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太康一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太康一高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 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在 1933 年写了著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当 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 蒋介石同姓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 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 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 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 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 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 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 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爱国 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 感情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艾青的忧都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源于留 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那个特殊 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的感时愤 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 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 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它在成长中广泛汲取了现代新诗的营养。这个时 期,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慈等诗人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诗人的小诗形式可 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惠特 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编自《<艾青诗选>序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艾青出于对蒋介石的报复,又结合自己名字的 家乡口语特点,起了“艾青”这个笔名。 B. 艾青诗歌的内容在建国前后有很大不同,建国前侧重反映祖国的土地和人民遭受的不幸,建国后则开始 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C. 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意象凝聚的是现代国人当中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并非艾青特有的情感,因 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 D. 如果没有受到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艾青的诗歌定不会在艺术上比之前的自由体诗有很大 提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介绍艾青笔名的由来,表现了艾青对革命的支持和对正义的追求,与后文写他的诗歌表现爱国主 义主题相照应。 B. 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证明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成形象 这一显著特征。 C. 第五段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艾青忧郁产生的原因,分析全面,思路清晰。 D. 本文主要介绍了艾青诗歌的两大艺术特征,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 入的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以及课内相关篇目的内容及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大堰河”的形象,并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 法,表达了对乳母真挚深切的情感。 B. 艾青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他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和对光明、理想、美 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C. 正是北方农民在抗战炮火中所受的苦难和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才使艾青具有了对 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 D. 艾青诗歌“忧郁”特征的形成,既与他留学法国的经历和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关,又与他在抗日战 争时期的所见所感密不可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往往有人以为 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 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跨 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 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 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 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比如 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 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 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 接受的有趣形象,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 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 材料二: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lube 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 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 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 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 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 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 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 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 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 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 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 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 材料三: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 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 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 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 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 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 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 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 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 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 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 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 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 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 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 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应是 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 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 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 百花园群芳竞艳。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内容、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李子柒的视频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只要抓住它,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文明要保持活力,不仅要做好自身传承,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 C.具有各自特殊价值的不同文明,如果不能做到交流互鉴,就无法走出合作共赢之路。 D.若要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我们就要以平等的姿态,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6.如何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作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 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 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 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 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 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 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 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 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 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 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 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 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 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 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 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 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 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 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 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 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 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 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 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 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 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 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 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 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 宽以待人的良药。 8.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 题。 文段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日。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 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若不阏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 文段二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 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 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 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 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 襄子将卒犯其前 ,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 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 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 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B.《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C .侯,西周春秋时期爵位名称,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执事,办事官员。此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 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 又将晋国分给了韩、魏、赵三国。 C.两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 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D .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 敬。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① 三径②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③,平生意气;衣冠人笑④,抵死尘埃。意倦须还, 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⑤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⑥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 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 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③甚: 为什么。云山:田园。④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⑤莼羹鲈脍:美味。⑥葺(qì), 用茅草修复房子。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代指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当年自己艰苦求学、毫不羡慕富家子弟服饰华美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 ,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已经到了。2019 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华诞。 70 年披荆斩棘,70 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坚持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 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局势如何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 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变幻莫测 B.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变幻莫测 C.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风云变幻 D.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云变幻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 不懈努力。 B.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 懈努力。 C.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 不懈努力。 D.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B. 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C. 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D. 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6 分) 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 ① 。的确,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 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但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休眠状态的基因唤醒, ② 。笑还 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大笑就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③ ,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 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21. 阅读材料《论语》章节,回答问题。(5 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孝”的内涵的理解。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时刻,离别的方式、离别的心情也千差万别。关于离别,文人墨客们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绘,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等。离别既意味着一 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你又有着怎样的离别故事和离别感受呢? 请以“别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确定写作重点。要有典型生动的场景或细节描写,真挚强烈的感情。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认真工整。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 项,“建国后则开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可知,“歌颂人民, 礼赞光明,思考人生”等内容在其前期诗歌中也有体现。C 项,“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错误, 强加因果,有原文第四段“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 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 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 热烈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沉的 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可知,“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意象凝聚的是 现代国人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非艾青独有的情感”前因正确,但结论错误艾青诗歌有自己特有的 意象,因此是具有独创性的诗人,在独创性上并不欠缺。D 项,“如果没有受到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 的影响,艾青的诗歌定不会在艺术上比之前的自由体诗有很大提高”错,结合“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 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忽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 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见艾青的成就不仅是受到了忽特曼、叶 遂宁的影响,还有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选项以偏概全。 2. D【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项,“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入阐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 “艾 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 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 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可知,文章就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 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作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但并未对艾青诗歌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忧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深入阐述。 3. C【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才使艾青具有了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 错误,由原文第五段“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我国北方农民的苦难,与我国 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图、人民极其 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思索”可知,“才使”归纳错误,艾青对祖国人民的深爱来源 已久,苦难和传统是与他内心已有的爱国情感契合,而非激发。 4.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表述不当,原文是“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 '”。 5. C (A 项,“ 只要... ...就”说法绝对,条件关系不当;B 项,“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 自身养分”于文无据,“更重要的"表述不当;D 项,“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于文无据) 6. ①内容上,展现文化意趣,符合受众需求;②形式上,关注文化差异,创新传播方式。③原则上,秉持平 等原则,尊重不同文明。(6 分,每点 2 分) 7.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8.①斯文谦和: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②隐忍退让: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 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从石钵头向 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①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 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②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 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③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 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其中,“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是并列结构,两句各自断开,排除 AC 项;"见"是谓语,“韩魏之君是宾语,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11. A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错,应当是“春秋末年”。 12.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错,结 合原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可见烛之武不是主动请缨,而是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他。 13.(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 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况且相同情况的人应该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应同生共死。请两位君王还是仔细考虑吧! (1)得分点是:因,依靠,凭借;所与,同盟者;知,通"智" ;不武,不符合武德;判断句。 (2)得分点是:同情,相同情况;成,成全;同利,相同利益;其,语气副词,还是;图,考虑。 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 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 "(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 将领们也都疲惫 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 们这些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两国的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 见到魏、韩两国的君王,游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 亡了。赵国如果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 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 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来,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 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于是韩、魏两国的君王与张孟谈暗 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 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边打过来, 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了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于是奖赏 有功之人,但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 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 "当晋阳被围困,我的国家社稷危难灭亡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 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 的根本。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 以志在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14.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 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 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把握诗词的手法,然后要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 B“惊弦”“骇浪”使用 的是象征、比喻或双关,不是“代指(借代)”。根据理解“惊弦、骇浪”象征的是黑暗的时局。故答案选 B。 15. ①表现退隐之志:借猿鹤的话曲折表现对归隐的向往。 ②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秋江上”三句,点出词人归隐原因,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③表达了对崇高品质的追求:设想隐居后亲手种植竹、梅、菊、兰,表达词人对坚贞高洁品 质的向往。 ④抒发了爱国之志:“怕君恩未许”一句,委婉流露出词人不忘复国、积极从政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情感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 合全词简要说明。诗词的情感主旨,往往体现在作者的身世命运、言语言辞之间,所以考生要注意结合诗 词原句进行把握。例如本词中“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小舟垂钓种柳闲情,这足以体现出作者归隐的心 态。“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沉吟了这么久,怕君王不许自己的心愿,所以内心还在徘徊矛盾, 这足以体现出辛弃疾想要报国但是却找不 到报国的机会,内心的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 【译文】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 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 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 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 不让我离开,归隐之意仍在犹豫徘徊。 16. (1)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3)以中有足乐者 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 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 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 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岁月不居: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 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结合“时节如流”分析,选用“岁月不居”。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 不停的赶路,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前面是“70 年披荆斩棘”,所以后面意思应该跟它并列,用“风雨兼程”。风起云涌: 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风吹浪打: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根据前 文“不管乱云飞渡”可知,此处是在说环境险恶,所以应该用成语“风吹浪打”。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 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风云变幻: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 物复杂、变化迅速。根据文意此处是在说动荡的局势,所以应该用成语“风云变幻”。故选 C。 18. A 试题分析: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搭配不当,应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 C 项。 “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此句成分残缺,缺介词“为”,应该是“为……而不懈努力”, 排除 B 项、D 项。故选 A。 19.A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 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可知,“人 民”是“坚实根基、执政的最大底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所以“新征程上”都要依靠人民。根 据后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 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可知,主语应该是“我们”,得出结论所以“在新征程上”,我们都要 紧紧依靠人民。故选 A。 20.(6 分)①基因是恒定不变的 ②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③腹肌在大笑中收缩和震荡 (每写对一处 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1.【答案】①与父母相处要和颜悦色,要从心灵深处敬爱他们。②做最好的自己,尽量不让父母为自 己担忧。③父母过世之后,应时常缅怀他们。④要有感恩之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点睛】参考译文: 子夏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有个良好的态度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逢到了需要做的事情,晚辈要把父 母要做的事情做了;有了好吃的,要让父母去享用,难道就把这些当作了孝吗?”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要饲养。父母和 狗马都能养活,如果不能尊敬父母的话,那么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 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 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22. 本次写作特设文面书写分。书写工整、文面整洁,可加分,最多 5 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文 面乱差,最多可减 5 分。 例文: 别了,童年的老屋 暮夜,一点一点的街灯在远处连成了线,将天空染成红色。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在乡村时夜晚 各种虫子的演唱会。习惯了站在窗前望着对面楼上一扇扇泛着柔光的窗口,涌动的思念把记忆勾勒成我心 中的老屋,那个曾装满我整个童年的老屋。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的呵护下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老屋在乡村诸多的房屋中平凡得如同路边的一株 野草,但它却盛满着我儿时的梦想和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触,落寞中透着几分惊喜,苦涩 中透着一丝甜蜜。 老屋伴我走过的是贫穷,启迪的却是理想:冬天,我喜欢搬把椅子独坐在老屋的窗前,任暖烘烘的阳 光烘烤我的全身。闭上眼睛,思绪飞扬,我可以忘却烦恼,我可以幻想未来。那一刻我是自由的使者,老 屋是我忠实的守护。夏天,外面酷热难耐,老屋总会把凉爽的清风请进来,打开木格的窗户,屋里明亮清 爽,透过窗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尽收眼底。那时候的我,总是在每个近乎黄昏的夜晚,仰起脸看着 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山后消失,等待着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整片天地。然后,我便会一溜烟窜到老屋,屏声 敛气地聆听姥姥讲故事。 姥姥总是坐在炕头的位置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我总会感叹 多美的童话啊!是爱的力量让王子和公主战胜了邪恶赢得了幸福。童话的美好、现实的冷酷和生活的辛酸, 轻轻地从姥姥口中飘出。每次,她总是在讲累了的时候,慈祥地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每到这 时,我都会沉浸在离奇的故事和姥姥的爱抚中。 日子就这样在姥姥的故事中一天又一天的消逝。直到有一天,姥姥突然去了,她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 消失了。 后来,我被父母接到了县城,一切是那样冷清,那么陌生,孤寂又占据了我的心房。即使在父母的身 边我也找不到曾经和姥姥在一起时温馨、快乐的感觉。此时的我,像一只孤雁,在空中独飞。那些令人眼 花缭乱的儿童玩具很快便填充了我所有的生活,从此,姥姥和她的故事以及老屋也在我的记忆中结成了蛛 丝网。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流水似的时光所掩埋,但有一种情感却永远珍藏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尘封的记 忆被打开,美好的回忆便会如同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荡漾在灵魂的深处。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善讲故事的姥姥走了,童年悄悄地走了,我久别的老屋,你还好吗? 参考立意: 1.别了,生我养我的家乡; 2.别了,我的母校; 3.别了,绚烂的青春; 4.别了,童年…… 参考素材: 1. 再回首,昨日泛起的涟漪已渐渐扩散,只留下一抹平静的忧伤;昨日划过的星辰已不着痕迹,只留 下一道孤独的白光;昨日残留的秋意也不知躲到哪去,只留下悄悄睡在身旁的寒冬……蓦然发现,再深刻的 留恋也会被岁月的风尘覆盖,无法挽回已逝的岁月,或许在天亮以前,我们该学会告别昨天。 2. “下次见面就是高二了。”班长笑着对我说了这句话,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一下子愣了,不知说 什么好。在班长快要走出高一二班的教室门时,我冲着他的背影说了句“班长你扭过头来我再看你一眼。” 班长转过身,小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他走出教室,向我挥了挥手。高一竟真的就这样溜走了,好舍不得。 3. 我一路小跑在这充满茉莉花香的野地上,最后终于跑尽了一路的芬芳。不情愿地的停下脚步,习惯 性地转身,然后缓缓地扬起左手,挥一挥,告别那满地的茉莉花,告别那狂燥炙热的青春。这么多年来还 是习惯于左手,仿佛左手能够承载整个青春全部的记忆。 4. 放学回家,刚推开木门,便听见木鱼吱吱呀呀痛苦地叫着,我轻轻地上楼,关上房门,终于舒心, 上楼那段路是很漫长的逃脱路,放下书包,便听见木鱼停止了叫喊,一个老人扶着千疮百孔的木梁,身影 摇晃地上楼,那便是姨婆。尽管我尽量小声,但她还是敏锐地觉察出来了。她挪着脚,终于挪进客厅。一 见到我,她那病痛的表情一下子消散,整个人开心地像,只快活的精灵。步子不用挪地,而是轻快地走, 她殷勤地为我拿吃的。并且灵活地将手伸进暗闸,拿出一包茉莉花茶,笑道:这是我亲手制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