扶曹操上船。 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要沉没。许褚砍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 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没有许褚曹操就可能会丧命。此后曹操和 韩遂、马超等人单马会话,身边的人都不让跟随,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地打算上前 谋害曹操,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许褚。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 里呢?”曹操回头指着许褚,马超不敢动手,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双方交战,大败马超等人。军 中因为许褚的力气像老虎一样而且痴傻,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虎痴。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质朴憨厚, 言语不多。曹操驾崩,许褚哭泣得吐血。魏文帝即位,加封许褚为万岁亭侯,对他非常亲近。明帝即位, 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去世,谥号壮侯。 14、D (全诗按誉才、惜才和哭才顺序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 15、第一句运用比喻,(1 分)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弯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的悲剧是埋没人才 的黑暗社会所致;(2 分)第二句用典,(1 分)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 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2 分) 16、(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2)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17、C(一枝独秀:其他花都没有开,只有这一枝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中流砥柱:比喻坚强 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生生不息: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 产生没有终止,事物等不断地生长、繁殖。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 华丽雄伟或场面华丽而盛大,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18、B(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缺少主语;二是语 序不当,应是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再讨论“经史子集”的意义。) 19、D(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那么括号内句 子的句末强调“密不透风、缺乏生机”与后文语意更连贯,据此排除 C 项。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此处先肯 定钢筋水泥建起了大厦,然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述上存在转折关系,据此排除 A 项。对比 B、D 两项,D 项中以“钢筋水泥”作主语,和前文联系更紧密) 20、①“参加者”改为“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 21、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 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全球抢先发布的全新概念 5G 折叠手机华为 MateX 将于 2019 年 6 月份在国内发售。 22、作文 【材料分析】 就完整的写作材料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话题情境,提供写作的范围;任务情境,写作的角度;要 求情境,作文的共性要求。其中,话题情境材料由三段非连续性文本构成,围绕 “珠峰测量及高度”的 主题,从不同的时间节点介绍相关信息。从三个材料的内容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得出 不同的结论:1975 年 5 月 27 日——传统测量技术,高度 8848.13 米;2005 年 5 月 22 日——传统大地测 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高度 8844.43;2020 年 5 月 27 日——各种最新科技方法进行测量,每年 4.4 毫米 的速度“长高”,即将公布结果。珠峰还是珠峰,世界之巅的位置无可撼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在 环境的变化,以“运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哲学观审视,看似静止的珠峰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位置的变化,高度的变化,外在环境的变化。面对时时发生变化着的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停留在 原始静止的层面,也应该以运动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真实的面貌。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这样,对事物本 质的认识也才能越来越逼近真实。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人类有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精神,以及付诸 行动的勇气。认识到变化的存在,以行动去感受和体验变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继话题情境材 料之后,任务情境提供了大段的概括总结性文字,四句话包含四层意思:“高度”的内涵——一座山峰、 一种人生、一个态度等等,人们对“高度”的认识——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定义“高度”关 涉的条件——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由此引发的思考——你的思考和感 悟。有外延,有内涵;有形式,有内容;有材料本身,有写作指向。很显然,这些是准确写作的关键。如 果说前面的材料是由头,即提供话题和现象,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由现象过渡到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意涵, 而这才是写作材料的要义所在。至于要求情境,它对标题、角度、立意、写作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和字数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是重点,必须遵循。 【写作指导】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 45 周年。这种 作文素材真正体现了写作“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指导精神。也正是有了现实而 真实的情境,才会立足现实主动地思考,进而有所发现,才能解决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一写作精神的彰显。 通过上面对三个情境材料的分析可知,话题情境提供了写作的话题范围,三个时期,三种方式,三个 结果,由此可以推出隐含的信息——运动时时发生,对事物的认识也应该以运动发展的思维进行观照。而 由话题情境材料的现象推演出的任务情境,已经从个性的——珠峰高度的测量——拓展到对共性本质的认 识,即不仅一座山峰的高度在不断变化,人生的高度、认识事物的态度等都会随着外在环境和自我内在条 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然,要实现这些,首先需要生命主体要有一种敢于怀疑既定结论,挑战自我的精 11 神。这才是本则写作材料蕴涵的真正意旨,也是写作需要挖掘和体现的内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条件, 做同样一件事——实地测量珠峰的高程,依靠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力——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 永不止步的追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高山,这座高山也有自己设定的高度。随着阅历的增长,生活环 境和条件的变化,这座山的高度也在适时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座高山其实就是人生的目标,就是一 种人生的追求。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定 的目标一个个地突破和超越,才能不断地进步,才会立起一个个新的人生的高度。写作时,立足材料,从 表象中发现本质的东西,由现实的珠峰上升到人生的“珠峰”,这样才贴近命题人的本意。而要求情境中 的“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是一把尺子,不能弃之不顾。当然,立足材料,并非拘泥于材料,在材料里打 转转,应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适时从材料里走出来,观照生活、关注社会和人生,这样的作文才有情 有味有色彩,才富有现实气息。 【范文示例】 山高人为峰 霍邱县第一中学高三(27)班 陈昕衍 站在世界之巅,你成为世界的最高峰。占据了高度,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变化, 不仅仅是物质和肉体的,更是思想和精神的飞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饱览风景,登高方可望远,这样才会欣赏更多的奇花异草。对个体 生命而言,身体的高度是有限的,之所以能够“一览众山”,源于“凌绝顶”。登临山巅,借山之势增加了 自己的高度,开阔了视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借山之势增加自己的高度,前提是能够登上 高山之巅。只有这样,才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复合体。“吾生亦有涯”,作为肉体的存在,生命的长度有限,没有谁能够延长,“而 知亦无涯”,作为社会性的精神存在,人的思想不是固定和封闭的。在无涯的精神王国精耕细作,思接千 载,视通八级,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够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井底之蛙”安于现状时,它只陶醉于井口的风景,在它的眼中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不满足于 井底单调而枯燥的生活,跳出枯井,被光怪陆离的世界“俘获”,它才真正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渺 小。从田间到沟渠,从江河湖泊到苍茫大海,随着视野的变化,自己的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客观条件的 限制,我们不可能踏千山涉万水,但并非意味着只能困守在一隅,仰望一片苍穹。“树挪死,人挪活。”以 “娜拉出走”般的决绝从狭小的圈子里走出去,不仅是肉体的出走,更需要精神的超越。告别过去,新的 环境,新的目标,占有新的高度,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才会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当然,对原有高度的突破不是盲目的率性而为,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人往高处走”,这是人类的共性, 但对个人而言,每个人心中设定的高处不同。有了高处,该怎么抵达,同样需要精心的准备。珠峰的高度 在不断的变化,人类对其高度的测量也在不断的改变。 从 8848.13 米到尚未公布的数据,从传统的测量工具到各种高科技测量手段,不仅仅是数字和手段的 改变,更是认知的突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高山,如何一步步登顶,求真务实,像希绪弗斯推着石头 般一点点前移,永不止息方可抵达。 【老师点评】文章严格遵循考场作文的体例和要求写作。从谋篇布局看,文章结构灵活,一些过渡词与过 渡句的使用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遣词造句时除了理论的分析,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的同时, 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形象性;从思想深度上看,文章抓住“高度”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浅出地分 析,在准确解释其表层意义的同时,更挖掘其蕴涵的深层意义。这样,实体的“高度”借助多层次的分析,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象征意义随着呈现出来。一篇应景之文,严格按照“驱动任务”的要求,构思立 意,多角度阐释,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