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件6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件6 人教版必修4

第 12 课 苏武传 班固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 .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 .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标新理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 2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新课导入 班固 字孟坚 , 扶风安陵 ( 今陕西咸阳东北 ) 人 , 东汉著名史学家 , 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 , 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 (89) 初 , 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 为中护军。后来 ,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 , 死于狱中。 了解作者 汉书价值 史学价值 :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 , 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 , 赞扬清廉的官吏 , 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 叙事详明 , 详赡严密 , 语言典雅繁复 , 富于文采 , 有骈体化倾向 , 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课文主要记叙苏武 出使 匈奴,被 羁留 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 归汉 。 1. 出使原因? 2. 扣留原因? 羁留历程 3. 谁劝降? 4. 不投降,怎样对 待苏武? 5. 谁又去劝降? 6. 归汉经过? 爱国情怀 忠贞不渝 守节不移 整体把握 第 1 段重点词句 1. 武 , 字子卿,少 以 父任 2. 汉天子我 丈人 行也 3. 尽 归 汉使路充国等 4. 乃遣武 以 中郎将使持节 送 匈奴使留在汉者。 5. 置币 遗 单于 6. 百余人 俱 7.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介词,表原因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使动用法,使 ····· 归 以 ····· 身份 赠送 定语后置 出使 省略句 判断句 1. 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2. 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 第一部分( 1 段): 出使匈奴求好 第 1 段 1. 会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 谋反匈奴中 2. 以 货物 与常 适逢,刚好,副词 把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 谋反 ” 后省 “ 于 ” 第 2 段重点词句 古:财物,(古今异义) 今:供出售的物品 3. 恐前 语 发,以状 语 武 4. 事如此,此必 及 我。 5. 见 犯 乃 死, 重负 国。 6. 即 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 降 之。 谈话 告诉 连累,动词 才 更加 对不起 假使 使动用法,使 …… 投降 被动句, “ 见 ” 表被动 1. 其一人 夜亡 2. 虞常 生得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逃跑 被活捉      第 3 段重点词句 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 勾结卫律的部属 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 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 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第 2 — 3 段 1. 引 佩刀自刺 2. 舆 归营 3. 单于 壮 其节 用车子送,名词作动词 以 …… 为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刺 第 4 段重点词句 拔出 从苏武 “ 引佩刀自刺 ” 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苏武什么品质? 忠贞爱国、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第 4 段 1. 武 益愈, 单于使使 晓 武 2. 会 论 虞常,欲 因 此时 降 武 3. 本 无谋 4. 拥众数万,马畜 弥 山 5. 空以身 膏 草野 6. 君 因 我降 7. 女 为人臣子 8. 畔 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9. 反欲 斗 两主 10. 若 知我不降明 逐渐痊愈 告知 判罪 趁 没有参加谋划 满 形容词作使动,使 ····· 滋润 通过 通 “ 汝 ” 通 “ 叛 使动用法,使 …… 争斗 你 不屈 第 5 段重点词句 使 …… 投降 第 5 段 1. 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 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软硬 兼施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2. 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1. 白 单于 2. 天 雨 雪 3. 匈奴 以为 神 4. 羝 乳乃 得归 5. 掘野鼠 去 草实 6. 杖 汉节牧羊 告诉 名词作动词,下 把 ······ 当作 名词作动词,生子 才 牧羊 第 6 段重点词句 通“弆” 名词作动词,拄着 第 6 段 1. 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 1 )肉体折磨: “ 幽武 ” 、 “ 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 “ 啮雪,咽毡毛 ” 、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等。 ( 2 )精神折磨: “ 羝乳乃得归 ” 、 “ 别其官属常惠等 ” 等。 2. 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段意思。 流放北海牧羊 1. 武使匈奴 明年 2. 不敢 求 武 3. 故使陵来 说 足下 4. 空自苦 亡 人之地,信义 安 所 见 ? 5. 扶辇下除 6. 子卿 尚 复 谁为 乎? 7. 皆为陛下所 成就 8. 兄弟 亲近 9. 子卿 壹 听陵言 10. 自 分 已死久矣 11. 因泣下 霑衿 ,与武 决 去 第二年 访问 劝说 通 “ 无 ” , “ 现 ” 台阶 还 提拔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副词,一定,务必 料定 通 “ 沾 ”“ 襟 ”“ 诀 ” 劝降 第 7 、 8 段重点词句 第 7 、 8 段: 1. 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 1 )终不得归;( 2 )家人不幸遭遇: 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 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 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 3 )自己投降的经历;( 4 )现在的皇帝不值得为他守节 以情动人,肺腑之言 2. 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 1 )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 2 )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 3. 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段意。 李陵劝降失败 1. 汉 求 武等 2. 得 夜 见汉使 3. 如惠语以 让 单于 4. 谢 汉使曰:“武等 实在 。” 5. 前 以 降及物故, 凡 随武还者九人 6. 武 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7. 始 以强壮出, 及 还 寻求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责备 道歉 确实活着 通“已” 共 归汉 在 当初 等到 第 9 、 10 段重点词句 问题探究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匈奴对苏武的劝降实际是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引刀自刺,以行动表明他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当匈奴知道威逼利诱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残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着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苏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 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 忠贞不渝 坚忍不拔 关于气节的名句 1. 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论语 · 子罕 》 ) 2.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论语 · 微子 》 ) 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 论语 · 卫灵公 》 ) 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北齐书 · 元景安列传 》 ) 5.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 赐萧禹 》 ) 6.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 爱莲说 》 ) 7.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 无题 》 ) 8.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 石灰吟 》 ) 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 报任安书 》 )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过零丁洋 》 ) 1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 题画 · 竹石 》 ) 作业 古人常说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古人还说 “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可见古人对气节非常重视,请同学们就 “ 气节 ” 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课堂小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