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二)

‎2018届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下第一桩 凌鼎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阮大头在娄城收藏界是一个怪人,只要他看中的,砸锅卖铁也会收下来,所以古玩市场上谐他的姓叫他“冤大头”,其实阮大头的“学费”早付够了,如今他精明着呢。‎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天下竟有如此好的东西。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语,也不离去。‎ 阮大头已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郑有樟从小命中缺木,所以取名“有樟”,而今,这古桩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又是什么?郑有樟下决心非要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有诚意地对阮大头说:“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成全我,割爱吧。您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想看,尽管看;想买,则免谈!再说就伤和气了。”‎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打听到这阮大头搞收藏不在乎升值不升值,只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他突然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宜迟,郑有樟第二天就开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你的树桩。”‎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记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阮大头的独生女今年26岁了,还没嫁人,干脆有樟兄娶了她算了,条件嘛,非天下第一桩做嫁妆不要……”‎ ‎“缺德缺德,婚姻是儿戏啊?”郑有樟一票否决。‎ 藏友乙说:“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郑有樟依然不同意。‎ 藏友丙说:“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出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了解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还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郑有樟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珍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郑有樟还搜集了明代至清初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如此有感情,如此有心,很是感动。他拉着郑有樟说:“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人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有说“作秀”的,有说“文人怪癖”的……‎ 郑有樟一点儿也不恼,他乐呵呵地说:“我全当补药吃。”‎ ‎(有删改)‎ ‎1.郑有樟为什么偏爱天下第一桩?‎ 答: ‎ ‎2.小说中写郑有樟买东阳老艺人的水浒人物根雕与阮大头作交换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阮大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 ‎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田园牧歌 袁省梅 二孬背了一捆草回来,媳妇喊他吃饭,他不吃,叫媳妇出来先把草铡了。‎ 媳妇说,就不能等一会儿啊,我看你待这牛比待你爸还上心。‎ 二孬说,赶紧把草铡了,把牛喂上,陈老板来咧。‎ 羊凹岭西沟荒了好多年了,没人承包。陈老板花了一点钱就跟村里签了三十年的合同,雇了二孬和媳妇管理沟地。沟里种着菜,还种着玉米、红薯、花生,沟边上崖畔上还有枣树核桃树。沟里活多,二孬两口子忙不过来时,陈老板就叫二孬雇人。陈老板说,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这沟地种好,让这些瓜瓜果果长好。陈老板说,现在有这么一片地多金贵啊,花钱是小事,要把地利用好。‎ 二孬听陈老板说得有情有理,就到村里唤了几个人来干活。干到半截,那几个人却撂下不干了,说太累了,说在工程队干一天活儿还挣八十块哩,你才给三十。‎ 二孬没法子,给陈老板说了。陈老板二话没说就同意加钱。二孬看那几个人干得欢喜,心里就嘀咕开来,还是人家陈老板有肚量,不计较这地里活儿的轻重就给加钱。二孬心说,难怪人家不爱跟农民打交道,素质低,麻烦。‎ 让二孬没想到的是,陈老板在沟边上盖了两间房一座凉亭,叫二孬和媳妇搬过来住,说沟里的活儿多了,住到沟里,省得来回跑。二孬高兴得逢人便说陈老板的义气和善心。‎ 二孬不愧是干农活的把式,把沟里的瓜果蔬菜打理得一天一个样,该绿的绿,该红的红,郁郁葱葱,一片盎然。陈老板也比以前来得勤了。今天带张局长李厂长来,明天带王主席赵镇长来。来了,先带着人在沟里转悠一圈,指着沟里的瓜和菜说,都是上的农家肥,不打一滴农药不下一粒化肥。二孬在一旁给那些人摘菜摘瓜果,听着那些人说茄子长得好玉米穗子大,心里就像灌了蜜糖一样甜,手下就越发地快了。‎ 那些人看完,还要在凉亭下吃饭。那些人吃着二孬和媳妇端上来的嫩玉米热红薯煮花生,都说真好,说这才是生活,田园生活,美。那些人吃了喝了,还要带些回去。不用陈老板吩咐,二孬已把瓜果都摘好装好了。‎ 沟里的瓜果蔬菜再多,也有断货的时候。陈老板带马局长吴科长来时,就悄悄吩咐二孬去市场买去。‎ 二孬说,买来的跟咱这不一样。‎ 陈老板说,你不说谁知道?拿到咱地里了就是咱地里长的。‎ 前几天,陈老板给二孬一沓钱,要二孬买头牛回来。二孬不明白陈老板的意思,说咱这地高高低低的,牛使不上劲,还得买饲料喂养。‎ 陈老板说买饲料没问题,你喂,我给你加工钱。‎ 二孬就没话说了。不久,二孬就牵回来一头黄牛。‎ 二孬铡着草,问媳妇陈老板为啥买牛。‎ 媳妇白了他一眼,叫他快点铡,说人家买个牛算啥,就是买个猴子耍,关你屁事。‎ 二孬刚把牛喂饱,陈老板开车来了。嘀嘀呜呜,一下子来了三辆车。车上下来好些人,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孩子。沟里一下就热闹开了。那些人摘酸枣打核桃,还站在沟畔崖边摆着姿势照相摄像。‎ 陈老板悄悄地吩咐二孬把牛擦洗干净,说今个来的马局长你知道不,咱县里的,还有他老婆孩子,一会儿他们要跟牛照相。陈老板说,养牛是马局长的老婆提出来的,说要有个牛这沟地才像个田园,才有个田园味。‎ 二孬点了头,心说陈老板买牛原来是为了县上的马局长。县上的哪个马局长,二孬不清楚。‎ 那伙人果然要跟牛照相。站在牛边拍,骑在牛背上拍。马局长也要骑在牛背上照相,肥胖的身子骑在牛背上,牛哞哞叫了好几声,惹得一帮人哈哈大笑,都叫马局长扮个牧童,田园牧歌,多好。有人折了截棍子给了马局长,肥嘟嘟的马局长就把棍子横在嘴边,做起了牧童吹笛状,一帮人又是一阵的哄笑。‎ 二孬蹲在菜地摘菜,心里直担心牛。陈老板过来给了他一条白毛巾,叫二孬系在头上,牵上牛。那些人要跟二孬和牛照相。‎ 没几天,陈老板又领了几个人来沟里玩。同样的,摘了菜摘了瓜果,还要跟牛照相跟二孬照相。‎ 有一天,陈老板打电话叫二孬把牛刷洗干净,说一会儿有个重要人物来。二孬突然觉得很恼火,还有些委屈,两股气纠结着在心里滋滋搅腾。二孬叫媳妇回家,说不干了。媳妇不明白,说陈老板对咱这么好,给的工资也不低,咱还能把咱地里的庄稼管了,到哪找这么好的活儿?‎ 二孬黑着眉眼不吭气。他知道媳妇说得没错,可那股火还在心里搅扰得他难受。二孬把头低在两腿间,想他们不是想跟牛耍吗?我就让牛睡不醒。这样想时,二孬得意地嘿嘿笑了,倏地站起来走了。‎ 媳妇问他去哪儿?陈老板就要来了。二孬没理媳妇,向保健站奔去。(略有删改)‎ ‎5.小说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 ‎6.简要概括二孬的形象特点。‎ 答:  ‎ ‎7.陈老板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 ‎8.小说以“田园牧歌”为题,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故乡的山泉 徐 鲁 故乡的山泉已经消失了。连山泉流过的那条布满层层梯田的碾子沟,也被填平了。这次回到故乡,童年的伙伴告诉我说,村西碾子沟两边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征走”,不久就要变成一个高尔夫球场了。‎ 我压抑着内心的疼痛,问道:“将来,你们,不,我们的孩子,天天要在这里打高尔夫球吗?”‎ 没有谁能够回答我。‎ ‎“那道山泉,养育过咱们村里多少代人啊!那么清凉、那么甜的泉水,永远地消失了,再也看不到、喝不到了,你们就不心疼?就不觉得可惜吗?你们都忘记了小时候一起去碾子沟里干活儿,累了渴了就往山泉边跑的情景吗?”‎ 我知道,老家的伙伴们,也都无力去保护童年时代的那道山泉。‎ 诗云:“到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回到故乡,我看见,那永远消失了的,何止一道山泉。曾经环绕在我们村边的清清小溪,穿过小村的光滑的石板路,坐落在村西的古老的磨坊,还有村东山坡上的苹果园,矗立在那座古老的祠堂旁边的高大的老槐树……也都看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啊?‎ 我依依回想着往日的村庄、童年记忆里的故乡——‎ 在那盛开着石竹花和雏菊的幽静的山谷间,或者,在那连接着远山、地平线和我们村子的乡土路边;在那微凉的、笼罩着乳汁似的白烟的春天的早晨,或者,在那金灿灿的、荡漾着我们丰收的欢笑声的秋日的傍晚……清清的故乡的山泉,曾经宛若一支支如歌的行板,带着母亲般的温和,潺潺流淌着,流淌在我们因耕种劳作而疲惫、饥渴,又因收割和期待而幸福、充实的日子里。‎ 也曾经有过那种时候,叮咚的山泉,流淌在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寂寞与寒冷的冬日的梦里,但它同样以母亲的温柔,安慰着我们,滋育着我们,供我们啜饮它仅有的清甜,直到我们的每一颗心、每一脉血管,都被它注入一种温暖的情感和永不动摇的信念。‎ 好好爱它吧,孩子,这是我们自己的土地,这是我们世代的家园!不要忧愁,孩子,记住这道山泉水,是养育过我们祖先的水;记住这些山沟和梯田,是供养着我们生生不息的山沟和梯田。凭着我们每个人粗壮的手臂,凭着我们每个人对乡土的忠诚和热爱,幸福一定会在这块土地上生长,我们都会幸福的!‎ ‎——这是母亲般的泥土和泉水的恩赐!凭着不老的岁月和不竭的泉水,让我们都来相信吧:幸福、祥和、美满的日子,总会完整无缺地属于我们。‎ 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 而在从前,在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告诉我们,你是从哪里流来,你又将流向何方。也没有人知道,你独自流淌了多少年,你为什么有着那么多流也流不尽的清冽与甘甜。‎ 曾经有多少个贫穷的童年的日子,我们拾穗在田野,放羊在草坡,躲雨在茅棚……当我沿着秋日的小路走来,坐下歇息的时候,聆听着你的叮咚的声音,我就常常对着旷远的碾子沟发呆和痴想——‎ 故乡的大山深处,该不会流得空空了吧?难道真的是像祖父说的那样,在大山那边的白云深处,住着一位好心的水神仙?‎ 只因为喝着这甘甜的山泉水,我们一代代孩子,才如一棵棵小树一样,坚强地生长着。欢乐与幸运,也一次一次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来到我们共同的艰辛的村庄和土地上。‎ 今天回首,有多少沉重、深情的往事,使我依恋,又使我无限伤感。我在想,我的埋怨和愤怒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不是也早已远离了这个曾经养育过我的生命、洗涤过我的灵魂的村庄和土地了吗?我自己,难道不是也离那片曾经打湿过我的头发、扭伤过我的脚踝、暴晒过我的肌肤的风雨和苍烟越来越疏远了吗?‎ 那是从哪儿吹来的一团团烟雾啊,掳走了我们心中那幽幽的山谷?那唯一的黄土小路上哪儿去了?那些长满马兰花和车前草、牛蒡花的河岸呢?那流淌着我们的欢乐与忧愁的童年的流水呢?‎ 还有你,还有你们——‎ 那些默默地养育了我又默默地把我送走的人,你们都在哪儿呢?在哪儿能重新听到你们深情地呼唤我的声音呢?那在正午的小河边,在暮色苍苍的村口,在清早结满白霜的井台上,在黄昏的灶火边,在黑夜的老磨坊边,你们温存地叫着我的小名儿的声音——那散发着苦艾的气息的声音啊。‎ 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你在故乡的大地上消失了,却永远地流淌在我的心头。‎ ‎(选自《人民日报》)‎ ‎9.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 ‎ ‎10.“故乡的山泉,你这清冽、甘美的慈母之乳啊!”一句,在文中两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1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故乡的山泉消失了”,其作用有什么异同?‎ 答: ‎ ‎12.根据全文“故乡的山泉消失了”相关内容,联系现实分析作品的主旨。‎ 答: ‎ 答案精析 ‎1.①天下第一桩本身观赏性高,香气柔和高雅。②郑有樟从小命中缺木,天下第一桩正好又是香樟木桩,他自认为和天下第一桩有缘。‎ 解析 试题问的是郑有樟偏爱天下第一桩的原因,可从天下第一桩和郑有樟两个角度分析。天下第一桩本身价值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而且它“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再从郑有樟的角度分析,郑有樟从小命中缺木,所以取名“有樟”,而天下第一桩正好又是香樟木桩,所以当天下第一桩出现在郑有樟眼前时,他认为这是难得的缘分。‎ ‎2.①通过根雕精美贵重可阮大头仍不愿用天下第一桩交换,衬托出天下第一桩的价值。②设置悬念,推动故事发展,引出后面三位藏友出主意的情节。③突出郑有樟、阮大头对天下第一桩的喜爱,突显郑有樟的诚恳与阮大头的固执。‎ 解析 作用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展开分析。本题中,郑有樟用贵重的根雕与阮大头作交换,而阮大头不为所动,在内容上衬托出树桩的珍贵无比,也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阮大头没有收下根雕,这才有了下面三位藏友出主意的情节,所以从结构上看,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面的情节。‎ ‎3.①做事有原则,搞收藏不在乎升值不升值,只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郑有樟出高价买天下第一桩也不能打动他;②为人坦率爽快,每次对话,直截了当,直奔主题;③重义轻利,起初不愿将天下第一桩卖给郑有樟,最后看到郑有樟对树桩的深情,忍痛割爱。‎ 解析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把人物的言行、小说的情节结合起来分析。阮大头搞收藏,只要他看中的,砸锅卖铁也会收下来,自己喜欢的,即使别人出再高的价也不愿卖,从这一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从阮大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坦率爽快;而最后阮大头被郑有樟的真诚与用心打动,忍痛割爱,体现了他重义的品格。‎ ‎4.(示例一)同意删除。①故事讲到郑有樟搬走天下第一桩,已经结束,后两段显得多余,破坏故事的完整性;②没有这两段,小说结尾更加简洁精练,以场景描写结尾给人想象的空间;③删除最后两段,也不影响小说主题思想的表达。‎ ‎(示例二)不同意删除。①这一结尾中,郑有樟根本不在乎别人“神经病”“作秀”等议论,更突出了他对天下第一桩的痴迷;②这一结尾,突出了郑有樟宽宏大量、乐观积极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小说氛围来讲,以主人公得到来之不易的东西的欢快舒心结尾,更符合小说的整体格调。‎ 解析 本题问的是是否同意删去小说结尾两段,既然是小说原有的结尾,一定可以从“不同意删除”的角度回答,理由则可以从最后两段的作用的角度去考虑。当然也可以回答“同意删除”,理由则可以从最后两段的坏处和删除两段之后的好处的角度去考虑。不管是分析作用,还是坏处和好处,都应该将具体内容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艺术手法等联系。‎ ‎5.①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结尾巧设突转,且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6.①勤劳能干;②懂得感恩;③淳朴厚道;④为人正直。‎ ‎7.①作为线索人物,推进情节发展。②衬托人物:陈老板的老谋深算、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使得二孬的形象更加鲜明。③突出主题:陈老板形象的塑造,丰富了小说标题“田园牧歌”的深层意蕴,增强了小说的反讽意味。‎ ‎8.①从情节角度看,以“田园牧歌”为题,高度概括了全篇叙述的主要情节,即陈老板授意、出资,二孬夫妇等精心打理沟地,创建“田园”的过程。‎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以“田园牧歌”为题,揭示了陈老板、二孬、县上大小干部们等三类人心中的“田园牧歌”图景,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 ‎③从主题意蕴表达来看,以“田园牧歌”为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表层上,“田园牧歌”是指羊凹岭村沟地生机盎然的和美田园生活景象;深层上,“田园牧歌”是指陈老板为逢迎县里干部、要人等而刻意伪造的“田园生活”,以及县里来客们用于享乐、消遣、游戏的“田园”。这二者的背离,针砭了当下社会部分干部的不正之风与一些商人的投机心理,引人深思。‎ ‎④从读者阅读接受心理看,以“田园牧歌”为题,将该词语常态下的本意与特定文本语境的临时含意作了比照,这一反转,具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产生了较强的张力。‎ ‎9.排比、比拟。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罗列故乡的山泉美好的各个方面,是排比修辞;“如歌的行板”比喻山泉的清澈流淌,“带着母亲般的温和”拟人表现山泉给人的感受。写出了故乡山泉的美妙无比。‎ ‎10.写出了故乡的山泉对故乡土地及人们生命般滋养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故乡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同时对故乡中某些令人流连的东西的逝去表示深深的遗憾和怀念。‎ ‎11.(1)相同处:都是为了照应题目,并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不同处:①开头写主要是交代事实,引出下文回忆;②结尾写主要是照应上文,抒发眷恋的情感。‎ ‎12.①根据文章内容,这个村子好多土地已经被开发商“征走”,不久就要建成一个高尔夫球场,可以看出山泉的消失应该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导致乡村的美被破坏。②从作者描述来看,他知道这种情况难以改变,所以十分无奈,他只能用这样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无限眷恋之情。③也是一种呼唤,希望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保护家乡,保护人们的生存根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