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延边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否定与超越是真文学的两面 汪涌豪 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投去一束冷峻的眼光,然后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如何更好地从“生存”进展到“生活”的反思中。‎ 一个人如果对活在当下之有限性没有认知,相反,对充满鄙俗气或碎片化的生活非常认可,自然会欣赏“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无聊文学,而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太沉闷;自然会为“只写内分泌,不写内心”这样的爱情小说叫好,而觉得《呼啸山庄》太冷峻太残酷。‎ 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伟大的作家与他们不一样。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完满甚至丑恶,他必定会痛加批斥。如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就有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的批判,对身边“优秀人士”的嘲讽,他称这些人在由太多珠宝商的棉布和细羊毛包裹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里病态地生活,“他们听不到更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在他们围绕太阳旋转时,也看不到更广大的世界”。小说目的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否定与超越,在他那里本是一回事。唯此,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直接启迪了以后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 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揭示现实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文学的否定功能,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启诗化人生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作家一味堕入生活,与世沉浮,一味地与生活站在同一个高度,而不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那即使再真实的生活,也会被他表现得空洞无比。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超越性被搁置和忽视,很大程度上正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现实不合理地漠视,对生活艰难性的规避。说到底,正反映了他否定和批判精神的缺失。‎ 总之,我们的作家对于生活,不能只有迎合,没有否定,不能裹在轻软的羊毛毯里,放弃倾听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却似乎很能体恤读者劳生的匆忙与压力,说生活已然这样了,就让文学给他们一个童话、一点浪漫,甚或一些轻松与搞笑吧;然后就用各种方式,盗掘到地下,穿越到后宫,或写那种“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廉价故事。这是市侩,是乡愿!文学应给儿童以想象,给少年以理想,给成人以希望!文学应该爱土地,为人民!‎ 文学是人面对自己的方式,所以它要求从根本上把握,从终极处超越,从而揭示生活的真谛,求取人性的完满。因此,说文学就是文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它是这个时代正在到来的灵魂,有着比我们的想象还要神圣的意义与价值。‎ ‎1.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的否定与超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真正的文学应该兼具否定和超越的特性,二者紧密相连,构成真文学的两面。‎ B.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通过否定与批判,才有可能突破有限,向无限进发,才有可能实现超越。‎ C.如果文学的超越性被搁置和忽视,就会反映出作者本人漠视不合理的现实、规避艰难生活的心理。‎ D.具有超越特性的文学,一定也具有否定的特性;同样,许多时候,具有否定性的文学也就实现了超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许多读者认为《战争与和平》《呼啸山庄》等名著或枯燥冗长,或缺乏温情,但其实这些作品是真正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活在当下的有限性的深刻感知的。‎ B.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旨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既有对时代的超越,又有对社会的批判,是超越与否定的完美结合。‎ C.我们的作家用文学去制造一个童话、一点浪漫,甚至是一些轻松或搞笑,是真正体恤了读者劳生的匆忙与压力。‎ D.如果一个作家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不与世沉浮,对现实和人生保持批判精神,那么他的作品相较于一般作品来说也更能体现超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后来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有直接的启迪作用,这说明具有超越性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就会超出作者所处的时代。‎ B.诸如“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缺乏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怀疑和批判的无聊文学,即便获得了许多读者的追捧,实际上也只是与流俗合污的伪善作品。‎ C.之所以说文学不只是文学本身,是因为文学是人面对自己的方式,它要求从根本上把握,从终极处超越,从而揭示生活的真谛和追求人性的完满。‎ D.由文意推知,曹雪芹写《红楼梦》,并没有使之成为封建大家族奢靡生活的范本,而使之成了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在痛苦中寻找精神的出离,正体现了文学的超越。‎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 ‎ ‎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他曾经回忆说: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这是精神会餐。‎ ‎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B.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C.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D.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运而生。‎ D.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E.在周有光看来,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语文现代化的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退休后的工作重点,即在为此而努力。‎ ‎6.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曰:“伏 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荩。一日,得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B.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C.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D. 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会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B.“谒”有“请求”“进见”“陈述”等意思,“候谒”指等候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C.“伏”本指“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的体态,文中用以表示臣下对君王的敬辞。‎ D.“迁秩”指“官员晋级”,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泌敢于直言,善于说理。针对朝政中的某些现象,谢泌敢于直言心中的想法;同时他经常借助历史中的人、事进行说理,进而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 B.谢泌心性细致,受帝赏识。谢泌不仅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而且对皇帝的饮食起居等琐事也挺关注;他曾建议皇帝减轻工作强度,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 C.谢泌精通军政,颇有主见。面对边境战事,谢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发动战争的本质动机,并劝示皇帝要效仿汉祖、明皇等帝王处理边境事务的计策。‎ D.谢泌理政有方,深得民心。谢泌曾任地方官员;在地方理政的时候,他深受民众的爱戴;任期结束的时候,民众以刻石立碑的形式记录并感念他的恩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 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 C.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篇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 ‎ D.“白发"在古人眼里象征年老,“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写。 ‎ ‎ E.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人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12.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请赏析其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融夸张与神话为一体,描述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写出了蜀道艰险的名句是:“ , ”。‎ ‎(2)屈原《离骚》中通过“ , ”‎ 述说自我既有芬芳又兼具光泽,纯洁的品质丝毫没有减损,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3)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 , ”。‎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积羽沉舟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 ‎ 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 ②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 ‎ 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 ③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 ‎ 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 ④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不孚众望,进入交叉淘汰赛后,连克东道主巴西、欧洲劲旅荷兰 ‎ 和塞尔维亚,时隔12年后再登奥运冠军宝座。‎ ‎ ⑤余秋雨认为,“大、德、中”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秘密。因“大”气魄而进退有度不易 ‎ 分裂;因“德”而心存善念;因“中”走一条踏实、和谐、可行的路。余秋雨说,中国一 ‎ 直在这样的路上。‎ ‎ ⑥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 ‎ 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 A. 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B. 近来,“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得到答案和解析,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 ‎ C.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 ‎ 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 ‎ D.实际上,“创客中国”不仅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经济新 ‎ 动能不断孕育成长的一个真实写照。‎ ‎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 ① 出事便“相互推责”,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共同之处。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 ② 是监管的标准和态度的结果, ③ 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 ④ 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 ⑤ 就可能“标准围绕监管转”, ⑥ 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当然 只有 才能 因而 从而 B 只要 ‎/[来源]‎ 只要 就 不然 因而 C 一旦 其实 如果 那么 否则 ‎/‎ D 假使 就 既然 那么 ‎/‎ 所以 ‎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 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50分)‎ ‎ 很多人有收纳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白己的物品时,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更何况还有长辈在耳边提醒“东西没坏就别扔”“这东西该留着”……于是,各种物品充满生活空间。‎ ‎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出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 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袋。‎ ‎【高二期中参考答案】‎ ‎1. C (原文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现实不合理的漠视,对生活艰难性的规避。)‎ ‎2. C (原文语意指出这样做“是市侩,是乡愿,而并非“真正体恤了读者劳生的匆忙与压力。)‎ ‎3. A (由“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不能推出“具有超越性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就会超出作者所处时代,以偏概全。)‎ ‎4. B(周有光在文革时没有幸免)‎ ‎5. CE(选对一个2分。A“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错,文中的“知识分子”指的是有良心的爱国知识分子。B“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错,“精神会餐”只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胜过“物质饮食”。D“文革之后”错,原文是 “文革后期”。)‎ ‎6.①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②深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③避开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而开展工作;④幽默乐观的品性,有助于人的创新思维;⑤不停的思索,长寿的人生。(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7.C ‎8.A(应该是“殿试”)‎ ‎9.B(“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有误,原文是“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不报”说明皇帝并未表态。)‎ ‎10.(1)太宗勤奋理政,常常在长春殿处理政事之后,又马上到崇政殿处理公务,天色已晚还来不及吃饭。(“孜孜”“临决”“日旰”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当时上书奏事的人很多,朝廷诏令阁门官,只接受那些不抱有侥幸企望的人递上的奏章。因此言路稍微堵塞。谢泌上疏认为不能这样做,还说:“国家边境未宁,国内政事也还没有妥帖,即使是狂夫之言,圣人也能从中选择。如果事前先进行盘问,就会影响到听取四方的意见。希望使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心中的期盼报知朝廷。”‎ ‎ 久旱,再次上言时政得失。淳化二年,王禹偁上奏说:“请从今往后下层官员拜访宰相,必须于散朝后在政事堂,枢密使列座接见,这样可以杜绝私请。”谢泌上奏说:“看到诏令,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这分明是怀疑大臣有私心。现在陛下统领全国,任用杰出人才,朝廷没有靠花言巧语获利的人,地方也没有得过且过的大臣,为何要猜疑宰相,做那些在衰败末世才做的事呢?王禹偁不识大体,胡乱提建议。”太宗看完奏章后,就追回先前发出的诏令。适逢修建正殿,使用了许多彩绘,谢泌又上疏批评。皇帝急令改为丹垩,并且表扬了他的忠直敢言。一天,在便殿,谢泌被皇帝召见,太宗称赞他正直敢提意见,谢泌说:“陛下善于倾听意见,所以臣才能竭尽忠诚,从前唐末孟昌图,早上上疏进谏,傍晚就被免职。”太宗神情感动许久。当时群臣上殿言事的,如果得到批准,可以直接去找有关部门,很有奸巧作伪的空间。谢泌请求从今后凡属政事都送中书省,机密事送枢密院,钱财粮食之事送三司。皇帝同意。太宗勤奋理政,常常在长春殿处理政事之后,又马上到崇政殿处理公务,天色已晚还来不及吃饭。谢泌说:“请从今天起取消在长春殿处理事务,饭后休息。”没有答复。真宗初年,边境地区多次出现敌寇入侵的现象。谢泌上疏说:“敌人所酷爱的是田猎与美色,所贪图的是财物与利益,除此之外并无多少其他打算。先朝平晋之后,若不派兵进攻,只给他们钱财,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交还幽蓟地区了。了解了这些,就知道敌人的情形古今没有多大不同,汉高祖、唐明皇所采用的策略,正可以对症下药。”近来制度,文武官员告老都要升官阶。谢泌说:“请从现在起七十岁以上请求退职的,许可退休;因病及历次任职期间犯有贪污罪的,听随自便。”诏令同意。他被调任到福州,任满还京,百姓怀念爱戴他,就刻石立碑纪念。大中祥符五年,他病重,穿上道士服装端坐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11.B D (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B项“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错误。应为“站在湖口向帝乡眺望”。D项“写法是实写”错误,应是虚实结合。‎ ‎12.(6分)(每点2分)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13.(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4.A 【.①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多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不合语境。’②一得之功:一点微小的成绩,谦词。此处为望文生义。③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符合语境。④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应为“不负众望”。⑤进退有度:指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⑥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15.D(A. 句式杂糅,“据……调查”或“……调查显示”。B偷换主语,“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暗换主语,可在“被学生”前加上“这些软件”。C.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 ‎16.C ‎17.(5分,答对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 ‎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孩子逃得越急 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18. 【思路分析】该作文题由两段材料组成,第一段材料旨在说明人们习惯留下各种物品,结果生活的空间被填充得满满的;第二段材料旨在说明有些东西要敢于放弃。“断舍离”,从而保证宽敞舒适的空间,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对待这些生活中“无用”的东西。‎ ‎ 从材料的表层信息立意:①‎ 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才能让环境变得宽敞,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不成为物质的奴隶。②收纳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是对物品价值的珍视,现在不需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收纳以备不时之需,否则就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优患意识。‎ ‎ 从材料的深层信息立意:①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脱离有失本心的执念,解放心灵。“大道至简”,少即是多。②收纳、存储的东西虽无用,却是一段记忆,可以充实回忆,完满人生。③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 【素材一】鸣蝉奋力地甩掉了无用的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舍弃那些生命中不需要的东西,是一处智慧。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了世俗的认可,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 【素材二】“断舍”生活态度,带来的是“离”的洒脱。先民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勇气,断去苦楚的爱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不玩桥牌、球,断舍杂事后,只求在三点的阳光下写作,“断舍”后达到的“离”的境界,是对过去纷扰物什的清醒判断,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冷静思考,是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和活在当下的勇气。人在此时已卸下心灵的负累,腾出宽敞的空间。所谓不安与焦躁,也在通透可入阳光的心房中涤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