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泉港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凤毛麟角。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 26 -‎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显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因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一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经学是远远落后的。我们还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当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正在为之努力,期待陆续看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自主性的丧失,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 B. 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晚清以降中国付出惨痛代价。‎ C. 作者认为未来新经学须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 D. 礼学是经学实践性的最初表现形式,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失去了礼的精神原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经学衰落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的观点。‎ B. 文中提到曾国藩等人的事例,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C.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经学研究要“发生新变”应该如何着手,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D.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学研究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进行改革,拓宽研究内容,满足其学科的自我要求。‎ B. 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作新的经典诠释,是经学研究应做且要坚持做的。‎ C. 经学致用是以经的恒常性即常道来应对时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章摘句。‎ D. 当前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有待今后研究。‎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 26 -‎ A项,“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依据第一段“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可知,经学一分为三成为人文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 B项,“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错误。依据第二段“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可知,B项因果不成立。‎ D项,“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错误,依据第五段“但因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可知,被取代的是“礼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B项,“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误,依据第二段“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可知,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D项,“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误,依据最后一段“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可知,D项条件与结果颠倒。‎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 26 -‎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C.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 26 -‎ ‎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 ‎6. ①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提高国产化率,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人才,对技术毫不保留。③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团队敢于创新,产生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成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B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原文信息是“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可见选项把北斗三号替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偷换概念。‎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本题,A项,“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错误,原文说的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可见,选项有故意拔高之嫌,未然说成已然。‎ 故选A。‎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分析可知,解答此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与“北斗精神”内涵有关的信息有:“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材料题的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 26 -‎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何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 26 -‎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来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对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对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 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 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 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 “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D. 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8. 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于浓浓春意中开篇,又在骀荡春光中结尾。作者用这样恬静淡雅的开场与收篇却讲了一个伤感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这样处理的看法。 ‎ ‎【答案】7. D 8. ①接触 - 26 -‎ 到新思想,向往文明生活。如采办嫁妆时她开心于受到的“尊敬”、勇敢要求“读书”等。②性格内敛、含蓄.她把对哥哥的爱意深藏内心,不告诉母亲,也没有明白告诉哥哥。③执著内心情感。她喜爱哥哥,不愿出嫁,宁肯自我折磨而死,也不改变。④无力冲破伦理观念和时代社会的束缚。尽管深藏对哥哥的喜爱,仍无法明白表达,只能抑郁而死。 ‎ ‎9. ①从艺术结构上看:小说于浓浓春意中开篇,又在骀荡春光中结尾,人物从春天里走来,又在春天里逝去,留给人们无尽的感伤,这恰如一曲春日的挽歌,既照 应了标题,又首尾呼应,结构紧凑。②从艺术手法上看:开篇处作者用春日的美好引出美好而沉静的主人公,结尾处又用城里春天的热闹与翠姨坟头的落寞 相对比,表现翠姨死后的悲凉。全文把浓郁的悲哀和沉重的抗议放在春天轻松的气氛中,以乐写哀,更能让读者唏嘘感慨,从而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③从主题角度看:开篇“冷天气还是要来的”,用春的短暂象征美好生命的易逝。结尾“姑娘们坐着马车去买衣料,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流露出 生命无法永驻的悲哀,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翠姨的怀念。作者用自然的春象征人间的春,渴望如春天般温暖的社会环境,然而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想 法仅仅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她在无法实现这一切的时候只有通过笔下人物的悲鸣进行呼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暗示翠姨生活凄苦, 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错误,“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等内容只是交代了翠姨的身世,但从中并不能得出“生活凄苦, 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的结论,该项错误。‎ B项,“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错误,依据“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可知,“哥哥”并不十分理解“翠姨”,他们并非早已互相倾心,该项错误。‎ C项,“‘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错误,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天真、稚气的女中学生,对于“爱情”并没有更深的理解,而且“翠姨”只是把对“哥哥”的感情放在心里,“哥哥”并不真正理解“翠姨”的心意,他们之间的爱情也称不上是“勇敢热烈”,该项错误。‎ - 26 -‎ D项,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依据“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可知,翠姨勇敢地要求读书,说明她向往新的生活;‎ 依据“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可知,她喜欢哥哥,宁愿自我折磨而死也不愿出嫁,说明她的执着;‎ 依据“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母亲还对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对我说。’”可知,她性格内敛,同时也不敢表明对哥哥的喜爱之情,说明她还是受到伦理思想的束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然后结合题干和小说的语境,从内容情感、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手法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开头写北国之春充满生机,引出翠姨的爱情故事;结尾写春的短暂,春过去得快,翠姨坟头草籽已经发芽了,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而完整。‎ ‎“春天得命运就是这么短”,语气双关,富有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短暂;小说的结尾春天又来了,翠姨却不再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对比之中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哀伤。 ‎ 萧红描绘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一派春色,然而乐景中透露着哀情,在这一幅幅喧嚣热闹的春色的背后却透出一缕缕悲凉的情调,让人生出春日无多欢乐无多的感叹。北方的春天是非常短暂的,似乎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过去了,因此北方人都盼望春天来得早一些长一些。然而萧红的用意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写景,事实上,萧红的突出北方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类似昙花一现的特征正与“翠姨”的命运相吻合,从而也就使生动的景物描写具有了“美丽而苍凉”的社会文化意蕴。‎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 26 -‎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侯,改铁骑都虞侯,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寨,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②,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 26 -‎ 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 信宿:连住两夜。② 录事吏:官职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乾祐是年号。此纪年法由后汉高祖刘知远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 “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 衔枚,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兵士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D. 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省治相当于省会。‎ ‎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 B. 王审琦战功赫赫。他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 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D. 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 - 26 -‎ ‎(2) 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 现在天下太平,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的呢?‎ ‎(2) 太祖喝酒到兴头上,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的平民朋友。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喝酒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句前省略主语“周世宗”,“亲征”是谓语,“淮南”是宾语,所以在“亲征淮南”后断句,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舒州”是地名,“坚壁”是“未下”的原因,“舒州坚壁未下”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在“下”后断句,排除D项。‎ 译文: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下诏让郭令图担任刺史,命令王审琦从中路带领骑兵进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缴获铠甲武器军事物资可以用几十万来计算。‎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错误,“河内”指黄河以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 26 -‎ C项,“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错误,原文写“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表示没必要干涉,而非无权干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赋分点:‎ ‎(1)“治”,太平;“宰”,县令;“诚”,确实;“嘉”,称赞;“按”,处理。‎ ‎(2)“祝”,祈祷;“禄”,礼物、赏赐;“布衣交”,平民朋友;“兴”,使动用法,“让……兴旺”;“靳”,吝啬。‎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他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兼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次担任东西两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等职务,跟从周世宗征讨刘崇,奋力作战立了大功,调动官职做了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调任本部军队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集禁军的各位校官在园苑中聚宴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 26 -‎ 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攻不下来,诏令由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仪仗等军中装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赶走。王审琦选择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第二天夜里就赶到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世宗称赞他,授予他指挥使。周世宗围困濠州,王审琦率领几千名敢死战士攻下了水寨,夺取了月城,濠州于是投降。等到进攻楚州,做了南面巡检。城池将要陷落的时候,王审琦预料淮人定会逃跑,于是设置埋伏等待他们。不久,城中的士兵果然凿开南门而溃逃,埋伏的士兵攻击他们,斩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到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献功,世宗赏赐他名马、玉带河几百匹锦色绸缎。‎ 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易。所管辖的属县中有个县令因为一个官吏犯法就停了那个小官吏的职务,幕僚认为县令不先征求节度府意见,请求治县令的罪。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断县里政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驻守边疆重镇,而辖区内县令能斥去奸狡官吏,实在令人高兴,有什么需要治罪的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温厚稳重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过分强制征收。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要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对他吝啬让他不能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看着王审琦说:“上天一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皇帝命令,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禁苑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痛哭哀悼他。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停朝致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 -‎ A. 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 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 “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 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15. 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尾联写自己深夜难眠,挑灯细细品读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②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③同时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也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简要分析诗的尾联有何含意。尾联是“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思是诗人深夜不眠,收复河山对他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出师表》;从《出师表》这个角度是用典,借用诸葛亮的经历,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从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这一细节来说,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整理归纳以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6 -‎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霓为衣兮风为马 (4). 虎鼓瑟兮鸾回车 (5). 山寺钟鸣昼已昏 (6). 渔梁渡头争渡喧 (7). 戎马关山北 (8). 凭轩涕泗流 (9). 戍卒叫 (10). 函谷举 (11). 楚人一炬 (12). 可怜焦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是提示,同时注意“捷”的书写;(2)“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是提示,同时注意“霓”“鸾”的书写;(3)“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是提示;(4)“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是提示,同时注意“涕泗”的书写;(5)“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是提示,同时注意“戍”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6 -‎ 珠峰并未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___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式就_______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 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____,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 人的 和自然的宽容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送 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送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开头“关于”使用错误,应改为“对于”,“关于”是引出事物或行为的关系者,“对于”是引进明确的对象。这里引进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人们想探究的对象。对于“神秘面纱”,如果只有“窥”,还是没有看到真面目,还是用“揭开”较为准确。根据以上分析,A项介词误用,改“关于”为“对于”;B项动词误用,改“一窥”为“揭开”;C项介词误用,改“关于”为“对于”,同时动词误用,改“一窥”为“揭开”;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熙熙攘攘”指路上行人多,喧闹杂乱。“纷至沓来”接连不断地到来。语境中说的是人们纷纷到达珠峰,应选“纷至沓来”。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第二组:“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刻不容缓”片刻不容耽搁,比喻情势紧迫。语境中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式遭到人类活动影响,已很危险。修饰的词语是“珠峰”,因此,这里应选“岌岌可危”。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第三组:“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语境中说的是环保难度,这个不是靠看就能看清楚的,应选“不言而喻”。第四组:“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语境中指的是登山者随手丢弃废弃物,应选“随心所欲”。分析可知B项成语使用都恰当。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境中的主语是“清运垃圾”,根据文段理解,这么高的地方,“只能”依靠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A项,“不能依靠”不符合文意;B项,递进关系前后颠倒;C项,补写正确;D项,递进关系前后颠倒,同时,“不能依靠”不符合文意。故选C。‎ - 26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①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③ 。‎ ‎【答案】【答题空1】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答题空2】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答题空3】是一种补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空①,要与特点二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形成对应,且与后文“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照应;空②,是结合颜回清苦的生活与快乐的提炼,注重精神生活,再结合后句“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空③,是道家幸福观与儒家幸福观的关联理解。‎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太湖马拉松女子组比赛冲刺时刻,一名赛事志愿者想为何引丽递上国旗,在其身后追了100米后最终放弃。但前方再次出现一名志愿者,她站在赛道中又一次将国旗 给了何引丽。何引丽冲刺的节奏完全被打乱,国旗也从她手里滑落到地上,最终何引丽以五秒之差屈居亚军。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这种扔掉国旗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但是更多的网友对此有不同意见。‎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给马拉松选手强行递国旗 是对“爱国”的误解 爱国是一份自然的情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 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对这个国家和执政党由衷的热爱。这份质朴的情感很多时候会以五星红旗为载体进行分享和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爱国”是任何个体或组织可以用来影响、甚至破坏国家法律和社会规矩的借口和手段。‎ 苏州马拉松比赛中出现 - 26 -‎ 事情,首先是一起赛事有关方面违规行动,干扰正常比赛秩序的恶性事件,然后才是“该不该 递国旗,能不能丢国旗”的讨论。无论以什么理由为借口,未能提供有效安保,以至于出现干扰比赛正常秩序的行为,赛事主办方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至于运动员丢国旗,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完全没有恶意的,并且也是符合追求最好比赛成绩,为国争光的客观需要的。相比尴尬地抱着国旗无法正常竞赛的情形,竞赛中的运动员,最好的爱国姿势就是为国夺取最好的比赛成绩,在这点上何引丽尽了全力,值得点赞。‎ 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最好的爱国姿势就是维护好比赛秩序,保障运动员能顺畅地完成比赛,观众能够舒畅的观看比赛,让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能得到国际社会更好的关注和认可。‎ 国旗,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象征。既然如此,它就不应也不能沦为攻击他人的工具。何引丽也好,广大网友也罢,都深深眷恋着祖国,热爱着脚下的土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可以确信,绝不是整天高举着国旗到处行走,引人注目,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就是最实在的爱国行为。对运动员来说,争取更好的成绩,就是爱国。‎ 当然作为一份纯然的情感,爱国可以有很庄严肃穆的表达仪式,也可以有很愉快活泼的呈现形式,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它作为一种真挚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情感,切不可在一小部分人的恶意扭曲下, 成为了绑架他人、破坏秩序、超越法律的遮羞布和挡箭牌,那些拿着“爱国”名义,指责何引丽的人群,你们真的爱国吗?还是对爱国有什么误解?‎ 爱国,请珍爱,请深爱,请正确地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时事性材料,要求考生谈对这一时事的看法,最好写成时评类文章。因为涉及国旗和国家的形象,考生必须站在爱国层面思考这一问题,这就巧妙考查了考生的国家认同,深入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精神和批判质疑能力。‎ 限制性:‎ ‎1.“对此,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这里的“此”既包括题目前一部分对何引丽马拉松冲刺时突发国旗事件的陈述,即“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中的“此事”;也包括题目后半部分的网友热议。这是考生的写作背景,任何脱离“此”的写作都是跑题。‎ ‎2.网上的各种评论铺天盖地,每一种评论都基于不同的语境,不能因为别人的评论干扰自己对材料的审视判断,不能觉得人家的评论好就拿过来硬套这个材料,一定要弄清自己写作的语境限制。‎ - 26 -‎ ‎3.“有人说,这种扔掉国旗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但是更多的网友对此有不同意见。”这一引导语限定了考生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明确回答何引丽扔掉国旗的行为是否是不爱国的表现。然后展开联想, 整理素材,深入思考自己的理由,直至写成文章论证自己的观点。‎ ‎4.“对此,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联想”是初步展开思维,搜集素材的过程,“思考” 意味着要进入理性的深度解读,“看法” 即观点,文体指向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开放性:‎ ‎1. 角度是开放的。何引丽、志愿者、网友、 赛事组织者各是一个角度,从事件的整体审视又是一个角度。考生可以思考何引丽让国旗滑落到地上行为;也可以思考志愿者站在赛道中硬塞给何引丽国旗,完全打乱何引丽冲刺节奏的行为;也可以站在某一网友的角度与对立方展开论辩(此时一定要注意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也可以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去立意构思。这就给考生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可以站在任一角度合理联想同质材料和反质材料作为例证,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站在任一角度分析、评价、追问、假设、归谬……以增加思考的深度。这也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 ‎3.时事性材料固然要就事说事,但还需就事析理。就事说事是限制,就事析理是开放,是思维的开放,是论证深度的挖掘。‎ 参考立意:‎ 一、网友角度 ‎1.爱国夺冠本初心,扔旗并非损国旗。‎ ‎2.夺冠是爱国行为,国旗滑落当理解。‎ ‎3.“爱国”不是破坏法律和规矩的借口和手段。‎ ‎4.用国旗道德绑架爱国者,你不配谈爱国!‎ ‎5.夺冠后再披国旗更爱国。‎ 二、何引丽角度 ‎1.何引丽“扔掉的”不是国旗,而是比赛中的干扰。‎ ‎2.扔旗排除干扰,夺冠为国争光。‎ ‎3.扔旗固有错,不可否定爱国心。‎ 三、志愿者角度 ‎1.志愿者递国旗违反规则,递国旗是对“爱国”的误解。‎ - 26 -‎ ‎2.你若爱国,请不要阻挡她夺冠的路。‎ ‎3.爱国不错当理性,拦路无知须反思 。‎ ‎4.加强志愿者监管,避免错误爱国行为。‎ 四、赛事组织者角度 ‎1.违规干扰比赛秩序,赛事方难辞其咎。‎ ‎2.志愿者无常识,组织者先反思。‎ ‎3.加强监管,保证赛事顺利进行。‎ ‎4.强化志愿者教育,为爱国者开路。‎ ‎5.维护好比赛秩序,为爱国者开路也是爱国。‎ 五、整体角度 ‎1. 爱国初心多理解,理性反思少谴责。‎ ‎2. 爱国,请珍爱,请深爱,请正确地爱。‎ 素材:‎ ‎(1)志愿者将国旗硬塞给何引丽的行为相当不专业。须知,最后阶段的冲刺对任何一名马拉松选手而言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干扰。志愿者递上国旗的举动显然影响了何引丽的节奏,也直接导致其成绩的下降。如果志愿者希望何引丽披上国旗,以显示爱国精神,完全可以在选手完成比赛后再递上国旗。可志愿者偏要横生一脚,干扰比赛的正常进行,更像是一种刷存在感的自私行为。‎ ‎(2)“接了国旗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扔掉”,则完全是地地道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马拉松运动不像乒乓球和排球等运动有间歇期,而是讲究一鼓作气,一拼到底,参赛者最后时刻很有可能处在体力极限,全凭借毅力和潜意识在拼搏。须知,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才能为祖国争光。 ‎ ‎(3)志愿者硬塞给何引丽国旗实属不当,严重干扰了她冲刺时摆臂助力,打乱了她的冲刺节奏。国旗是国家象征,确实比比赛成绩重要。何引丽丢掉国旗的行为确实不妥,绝对不能提倡。但我认为这是她的无心之过、情急之错。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我们应对此多一分理解,而不是无限放大,过分指责。‎ ‎(4)何引丽代表国家参加这场国际性比赛,她终极任务就是奋力拼搏、成功夺冠。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更应心无旁骛,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冲向终点。即使何引丽没有夺冠的希望,都不能否定他的爱国初心,更何况她已竭尽全力,接近冠军。‎ ‎(5‎ - 26 -‎ ‎)竞速体育分秒必争,无辜受到干扰错失冠军本就无比伤心,赛后被指责不爱国,就更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有谁能够理解一个在风雨中奋力奔跑了42公里的运动员对冠军的渴望,对于她的的无心之过、情急之错是否应多一分宽容和理性评判。 ‎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给马拉松选手强行递国旗 是对“爱国”误解”亮明观点。第一段指出爱国情感很多时候会以五星红旗为载体进行分享和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爱国”是任何个体或组织可以用来影响、甚至破坏国家法律和社会规矩的借口和手段,开篇点题。接下来分别从运动员、赛事主办方的角度分析材料,亮明褒贬。最后阐释真正爱国的含义,呼吁爱国,请珍爱,请深爱,请正确地爱。‎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