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喧嚣(xiāo) 渲染(xuān) 五行(xíng) 成年累月(lěi)‎ B. 憎恶(zèng) 内疚(jiù) 撬开(qiào) 缚鸡之力(fù)‎ C. 徜徉(cháng) 胸脯(pú) 难堪(nán) 惴惴不安(zhuì)‎ D. 感召(zhāo) 应用(yìng) 金樽(zhūn) 战战兢兢(jī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渲染的渲应读“xuàn”;‎ B项,憎恶的憎应读“zēng”;‎ D项,感召的召应读“zhào”,金樽的樽应读“zūn”。‎ 故选C。‎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和睦 煽动 救济 隽永 B. 仁慈 亵读 衰老 萧索 C. 辨护 联翩 小憩 激励 D. 辗转 园满 收敛 口头禅 ‎【答案】A ‎【解析】‎ - 20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B项,亵读应为“亵渎”;‎ C项,辨护应为“辩护”‎ D项,园满应为“圆满”。‎ 故选A。‎ ‎【点睛】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考查的许多词语出自课本,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剥削 削减 削弱 削果皮 B. 横竖 蛮横 横财 横祸 C. 抹布 涂抹 抹黑 转弯抹角 D. 依据 证据 论据 据为己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本题中A 项“剥削 削减 削弱”读音为xuē,“削果皮”读音为xiāo。B项“横竖”读音为héng,“蛮横 横财 横祸”读音为hèng;C项“抹布”读音为mā,“涂抹 抹黑”读音为mǒ,“转弯抹角”读音为mò; D项都读成jù。故选D。‎ ‎【点睛】字形字音题是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题型,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生僻字。做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4. 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福楼拜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_______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2)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努力防止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________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 ‎(3)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________形成传统,作为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 20 -‎ ‎(4)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_______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 敏捷     玷污     况且     无时无刻 B. 敏捷     污染     而且     无拘无束 C. 敏锐     玷污     而且     无拘无束 D. 敏锐     污染     况且     无时无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敏锐:反应灵敏,目光尖锐。敏捷:指反应(多指动作或言行)迅速快捷。本句要表达的是善于用灵敏、尖锐的目光去观察事物,故用“敏锐”更恰当。可以排除AB;‎ 玷污:污辱,使不光彩;指奸污;不干净。污染:使沾上脏物或有害物质。本句要表达的是不要让任何政治的灰尘和政治的微生物使我们的面容不干净,故用“玷污”更恰当。可以排除D项。‎ 而且:意思表示递进或强调。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本句强调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并形成传统,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用“而且”更恰当。‎ 无拘无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限制。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每时每刻,一直,随时的意思。本句指读者可以自由没有限制地漫游岁月的长河,故用“无拘无束”更恰当。‎ 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5. 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 不假思索     车水马龙     德高望重     顶天立地 B. 各抒己见     古色古香     长篇大论     不名一文 C. 粗枝大叶     大失所望     举足轻重     气象万千 - 20 -‎ D. 如愿以偿     名存实亡     弱不禁风     赞口不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词义辨析该词的感情色彩。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A项,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是褒义词;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是褒义词;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是褒义词;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是褒义词。‎ B项,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中性词;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是中性词;长篇大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是贬义词;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是贬义词。‎ C项,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是贬义词;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是中性词;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是褒义词;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是褒义词。‎ D项,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是褒义词;名存实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是贬义词;弱不禁风: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是贬义词;赞口不绝:指很好,不住口地称赞。是褒义词。‎ 故选A。‎ ‎【点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我们把词语的基本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这种特殊的附加意义,叫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成果”和“后果”的基本意义都是“行为的结局”,但前者是指好的结局,含有肯定、赞许的色彩;后者指坏的结局,含有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中性词是针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的,不仅仅是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它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即中性感情色彩的词语。‎ ‎6. 下列各项中作者、作品、国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乡》鲁迅——中国 B. 《论友谊》培根——英国 C 《听泉》东山魁夷——日本 - 20 -‎ D. 《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俄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D项,有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故选D。‎ ‎【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7.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烈的要求    猛烈的炮火     剧烈的运动     热烈的掌声 B. 鲜丽的色彩    鲜明的对比     鲜艳的花朵     鲜活的事例 C. 严酷的剥削    严正的立场     严峻的制度     严厉的打击 D. 深厚的感情    深切的怀念     深重的灾难     深奥的道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C“严峻的制度”中“严峻”不能修饰制度,往往修饰“现实”。‎ ‎8.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B.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答案】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活泼的身影可以浮现在眼前,但是快乐的歌声不能浮现在眼前。C项主语残缺,“通过……使”介词的滥用导致主语残缺。D项语意不明,身体瘦弱到底指的是张教授还是张教授的父亲,不清楚。‎ - 20 -‎ 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9.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次比赛中,我们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 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C.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 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A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这里是说“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使用不当;‎ B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这里是说“艰苦的努力”,使用正确;‎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这里是说人很多,很热闹,使用不当;‎ D项,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这里是说“发言者各抒己见”,使用不当。‎ - 20 -‎ 故选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0. 下列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③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 ③⑤①④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②①⑤④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语段阐述了学校与教育的关系。由语段内容可以看出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和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也是……,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BD;判定③⑤的位置。⑤是紧接③来说的,故③⑤排列,排除C。‎ 故选A。‎ 第Ⅱ卷 (共30分)‎ 一、共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请帖 乔叶 - 20 -‎ ‎①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②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③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④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 )。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⑤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 )地和父亲吵了个( )。——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⑥“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⑦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⑧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⑨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⑩“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⑪“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⑫“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⑬“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⑭“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⑮“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吐口”。‎ ‎⑯“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⑰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⑱“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⑲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 20 -‎ ‎⑳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㉑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㉒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㉓“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㉔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 ‎㉕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㉖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㉗“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㉘“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㉙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㉚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11. 第①段中“圣旨”的含义是什么?‎ ‎12.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的请帖”指的是什么?“父亲的请帖”指的是什么?‎ ‎13. 文末“我”发现了“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是因为 A. 用扫雪的方式向即将结婚的女儿表达他深深的歉意。‎ B. 用扫雪的行为邀请我回家,原谅“我”之前的任性。‎ C. 默默掸雪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慈爱。‎ D. 对于即将出嫁的女儿,父亲已不再与之争吵。‎ ‎14. 在文章第④⑤段的空白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A. 说长道短 振振有词 一尘不变 B. 三言两语 强词夺理 天崩地裂 C. 一言不发 理直气壮 翻天覆地 D. 口口声声 据理力争 排山倒海 ‎15. 文章第㉕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16. 下列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0 -‎ A. 小说 B. 记叙文 C. 说明文 D. 议论文 ‎【答案】11. 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和命令。 ‎ ‎12. 我的请帖:一张签着我和男友名字的结婚邀请书。父亲的请帖: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的行为。 13. B 14. C ‎ ‎15. 强调父亲扫雪的路程之远,父亲用这种方式邀请我回家,表明父亲已经原谅了我,突出了父爱。 16. A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等。‎ 从“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 “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可知,父亲“独断、专横”,我们丝毫不敢违拗他的意愿,第①段中“圣旨”的含义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和命令。‎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从“‘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可知,“我的请帖”指的是一张签着我和男友名字的结婚邀请书;从“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可知,父亲的请帖指的是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的行为。‎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 20 -‎ A项,“表达他深深的歉意”理解不当,父亲是用扫雪的行为表达了对“我”的谅解,邀请“我”回家。‎ B项,从文中可知,“他的倔强”是指父亲不肯原谅“我”,不让“我”回家。而此时他用扫雪的行为“温柔”地邀请我回家,是原谅了“我”之前的任性。‎ C项,“默默掸雪的动作”不是父亲原谅“我”的原因,而是发生在父亲原谅“我”之后。 ‎ D项,“父亲已不再与之争吵”不能体现“他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温柔”体现在父亲默默地用扫雪的行为表达了对“我”的谅解。‎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说长道短:议论别人好坏是非。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口口声声: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结合语境“从始自终,父亲……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使用“一言不发”恰当。‎ 第二空,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结合语境“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地和父亲吵”,使用“理直气壮”恰当。‎ 第三空,一尘不变:指周围环境或人物没有一点变化。天崩地裂:比喻重大的事变。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结合语境“和父亲吵了个……”使用“翻天覆地”更恰当。‎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句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表现主题等方面分析语句的作用。②要注意分析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及其对表达的作用。‎ - 20 -‎ 扫雪的路面“从单位到我家”,表明父亲是用扫雪的方式在邀请我回家,而父亲一大早扫雪扫了“有将近一公里远”,强调了父亲扫雪的路程之远,表明父亲已经原谅了我,突出了父爱的深沉。‎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体的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常见文体的特征,然后明确题干的要求,再结合选项内容辨析正误。‎ A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 B项,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而小说虽然也写人记事,但其情节要求相对完整,且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人物性格。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与本文不符。‎ C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与本文不符。‎ D项,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与本文不符。‎ 故选A。‎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往往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20 -‎ 二、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渚:江边 D. 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友好 ‎18. 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 -‎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 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D.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2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17. D 18. D 19. C ‎ ‎20. ①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②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侣鱼虾而友麋鹿”是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友:以……为友。‎ 故选D。‎ ‎【18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错误,这些描写流露出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固一世之雄也”是判断句;“固”应理解为“本来”;“安在”是宾语前置,应理解为“在安,在哪里”。‎ 第二句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藏”应理解为“宝藏”;“适”应理解为“享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0 -‎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三、按要求填空。(6分)‎ ‎21.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 20 -‎ ‎(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 (1). 劳其筋骨 (2). 饿其体肤 (3). 空乏其身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 骈死于槽枥之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筋”“骈”“枥”。‎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记忆的温度 翻找岁月的史书,寻找我的独家记忆;当人们在歌颂爱时,我却只愿去诉说。——题记 小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的避风港,每当依偎在她怀抱,总会感到无限温暖。一眨眼工夫,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每天房里的灯都要亮到十点多。学习的艰辛,就好似一杯浓浓的咖啡,尝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20 -‎ 还记得那是初三时候,入冬后,天气显得很冷。那天晚上,我顶着萧瑟透骨的寒风,疲惫地骑着车回到家。爸爸一人在厨房里收拾东西,妈妈还没有下班。我没多问什么就钻进自己的书房,打开灯,惊奇地发现,床边不知什么时候放了一双毛绒狗造型的棉鞋,狗的样子很可爱,胖胖的,憨憨的,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有了这小家伙,冷寂的房间顿时多出几分生机,心头也顿感温暖。我急忙去问爸爸。爸爸说:“你妈下午买的,说怕你晚上写作业冷。”听了这话,我的脚步缓慢起来,脑海想起昨晚一幕。‎ 夜深了,窗外的风吹着摇摇欲坠的枯叶。我房间的灯还亮着,父母房间也透着一丝亮光,这些亮光很容易被人忽略。面对那烦人的数学题,我沮丧到了极点,终于写完。我耗尽最后一点力站起来,可刚要起身,双脚已冻得麻木。可能是听到我的声音,妈妈从房里走出来,问我:“累了吧?想吃点什么不?我去给你做。”‎ ‎“妈,我好冷。”我拉着妈妈的手摸摸我的脸。妈妈用双手捧住我的脸说:“我的宝贝辛苦了!”我不自觉地跺了跺麻木的双脚,妈妈立刻发觉了,扶我坐到床上,帮我脱下鞋子,用手搓了搓我的脚说:“呀,你看你,冻成这样也不说一声。”随后,她用被子盖上我的脚,自己赶紧打来一盆热水,蹲下身,捧起我冰凉的双脚,轻轻放入温暖的水盆中,用双手轻轻揉搓着。一股暖流顿时从脚涌上心头。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呆呆望着妈妈头上不知什么时候生出的几根白发。一盆热水的温度,伴我度过暖暖的一晚。‎ 穿上暖暖的毛绒狗棉鞋,暖流顺着脚心上升到心头,我美美地走到爸爸跟前,让爸爸看,爸爸笑了,说:“这下不会冻脚了,来尝尝你最爱吃的糖醋鱼!”说着,端起刚出锅的糖醋鱼放到桌子上,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穿着暖暖的鞋,吃着热热的鱼,感受着母爱和父爱的温度,这是我记忆中最不能忘却的温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 20 -‎ 本次作文要求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命题作文。“记忆的温度”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温度”,修饰语是“记忆的”,写作重点是“温度”。在题意的理解上,一要注意中心词“温度”,准确理解“温度”的内涵;二要注意修饰语“记忆的”。比如有“温度”的话语是温暖人心的话语,它往往与歌颂、表扬、鼓励、鞭策、提醒等有关,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激动人心的话语,理解这一层意思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温度”一词,多角度描述,反复渲染,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温度”的内涵。“温度”的意思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题目中的“记忆的”来看,比较适合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或记叙性的散文。可以写记忆中给自己“温度”的那些人、那些事,把握了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就不会偏题离题了。另外,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这就需要考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用形象的文字去描述,用生动的细节去再现,抒写一片真情,力求文章形象生动感人至深。当然,也可在情节上做文章,将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如采用抑扬的手法,可先写因误会感觉那话语是多么冰冷,误会消除、真相大白后才发现那是世上最有温度的话语。这样,文章就会显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参考立意:写记忆中的人、事、物给自己留下的感受,让自己感受到的温暖。‎ 行文结构:‎ 首先由小时候母亲的怀抱引题,接着回忆初三时候的一件事情,展现父爱和母爱的温度,结尾部分点题。‎ 素材:‎ ‎1.温暖,会一直留在回忆中,也会弥漫在整个记忆里,让我们一直不会寒冷,这个记忆叫家,它也叫温暖。‎ ‎2. 我是被一阵香味弄醒的,是爸爸回来了,在煮鱼。我知道这应该是爸爸特意回来看我时,路过街上买的。妈妈在做自己的事,时不时揉揉手,上面淡淡的酒味和头上的舒畅都在提醒我,她曾经在我睡着时,擦着酒精为我按摩。忽然,我心中充斥了浓浓的暖意,这是家的温馨带来的温暖。夕阳的斜晖照耀,心中的温暖长存。‎ ‎3. 十月中,即使阳光也透着冷意,银杏依旧青葱,空气里漫着特有的秋季的肃杀,也溢出森冷。换季时,流感盛行,虽是生病,但现在却不感寒冷,因为有身边之人的关怀,更有回忆中的温暖。‎ ‎【点睛】‎ - 20 -‎ 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