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高一3月月考试题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高一3月月考试题语文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向空灵的美丽转身。他以境为高,以逸为上,其诗也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意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王维所在的盛唐。罗宗强先生在《唐诗小史》中反复说的“兴象玲珑”“玲珑淡泊、无迹可寻”,就是严羽早就说过的盛唐诗的基本特质,也是对王维诗之“空灵”的界定。如果说,意境创造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那么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 王维特别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其玄幻的迷离美。王维的诗中,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是变动不居、空幻不实、美不胜收的。王维的最大本事,就是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展现哲学超越,以最简约的形式来表现最华丰的诗意内涵,诗的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分合有无、瞬间永恒、动静变常的境界。‎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十分关注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王维诗中思考与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王维最喜欢描写自然山水的自然状态(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中都喜欢出现景物描写),最喜欢描写落日(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最喜欢描写秋天(介于夏天的热烈与冬天的肃杀之间)。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表现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的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他诗中所讨论与反映的哲学命题包括:现象与本质,规律与超验,个别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瞬间与永恒,以及有无生灭、动静变常等等。他的诗契合刹那永恒的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 王维的诗,是盛唐盛世的特殊产物,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形成其特有的闲适恬静、清秀空灵的美学境界。如果真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的话,杜甫现实主义,李白浪漫主义,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王维是以诗来做人类终极关怀之思考的,其诗是哲学的诗,是诗的哲学。因此,读王维的诗是一种智性与审美的挑战。‎ ‎(摘编自王志清《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维的诗实现了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风格空灵,意境上显出高度的成熟。 B. 王维特别擅长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表现具有象征意味和玄幻的迷离美的境界。 C. 王维的诗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通过抽象表现佛义禅理,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 D. 王维的诗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灵气,具有象征主义风格,可谓哲学的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主要从境界、意旨两方面介绍了王维诗歌的特点,高度评价了王维的地位。 B. 文章题为《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所选部分重在阐发王维诗歌的特点。 C. 文章重点分析了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 D. 文章先交代王维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细致分析其特色,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维的诗可以说达到诗歌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在这一方面他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 B. 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 C. 王维的诗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可以说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 D. 读王维的诗是智性与审美的挑战,因其闲适恬静、清秀空灵,富于哲学思考。‎ ‎(二)小说阅读(10分)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马谡拒谏失街亭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郃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郃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 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张郃受计引军而行。‎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 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 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郃引兵追来。‎ 赶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视之,乃魏延也。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军杀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二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皆是魏兵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魏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天色将晚,兵分三路。魏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轻进,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起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知司马懿、张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 ‎4.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马谡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说明其不能认识到街亭乃汉中咽喉,盲目自大,轻视魏国。‎ B.“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说明马谡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街亭失守不过是“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之故。‎ C.布置街亭防守之务,马谡云“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马谡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暴露无遗。‎ D.当司马懿大军围山之时,马谡杀二将以正军心,见事不妙改攻为守,可以看出马谡还是有一些魄力和军事才干的。‎ E.“马谡见事不谐,教军士紧守寨门,只等外应。”说明马谡临机应变,同时也预料到诸葛亮一定早有准备,必定会调兵援救。‎ ‎5.选文中描写了马谡的“三笑”,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3分)‎ ‎6.你认为,谁应对街亭之失负主要责任?(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65分)‎ ‎(一)阅读《兰亭集序》选段,完成7~9题。(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群贤毕至 全 修禊事也 临水而祭,以消除不祥 ‎ B.畅叙幽情 幽深内藏 映带左右 映衬,围绕 ‎ C.列坐其次 处所,地方 信可乐也 实在 ‎ D.茂林修竹 修整  清流激湍 流势很急的水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在)B. 亦足以畅叙幽情   (副词,用来) C. 俯察品类之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 所以游目骋怀   (连词,因此)‎ ‎9.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序,大多作为著述的前言,如《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 B. “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为干支纪年。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C.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春表示春季的第一个月,仲春表示春季的第二个月,季春表示春季的第三个月。 D. 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阅读《阿房宫赋》选段,完成10~12题。(9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吝惜。‎ C.奈何取之尽锱铢 取:取得。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11.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和特色的一项是(3分)( )‎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宫,“宫”的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 B.赋,“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韵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自己的思想。 C.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三)阅读《苏武传》选段,完成13~15题。(9分)‎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B.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C.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D.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足下:敬辞,这里是李陵对苏武的敬称。古人的称呼中,表示尊敬的还有陛下、殿下、阁下等。 B. 长君:称别人的兄长,指苏武的哥哥苏嘉。‎ C. 春秋:在这里指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另外四部经书是《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D. 爵通侯:爵位到了列侯。通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武家破人亡,经历悲惨。两个兄弟先后因过自杀,母亲过世,妻子改嫁,孩子们不知道存亡。 B. 苏武忠于汉室,坚守气节。虽遭遇不幸,但苏武依然感念汉武帝的恩德,坚守气节,拒绝招降。 C. 李陵叛国求荣,劝降故友。李陵被俘虏后选择投降,并因此获得高官厚禄,并且主动劝降苏武。 D. 汉武帝年老昏聩,刻薄残暴。汉武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几十个没有犯罪的大臣被无辜灭族。‎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8题。(9分)‎ ‎(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 ‎(节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耻辱B. 今虽欲自雕琢   雕琢:修饰,美化 C. 论次其文      次:次序D. 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以通其狂惑 B. 退而深惟曰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C. 然后是非乃定    乃喟然而叹曰 D. 重为乡党所笑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18.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书”是一种文体。这里“书”指书信,甲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情感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 B.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C.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消极、悔恨、妥协,是在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D. 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五)文言翻译(10分)‎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4分)‎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4分)‎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2分)‎ ‎(六)唐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0、21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④,端居耻圣明⑤。坐观⑥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⑦。‎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涵虚混太清〕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清:指天空。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④〔欲济无舟楫〕济,渡。楫,划船用具,船桨。⑤〔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⑥〔坐观〕一作“徒怜”。⑦〔徒有羡鱼情〕徒,只能。一作“空”。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20.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八月秋水上涨,洞庭湖水与岸齐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开头两句,把洞庭湖写得汪洋浩瀚、开阔雄浑,为下面抒情做了铺垫。‎ B.五六两句由眼前景物触发,上句比喻,下句夸张,表达自己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闲居无事的耻辱之感和要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愿。‎ C. 七八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古语而另翻新意。“垂钓”自然地照应“湖水”,“羡鱼”表达自己愿意效力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D.这是一首干谒诗,愿望强烈,写来却委婉含蓄,不露痕迹,称颂对方措辞得体,写景与表意自然和谐。可以说“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2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七)名句名篇默写(13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两句描写了在滕王阁上望见重叠的山峰高耸苍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则写出滕王阁之壮美。‎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 ‎。”‎ ‎(5)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 ‎,。”‎ ‎(6)《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运用(6分)‎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 C.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D. 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D.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四、写作训练(60分)‎ ‎25.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是由一道道风景组成的,而生命中不经意间触动你心弦的人则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请以“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叙事记叙文。‎ 友情提示: ‎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①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②行动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描述行动是人物描写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④心理描写。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 ⑤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达到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1.B【解析】A.原文说“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也就是说王维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出现变化,这里并不是在讲王维诗歌的变化;C.“通过抽象”错,从倒数第二段“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来看,王维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而不是抽象来表现佛义禅理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的;D.“具有象征主义风格”错,文中提到“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说得并不确定。故选B。‎ ‎2.C【解析】C.“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错,文章重点分析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读者难于理解;而且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更多地属于内容范畴而不是形式范畴。故选C。‎ ‎3.B【解析】B.“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的原因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从二、三段来看,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原因在于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自然光影玄幻的迷离美,也有哲学思考、诗性情感方面的原因。故选B。‎ ‎4.BE ‎5.①马谡“三笑”,一笑孔明“多心”,二笑王平无能,三笑司马懿胆怯,“彼若有命,不来围山”。②马谡“笑”三次,分别表露其性格:一意孤行,公然违令,目无“丞相”;死守“兵法”,刚愎自用,看轻同僚;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觑劲敌。‎ ‎6.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胜。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7.D【解析】修:长 ‎ ‎8.D【解析】所以,用来……的 ‎9.A【解析】《兰亭集序》是书序,而《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10.B【解析】喜爱。‎ ‎11.D【解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是作者展开想象写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 ‎12.C【解析】“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表述有误,应是“指全国各地”。‎ ‎13.A【解析】本题中,“矣”是语气词,其后可断开,故排除CD;“效死”是固定词语,不能断开,故排除B。 ‎ ‎14.C【解析】C“春秋”在这里指年岁。‎ ‎15.C【解析】李陵投降出于很多原因,并非是卖国求荣。另外,主动劝降苏武于文无据。‎ ‎16.C【解析】次:编次,编纂。译文为: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到的文献和材料。‎ ‎17.B【解析】B都是连词,表承接。A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C副词,才;连词,于是。D与“为”连用,表被动;助词,所字结构。 18.C【解析】“消极、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19.(1)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想让后世的人了解自己。‎ ‎(2)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 ‎(3)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20.B【解析】“夸张”说法错误,“耻辱”说法过重。‎ ‎21.①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而深感惭愧的心情。面对浩瀚的洞庭湖,作者感叹“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②对施展才华和张丞相能援引自己的渴望。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22.(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时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3.C【解析】 A.“了”改成“的”,《人类简史》做主语。B.缺宾语,“试图解开……的问题”。D.介词残缺,在“对”的前面加上“本着”‎ ‎24.D【解析】A.出版社除了…外,图书营销…第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中途易辄) B.…‎ 的原因,仰赖的就是…重复赘余 C.“见诸于”删去“于”‎ ‎25.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