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16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历史底蕴的缺乏在转型时反而成为优势,使其更容易放弃“原来的自己”。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但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却阻碍中国的现代转型。近代历史上,早期改良派人物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事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亦人道也。”这是当时的代表性思潮。此后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与其说是向现代转型的一种努力,不如说是对“道统”与“治统”的竭力维护。再往后,即使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专制的丧钟,依然有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终结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叶帆《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向现代转型艰难的原因,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顺治皇帝祭告黄帝文中关于“道统”“治统”的话中可见一斑。 B. 道统主要指古代圣君、贤臣、孔孟诸位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的思想;治统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传统。 C. 儒家思想传统被认定为道统,历史上虽然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在几千年里可以说被天下人极为看重。 D. 历代帝王注重的不是儒家思想的真理和魅力,而是其对封建专制合法性的诠释及对统治秩序的巩固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6 为巩固统治,历代帝王均对承继道统极为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 B. 文章第三段分析指出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和“新治统”作为巩周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C. 文章逐层递进地分析论证了“道统”“治统”是阻碍中国现代转型的原因。 D.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真正终结了 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境遇相似,却没有能够通过改良或革命向现代转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有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的羁绊。 B.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关于改良的思潮、运动,与其说努力向现代转型,不如说竭力维护道统与治统。 C. 辛亥革命敲响封建专制的丧钟,仍有称帝闹剧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区别在于是否真正终结道统与治统。 D. 所谓“继道统”,是为巩固专制统治;所谓“新治统”,是为完善专制统治。两者均是对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阻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微软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将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 微软宣布将投资5000万美元,使用人工智能来对抗气候变化。此项投资是微软“五年计划”的一部分。微软表示,为了实现对抗气候变化的目标,需要用到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将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微软首席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Brad 16 Smith)表示,搜集的各种原始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健康状况,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等的情况。但是,有了这些数据还不够,还需要技术来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人工智能能通过收集来自地面、空中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分成人类可以理解的各种类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观察地球环境系统及其变化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 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在使用微软的人工智能和云技术了,比如新加坡公司 JTC 就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楼宇的电力使用效率。JTC 已经在 Microsoft Cloud 平台上实现了对其所辖的39栋楼宇的监控和管理。利用部署到楼宇中的传感器搜收集到的数据,JTC 现在能在故障发生前识别并修正错误,这降低了15% 的电力消耗。 (《微软将投资利用人工智能对抗气候变化》节选自《砍柴网》2017/12/19 ) 材料二: 因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联合国最高环境“地球卫士”荣誉,这也是本年度唯一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项目。2016年8月,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代替打车、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攒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们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据支付宝数据显示,到现在5亿人累计碳减排792万吨,种下1.22亿棵真树,总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 据了解,“地球卫士”是联合国的最高级别全球环境奖。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2005年设立,以表彰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变革性积极影响的杰出人物或机构。UNEP认为,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技术有力的降低了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5亿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1.22亿棵真树,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这并不是蚂蚁森林第一次受到联合国认可。今年4月,支付宝蚂蚁森林入选蓝天保卫战年度案例。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官网再度点赞称,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具有可供借鉴的普世意义。 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技术公益模式正被全球更多地区采纳。6月25日,受支付宝蚂蚁森林启发,菲律宾领先的电子钱包GCash上线了菲律宾版蚂蚁森林GCash Forest,鼓励菲律宾人通过日常生活中低碳行为更好保护环境。蚂蚁森林的创新模式,也被全球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收录到案例库。 (《带动5亿人种下1.22亿棵真树 联合国授予蚂蚁森林“地球卫士”》节选自胡华成《头条号》2019/09/20) 材料三: 16 西媒称,竹子不只是大熊猫的食物,还可以用来解决贫困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由于竹子并非木本植物,而是草本植物,因此生长迅速。竹子用途也十分广泛,不但可用作建筑材料或纺织原料,其根系还可以形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同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4日报道,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竹藤组织国际政策负责人德拉培尼亚指出,该组织发布的2015年至2030年战略规划旨在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从制造脚手架、一次性制品替代物,再到制造竹炭,竹子能够在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德拉培尼亚表示,竹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并且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因此竹子应当被视为一种对抗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然而,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家都忽视了竹子的潜在价值。该组织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将竹子纳入自身的农林业体系当中,使竹子能够在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报道称,世界上最懂得利用竹子的国家当数中国。在全球竹子生产市场的700亿美元投资中,仅中国就占了其中的350亿美元。中国大约有800万人从事竹子相关行业,预计明年这个数字或将达到1000万人。竹子相关行业为解决贫困问题也作出了贡献。如今竹子已经不单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反映出当今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生长着大约500余种竹类植物。 报道称,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懂得使用竹子制造竹筏、竹椅,编织竹席,制造乐器,甚至利用竹子做成舒适的竹枕。如今在中国大城市里,一些房子的外围依然环绕着使用竹子制成的脚手架,形成一道现代与传统相融的独特风景。竹子柔韧性极强,在强台风天气下甚至比钢筋更具优势。中国国宝大熊猫最喜爱竹子这种食物。不只是大熊猫,就连中国人也食用竹笋,将其视为佳肴。 德拉培尼亚指出,竹子早已不只是一种古香古色的装饰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应当将其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使其能够造福全人类。 (西媒:《世界应向中国学习利用竹子》 转自《参考消息》2019/09/17 ) 4.下列不属于对抗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具体措施的一项是:(3分) A.搜集包括空气、陆地、水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种原始数据,时刻监测地球环境系统和其变化。 B.运用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 C.支付宝用户通过步行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方式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养大虚拟树。 16 D.将竹子的利用纳入全球战略议程当中,重视它的潜在价值,发挥其优良特性,普及竹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软公司希望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对大量有关地球气候、水、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转换成可执行的措施。 B.支付宝蚂蚁森林通过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 C.中国的土地上竹类植物品种众多,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竹子产业的蓬勃发展,表现出中国人全力发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坚定决心。 D.德拉培尼亚希望致力于利用竹子促进可持续发展,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只需四五年时间就可成材有利于恢复因工业活动而退化的土壤。 6.为了提倡环保,今年9月,16岁的瑞典女孩桑伯格搭乘“零排放”的环保帆船,用两周时间渡过大西洋出席纽约的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墨西哥出现了只能点蜡烛,饮用过滤水但每天需付2000美金房费的Azulik Hotel。毋庸置疑,这种让环保政治化、精英化、贵族化、反科学反工业的极端方式是无法持续的。根据提供的三则材料,谈谈你在环保理念方面获得的启示,请分条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望乡的牧神 余光中①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草,在渐渐寒冷的天气里,久久不枯。空气又干,又爽,又脆。我几乎以为,站在四围的秋色里,那种圆溜溜的成熟感,会水远悬在那里,不坠下未。终于一切瓜,一切果都过肥过重了,从腴沃中升起来的仍垂向腴沃。每到黄昏,太阳也垂垂落向南瓜田里,红橙橙的,一只熟得不能再熟下去的,特大号的南瓜。日子就像这样过去。晴天之后仍然是晴天之后仍然是完整无憾饱满得不能再饱满的晴天,敲上去会敲出音乐来的稀金属的晴天。就这样微酩地饮着清醒的秋季,好怎么不好,就是太寂寞了。在西密歇根大学,开了三门课,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写信。但更多的时间,我用来幻想,而且回忆,回忆在有一个岛上做过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到半夜以后。我不知道,我的寂寞应该以时间或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独自坐到午夜,万籁俱寂之中,听胡髭无赖地长着,应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 16 这样说,你就明白了。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我不过是个客座教授,悠悠荡荡的,无挂无牵。我的生活就像一部翻译小说,情节不多,气氛很浓;也有其现实的一面,但那是异国的现实,不算数的。 在我教过的美国大孩子之中,劳悌芬和其他少数几位,大概会长久留在我的回忆里。那年的秋季,本来应该更长更长的。是劳悌芬,使它显得不那样长。我仍记得,那天早晨刚落过霜,我正讲到杜甫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忽然瞥见红叶黄叶之上,联邦的星条旗扬在猎猎的风中,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自头盖骨一直麻到十个指尖。有三四秒钟我说不出话来。但脸上的颜色一定泄漏了什么。下了课,劳悌芬走过来,他说:“我家在农场上,星期天就是万圣节②了。如果你有兴致,我想请你去住两三天。” 我们向南方出发了秋,确是奇妙的季节。每个人都幻觉自己像两万尺高的卷云那么轻,一大张卷云卷起来称一称也不过几磅。又像空气那么透明,连忧愁也是薄薄的,用裁纸刀这么一裁就裁开了。 到了劳悌芬的家。太阳已经偏西。夕照正当红漆的仓库,特别显得明艳映颊。一个丰硕的妇人从屋里探头出来,大呼说: “我晓得是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风好冷,快进来吧!” 大家在晚餐桌边坐定。他的母亲给了晚餐桌上暖洋洋的气氛。她是一个胸脯宽阔,眸光亲切的妇人,笑起来时,启露白而齐的齿光,映得满座粲然。她一直忙着传递盘碟。看见我饮牛奶时狐疑的脸色,她说: “味道有点怪,是不是?这是我们自己的母牛挤的奶,原奶,和超级市场上买到的不同。等会你再尝尝我们自己的榨苹果汁。”晚餐后,他母亲移走满桌子残肴,为大家端来一碟碟南瓜饼。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似乎可以那样一直延续下去。那一夜,我睡在劳悌芬家楼上,想到很多事情。南密歇根的原野向远方无限地伸长,伸进不可思议的黑色的遗忘里。地上,有零零落落的南瓜灯。我想得很多,很乱。高梁肥。大豆香。想到抗日战争。想冬天就要来了,空中嗅得出雪来,今年的冬天我仍将每早冷醒在单人床上。大豆香。想在密歇根香着在印地安纳在俄亥俄香着的大豆在另一个大陆有没有在香着?高粱肥。大豆香。大豆香后又怎么样?我实在再也吟不下去了。我的床向秋夜的星空升起,升起。大豆香的下句是什么?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所以说,我一整夜都浮在一首歌上。那些尚未收割的高粱,全失眠了。这么说,你就完全明白了,不是吗?那年的秋季特别长。 1966年10月24日追忆 【注】①余光中,中国台湾作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任教。②万圣节:西方的传统节日。 16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听胡髭无赖地长着,应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运用通感手法,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B. 文章写作者讲杜甫的诗句时看到秋景而感到“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表达了一种飘零感,引起了劳悌芬的共鸣。 C. 文章在语言上使用了一些长句,虽然长而堆叠,但是并没有使读者感到重复啰嗦,反而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 D. 文章善用照应手法行文,如文章开头描写异国秋景中“特大号的南瓜”与后文中“南瓜饼”“南瓜灯”相照应。 8.文章写作者到劳悌芬家过万圣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文章反复出现“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16 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 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 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D. 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C. 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 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16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古诗歌,完成14~1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股,建立周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6 (1)《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 ,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 ,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 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 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7.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 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 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 就像地上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16 A. 天马行空 无能为力 泪如雨下 荡气回肠 B. 我行我素 鞭长莫及 泪如雨下 动人心魄 C. 我行我素 无能为力 热泪盈眶 荡气回肠 D. 天马行空 鞭长莫及 热泪盈眶 动人心魄 19.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正从眼前流过。 C.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正淙淙地流过。 D.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话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电于书和纸质书的___①,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电子书虽方便快捷容量大,但___②;而纸质书虽没有辐射等弊端,油墨沁香,传统厚重,但有些书籍的厚度却常常令我们望而生畏,所以,两者各有干秋,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各有其使用的人群,电子书的发展___③。 21.请说明下面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5分) 内容: 寓意: 16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6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B 2. A 3. B 4.A 5.B 6.①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降低能耗,使环保科学化。②运用数字科技降低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更多人参与日常简单的环保活动,如步行、植树、拒绝一次性餐具等,使环保平民化。③运用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使环保生活化。④开拓传统材料的新用途,在环保的同时兼顾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化。 7.B 8.①劳悌芬家“暖洋洋的气氛”与之前的“无聊”“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身在异国的作者感到了温暖。②万圣节是西方传统节日,到劳悌芬家过万圣节,进一步引发了作者对故土、祖国的想念及牵挂之情。 9.①在行文上,贯穿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②反复出现,渲染氮围,使作者的情感更显沉郁。③多次以漫长的秋来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0. B 11. D 12. B 13. (1) 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能够免掉。 (2)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 参考译文: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学究出身;第二次参加考试,考中进士甲科.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州运五万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吴时给转运使写信说:“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能够免掉。华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军队早上出发晚上就可到达了。”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 16 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征召吴时为属下。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吴时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的学生有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报,说:“那中间所说的话,都是我不忍心听到的。”吴时立即烧了他的信,说:“你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 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县,又贬他担任鼎州通判;没有赴任,提举河东常平司。荒年,发放官库粮赈济百姓。童贯经略北方,常以边防的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而取消他节度使之职。 吴时被召为工部员外郎,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大观时兴起算学,议论把黄帝作为先师。吴时说:“现在春祭圣祖,祝板上写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仅列中祭.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当用什么礼对待呢?”于是停止。升为太仆少卿。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回去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对他说:“攻取燕州必定招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几年后去世,年七十八岁。 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 京师两个学府(国子监与太学)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 14.BE 15.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分) 1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燕然未勒归无计 17. B 18. C 19. D 20. ①优缺点相互补充。 ②闪烁的电子屏会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或可能会产生辐射) ③并不会必然导致纸质书的消亡。(或不会影响纸质书的发展) 21.内容:孩子背上长着美丽的翅膀,家长却正在用硕大的剪刀剪孩子背后的翅膀。(2分) 寓意:翅膀象征着孩子奇妙的想象力、自由、个性等,剪翅膀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和个性。漫画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3分) 22.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不如还孩子一片天 16 近日,一张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儿子头上,这令无数网友感动并大呼父爱如山。但又有好事者同时晒出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驾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这位英国父亲将伞给了自己,但是小女孩看起来挺开心的。”两种背道而驰的做法引发网友的更多争议。 下雨了,父亲和孩子撑着伞回家,本是在寻常不过的事,为什么会成为热议的新闻?在我看来,是这两位父亲的做法触动了中国人对于比较中西式教育的敏感神经。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自古就有。当奉行孔孟之道,推崇私塾授课的古老中国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现代化教育逐渐浮现,并从初始的仿照西方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又一次发生碰撞,在中国甚至激起了持有对立观点的两派,更有崇尚西式教育的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中西教育碰撞出的火花越来越大。言归正传,父亲与孩子如何分配一把伞已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或者文化的代言,如华人父亲宁愿自己湿透也要为孩子遮雨的行为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独生子女政策让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群长辈围着一个晚辈忙得团团转的现象。而那位英国父亲索性让女儿在雨中玩耍,这对于一些“含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中国父母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华人父亲没有抱着孩子一起打伞,而是让他自己走回家,这是很多家长应当学习和注意的地方。相反,英国父亲任由孩子淋雨,置孩子的健康于不顾,是万万不可的。 很深一点讲,我认为当代青年人要学会适时独立,学会断奶,让社会上的“啃老族”少一些。另外,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是单方向的,父母把儿女带到世上,不欠儿女什么,唯一要负责的就是儿女的为人处世。父母要给年幼的孩子满满的爱,让他们快乐成长。但最终要让他们明白爱是相互的,不能一味索取。正如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封绝望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流露出的正是全心全意付出换来的却是沉迷于网游,六亲不认的儿子的绝望心情。 对天下父母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老了,儿女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所以与其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不如适时放手,还孩子一片天。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反过来又能与周围的人分享爱传递爱。活出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最好,我想说,中西式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集二者之优点,探讨出符合各自国情,又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方式。 1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