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2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B.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C.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D.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B.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C. 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因此也可用“东宫”代指太子。‎ ‎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 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 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 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7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答案】‎ ‎73.B ‎74.C ‎75.B ‎76.(1)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的宫廷中,有高大的屋子遮荫(乘凉),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2)向延嗣 趁机/于是 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并且诬告郭崇韬有野心,将会危及魏王。‎ ‎【解析】‎ ‎73.试题分析:“非救”作后句的谓语,“文礼”作前句的宾语,“梁军”作前句“破”的宾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非救”作后句的谓语,“文礼”作前句的宾语,“梁军”作前句“破”的宾语。‎ ‎ “趁机”,“有异志”译为“有野心”。‎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 晋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契丹到了新乐,晋人都很恐慌,打算解围去,庄宗没有下决定,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兼将相之位,于是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遇到事从不回避。对宦官、伶人专权,特别的不方便。‎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大水侵害民田,百姓多流离而死。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宦官建议说:“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盖一座楼吗?”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宦官说:“郭崇韬忧愁烦闷,常为交纳谷帛的税制爱惜财务,陛下虽然想盖楼,能成功吗?”庄宗于是派人问郭崇韬:“过去我和梁国在黄河一带摆开阵势打仗,即使是寒冬、酷暑的天气,我们被着铠甲,骑在马上,也不会觉得劳累.现在住在深宫里,在大厦的遮蔽下,反而受不了热天了,这是为什么呢?”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 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于是让魏王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唐军进入蜀地,所过的地方都是投降。王衍的弟弟宗弼,暗地里给郭崇韬送钱,请求做西川兵马留后。郭崇韬以节度使的名义答应了。军队到达成都,王宗弼把王衍转到了西宫,把王衍的宠姬、财宝都送给了郭崇韬和他的儿子廷诲。又和蜀人列状求见魏王继岌,请郭崇韬留下来镇守蜀地。继岌很怀疑崇韬,崇韬没有办法自证清白,于是找借口杀了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收了他们的家家产。蜀人大为恐慌。‎ 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曾对继岌说:“魏王有攻破蜀地的功劳,班师凯旋,一定会立为太子,等主上不在了,魏王当去尽宦官,至于扇马,也可以不骑。”继岌和他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听到这些话,都咬牙愤恨,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献上蜀地的簿子,有三十万兵,九千五百匹马,七百万兵器,二百五十三万石粮,一百九十二万缗钱,二十二万两金银,二万珠玉犀象,五十万匹文锦绫罗。庄宗说:“人们都说蜀地是天下的富庶之地,怎么所得的只有这些呢?” 延嗣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崇韬有五个儿子,其中二人跟着死在蜀地,其他的都被杀了。他攻破蜀国所得,都被登记没收。明宗即位,下诏准许归葬,把他太原的故宅赏给了他的两个孙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7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 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 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 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 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 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 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答案】‎ ‎77.B ‎78.B ‎79.A ‎80.(1)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2)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解析】‎ ‎ ‎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A地点错误。‎ ‎80.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纤钜”译为“巨细”,“委”译为“交给”,“悉”译为“全”,“第”译为“住宅”,“徙”译为“迁移”。‎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 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享年74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为没及时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日‘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日‘罔睇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日:“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颞颞,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景闻而叹日:“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满腹经纶。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魏知古直言敢谏。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 魏知古敏锐忠诚。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 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参知政事一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3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答案】‎ ‎81.B ‎82.C ‎83.B ‎84.(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魏知古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解析】‎ ‎81.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迁后任卫 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我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 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我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出现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魏知古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魏知古为梁国公。窦怀贞等人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景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