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广州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度广州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8 页) 广州市第二中学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 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 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 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 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 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 节选自《套中人》) 1.既然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为什么 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不能随意表露个人情感。 B.别里科夫虽令人讨厌,但他的死确实令人悲伤。 C.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然存在,且势力强大。 D.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保守起来了。 1.C(A 项与“大快人心”“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没有直接联系; B 项的“令人悲伤”与原文的“大快人心”不符;D 项的“保守”应 该改为“沉默”。) 2.“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的是(3 分) 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8 页) A.别里科夫死后,禁锢社会、束缚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 B.生活虽然恢复了旧样子,但人们还没有摆脱别里科夫的影响。 C.生活恢复了旧样子,人们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平淡,没有惊喜。 D.别里科夫只是个别现象,他的死对生活不会有冲击和改变。 2.A(B 项别里科夫死了,他无法再影响他人,人们受到的是整个社 会大环境的影响;C 项人们的生活“平淡,没有惊喜”错误,应该是 “郁闷、无聊”、压抑;D 项的别里科夫不是个别现象。) 3.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A.别里科夫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典型形象,这种人到处都有,什么时 候都有。 B.别里科夫的“套子”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人性的弱点,影响广泛深 远。 C.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因其古怪的言行思想,让人 难以忘记。 D.别里科夫又是当时俄国社会制度的产物,制度不变,这样的人将 在各处产生。 3.C(C 项是对别里科夫本人的评价,而题中原句是要强调类似别里 科夫的人还有很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 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 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8 页) 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 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 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 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 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 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 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 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 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 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 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 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 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 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 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8 页) 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 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 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 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 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 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 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 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 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 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 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 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 “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 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 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 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 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8 页)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 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 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 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 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 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 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 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 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 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 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 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 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 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 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8 页) 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 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 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 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 方色彩。 4.C.(“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文中无此意。) 5. 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5.①有智慧。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 写冯利用替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 哥。 ②重亲情。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 ③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 有数百封。 ④做事有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 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⑤谦和有礼。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 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每点 2 分,其中概括 1 分,联系文本分析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 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8 页) 形象特征 3 分;结合前面的形象特征具体分析 3 分,形象特征必须 与具体分析相对应。每项 2 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得 6 分。 1 有智慧(聪明机智、会想办法)。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 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 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 ②重亲情(兄弟情义深)。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舅带去台湾,他 一直在寻找哥哥。 ③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 有数百封。 ④做事有原则(有职业操守,尊重他人隐私隐私)。每写完一封信, 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⑤谦和有礼(懂礼貌)。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 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 志。” 6. “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①“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 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 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 ②“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以“大头 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重亲情的形象。 ③“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以“大头菜”为中心表达了亲 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8 页) 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 (每点 2 分,其中概括 1 分,联系文本分析 1 分。) 评分细则: ①情节上:“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1 分)代写冯借“大头菜” 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1 分)小说围绕“大头菜” 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 ②人物形象上:“大头菜”是兄弟二人终身难忘之物,分别之后弟 弟画大头菜,哥哥珍藏小坛。/“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 兄弟联系的纽带。(1 分)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与 哥哥兄弟情深的形象。(1 分) ③主题上:腌制大头菜的卤被代代传承,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 习俗,成了外出淮城人的情结,/是亲情、乡情的象征。(1 分)以 “大头菜”为中心突出了亲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1 分) (每点 2 分,其中概括 1 分,联系文本分析 1 分。注意主要从情节、 形象、主题三个角度分析,如果答出的两点是来自一个角度只能算 一个点的分) 此题问题: 1.不分点作答。 2.即使分点,也是假分点,把不同的点乱炖在一个点里。 3.概括和分析不对应。如概括写情节,但分析是情感。 语文试题 第 9页(共 8 页) 4.只答套话,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如只答“是小说线索,贯穿全 文,推进情节发展”的套话,并不结合小说具体情节进行说明。 5.不概括作用,不明确作答角度。 6.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以为小说是在谈传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5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共 3 小题,9 分)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 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 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 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 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 8 页) 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 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很,甚。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7.B(“笃”是病重的意思。)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称为“守节”。“舅夺母志”是母 亲改嫁的委婉说法,“母志”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是指穿一 周年丧服的人。 C.刺史在晋朝时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牧伯”中的“牧”也是对郡 的长官的称呼。 语文试题 第 11页(共 8 页) D.“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察举人才的科目。“孝廉”举孝 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选拔优秀人才。 8.C(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不是郡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太 守,牧也是州的长官。)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祖母刘氏可怜我是个孤儿身体瘦 弱,亲自抚养我。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又蒙受了国家的恩惠,解除了我太 子洗马的官职。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这样看来,我为陛下 效力尽忠的时间还很长,而报答赡养祖母刘氏的时间已不多了。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一定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了 也要衔环结草报答您的恩情。 9.B(“除”是任命的意思,不是解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共 4 小题,19 分)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研究)《春秋》,工书,有 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被杜佑器重)。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 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称赞) 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何/何不)不过(拜访)我?” 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倘若)中第,则累(劳烦)公 举(推荐)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 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科举考试及第)。德舆门生七十人, 语文试题 第 12页(共 8 页) 推为颜子。复登(考中)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凭 鄠尉的身份),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 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改任)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按 位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 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于是)称疾出。帝遣中使(皇 帝派出的使者)敦(敦促)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遂以本官兼史职。俄(不久)出(出京)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 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趁机)建言:“张说、令 狐峘在外官论次(评定编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 (做官的处所)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 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欺骗)。慎重刑法, 每断狱(判决案件),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才)论(审理定 罪)决(判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上报)易 (替换)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 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 赠尚书。传师性夷粹(平和纯正)无竞,更(历任)二镇十年,无书贿 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 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家人)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 疏,衣服饮食如一。问(赠送)饷姻家故人,帑(库房)无储钱, 鬻(卖)宅以葬。 语文试题 第 13页(共 8 页) (选自《新唐书·沈 传师传》,有删改) 【译文】沈传师,字子言。才智德行有余,能研究《春秋》, 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少时被杜佑器重。贞元末年,考取进士。 当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于举荐士人,号称“权、许”。 德舆在孟容面前称赞传师,孟容说:“他是我老朋友的孩子,为什 么不来拜访我?”传师前往拜见,道歉说:“长辈教导我,如果考 中,再劳烦您举荐,所以不敢进见。”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 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来见我。”最终及第。 德舆门生七十人,把他当成颜回那样的弟子来推重。又考取制科, 被授予太子校书郎,凭鄠尉的身份担任直史馆,转任右拾遗、左补 阙、史馆修撰,升任司门员外郎、知制诰。被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 改任中书舍人。翰林院缺少承旨,按位次应由传师担任,穆宗想要 当面任命,传师推辞说:“学士、院长参与天子机密谋议,其次是 宰相,我自己知道一定无法胜任,希望管理一方之民,为陛下抚育 培养他们。”于是称病出宫。皇帝派遣中使敦促召回。李德裕一向 和传师交好,真诚、恳切地开导启发他,他始终不赴任。于是凭借 本官兼任史职。不久出京担任湖南观察使。当时传师参与撰写《宪 宗实录》,还没有完成,监修杜元颖趁机提出建议:“张说、令狐 峘在地方官任上论定编次国史,现在史稿剩余的内容,请交给传师 拿到任所完成。”皇帝下诏允许。宝历二年,入朝担任尚书右丞。 又出京担任江西观察使,调任宣州。传师对官吏管理严明,官吏们 语文试题 第 14页(共 8 页) 不敢欺骗他。他慎重使用刑法,每次审理裁决案件,召集幕僚评判, 量刑轻重都符合才判决。曾经选任邸吏尹伦,迟钝完不成任务,下 属屡次上报替换他,传师说:“当初我离开长安时,告诫尹伦说‘可 以少做事,但不能做不该做的事。’尹伦像这样就可以了。”所以 任职期间以逊让谦恭闻名。入朝担任吏部侍郎,去世,年龄五十九 岁,追赠尚书。传师性情平和纯正,不逐权利,历任两镇十年,没 有私信书、钱财送入豪门贵族。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 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 辞去所授官职。”治家不严厉,家人自然得到教化。兄弟子孙,家 属无论亲近疏远,衣服饮食都一样。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 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 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 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 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 /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 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 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10.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语文试题 第 15页(共 8 页) A. 挽毂,指拉车前进,文中比喻举荐人才。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借指车轮或车。 B. 丈人,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父亲的简称、对丈夫的 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 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 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 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 或庙号为书名。 11. B(根据上文,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可推断“闻 之丈人”的“丈人”应为长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 有楷法;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 录》的残稿。 B. 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深谙地方官吏的行事作风,下属 官史不敢弄虚作假;断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 才予以判决。 C. 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 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 送入豪门贵族。 D. 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 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 语文试题 第 16页(共 8 页) 的服饰、饮食。 12. D(“下属”错,“属”应指亲属、家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5 分) 许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前去拜见你, 不可让你因为旧交前来见我。” (“如子”意为“像你这样的人”、“急贤”意为“急于求贤”、 “诣”意为“拜见”、“因”意为“因为”、“旧”意为“旧交” “老交情”“私交”,译对一个给 1 分。)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 所授。”(5 分) 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 沈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 (“以”意为“把”、“姻”意为“姻亲”、 “固”意为“坚决” “坚定”、“诚”意为“如果”,“愿罢所授”意为“希望罢免授 予我的官职”,译对一个给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共 2 小题,9 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语文试题 第 17页(共 8 页)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闲适)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吏隐)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无奈、郁闷)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庾亮为 晋朝太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抒写了自己一生在仕、隐之间徘徊的内 心矛盾。“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据《唐诗纪事》 及崔峒朋友们的诗文记载,崔曾登进士第,大历中任拾遗、补阙等 职,后因事贬为潞府(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北)功曹,终于州刺史, 卒于贞元中期。从诗的作年和诗中语气来考察,这首诗可能即作于 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且诗人所居之地又远离朝廷,因而 诗的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 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金圣叹 批曰:“‘遂’字妙!妙!言亦既宽然有余,更无欠缺也。不知何 一日何一故又要献书,遂又生出无数不称情”(《金圣叹选批唐诗》 卷之四上)以“遂”字为中心解这两句诗,一语中的。下一联具体 描写潇洒的生活:“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云外, 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 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 这两句颇似司空曙《江村即事》中“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 堪眠”一联的意趣。 语文试题 第 18页(共 8 页) 颈联归结到寄韦李本意。“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上句陶潜指李明府,陶曾为彭泽令,故以陶比李,下句庾亮指韦应 物。陶渊明既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又是崔峒友人,从那首 《赠同官李明府》中“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的句子, 可以看出李明府也是一位胸怀磊落的人物;庾亮为晋朝太尉,《晋 书》卷七十三载:亮都督江荆六州军事,镇武昌。“诸佐吏殷浩之 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 于此兴复不浅’。便据胡床啸咏,其坦率多类此。”“楼中对月” 疑写此事。韦应物为大历、贞元间著名山水诗人,性格清雅闲静, 诗风恬淡,亦非追求功名利禄者。崔峒以两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 喻两位同样雅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 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 遇之情。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 平,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 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这两句并不是 “悔献书”,他对献书毫不悔恨,只是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 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使得他不能象韦苏州和李明府那样, 既能当官,又过着“潇洒送日月”的生活。“十才子”诗中常交织 着“仕”与“隐”的矛盾。他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 最惬意的莫过于“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这样吏、隐 两全的生活,崔峒因未得到这种“待遇”而产生怨恨,不过,他的 语文试题 第 19页(共 8 页) “怨”,是“怨而不怒”,合乎中庸之道的。崔峒的友人王烈有一 首《酬崔峒》诗,对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形象具体:“徇世甘长往, 逢时忝一官。欲朝青琐去,羞向白云看。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 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这首诗, 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 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 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 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使君比作庾亮,夸赞 他们的雅洁。 14.A (A 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 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6 分) 15.①闲适逍遥之情;②对亦官亦隐高雅生活的向往之情;③怀才 不遇的无奈郁闷之情。(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评分细则】 语文试题 第 20页(共 8 页) 第一点学生基本都能答出来,有学生没关注注释,认为此时作 者已经归隐,答成“归隐后的闲适逍遥”。第二点回答“夸赞友人 的雅洁”也可,只回答赞美友人给 1 分,答出“赞美友人的高雅或 雅洁”给 2 分。第三点答出“渴望被重用”给 1 分。 常见错误答案“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对君王身处深宫的 同情”,“厌恶官场黑暗”,“批判君主昏庸”,“规劝友人归隐” 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4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 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 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任凭一 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 3 ) 杜 甫 《 登 高 》 一 诗 中 的 名 句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 史长河仍将向前。 (4)《氓》中,女子回忆自己和“氓”儿时欢会和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题 第 21页(共 8 页)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 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总角之宴,言笑 晏晏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三、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19 题。 港珠澳大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 的奇迹:长度最长、 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最长、创新技术最多……在大桥应用的多 项关键技术中,来自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 法和涂层防护法,再辅以原位腐蚀监测的桥基钢管复合桩系列防腐 蚀法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大桥达到 120 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 的作 语文试题 第 22页(共 8 页) 用。因为,钢管桩作为深埋在水面下数十米的桥梁根基,在 120 年 的全寿命周期中无法更换且维护困难,必须确保可靠性,做到 。 顾名思义,“牺牲阳极法”就是以比被保护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的 活泼金属为阳极,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理 想情况下,在活泼金属被完全腐蚀之前,被保护的阴极构件不会发 生腐蚀。在海水、土壤等环境中,比钢铁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的金 属有很多,铝、锌、镁等都可以作为牺牲阳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 及材料成本,港珠澳大桥最终选用铝作为牺牲阳极。然而,在实际 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们又面临了 的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 钢管桩被深深埋入泥下区,如果在泥下区的钢柱外壁布置牺牲铝阳 极,施工难度和更换难度都将极大增加。金属所的科研人员独辟蹊 径,( ),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擢发难数 不可思议 十拿九稳 前所未有 B.数不胜数 举足轻重 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 C.数不胜数 不可思议 万无一失 史无前例 D.擢发难数 举足轻重 十拿九稳 史无前例 17.B(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来数都数不清,形容罪行太多,无 法计算。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句 意指创造的诸多奇迹,应用“数不胜数”。举足轻重:一挪动脚, 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 影响。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 语文试题 第 23页(共 8 页) 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句意指作用重要, 应选“举足轻重”。万无一失:没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形容有绝对 把握,绝对不出差错。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万无一失”重 在不出差错,“十拿九稳”重在有把握,并且程度不及“万无一失”, 因此选“万无一失”。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例(强调 没有任何先例)。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可以相对于自己而 言,更契合建桥实际,因此选“前所未有”。)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B.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C.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D.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18.C(“为保证大桥达到 120 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作用”的主语应 是“解决方案”。A 项“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句式杂糅,错 误。D 项用“金属研究所”做主语,错误。B 项兼有 A、D 的问题, 错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摒 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B.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 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 C.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摒弃 语文试题 第 24页(共 8 页) 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D.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 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 19.D(“金属所的科研人员”充当整句话的主语,与“在海水区中 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中的主语冲突,A、 B 项错误;“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不能对应“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 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中的“以此”,C 项错误。) 20. 下面是某校开展“名人故居行”后,一位同学做出的由蔡锷故居 到老舍出生地的旅行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介绍同学们的行走线路, 然后简要描述小杨家胡同的特点。(6分) ( 1 ) 行 走 线 路 (不超过50字) ( 2 ) 胡 同 形 状 (不超过30字) 20.(1)示例①:沿棉花胡同到护国寺街向西直行,再到新街口南 大街右拐向北走,在路东钻到小杨家胡同最里即到。(每句1分) 语文试题 第 25页(共 8 页) 示例②:由蔡锷故居沿棉花胡同行至护国寺街右转直行,到新 街口南大街右转直行至小杨家胡同,右转行至最里即到。(每句1分) (2)小杨家胡同弯弯曲曲、时宽时窄,整体像个葫芦。(两个 特点2分,描述1分,合理即可) 第 1 小题主要问题:一是不能明确点出所行路名,笼统地说“第 X 个路口”之类。二是缺少方位感,大多数学生说到小杨家胡同就到 了老舍故居,有少量学生说“向下走““向上走”。 如:沿棉花胡同南行,在第二个路口右转,直行,在第三个路 口右转,在第一个路口右转。 如:从蔡锷故居出发,向南走,第二个路口右拐,第三个路口 再右拐,第一个路口右拐,就可以达到老舍出生地。 如:从蔡锷故居出发,经过棉花胡同、护国寺街、新街口南大 街,进入小杨家胡同就可到达。 第 2 小题主要问题:一是不能根据 3 分分值明确答出三个要点, 往往漏掉其中一点,如漏掉“弯弯曲曲” 或漏掉“时宽时窄”。二 是把“形状”当“方位”来回答,说小杨家胡同前接什么后连什么。 三是少量学生不看题,以为是回答“(所有)胡同形状”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茶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却陷入“七万中国茶 企不敌一家英国立顿”“千茶万茶贵不过一杯星巴克“的辛酸局面。 而在澳大利亚有这样一家茶叶店,它不仅是当地最大的连锁茶叶品 语文试题 第 26页(共 8 页) 牌,还在全世界开了 60 家分店,每个月销售的茶叶可以大约泡 900 万杯茶,年收入上亿。现在中国各种奶茶、果茶和花茶店遍地开花, 开一个小茶店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业项目首选。 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对以上所述情况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 你在时代、国家、民族、经济、文化、审美等因素任选 2-3 个,就 如何走出困境或成功创业的问题,向中国茶叶企业或创业开茶店的 年轻人谈谈你的看法或设想。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有明确的写作对象;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