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学案4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学案4 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 ‎[常识·速览]‎ 断代史的创始人——班固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整体·感知]‎ 本文集中叙写了苏武在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 ‎1.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苏武维护国家尊严和坚贞不屈的一项是 (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引佩刀自刺 ④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⑤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⑥若知我不降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2.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写苏武正式出使匈奴,首先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历史环境复杂而严酷,暗示苏武之行一开始便充满凶险。‎ B.苏武出使匈奴,恰巧遇上一次严重的谋反事件,缑王与虞常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行为不慎,暗中给予支持,使对整个事件毫无所知的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苏武得知虞常事发,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想以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当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D.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苏武忠诚和具有民族气节的一项是(  )‎ ‎①单于愈益欲降之 ②杖汉节牧羊 ③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④常愿肝脑涂地 ⑤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武对汉朝坚贞不贰的是(  )‎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②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④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⑤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⑥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 6‎ C.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6.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陵劝降的方法不同于卫律。他是以老朋友叙旧,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层层进逼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B.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的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也突出体现了他的坚贞顽强。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测。‎ D.在北海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匈奴派汉降将李陵去劝降苏武,尽管李陵说的有情有理,但仍没改变苏武的意志,倒是李陵自己对苏武既赞叹,又羞愧难当。‎ 三、阅读课文7~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7.下列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最后苏武得以回归祖国,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苏武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事隔许多年,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都对他很重视,从正面表现出了苏武的人格魅力。‎ B.苏武经过了长期的、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之后,不仅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还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 C.苏武“强壮出”,归国时已是“须发尽白”,最好的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信念如此执着的苏武更令人敬佩!‎ D.文章最后叙述苏武归汉时,说他“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来时募百余人,而“随武还者九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苏武的坚贞、顽强,也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 ‎[话题·互动]‎ 话题:真正值得提倡的忠诚,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学生甲:苏武的忠诚不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的,‎ 6‎ 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所治理的国家。‎ 我的观点:                              ‎ ‎                                   ‎ ‎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传神的细节描写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气节。如“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2.写法指导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的枝节性情节作生动细致地描绘,常可分为语言细节、行动细节、肖像细节、心理细节、场面细节、景物细节等。‎ 运用细节描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细节描写必须具有合理性。‎ ‎(2)细节描写必须小中见大。‎ ‎(3)细节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 ‎3.迁移应用 以“红叶飘零”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描绘红叶飘零的过程,不少于80个字。‎ ‎                                   ‎ ‎                                   ‎ ‎                                   ‎ ‎                                   ‎ 6‎ ‎【参考答案】‎ ‎[文脉·梳理]‎ ‎【答案】 ①卫律劝降 ‎②李陵劝降 ‎③匈汉和亲 ‎[文本·层析]‎ ‎1.【解析】 ①叙述苏武出使匈奴;④张胜丧失骨气,反衬苏武的宁死不屈,不是直接表现;⑤指斥卫律的反叛行为。‎ ‎【答案】 B ‎2.【解析】 B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应该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答案】 B ‎3.【解析】 ①表现单于佩服苏武的气节;③是李陵对苏武说的话;⑥用二人的不忠,衬托苏武的高大忠义。‎ ‎【答案】 C ‎4.【解析】 ③李陵叙述苏武妻子改嫁的情况,④是描述李陵当初投降时的心境,含有这两项均可排除;①②可以间接表现苏武的坚贞不二,⑤⑥则直接地表现了苏武的坚贞。‎ ‎【答案】 D ‎5.【解析】 A项, “同时出使”错;C项,“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的”无中生有。D项“诀别自刎了”错。‎ ‎【答案】 B ‎6.【解析】 C项,在情感上,李陵是赞同甚至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是自己已经投降匈奴,铸成大错,无法改变。‎ ‎【答案】 C ‎7.【解析】 A项,应该是“从侧面表现出了苏武的人格魅力”。‎ ‎【答案】 A ‎[话题·互动]‎ ‎【答案】 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要弄清楚,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但反过来讲,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 ‎ [写法·借鉴]‎ ‎3.迁移应用 ‎【参考示例】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一枚红叶从树梢向树根探下了身子,‎ 6‎ 悄然下落。她想,冷风萧瑟,我们的母亲——树根该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子女来呵护啊!红叶优美地舒展着身姿,飘过一根根树枝,向姐妹们发出真诚的呼吁,于是,一片片红叶,翻转飘零,纷纷聚拢在母亲的脚下。‎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