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 三次驻村 一种深情 1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 2 全面认识人才流动红利 3 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长存 4 “到位”的深刻启示 5 为基层减负要有担当精神 6 为政府“无事不扰”点赞 7 “最后一米”必须走通 8 以产权激励激发科技成果转化“鲶鱼效应” 8 李长亮:莫因一时挫折唱衰AI产业 9 三次驻村 一种深情 杨文明 2019年07月26日0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三次驻村”的孟祥树 【故事】云南省公安厅民用机场公安局干部孟祥树,曾任临沧公安局政委、临沧机场公安分局局长。从警30多年,退居二线后,孟祥树主动申请前往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已是他第三次驻村扶贫了。组织部门照顾年龄偏大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可以换人,他却主动申请留任,当地干部群众更是舍不得他走。 【点评】 眼见要退休,孟祥树却申请再次来到贫困村,算上1995年、2001年两次,这已经是从警38年的他第三次驻村帮扶了。干得不赖,才能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信赖。帮扶的村子脱贫后,组织部门考虑到孟祥树的年龄,问他要不要换,他却主动申请留任。他说,“消除几千年的绝对贫困,不希望自己只是旁观者。” 虽说三次驻村,可境况早已大不相同。以往的帮扶,往往是做一点产业、修一些基础设施就可以了,而现在则是为致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孟祥树说,自 己赶上了好时候。从以前“有房住”到现在“住房安全稳固”;从地里作物卖不出价到现在茶叶亩产值增长20多倍,包括衣食住行和生产经营在内的方方面面都在扶贫工作考虑范围内,只有肯帮、想干,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村庄的点滴改变都凝聚成扶贫的成就感。对驻村干部来说,修路、打井、盖大棚等,似乎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对脱贫攻坚来说,日积月累就是一件大事。这其中的关键一环是老乡。观察中国减贫奇迹不难发现,但凡能脱贫奔小康的地方,都有积极参与、努力上进的老百姓,更有一群像孟祥树这样的好干部。可以说,干部有思路,老乡有劲头,就不难跨越贫困的关隘。 扶贫不只是干点事,更要带着感情干事。孟祥树说,自己这代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子、都做过农民,自己和孩子进城后过上了好生活,也希望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过上好生活。驻村一年多,孟祥树印象最深的是解决了村里李光松兄弟三人的辍学问题,因而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带着同理心,就能让扶贫工作有人情味;以心换心,就能让老乡们在致富路上更加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比带着真情实意来扶贫更显无价的了。 能为老乡做点事,就值;再平凡的奋斗,也幸福。这是无数如孟祥树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心声。扶贫工作就是前线,党员干部们用朴素真情来帮扶,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 侍 旭 2019年07月26日04: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32年,《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叶圣陶写道:“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郑振铎眼中的未来中国,是“个人为了群众而生存,群众也为了个人而生存”……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然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在1949年以前有的只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的迟疑困惑、“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无可奈何。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启动,让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时代启航之际,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人。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为了梦想进行的努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走在希望的原野上”“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土地”……这一片热土正成为孕育机会的“梦工厂”。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个人都 可以在时代大舞台上书写精彩人生。在紧张忙碌的城市,在蓄势振兴的乡村,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在挥洒汗水的田间地头……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傲然绽放,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中,盛开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 今天的神州大地,近14亿人向着未来奋力前行,这正是前辈们梦想中的中国。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海外,一个强大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信心和底气的依托。国家、民族与个人就这样成为命运共同体。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当今的中国人,精神面貌之开放、从容,对未来之乐观、自信,可谓前所未有。 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宁、生态的改善,为实现梦想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是因为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大病医疗全覆盖到养老金连涨,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社会发展环境越来越公平,为奋斗者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去实现人生梦想。 这是一个伟大的追梦时代,涓滴努力都在向着大海奔流。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美好的梦想,终究要靠奋斗才能实现;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22次提到“奋斗”,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10次强调“奋斗”,勉励“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 当代中国有无数出彩的机会,但每个机会都要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去把握。一位自称“放牛娃”的企业家坚信,“创造人类幸福全靠自己辛勤劳动,刻苦工作”,如今他的汽车梦已做到全世界。一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女孩志在“赢下每一场比赛”,现在已是排球国手。从天当房、地当床的“铁人”到让一棵松变成百万亩林的“塞罕坝人”,从背着被褥行囊进城打工的农民到不分昼夜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创新人才,我们这个时代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人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就能用一个个鲜活的青春梦想支撑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 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人。在逐梦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近14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涓成海、聚沙成塔,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全面认识人才流动红利 张继焦 2019年07月26日04: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8.1万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流动的红利。进入新时代,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例如,在乡村振兴中,大批人才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多种资源要素,逐步发展起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服务业,有的还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基地,把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对城市发展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人才资源就更显紧俏。能否争取到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已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目前,评估一个城市的发展潜能,主要指标已不仅仅是港口、机场、商场、地铁等硬件基础设施,还要看其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政府注重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频出真招实招,大力吸纳各类人才资源,不断释放人才流动红利。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需要继续释放人口流动红利,特别是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高层次人才拥有多种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资源,高层次人才流动不只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而且伴随着多方面资源要素的流动。从这个角度看,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流动与竞争,而且是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种资源的流动与竞争。 首先,人才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在地域空间的流动,而且是与之相伴的知识技能的流动。实际上,人才流动的价值和红利包括知识技能的流动,这也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比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迅速,一些地方纷纷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引进这方面的稀缺人才。随着5G行业风生水起,国内外大企业纷纷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各类5G技术人才,力争通过提升人才竞争力占据市场竞争有利位置。 其次,人才流动伴随着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等的流动。人才不是孤立的个体,个人可能是一家中小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也可能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客户经理,还可能是一个刚开始创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有志青年。个人往往掌握一定市场和客户资源,这些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的流动也是人才流动带来的重要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县级或乡镇政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年轻人才到乡村创业,有力促进了乡村发展以及城乡双向商品和要素流动。 再次,人才流动可能伴随着项目、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一些人才可能带来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项目,也可能带来数额可观的商业投资或风险投资贷款。近年来,一些地方正是看中、抓住了人才流动伴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吸引人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吸引更多人才,探索出吸引人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长存 桂从路 2019年07月26日0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石壕镇红军烈士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苗儿山麓,这是中央红军途经重庆时留下的唯一一座红军墓。1935年,为保卫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8000余人奉命挺进石壕镇,5名烈士长眠于此。近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这里,献一束白菊、燃一瓣心香,向革命先烈表达缅怀和敬意。 青山埋忠骨。在革命征途中,这样的红军墓比比皆是,诉说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勇与坚贞。江西兴国腊石寨主峰下长眠着9000多名烈士的陵园,见证第五次反“围剿”的悲壮;贵州习水的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记录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过往;海拔4800米的亚口夏山上埋葬着12名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让人看到红军跋山涉水的艰辛……岁月悠悠,风雨蹉跎,无言的墓碑见证浩气长存,让人至今仍能听见历史深处的隆隆回声。 一座红军墓,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镌刻下红军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牺牲于石壕镇的5位烈士中,有一位红军司务长,被俘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在高呼“红军万岁”中英勇就义。在黔东地区,敌军前后夹击,弹药消耗殆尽,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在肉搏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幸被俘的师长王光泽拒绝投降,被就地处决。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慨然赴死,用鲜血染红了长征的红飘带,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牺牲背后,是熔铸于这支队伍的崇高信仰,是永不磨灭的革命信念。 一座红军墓,也是一把人心的标尺,丈量出百姓对这支队伍的深情。当年红军在广西兴安水埠村遭遇阻击,村民冒死捡回12名红军遗骸,“红军守陵人”就成为水埠村村民的另一个身份。在湖南嘉禾甫口村,村民彭助立、彭雄等人组织乡亲们捐钱捐米,将锡崎岭激战中牺牲的34名红军安葬,几代人接续守护墓 地。红军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正是因为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红军将士才能始终打不垮、打不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英雄天地间,千秋尚凛然。长征中牺牲的烈士,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红军;他们的身躯早已融入绿水青山,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长存。“长征后来人”赵福乾父子接续30多年义务讲解红军故事,每每谈到当年牺牲的烈士就会眼角湿润。至今,许多红军烈士墓前,缅怀的人群络绎不绝、祭奠的鲜花不断。伫立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墓,如同一个个历史坐标,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卓绝的来路,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 重温历史,也是对初心的叩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今天,无数共产党人赓续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倒下的黄文秀,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黄大年……他们把理想信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用赤诚之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奋斗和牺牲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激荡起催人奋进的力量。 “烈士英名与日月同辉”。在石壕红军烈士陵园内,83块题词石碑激扬精神的力量。长眠于此的5名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精神被一代代人记取、传承,这正是跨越时空的最好致敬。 “到位”的深刻启示 陈 峰 2019年07月26日04: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提出“四个到位”的明确要求,为确保主题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也给予我们以深刻启示。 “到位”,就是到达该到达的位置。譬如打井,与其到处挖坑,不如找准位置深打一眼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打通信仰信念信心的清泉,打开干事创业的无尽动力。只有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党面临的风险考验的认识,才能在思想认识上到位。只有把问题找到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才能在检视问题上到位。只有把该完善的体制机制完善起来,该堵塞的漏洞堵塞好,该批评的认真批评,该处理的严肃处理,才能在整改落实上到位。只有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表率作用,才能在组织领导上到位。做到“四个到位”,才能实现主题教育的目标。 在主题教育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正视。比如,学习不够聚焦,浮在表面、深度不够,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调查研究聚焦主题不够鲜明,存在泛化问题;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处于初试阶段,边学边查边改力度不够大,问题导向和实际效果还不明显;相较深学细悟、细照笃行,更在意赶时间、抢进度,许多要求停留在一般号召、按部就班上……抓学习浮光掠影、搞调查浅尝辄止、查问题不求甚解、促整改半途而废,如此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走形式,实质就是没有做到“四个到位”,就难以解决实质问题,达不到实际效果。 有定力才更见功力。浅尝辄止容易半途而废,走马观花容易流于形式。“到位”意味着必须用心专一、用力持久。“到位”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提升、思维集成、实践创新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保持恒劲和韧性,愿下笨功夫,肯下苦功夫,才能迎来大功告成时。如果只在意面上好看,只希望当下凑合,初心与使命必会因形式主义而毁弃。正所谓,“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无论是守初心、担使命,还是抓学习、干工作,都需要付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持久努力。 初心与恒心相伴,使命与担当相连。做到“四个到位”,就要从实处发力、向深处扎根,既走向基层更深入群众,既带着问题下去更带着成果回来,真正把初心厚植于人民的厚土,把使命牢牢扛在自己的肩上。激发“讲认真”的精气神,我们必能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为基层减负要有担当精神 2019-07-26 09:07:39 来源: 光明日报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就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提出了明确要求。半年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切身感受到会议少了、文件少了,名目繁多的责任状也减掉了。但客观地说,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要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绝非一日之功,还要看各级干部能否拿这把“铁扫帚”继续扫下去,能否在卸下包袱后展现更大的作为。 基层减负,关键看实效。中央作出为基层减轻负担的决定,目的是让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树立实干导向。而判断某项工作是否属于无谓的事务,关键要看这项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实效。比如,开会、下文、调研都是推进工作的常规方式。但同样是会议,有的照本宣科、“和尚念经”,有的则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同样是文件,有的照搬照抄,改个时间、换个地名,有的则能结合实际,细化举措;同样是调研,有的走马观花、调而不研,有的则能从调研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所以,问题不在于工作的形式,而在于是否讲求实效。基层减负的文件下发后,一些地方困扰于到底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哪些是形式主义的负担,不妨多从这些维度加以考量。 知易行难,为基层减轻负担说到底还是要有担当精神。比起判断某项工作是否属于形式主义的表现,减掉这项负担更需要勇气和智慧。一些地方和单位,动辄将传达会议精神、制定出台文件、完成规定动作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对照为基层减负的文件就犯了难,甚至减负本身也成了一项新的负担。实际上,召开照本宣科的会议、制定上下一般粗的文件、做着留痕不留绩的工作,又有何“讲政治”可言?“传达不过夜,过夜就完事”,它折射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的缺失、敷衍塞责的态度。基层负担的根源在上面,上级部门更应为基层担起减负的责任。譬如,为了减少年终考核对基层的困扰,某地市将厚厚一本考核细则废除,把考核放在平时,改变了之前每1分背后都是一大叠台账的怪现象。 减负不减责,轻装上阵后须有更大的作为。之前,一些基层干部经常吐槽形式主义难以承受之重,但现在负担减下来之后,干部觉得责任更重了。一位乡镇干部坦言,原来坐着开开会、整整材料只是耗费时间和精力,现在要到一线去抓发展、解矛盾更加考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党中央决心解决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发乎心者情必专,用心一者技必良。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干部必须提升水平谋发展、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用实干实绩将“基层减负年”变成“担当作为年”。(作者:郑余良,系浙江省基层干部) 为政府“无事不扰”点赞 2019-07-26 09:05:06 来源: 经济日报 这几天,一则新闻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深圳一家公司成立20多年,但企业负责人至今对所在地街道办的领导一无所知。问其原由,企业负责人回答得很淡定:“各类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办结,有啥必要接触街道办?”更让人意外的是,年底时这家企业的账户上突然多出了1000多万元,一查才知道,是政府的年度考核奖励到账了! 据了解,对于这样的情形,深圳很多企业已经司空见惯。政府的“无事不扰”,让企业省去了很多应付各种人情世故的麻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去,企业经营得好创造了更多税收,政府还主动送来“红包”,由此形成了政府与市场间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地提升竞争力的不二选择。究竟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最欢迎,深圳的做法很能说明问 题。从形式上看,“无事不扰”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结果,其本质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次深刻调整及重塑。 事实上,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越发清晰。 “无事不扰”是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遵循。曾经一段时间,政府干预市场过多的情况并不鲜见,由此产生了“政策市”“权力寻租”等不正常现象,“无事不扰”显然也是对各方“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权力不可任性”期盼的回应。 那么,“无事不扰”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对市场无动于衷?答案正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换句话说,要消除市场失灵的弊端,还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到不越位更不缺位。 一方面要做到“无事不扰”,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样的政府被形象地描述为“空气政府”——或许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又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不可缺少,特别是对于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政府就要第一时间伸出“有形之手”。 当然,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在为“无事不扰”的“空气政府”点赞时,也希望涌现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探索,让市场运行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顾 阳) “最后一米”必须走通 2019-07-26 09:07:39 来源: 解放日报 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企业”是重中之重。要稳定企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应当主动积极回应需求、提供服务,更要有针对性地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每一项政策,只有精准聚焦、高效落地,政策效应才会充分显现。对于企业来说,同样一个支持政策、一笔帮扶资金,落实是否便捷高效、到得快还是慢,有时甚至是“性命交关”。政策制定完了不抓紧落实,拖拖拉拉,一旦时过境迁也就等于前功尽弃。 好政策不能在天上飘,不能像“橱窗里的蛋糕”一样看得见吃不着。有的政策举措出台时,社会反响很热烈,但一段时间以后,企业的实际感受是不是符合 预期,仍需要我们认真评估。不少企业反映,一些政策“看见容易拿到难”,有的申请流程不够便捷,有的审批环节依然复杂,有的部门行动仍显不力,政策落地还有“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没有走通。这些问题需要正视。 政策不落地,就是“最大的浪费”。真心诚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就必须在从政策制定到落地的各个环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及时排查各种堵点。政策要落实到位,从设计的角度,应当避免过于碎片化、过于原则性,要为落地落实打好基础;从执行的角度,则应当真正“动起来”,力戒空转,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最后一米”往往同执行部门的效率有关。对此,相关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要少一点,要更注重协同,给予明确预期,不能“这个说行,那个说不行”,让企业不知听谁的。审批环节要能减则减,办事效率要能提则提,绝不能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涉及多个环节、多个层级时,更要环环相扣、通力协作,务求落地过程“零损耗”。针对社会关于一些政策的关切和议论,有关部门也要更加主动进行回应,该说明的说明,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以实效换认同。(申言) 以产权激励激发科技成果转化“鲶鱼效应” 2019年07月26日 08:04: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青社评 7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条例(草案)》明确,高校院所可以将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全部或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同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方式。市政府应当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落实本市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在落户、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等方面的待遇。(7月25日《北京青年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还有赖于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屡获佳绩,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大,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仍要有清醒而理智的认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已成为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的一大掣肘,如何让科技成果实现更有效的转化,已是亟待有解的一道必答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科技成果之所以转化不畅,既有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不匹配的情况,也有对科研人员报酬、产权等方面激励不足的原因。长期以来,不少高校院所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的归属上争论不休,并出于对科研人员拥有更多知识产权可能导致“分配不公”的担忧,对向科研人员转让科技成果产权犹豫不决,以致不少科研人员宁可让科研成果“沉睡”在论文里,也不愿意将其转化。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不畅而阻碍创新发展的掣肘,北京市以对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激励为导向,率先进行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科研人员的改革试点,可谓抓住了根治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痼疾的“牛鼻子”,必将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中激发更大的“鲶鱼效应”。 有激励才有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解决好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动力问题。尽管现实中不少科研人员在取得科技成果时,享有一定的职务优势,但归根结底,职务优势只是他们取得科研成果的一个方面,据此剥夺他们在科技成果上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既不符合科技成果需要科技人员付出独创劳动的客观实际,也有违公平公正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原则。 一部科技史,其实也是一部科研人员的拼搏史。无论从科研逻辑上看,还是从客观实际看,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都应享有必要份额的知识产权。如此,科研人员才会在“我的知识产权我作主”的激励导向下,主动让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当越来越多科研人员拥有了职务科技成果的部分或全部知识产权,他们就会在转化科技成果方面迸发出强大的动力,由此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促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鲶鱼效应”。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知识产权激励是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关隘的着力点,对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意义重大。北京市以知识产权激励为切入点,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使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尽量向科研人员倾斜,让科研人员主动转化科技成果吃下了“定心丸”。相信随着这项改革顺利启动和深入推进,掣肘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不愿为”的难题定能得到有效破解。 李长亮:莫因一时挫折唱衰AI产业 2019-07-26 01:47 环球时报 李长亮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AI)一直是热词,国家政策引导,资本市场追逐,众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短时间内大量涌现,但目前为止成功者凤毛麟角,更多公司还在努力探索甚至有些已被市场淘汰。资本热潮开始降温,人才短缺日益严峻,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问题。一些媒体注意到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上升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光环渐退,我认为这有些悲观了。事实正好相反,这本就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实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中国一些企业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先行者,在探索道路上取得一些成绩,也走了一些弯路。在探索道路上,这些都是可理解和可接受的,任何新兴领域的发展 都不可能一路顺利。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肆意吹捧,也不能因为犯了错误就一棒打死,否则没人愿意再做先行者,未来也就无从谈起。某些公司遭遇挫折,绝不能上升到对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悲观。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炒作过头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并无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媒体发布不少博取眼球的失实报道。比如脸书的聊天机器人,因为算法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模型无法推理出优化结果,却被媒体炒作成“机器用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在交流”,引起大众好奇甚至恐慌。另外,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仅获得1.407亿美元投资,与去年同期28.7亿美元相比锐减,部分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资本枯竭。资本周期性涌入或退潮,创业公司倒闭或壮大,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并非“唱衰”依据。资本会带来泡沫,但有泡沫的啤酒也是啤酒。我们应客观理性看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给予客观的批评和鼓励、科学的解读和分析。 人才短缺问题是目前制约人工智能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实干人才匮乏、产业落地难成为普遍问题,很多企业即使开出高薪也面临一人难求的局面。但人工智能人才短缺,不是我国独有,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寒冬,上一次寒冬直接导致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急剧减少,后续人才培养乏力,只有少数人在坚持,正是这些人的坚持使得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大数据和强算力三大合力下重新迎来高速发展期。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布局首批35所高校,授予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已相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同时,科研评价体系开始探索“去唯论文论”等新的评价指标,这将有助于选拔年轻实干的科研人员,建设人才梯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形成15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被提升到“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高度。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投入很多资源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 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良好态势,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场景众多,人才培养体制在不断优化完善,人才短缺问题未来会得到有效缓解。我们应正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不因一点成绩而浮躁,不因一点挫折而气馁,相信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这一代人的努力下会有历史性的突破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