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2020 年期末语文学科测试卷 ‎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 材料一: ‎ ‎2 月 2 日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 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 900 万,之后在 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观众深受感动,有的网友动情地说: “感谢各位艺术家的声援,热泪盈眶!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对严重的灾害,文 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 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 底蕴。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武汉,他们想的 是疫情就是命令;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疫区,他们想的是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全 国人民、各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 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这自然是一首气势干云,气韵深长的史诗,反映的是中华民 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藐视困难、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正像歌曲《坚信爱会 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生动形象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 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 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 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 了有感而发。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 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 的“立象以尽意”,也是这个意思。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 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近日一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被网友大量转 发、点赞,正是形象化表达的功效。以上两点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任何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不可 偏废。‎ 最后,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类成长的历史是在不断战胜灾难中前 进的,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疫情促使 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观念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 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这些都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对比,去反思, 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抱有远大理想,自然也会 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摘编自袁正领《如何把握战“疫”主题下的艺术创作》) ‎ ‎ ‎ 材料二: ‎ 文艺高峰是时代需要,判断一个时代文艺繁荣与否,有无高峰之作是重要依据。大众认可是判定“高 峰”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你说自己的诗好,大家都读过吗?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妇孺皆知吗?文艺界 的人说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读者、大众、老百姓认可。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筑就高峰?绵延数千年的 文明史,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这些都是文艺创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当然,筑就高峰还需具备多方条件,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等等。更关键的是作家艺 术家的胆识和努力。作家艺术家要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到时代的深处、生活的腹地中去思考;对艺术 创作始终保持热情,潜下心来,不被功利主义左右;要贡献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审美创造等等。‎ 作家必须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写作的出发点。时代是 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他要思考,这里为什么是笔直的,这里为什么要 转弯,这里为什么要爬坡?作家要穿透纷纭驳杂的表象,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通过作 品交付给读者,启迪人们认识生活,理解时代。这是作家的天职,也是文学的天职。‎ ‎(摘编自《冯骥才专访:作家艺术家要勇担时代责任》) ‎ ‎ ‎ 材料三: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传统。当下的现实主义 电视剧创作,首推表现中国城乡改革大潮的作品,它们承继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题材剧的现实主 义传统,如《鸡毛飞上天》等。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纪实题材剧,如《黄大年》《初心》都以“深扎”精 神、朴实无华取胜,向观众展现了主旋律创作的新意及其丰富性。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 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然而,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包括某些现实主 义电视剧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 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如《亲爱的翻译官》《谈判官》等“时尚职场剧”所展现的职场 与真实职场存在隔膜。此外,亟待提升的还有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如果说细节不真实还是艺术功力不 足的表现,而“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失真”等问题,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问题,它损害的是“揭示真实”的审 美价值与艺术功能。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 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 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最后,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美学观, 价值观,与以网文 IP 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审美趣味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影调唯美,但 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 迷恋、女性独立意识退化、耽于梦想、缺乏理想等。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现实题材剧创作需不 断克服、超越不足,提升艺术原创力,坚守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方能创作更多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 ‎(选目戴清《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如何才能羽翼丰满》) ‎ ‎ ‎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虽然不能彰显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主旋律,但可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有特色的插曲。 ‎ B.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指的应是创作者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能够引起人 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 ‎ C.战胜疫情的经历会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以此为契机也必将出 现文艺高峰,为后世传唱。 ‎ D.在抗疫过程中,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积极主 动思考反省,从中获得新的力量。 ‎ ‎ ‎ ‎ 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关键是具有胆识和努力这个观点的一项 是( )(3 分) ‎ A.很多人在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时,都将这一段话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其中提到了“曹 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B.明朝的张溥每读一本书,必亲自手抄,抄好了背诵后就烧掉,然后又抄,如此反复七遍才罢手。因此他 读书的地方叫做“七录斋”。 ‎ C.清朝的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D.黄庭坚在《黄山谷诗话》中曾道:“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不使语俗。” ‎ ‎ ‎ ‎ ‎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电视剧创作有着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不少优秀的作品以写实的精神,朴实的风格在很多方面都取 得了巨大进步。 ‎ B.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继承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题材剧的传统,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C.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艺术真实性低、精神厚度缺失、机械搬运生活素材、没有真 实之美感等。 ‎ D.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现实题材剧创作必须恪守现实主义精神,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加强艺术原 创,才能创作更多佳作。 ‎ ‎ ‎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 ‎ ‎ ‎5.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得简单照抄原文)。(6 分) ‎ ‎ ‎ ‎(二)现代文阅读二(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8 题 ‎ 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的。‎ ‎信使 刘慈欣 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 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 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这时,一个问 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礁石一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 已几乎无法忍受了。‎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就下起雨来。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 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 琴,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 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儿一样。 ‎ 对这个如此迷恋自己琴声的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 特的《回旋曲》,常常拉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 这是 20 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阴影下,人类的 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阴暗而迷蒙。就在这夜、这雨中,莫扎特的《回旋曲》从普林斯顿这座小楼的 窗口飘出……‎ 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 ‎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不了,教授,您明天有客人。”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您还拉琴 吗?”‎ 老人点点头,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 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 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老人在路灯下看到 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您,哦,您来这里还有人知道吗?” ‎ ‎“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 ‎“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 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 ‎ 雨后初晴的这天晚上,年轻人却没有在楼下听琴,他来到老人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小提琴。‎ ‎“不,不,我用不着别的琴了。”有很多人送给他提琴,其中有很名贵的意大利著名制琴师的制品,他 都谢绝了,认为自己的技巧配不上这么好的琴。‎ ‎“这是借给您的。”‎ 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居然没有弦!再仔细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极 细,如蛛丝一般。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时这不经意的一点滑动,那弦便发出了声音。这时,老人知 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那是太阳的声音,那是声音的太阳!‎ 老人拉起了《回旋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无边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进,慢得像晨风吹动 的薄雾;无限宽广的时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轻柔地波动着,浮在膜上的无数恒星如晶莹的露珠;能量 之风浩荡吹过,在时空之膜上激起梦幻般的霓光……‎ 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年轻人却再也没来。‎ 这样过了十多天。 ‎ 这样又过了十多天。‎ 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 ‎“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 年轻人点点头。他现在站在窗前,窗外,银河横贯长空,群星灿烂,在这壮丽的背景前,他呈现出 一个黑色的剪影。‎ ‎“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 ‎“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 ‎ ‎“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 ‎“两个信息。”‎ ‎“那么第一?” ‎ ‎“人类有未来。”‎ 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 他可以真正休息了。‎ ‎“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20 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禁 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国际公约。又过了五十年,人类的最后一颗核弹被销毁。我是在那二百年后出生 的。”‎ ‎“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我还要去三个时代,见五个人,其中有统一场 论的创立者,那是距您百年以后的事了。”‎ 他没说的还有:他在每个时代拜见伟人,都选在其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这样可把对未来的影响减到 最小 。‎ ‎“第二条信息呢?” ‎ ‎“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 ——选自《刘慈欣中短篇科幻作品》(有删节) ‎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开门见山,用一句“老人是昨天晚上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将读者直接拉进作家所营造的故 事情景中,令人禁不住去猜想“老人”和“听众”的身份和关系,从而被小说所叙述的情节紧紧牵引。 B.小说没有选取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而是选取其对人类未来命运忧虑这一点来展 开叙述,从中显示出独具慧眼的选材眼光和高超的题材取舍能力。 ‎ C.刘慈欣的笔触常常呈现诗意,使他的科幻作品富有浪漫色彩。《信使》较为完美地展现科幻的奇美、 星河的瑰丽、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无知,让读者读来心生敬畏之心。 ‎ D.小说最后结束时才点出这位老人就是一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故事在让人吃惊之时戛然而止,这 种叙述方式与悬念使用,使作品充满奇异色彩,也令人回味无穷。 ‎ ‎ ‎ ‎7.请简要概括信使这一形象。(6 分) ‎ ‎ ‎ ‎8.小说为什么以信使带给爱因斯坦两个信息而告终?试陈述理由。(6 分)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 ‎①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 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 问焉,乃对曰:“夫吴,良国也,能博取于诸侯。敢问君王之所以与之战者?”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 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 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吾修令 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 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 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 未尝敢绝,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 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 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 ‎(选自《国语·吴语·勾践灭吴》)‎ ‎②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严公。公曰:“小大之狱,必以情断之。”刿曰:“可以一战。” ‎ ‎③非曰:刿之问洎严公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矣。而曰夫“神求优裕于飨”,“不优,神不福也”,是 大不可。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既问公之言狱也,则率然 曰:“可以一战”,亦问略之尤也。苟公之德可怀诸侯,而不事乎战则已耳;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 具,则吾未之信也。刿之辞宜曰:君之臣谋而可制敌者谁也?将而死国难者几何人?士卒之熟练者众寡? 器械之坚利者何若?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然后可以言战。若独用公之言而恃以战,则其不误国之 社.稷.无几矣,申包胥之言战得之,语在《吴篇》中。 ‎ ‎(选自 柳宗元《非<国语>·问战》)‎ 注:严公,《国语》作庄公,避汉明帝刘庄讳改为严公。‎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B.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C.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D.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 ‎ ‎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血食”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多指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 B. “宾服”原指诸侯按时进贡朝见天子。后多指“归顺”“服从”意。 ‎ C. “上游”多指紧接着河源而大多奔流于山谷中的河流上段,此处特指地形的有利地段。 D. “社稷”是古代帝王祭祀上天与祖先的地方,后来指代国家。 ‎ ‎ ‎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勾践灭吴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吴王夫差弱点被抓、大意轻敌之外,主要是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以民 为本,以及“问战”中找到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并践行之。 ‎ B. 申包胥先是以激将法,分析吴国正盛,试探越王勾践伐吴的决心,再问勾践何以战,最后点出“智、 仁、勇”三策,可见,申包胥是一位眼光深远、善于剖析利害的战略家。 ‎ C. 柳宗元主要是否定曹刿判断“可以一战”的依据是“狱情”与“神福”,而肯定“申包胥之言战得之” 是想指出将士效命才是作战胜利唯一条件。 ‎ D. 柳宗元指出《国语》所记载“长勺之役”中鲁庄公和曹刿关于战争的“问与对”大体能“知战之本”, 但更认为“务实”和“德治”才是巩固社稷的根本。 ‎ ‎ ‎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 ‎ ‎ ‎ ‎(2)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 ‎ ‎ ‎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 ‎ 九日置酒 宋祁① ‎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③。‎ 溪态澄明初雨毕, 日痕清淡不成霞。 ‎ 白头太守④真愚甚, 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①宋祁:北宋诗人。晚年外放,历知寿、陈、许、郑等军州。②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 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 嘲嘉。”③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 ‎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首联与尾联遥相呼应,具有生活气息。 ‎ B.首联破题,点明节令,音调高扬,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 C.颔联承上,形象鲜明,极具画面感,巧用典故,写了重阳节“饮酒登高”的典型风俗。 ‎ D.颈联转写登山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开阔,与“绿杨烟外晓寒轻”有异曲同工之妙。 ‎ ‎ ‎ ‎ ‎ ‎14.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请结.合.诗.歌.颔.联.和.尾.联.所写的内容做简.要.分.析.。‎ ‎(6 分)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诗经·无衣》中表现战士们枕戈待旦,马上奔赴战场杀敌的句子是“ , ”。 ‎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中感叹人同此心、各念其家后,指斥秦王贪得无厌又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 ‎ ”。 ‎ ‎(3)陆游《书愤》一诗中表明自己追慕先贤、爱国报国,矢志收复中原的句子是“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8 题。 ‎ 艺术都带有社会性,而游戏却不带社会性。儿童在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 旁观者的同情和赞赏。在表面看,这似乎是偏于 ,但是这实在由于自我观念不发达。他们根 本就没有把物和我分得很清楚,所以不到求人同情于我的意思。(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 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 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固然不迎 合社会心理去 ,但是他是一个热情者,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同情。因此艺术不像克罗齐派美学 家所说的,只达到“表现”就可以了事,它还要能“ ”。在原始时期,艺术的作者就是全民众, 后来艺术家虽自成一阶级,他们的作品仍然是全民众的公有物。艺术好比一棵花,社会好比土壤,土壤比 较肥沃,花也自然比较茂盛。艺术风尚形成的原因,一是作者造成的,二是社会造成的 ‎ ‎ ——《谈美“艺术与游戏”》 ‎ ‎ ‎ ‎ ‎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唯我主义 自得其乐 沽名钓誉 传达 ‎ B.唯我主义 自娱自乐 阿谀奉承 传递 ‎ C.个人主义 自娱自乐 沽名钓誉 传达 ‎ D.个人主义 自得其乐 阿谀奉承 传递 ‎ ‎ ‎ ‎1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3 分) A. 艺术的风尚一半是作者造成的,一半也是社会造成的。 ‎ B. 艺术的风尚不仅是作者造成的,更是社会造成的。 ‎ C. 艺术风尚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作者和社会两方面的结果。 D. 艺术风尚是在作者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 ‎ ‎ ‎ ‎ ‎18. 在文段括号内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衔接自然,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 ‎ ‎ ‎19.下面这段文字表达有五处错误(含标点),请.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修.改.。(5 分) ‎ ‎①2020 年 5 月 28 日 15 时 08 分,这一刻注定载入史册。 ‎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 ‎ ‎③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④从 2015 年 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 编纂工作,到 2020 年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使这部《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 代特点、反映人民意志。⑤几代新中国人的夙愿成真。 ‎ ‎⑥这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⑦《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 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涵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内容。⑧沉甸甸的分量回 复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 ‎ ‎⑨《民法典》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 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 ‎ ‎ ‎(1) 修改 ‎ ‎(2) 修改 ‎ ‎(3) 修改 ‎ ‎(4) 修改 ‎ ‎(5) 修改 ‎ ‎ ‎ ‎ ‎ ‎ ‎ ‎20.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6 分) ‎ ‎6 月 17 日下午,北京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 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自 6 月 13 日起,北京已经迅速对新发地等疫情区域 的市场人员、周边小区居民、大数据排查涉疫市场人员、社区“敲门行动”中主动报告有关接触史的人员 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工作人员约 35.6 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人员的核 酸检测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 ‎ ‎ ‎ ‎ 四. 写作(60 分) ‎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某地一座建于唐末的古塔,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基本毁于山洪的冲击中。灾后古塔的重建提上了议事 日程。有专家说:“再建就是个假的,劳民伤财,还是不要建了。”还有专家说:“留存千年的古塔,没有 了太可惜,何况当地没有旅游资源,建设好还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的。”另有专家说:“要异地重建,否则将 来还会有自然灾害影响。” ‎ 以上三人的意见,你赞同谁?请你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陈述看法和理由。 ‎ ‎ ‎ ‎ ‎ ‎ ‎ ‎ ‎ ‎2020年期末语文学科测试卷(参考答案)‎ ‎1、D(A不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错,原文是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B立象以尽意指的是思想倾向应由……出来,应该通过情节……表现出来。C必将出现文艺高峰,为后世传唱,说法绝对。)‎ ‎2、B ‎3、B(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中,继承……传统,体现主旋律的是表现中国城乡改革大潮的作品,并不是所有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 ‎4、①、结构上采用总分,先提出问题“如何把握战‘疫’主题下的艺术创作”,再从三个层面论证如何把握这一主题下的艺术创作。‎ ②、论证方式上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使论证真实充分。‎ 每点3分 ‎5、①、在思想境界上: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精神气象、更应抱有高远的艺术理想、充实精神内涵、使其更加丰厚。‎ ②、在艺术表达上: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拓宽题材。提升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 ③、从创作责任上:把自己经过思考的作品交给读者,启迪认识生活,理解时代。‎ 每点2分 ‎6、C(小说根本未涉及人类的无知)‎ ‎7、来自未来的年轻人,乐观自信面对现实(相信未来人类的智力与能力),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敬重科学与科学家,喜欢音乐,承担劝慰的使命。(只要来自文本,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看法也可。每点1分。)‎ ‎8、①基于作者对人类未来前途的高度自信,基于对人类有能力彻底解决科学难题的高度自信;②为了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读完之后,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充满信心;③为了让爱因斯坦太过忧虑的心灵得到宽慰,使之精神获得解放,从而最终生命也获得了圆满;④信使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必然结果,他是未来的使者,是未来的化身,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观念的代言人;⑤在小说结构上,由开始呈现烦恼的两个问题到结束时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圆满。(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也可从情节发展的必然逻辑、人物形象塑造的必然结果、主题呈现的自然状态三个角度解说)‎ ‎9、 D(依据上下文语境) ‎ ‎10、D(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 ‎11、 C(过于绝对化) ‎ ‎12、 (1)没有智谋,就不会知道民心的向背,也就不会衡量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仁义,就不会和三军将士共同分担饥饿劳累的痛苦。(“则”,“无以”,“铨”,“殃”各1分,及语句通顺1分)‎ ‎(2)既然到了要进行战争的地步,只以处理好诉讼案件作为作战的条件,那是我不能相信的。(“至于”,“徒”,“狱”,“具”,“未之信”句式。各1分)‎ ‎13、D。有异曲同工之妙错,一个是早春,一个是秋天的早晨的景象,但两者意境不同。‎ ‎14、①.区别于一般的重阳登高诗中的故人之思、羁旅感怀、人生际遇抒发等,此诗(颔联和尾联)呈现出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②.颔联通过登高和饮酒两个场面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饮酒尽欢的情感,兴会淋漓之状。‎ ‎③.尾联用自嘲的方式表现了一种年纪虽老,对生活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感。(每点2分)‎ ‎15、(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6、A 个人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说的,文中没有这个意思;唯我主义强调我的概念;自娱自乐强调娱乐,自得其乐强调得乐;沽名钓誉是阿谀奉承的结果,表达意思更精准;传达是传递和表达的意思,重在表达。‎ ‎17、A B. 从文段语境来看,并没有递进关系。C. 原因是由于……属于句式杂糅D.主谓搭配不当。‎ ‎18、艺术的创造则(却)必有欣赏者(同情者)。(3分)‎ ‎19、‎ ‎(1)   ③   修改   《法典》改成“法典”‎ ‎(2)   ④   修改  “使”去掉    ‎ ‎(3)   ⑤   修改    新中国几代人 ‎(4)   ⑦   修改  “……”去掉   ‎ ‎(5)   ⑧   修改    回应……需求 ‎ ‎(序号写错零分,写出序号修改正确得分,共5分)‎ ‎20、北京已对35.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北京”、“35.6万人”、“核酸检测”各2分)‎ 参考译文:‎ ①楚国大夫申包胥出使到越国,越王勾践问他说:“吴国不行正道,图谋灭亡我国,摧毁我们的宗庙,把它夷为平地,不让我们祖宗神灵得到应有的祭祀。我想和吴国一起求上天评判,看它赐福给哪个国家。现在我已准备好了车马、武器装备和士兵,只差没有动用,请问还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用军队去进攻?”申包胥推却说:“不知道。”越王再三问他,才回答说:“吴国很强大,能凭实力取得诸侯国的贡赋。冒昧地问一下,君王您凭什么跟它开战?”越王说:“在我周围的人,凡是杯中的酒,碗中的肉,竹篮里的饭,从来不敢不与他们分享。我对饮食不讲究,也不迷恋美妙的音乐,一心想以此报复吴国,希望凭这些能取胜。”申包胥说:“好倒是好,可单靠这些还不行。”越王说:“越国之中,有病的我慰问,死去的我替他埋葬,我敬重老人,爱护儿童,抚养孤儿长大,访问民间的疾苦,一心想以此报复吴国,希望凭这些能取胜。”申包胥说:“好倒是好,可单靠这些还不行。”越王说:“在国中,我宽厚待民,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忠心慈惠地善待他们。我修订法令,放宽刑法,实施民众所想要的,去除民众所厌恶的,称赞民众的优点,制止民众的恶行,一心想以此报复吴国,希望凭这些能取胜。”申包胥说:“好倒是好,可单靠这些还不行。”越王说:“在国中,对富人我让他们安心营生,对穷人我则接济他们。补救不足,调剂剩余,使贫富都得到利益,一心想以此报复吴国,希望凭这些能取胜。”申包胥说:“好倒是好,可单靠这些还不行。”越王说:“越国南邻楚,西接晋,北连齐,每年四季,我都向它们贡献财货、玉帛和童男童女以表示服从,从未间断过。一心想以此报复吴国,希望凭这些能取胜。”申包胥说:“好了,不必再增加了。可单靠这些还是不行。从事战争,智谋是最重要的,仁义次之,勇敢又次之。没有智谋,就不会知道民心的向背,也就不会衡量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仁义,就不会和三军将士共同分担饥饿劳累的痛苦;没有勇敢,就不会果断排除疑难以决定大计。”越王说:“我同意。”‎ ②长勺战役的前夕,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条件来打这一仗。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一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曹刿听了说:“凭这一条可以打一仗。” ‎ ③(柳宗元)批驳说:从曹刿的问语和鲁公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还差不多懂得什么是打仗凭借的根本条件。然而说什么“神要求享受丰盛的祭品”,“不丰盛,神就不会保佑”,这是非常错误的。正当两国进行决定生死存亡的战斗的时候,决定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不注重与实际相符的现实问题,而大 谈所谓神道,那事情就危险了。在庄公谈及处理案件时,就轻率地回答说:“凭借这条件可以打这一仗。”曹刿问的也实在是太粗略了。如果鲁庄公的德行可以使诸侯归服,而不用去进行打仗也就罢了。既然到了要进行战争的地步,只以处理好诉讼案件作为作战的条件,那是我不能相信的。曹刿的问话应该这样说:你的臣子能够出谋划策战胜敌人的有谁?将领中能勇于为国牺牲的有多少人?士兵中技术熟练的有多少人?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可以抢占迎击敌人的有利地形在哪里?然后才可以谈论战争。如果单凭鲁庄公说的那一条来作战,那么几乎没有不危及国家的。申包胥关于战争的言论是有道理的,他的这番话记载在《吴篇》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