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2021届第一学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课内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争流(gě) 怆然然涕下(chuàng) 隽语箴言(zhēn) 浪遏飞舟(è)‎ B. 风流倜傥(tì) 一蓑烟雨(suō) 焚膏继晷(guǐ) 掎角之势(jǐ)‎ C. 流言蜚语(fēi) 泥古不化(nì) 宴安鸩毒(jiū) 前倨后恭(jù)‎ D. 沆灌一气(hàng) 海市蜃楼(shèn) 膏腴之地(yú) 聊以慰藉(jiè)‎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C项,宴安鸩毒(jiū)——zhèn。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狙击手 蛛丝蚂迹 株连 脍炙人口 B. 渡难关 心力交悴 犒劳 既往不咎 C. 盥洗室 蔽帚自珍 遐迩 对簿公堂 D. 俱乐部 莫衷一是 陷阱 风雨如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蛛丝蚂迹——蛛丝马迹;B项,心力交悴——心力交瘁;C项,蔽帚自珍——敝帚自珍。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万类霜天 自由。‎ ‎②但,我是这般 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③她 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④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着彩虹似的梦 A. 竞 忸怩 彷徨 沉淀 B. 竞 忸怩 彷徨 积淀 C. 竟 扭捏 徘徊 积淀 D. 竟 扭捏 徘徊 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争斗有时会很激烈,“竞”也指强劲,强盛。“竟”,从音从人,乐曲尽为竟,谓愉悦,终了,完毕。结合“自由”分析,选用“竞”。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扭捏:指走路时身体故意左右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结合“不安”分析,选用“忸怩”。彷徨:表示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结合“寂寥的雨巷”分析,选用“彷徨”。沉淀:是将溶液中的目的产物或主要杂质以无定形固相形式析出再进行分离的单元操作。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结合“天上虹”“揉碎”等分析,选用“沉淀”。故选A。‎ ‎4.《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雨巷》中的雨巷、《再别康桥》,给读者不同的美感,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景一凄美;雨巷一秀美;康桥一壮美 B. 秋景一壮美;雨巷一凄美;康桥一秀美 C. 秋景一凄美;雨巷一壮美;康桥一秀美 D. 秋景一壮美;雨巷一秀美;康桥一凄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意象特征的解读的错误。《沁园春•长沙》中,结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分析,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雨巷》中的雨巷,悠长、寂寥、颓败、陈旧、泥泞不堪。体现的是凄美。《再别康桥》,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故选B。‎ ‎5.依次填入下列诗句中空缺处的意象,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 。‎ ‎②往事越千年, 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 ‎③芭蕉不展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④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A. 霜 汉武 丁香 荆轲 B. 香 魏武 竹笋 渐离 C. 香 汉武 竹笋 荆轲 D. 霜 魏武 丁香 渐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秋风劲”分析,应该选“霜”;“东临碣石”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诗句,魏武、碣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芭蕉不展,丁香凝结。两种植物的两种形态,却共同向了一个情绪——愁;结合“饮饯易水”分析,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故选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视……如粪土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一样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整句意为: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故选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 B.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的,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极。D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故选B。‎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错误。“仆”,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故选C。‎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加点的“夫人” “人” “之”均指秦穆公,“此”指代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 B.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臣”是荆轲;“其”代秦王;“将军之仇”指的是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君”是张良,“我”是沛公,“之”代项伯,“兄”表明了态度。‎ D.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此”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臣”是樊哙;“之”代沛公。‎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文本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需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分析。D项,结合前面内容“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分析可知,“之”应该是代指项庄。故选D。‎ ‎10.下列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怎么会感到厌烦呢?‎ B.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他,一定要跟他签约来报复太子。‎ C.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译文:(项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刘邦一起去死!”‎ D.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译文:(沛公)就让张良留下来辞谢。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操练得怎么样了?” ‎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解答此类试题,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A项,“厌”,通“餍”,满足,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B项,“报”是报答的意思,“报复”错误。D 项,“操”是携带的意思,宾语前置是“何操”,即操何,带了什么。句意: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故选C。‎ ‎【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 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 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 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 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 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 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荒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 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 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 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 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 ‎ 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 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荒寒”指的是中国画里的雪景、寒林所体现出的荒凉寒冷的韵味。‎ B. “荒寒”是中国山水画家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是画家们在其画作中营造的一种典型气氛。‎ C. “荒寒”不仅体现在中国画的春夏秋冬之景上,也体现在梅、竹、菊等题材上。‎ D. “荒寒”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 视的因素。‎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王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并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其诗画特色,《宣 和画谱》收录了他大量雪景图。‎ B. —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 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C. 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 一语加以称赞。‎ D. 我国古代的画家,为了构筑荒寒的典型气氛,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到雪景寒林之地去寻找、体验荒寒寂 寥之趣。‎ ‎13. 根据文中信息推断,下列诗句意境与本文所说画家们的审美趣尚相去甚远的一项是:‎ A.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答案】11. D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荒寒”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D 项,“‘荒寒’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 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分析,这是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的第三层次,不是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结合文本内容“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分析,“第一个喜欢画雪景”错误。C项,结合文本内容“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分析可知,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的是杨补之的墨梅,而不是选项的“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D项,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到雪景寒林之地去寻找、体验荒寒寂寥之趣”于文无据。文本中这句话“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容易误导选择,需要注意。故选B。‎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文中信息推断,下列诗句意境与本文所说画家们的审美趣尚相去甚远的一项”,需要理解选项意思,将选项信息结合题干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结合文本内容“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分析可知,主要是通过写景,表现出荒寒的境界。D项,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意境与本文所说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合。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里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 悉。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 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 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 ”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 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 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 二狗毕竟还受村长的领导嘛,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宝贝。村长就 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是不想甩到吧台上五张老人头。‎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1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说老孟“是个盖房子的”,有戏谑、讽刺的意味,用“先来盘鳄鱼肉”表现老孟财大气粗、慷慨 大方,为后文刻画老孟做了铺垫。‎ B. 小说使用了先抑后扬和对比的手法,开头用不少篇幅写二狗和老孟的讨价还价,似乎两人都很小气,但 是后来的情节发展说明并非如此。‎ C. 在写村长的儿子用冥币买面时,小说使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二狗对“我”、老孟说话的不在意,并不想把实情告诉他们。‎ D.‎ ‎ 二狗介绍村长牺牲的情节,是要告诉“我”和老孟他并不是想巴结村长,让村长的儿子免费吃面是因为 村长的无私和自己对村长的敬佩。‎ ‎15. 结尾句“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请根据全文,谈谈这“味道”的内涵。‎ ‎16. 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孟”对“二狗”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14. A 15. ①执着较真(坚持原则);②善良实诚;③重情明理;④生活在乡下的小生意人。 ‎ ‎16. ①二狗开的农家乐的饭菜味道还算不错,吃饭的老孟他们还能够认可;②十分“抠门”的二狗对因救人牺牲的村长的儿子的关爱很让人感动;③小说以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帮助、理解的主题。‎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讽刺”错误,“是个盖房子的”有戏谑的意味,但没有“讽刺”,“用俗称房地产商”这句话主要说明老孟有钱,为后文写老孟给二狗钱,让二狗给村长的儿子做点好吃的以及后来邀请“我”再次去二狗的饭店等做铺垫。‎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执着较真”“善良实诚”重情明理”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这句话点名了事件的结果、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凸显文章的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 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 的话。”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7.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B.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C.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D.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18.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没有人乐意当国君,因为他的话没有一句是真实的。‎ B. 没有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仅仅是他的话就没有人违抗。‎ C. 没有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因为他的话没有一句是真实的。‎ D. 没有人乐意当国君,仅仅是他的话就没有人违抗。‎ ‎19. 把文中“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一句用文言文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此乃朕之所言非也 B. 是非臣之所言也 C.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D. 此人君之非言也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师旷”作为动词“曰”的主语,排除A项、D项。“故”是所以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小人”,第二个“公”作为“曰”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平公说:“太师撞谁?”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平公说:“是我呀。”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乐”,快乐;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汉语语句转换成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把文中‘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一句用文言文表述”,需要分别分析选项内容。A项,“非”应该是错误的,句意为我说的话是错误的;B项,这不是我说的话啊,需要注意“臣”;C项,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D项,这个国君的错误言论。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喝得痛快了,于是感概地说:“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撞了过去。平公拉开衣襟躲避,琴在墙上撞坏了。平公说:“太师撞谁?”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平公说:“是我呀。”师旷说:“呀!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近侍要求处罚师旷,平公说:“免了,把这作为我的鉴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鋅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鲁城坏即压齐境 坏:倒塌 B.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许:答应 C. 桓公怒,欲倍其约 倍:加倍 D. 曹沫三战所亡地 亡:失去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 君其图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君其图之 吾其还也 ‎2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对曹沫的劝告,表现了管仲的胆小,也从侧面点明了曹沫不怕对方反悔的原因。‎ B. 曹沫劫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侵地,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敢。‎ C. “乃许尽归”表现了齐桓公的恐惧和外强中干的特征。‎ D. 齐桓公最终践行诺言,归还侵地,显示了古人对信义的尊重。‎ ‎2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既己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答案】20. C 21. C 22. A ‎ ‎23. (1)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 ‎(2)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结合“桓公怒”“约”分析,“加倍”错误。应该通“背”,译为违背。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词语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挟持、劫持,动词。B项,考虑,动词。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D项,表示委婉地商量的副词,还是。故选C。‎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表现了管仲的胆小”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分析可知,管仲的理由为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表现了管仲的大局意识。故选A。‎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既”,已经;“其”,代词,他的;“下”,走下(名词作动词);“北面”,面向北;“就”,趋向、回到;“之”,助词,的;“颜色”,脸色(古今异义词);“如”,像。(2)“贪”,贪图;“以”,连词,表目的,来;“弃”,丧失;“于”,介词,在;“弃信于诸侯”(状语后置句);“之”,助词,的;“援”,支持;“之”,代词,他们的失地。‎ ‎【点睛】参考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 , 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园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24. 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透 喜 B. 瘦 盼 C. 瘦 怯 D. 寒 怕 ‎25. 下列不属于这首词所抒发的感情是:‎ A. 人生迟暮之哀 B. —事无成之悲 C. 故乡邈远之思 D. 重阳佳节之喜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可以联系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帘卷西风,人比(似)黄花瘦”分析,应该是“伤心人比黄花瘦”;结合后面“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园三千里”“惹起闲愁”分析可知,此时应该是“怯”的心理。故选C。‎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要求是“不属于这首词所抒发的感情的一项”,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水东流”表明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写出时光的流逝,这也暗示自己所追求的功名事业像流水一样落空了,这就自然而然引发出下句“一事无成两鬓秋”,“一事无成”写自己功名无成,“两鬓秋”写自己年华老去。“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因老大蹉跎,故而“伤心”,“伤心”则“人瘦”,体现人生迟暮之感。“望故国三千里”,家乡是那么遥远,只有徒然凝望而已,表达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哀痛。故选D。‎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②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①略无:毫无。②矛次:矛屋 ‎2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扣题,点明春天多雨少晴的特点,暗示今日是难得的晴天,表现了多雨之日终得放晴的欣喜之情。‎ B. 颔联用“镜”作比,表现野田春水的碧绿明净,令人赏心悦目;而“鸥不惊”则体现物我之和谐亲近。‎ C. 颈联一个“笑”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晴朗的春日桃花盛开的繁盛景象,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 尾联描绘茅茨人家,迷蒙烟雾,朦胧优美;那一声正午时分的鸡鸣,更把人带入宁静安谧的意境之中。‎ ‎27. 这首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在景物的描绘上,有哪些相同的写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26. A 27. (1)动静结合;(2)借景抒情;(3)观察角度的变化;(4)虚实结合。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解析】‎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暗示今日是难得的晴天,表现了多雨之日终得放晴的欣喜之情”错误。结合“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客衣湿”等分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写出了一个多雨的“春日”。故选A。‎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结合题干要求,总结出在景物的描绘上使用的共同手法。《沁园春•长沙》上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动静结合;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春日》,结合“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鸡啼一声”分析,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动静结合;结合“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分析,从水边的鸥鹭,到枝上的桃花,由低到高,视觉角度发生了变化;结合“破梦午鸡啼一声”分析,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等。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借景抒情,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点睛】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一句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角度:时间上,一天当中时光或一年当中时光的变化。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三)默写 ‎2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快乐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黄发垂髫 (2). 并怡然自乐 (3). 政通人和 (4). 百废具兴 (5). 家田输税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髫”“怡”“具”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语言文字运用 ‎2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前日,沙坪坝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这又一次提醒那些己经发财致富、怀瑾握瑜的人不要显富露富。‎ B. 通过一早晨的博闻强识,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完了,心里无比高兴。‎ C. 广大股民一心指望大股东,可大股东也是泥菩萨过河,所以股民受损是毋庸置疑的了。‎ D. 改革开放初期,时髦的青年身穿拷绸衫,手拿“大砖头”,腰挂BP机,吃着鸿门宴,洋气极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项,怀瑾握瑜:怀里藏着美玉,手里握着美玉。比喻具有纯洁无瑕的品德。结合“那些己经发财致富”“不要显富露富”等分析可知,此处不合语境。B项,博闻强识: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结合“通过一早晨的”分析,此处望文生义。C项,泥菩萨过河: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结合“广大股民一心指望大股东”“股民受损”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大股东自身都保不住,顾不上股民了,使用正确。D项,鸿门宴:用以指暗藏杀机、加害客人的宴会。此处主要讲改革开放初期,时髦的青年吃着洋气的豪华大餐,此处望文生义。故选C。‎ ‎3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科威特一度被侵占,萨达姆政权垮台,美国困陷伊拉克,出现这一切的原因恐怕都是石油惹的祸。‎ B.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数码媒体艺术正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它还没多少实用价值。‎ C. 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 创业的启动资金。‎ D. 今天,我们最缺的不是对皇权的生疏,而是对民主的无知,对权利与义务的陌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原因是……惹的祸”句式杂糅;C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他们把将近一半以上的国家贴息贷款的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D项,不合逻辑,“所缺的”意思是“需要的”代入后可以发现前后的肯否不当。故选B。‎ ‎【点睛】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题目中“语病”“句意明确”的要求,“句意”常指句子存在语意方面的语病。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句子在结构上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搭配不当、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混乱杂糅、中途易辙。最后分析语意,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语意语病有以下几个: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否定失当、主客观颠倒)。同一个题中,三个选项中的语病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确选项。‎ ‎31.阅读下面一段短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小陈见老张来访,忙迎进门来。‎ 陈:老张,今日光临寒舍,有何见教?‎ 张:确有一事指教。近日,小女在写一篇关于“幸福”的作文。看你人长得脑满肠肥,家装得可以堪 比皇宫,对此一定应该有深刻的理解。想听听高见,望不吝赐教我。‎ 对话里划横线的词语中,不得体的是___________,必须删除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脑满肠肥 (2). 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脑满肠肥”,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如猪的形象。结合两人的对话内容分析,此处使用不得体。“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后面不需要加宾语,去掉“我”。‎ ‎32.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喻体。‎ 风波亭是一颗悬于神州大梁的___________,让有志有为的卧薪者品尝,明目明心,认清忠奸。‎ ‎(2)用拟人手法写一个表达明朝灭亡之意的句子,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从后门溜出的崇祯,凄凄惶惶地把自己挂上景山,明朝___________。‎ ‎【答案】 (1). 苦胆 (2). 示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运用、语言连贯等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1)由“卧薪者品尝”确定喻体为“苦胆”;(2)结合题干要求“拟人手法”“明朝灭亡之意”,由“崇祯把自己挂上景山”自然联想到“明朝咽气”。‎ ‎3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相传,一次科考,两举子不分上下,乾隆出联而试,上联是“(1)_______” , 一名一见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思考良久也悻悻而去。据说,纪晓岚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这成了公认的标准对句。若单从 字面上看,此联和上联一样,依次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颇为工稳。但此联之不佳不仅表现在意境上,(2)______。首先,上联清幽淡雅,(3)____,与“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笼罩”的山水画般的意境相去甚远,缺乏整体的和谐。其次,在格律上,参照诗律“一、 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此联的“镇”与上联的“锁”都是仄声,对得不工。‎ ‎【答案】 (1). 烟锁池塘柳 (2). 而且还表现在格律上 (3). 下联粗犷孔武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依次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上联清幽淡雅”“与‘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笼罩’的山水画般的意境”“此联的‘镇’”分析,此处上联为烟锁池塘柳;第②处,结合“在格律上,参照诗律‘一、 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对得不工”分析,此处主要讲格律的不对称;第③处,结合“上联清幽淡雅”“纪晓岚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分析,此处主要是概括下联内容的风格特点,如下联粗犷孔武。‎ 五、写作 ‎34.以“心存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主题自定,题材自选,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答案】心存阳光 每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总会经历风雨,不要因为摔倒了而不敢爬起来,不要因为失败了不敢面对,不要遇到了困难后刻意去躲避。是的,人生道路中,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心存阳光,就会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看到明天。‎ 落花飘零,黄叶纷飞,谁不留恋指头的荣耀?但因为心存阳光,带着阳光刻下的痕迹,甘心融入泥土,等待明年春天的萌动。‎ 累累硕果,滚滚麦浪,谁不喜爱阳光的轻抚?但因为心存阳光,带着阳光赋予的收获,甘心垂下腰身,等待今年秋天的收获。‎ 阳光会暂时消失,但阴霾不会永远存在。只要心存阳光,阳光永远与你同在。 ‎ 东坡居士,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何等畅怀。无奈小人当道,惨遭罢黜。但他心存阳光,心中始终怀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始终怀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志,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终成就他文学史上铁板铜琶的绝响。‎ 十年浩劫,不曾改变她宁静淡雅的心境,夫亡女故,不曾消磨她积极乐观的心态。杨绛的文字,永远那么灵动,永远那么洒脱。因为她心存阳光,始终有对生命不倦的热爱,始终有对文学不懈的追求。读过杨绛文字的每个人都会感受到阳光的气息。‎ 林清玄,高考落榜没有让他忽视台南乡村的美好的生活气息;入伍参军以后没有让他忘记儿时稻田里的清香;生活的坎坷没有让他丧失对茶的痴爱。因为他心存阳光,所以面对苦难依然感激生活给予他历练的机会,他面对丑恶依然会用孩子般纯净的心去给予理解宽容,也因为他心存阳光才会用心诠释“禅”的真谛。‎ 阳光毫不偏私,他没有给谁多一些,给谁少一些,只是它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不同。如果突然发现,一位永恒的阳光已消失,别抱怨,因为在黑暗中回味的阳光更加温暖和煦。‎ 心存阳光,才会感激阳光的存在,感激它的无私。‎ 心存阳光,才敢面对黑暗,才敢面对未来遥不可知的命运依旧充满信心。‎ 心存阳光,才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境,悲观者只懂抱怨阳光的灼热,乐观者才拥抱它的辉煌。‎ 也许窗外风雨凄凄,也许路上乌云密布,也许我们不得不风雨兼程,请背上装满阳光的行囊上路,一路洒播,一路收获希望与硕果。‎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所给定的题目“心存阳光”,是个寓意类题目。一个作文题目拟出来,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寓意类题目尤其如此。寓意类题目的主旨比较隐晦含蓄,含有比喻义、象征性或者双关意;其主旨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或者意向传递表达,主旨隐含在文字中。本题审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题目中的“阳光”的寓意。“阳光”,寓意丰富,如可以是考察队员们记录在日记里的阳光,黑暗寒冷孤寂中,日记里的文字激发了队员们的想象,从而驱散了烦躁与焦虑,度过黑夜,迎来光明。因此理解“阳光”应侧重精神理念中的阳光,而非自然界的真实的阳光。题目中“心存”二字同时对“阳光”的所在做了限定,它不是具体的天空里的太阳之光,而是抽象的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意念中的阳光。那么,题目的寓意应该是“人们的思想之光”,它象征着希望、信念、幸福、温暖、理想和憧憬等等。它照彻了心灵,振奋了精神,助人走向成功。据此文章的题目实际应该理解为“心存希望(幸福、信念、温暖、理想、憧憬等)”。如果停留在“自然界的真实的阳光”这个层面上,就没有看出“阳光”的寓意,就不符合材料和题目的要求。揣摩出寓意后,发散思维,与历史与现实中相关的人与事联系起来。如越王勾践遭灭国后,笃定心志卧薪尝胆事竟成;苏轼屡遭贬谪,却心胸旷达傲然精神耀千古;史铁生、张海迪、李丽、黄舸等身残志坚,绽人生光彩等等。当然,写作时,应该注意围绕“阳光”即希望(幸福、信念、温暖、理想、憧憬等)的作用来论述。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素材】还记得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令全国人民称赞的舞蹈《千手观音》吗?是什么令那21‎ 位聋哑演员乐观地面对生活?是什么令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中央?是什么令他们那样自信地向世人展示他们整齐而优美的舞蹈?……是阳光,是他们心中的阳光。是他们心中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生活,给予了他们勇敢,哺育了他们的自信。‎ ‎2003年,桑兰在一次国外运动会上代表中国比赛时,不幸出了事故,手术台上的桑兰失去了身体的自如性,动弹不得。经过18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桑兰活了过来,所有人都为她高兴,但是她却要永远地远离她的舞台,退出体操生涯,因为她的下半生将被永远地附在轮椅上。当时,只有17岁的桑兰幼小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后来,她却以坚强的意志接受了一切,以自信、微笑面对生活,以比赛中同样的自信迎接未来,她心存阳光,渡过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考验。‎ 霍金一生被卢伽雷病纠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可他却心存阳光,充满对生命的渴望、对人生的追求,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大师之一。当有人问他是否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让他失去太多时,他自然地微笑着,用还能活动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一段话:“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还能追寻我的理想,我还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朋友,我内心充满对生活、对人生的希望……”他不放弃生命、不放弃生活,不放弃理想,永远心存阳光地献身于科学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化解难以逾越的苦难,这的确是“感恩的心中永远有阳光,永远存在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