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1 向青春举杯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12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解析:C “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 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解析: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解析:D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缩小了美的范围,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云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12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原卷如此。应为“答答”——编者注)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 忆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解析:B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解析:抓住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的好处,从情节上,有线索的作用;从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突出了主题。 答案:(1)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2)集中描写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体更突出。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解析:小说的结尾没有谜底,使用这样的结尾从情节安排上出人意 料,没有谜底又引发读者的想象,同时在深化主题上起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2)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3)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12 19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 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的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辉煌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2月4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将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料,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解析:B 结合文章第5段上下文,作者的这句话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12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解析:AB C项,黄仁宇是“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修改润色稿”;D项,“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错误;E项,原因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提携青年的情怀,也是原因。 9.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概括传主的成就,应注意对原文内容的筛选与 整合。 答案: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②编辑书籍,主编许多辉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学术成长。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⑤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12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解析:A 解答此题,应注意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并注意人名、地名、官职名,根据主语及谓语动词、句式相似、语气词等加以判断。此句可根据结构相似判断,都是“动词+地名”的形式,其中动词多是“攻下”意思,其后的名词作宾语,宾语后停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解析:B 山南水北谓之阳,祁阳既然谓之阳,就应该在祁山的南面而不是北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解析:A 不是归顺贾鲁,而是归顺太祖,后文有“太祖壮之”,并给了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译文: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译文: 答案:(1)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勇献身。(得分点:金痍皆遍,遍体鳞伤;力,名词动用,奋力;士卒从之者,定语后置,跟从他的士兵;自效,效自,献出自己的生命或力量,宾语前置。) (2)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得分点:四鼓,四更;间道,从小道,名词作状语;缘,沿着) 12 参考译文: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从营中逃出来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埜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中担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部队进入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胸腹间遍体鳞伤,但战斗更加奋力。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勇献身。太祖十分赞赏,授予花枪上千户。 又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晋升为宝庆卫指挥佥事,还担任指挥使,接受命令镇守益阳。跟随平章杨璟征讨湖南、广西未攻下的郡县。从祁阳进兵围攻永州,在东乡桥与守敌交战,生擒千户、万户四人,深夜登城并占领了永州。到了靖江,攻南门,俘虏万户二人。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先登城。胡海的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左副总兵。剿平了左江上思的蛮族。被调征讨蜀,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授予世袭指挥使,仍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叛乱,全部捕杀了叛乱的首领,而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胡海晋升为都督佥事。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进军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逼,派遣胡海在夜间四更攻取了石门。取小道渡河,绕过点苍山后,攀大树沿悬崖而上,树起了旗帜。郭英的士兵看到旗帜后,都踊跃大呼。敌众惊惧混乱。郭英于是斩关而入,胡海率军从山上飞驰杀下,前后夹攻,敌人全军溃败。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身份从征金山。再过两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回朝后,请求还乡,他受赐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 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秋日早朝待漏有感① [明]文征明 钟鼓殷殷曙色分,紫云楼阁尚氤氲。 常年待漏承明署,何日挂冠神武门。 林壑秋清猿鹤怨,田园岁晚菊松存。 若为久索长安米,白发青衫忝圣恩。 【注】①嘉靖二年(523),五十四岁的文征明被举荐为翰林院待诏,官秩为从九品。②南朝梁陶弘景曾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描写晨曦中的宫殿,楼阁壮丽,紫云缭绕。“紫云”语带双关,既指早晨的云霞,也指“帝王之气”。 B.颔联上句指作者在朝房里等待早朝时刻的到来,照应题目中的“早朝待漏”;下句用典,直抒胸臆。 C.颈联描写清秋时节家乡林壑中的猿鹤也在埋怨自己,园子里的菊松也仿佛在等待自己的归来。 D.首联和颈联同为写景,但前者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视听结合;而后者虚写想象之景,“怨”字拟人化。 E.从尾联“青衫”可见作者官阶不高。全诗塑造了一位官职低微却希望久居京城、经常觐见皇上的老臣形象。 12 解析:BE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B项,“直抒胸臆”不正确,应为“抒情含蓄”。E项,“希望久居京城”不正确,尾联是诗人的反话:头发已白,还只是身着“青衫”的小官,实在有辱“圣恩”。且从“何日”句可见,诗人并不想久居京城。 15.诗人“秋日早朝待漏”时有哪些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解析: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应注意结合题目、注释以及诗歌所使用的意象加以解读。本诗引用陶弘景挂冠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想辞官归隐;运用“林壑”“猿鹤”“田园”“菊松”等意象,表现诗人思念家乡,回归山水田园;尾联结合注释,则表现年老而官职卑微的愤懑。 答案:①厌倦仕途,希望效法陶弘景,辞官归隐;②思念家乡,盼望能够亲近山林,回归田园;③对生活清贫,年龄老大而官职卑微感到愤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结合诗句有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中写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 。”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心远地自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解析:B ①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②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用错对象。③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错褒贬。④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⑤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⑥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 过来。 12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以色列海军“哈尼特”号护卫舰在黎巴嫩近海执行海上封锁任务时,突然遭到一枚来自恐怖组织武装的导弹攻击,导弹命中舰尾,造成4名舰员失踪、战舰受损严重的战果。 B.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管控风险、守住底线,是决定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底线思维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 C.中国的人民币和沙特以及阿联酋的货币进行直接交易,极大地动摇了美元在全球的世界货币霸主,必然会引起美国的疯狂报复,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D.现在南海局势正步入“小阳春”,而美国仍意图制造南海的“倒春寒”。在这个菲律宾“葫芦”被按下去的当口,让新的“瓢”浮上来,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越南或许就是美国眼中可用的“瓢”。 解析:B A项,“造成”“战果”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动摇”缺宾语,在“霸主”后加“地位”。D项,语序不当,应为“在菲律宾这个”。 1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解析:C A项,“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项,“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应该用口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林洙是梁思成继林徽因之后的第二任妻子。在“太太的客厅”里,林徽因需要梁思成保持仰望的姿态;而在林洙的回忆文章里,①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梁思成屡屡遭遇危机;而在林洙的心目中,梁思成是其唯一的感情寄托,“文革”中林洙对梁思成的倾力守护,可为明证。对梁思成而言, ② ;但当“女神”远去,伤痕犹在, ③ ,来慰疗自己生命的“真空”。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前后文意和关联词。①处根据前文的转折,此处应是表达对梁思成的崇拜之情;②处根据后文的“但当女神远去”,此处应是林徽因是“女神”;③处根据后文的“来慰疗”,此处应是他需要林洙这样的女性。 答案:(示例)①字里行间都是对梁思成的敬重与崇拜 ②林徽因是(残忍的)“女神” ③他需要林洙这样的女性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小明在辩论赛上发言时说:“科学家要出成果就在30岁之前的青壮年时期。马克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时,才21岁;牛顿创立微积分时,才23岁;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才26岁;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才27岁;瓦特发明蒸汽机时,才28岁。可见每个科学家出成果的黄金时代是在30岁之前。我在30岁前也会有所成就。” ①科学家要出成果并非一定要在30岁之前的青壮年时期。 ② 12 ③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文段中的小明的话很显然有逻辑错误。用这种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作的证明,论题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只是或然的,也就是说这种证明并不是绝对可靠的。 答案:②并不是每个科学家出成果的黄金时代都在30岁之前。 ③别人在30岁之前出了成果,并不代表小明也能够在30岁之前出 成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拿下2016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说:“我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是一个音乐家,实际上,不管是死是活,我都是一个普通人。” 晋代葛洪在他的《抱朴子·博喻》中有言:“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启示?把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主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该作文的思辨性很强,平凡不是平庸。周国平曾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真正的平凡是事业成功但心态平凡,无论是在成功之前还是成功之后。成功之前的平凡是自知和谦逊,成功之后的平凡是自守和清醒。成功除了有敢于竞争敢于追求的精神,还需要有谦逊低调、不急功近利、敢于抱朴守拙、固守清贫、能够忍受籍籍无名、不慕名利等平凡精神。成功之后更要甘于平凡,不能被名利所诱忘记初心,要保持本色。 最佳立意:伟大之人必怀平凡之心/平凡之心造就伟大之人/谦虚(低调)方能成功/成功之后不忘返璞归真 写作时应注意平凡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可以记叙一个人的奋斗史,也可以论述自己的看法。 例文: 让平凡开花 细品平凡,实乃非凡,简桢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的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的花儿来……” 是的,每个平凡人都能酿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 周国平说:“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诚然,人人皆可成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你,那么世界上必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因此,现在平凡无需担心,你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的风景。 再者,严格意义上讲,伟大事业的开创全都起于不伟大的事中,真正的不平凡只能诞生于平凡。《老子》中讲:“潜龙勿用,见龙于田,终日乾乾,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伟人只要到达巅峰,其结果也只能是下跌。因此,所有的“在天飞龙”必定源于“勿用之潜龙”! 明晓了为什么平凡之人可以创造非凡事业,我们才播下了平凡的花种,要让平凡开出欢欣忭悦的花儿来,还需细心的扶植和栽培。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一直庸庸碌碌在红尘宦海无望奔波,自甘平凡沦落为平庸。如今队伍庞大的“蚁族”“穴居动物”,了无生气,不禁让人唏嘘。 为了脱此困境,浅层次上,我们要做的是自信—— 12 深刻觉知个体的无限可能。的确,人人都是国王,可因为我们缺少了此方面的自信,我们便只能被废黜。此外,这种自信,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困宥,真正了解为何“非凡起于平凡”,而不至于被大众同化,终生无为。 深层次上,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不同于“自甘平凡”,这心境更多的是一个禅境,一种静默的观照,一种生命的飞跃。一方面,这种平凡心启示着我们超越对胜利的渴望,摆脱功利的心态,静默观照生命的点滴进程。“春来花自发,秋至叶飘零”,对种子顺时而育,不功利,不急躁,方能乘天地之正而育非凡之花。另一方面,这种平凡心更近于佛门的透达。它使我们熄灭了一切贪嗔痴,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罢,我们的存在是为了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心间成长,滋润达观的甘霖,从而开出非凡的成功之花。 平凡可以开花! 请让平凡开花! 点评:本文立意精准,观点鲜明形象,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呈递进式说理,思维开阔,古今引用,信手拈来,体现作者不凡的积淀,剖析说理有一定深度。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