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9级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xiāo)》以中国生肖文化为创作题材,选取“日晷(guǐ)”‎ ‎“晨钟暮鼓”“春夏秋冬四时风貌”“中国历史年代特色与演变”等一系列元素。 ‎ B.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zhuó)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fù)而失去平衡。‎ C. 人们看见伽西莫多眼睛冒火,筋(jīng)脉鼓起,四肢绻曲,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 D. 188软件园键盘鼠标频道,为您提供一键复制粘(zhān)贴工具官方下载(zài)、一键复制粘贴工具最新版等键盘鼠标软件下载。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当詹姆逊们对文化研究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甲】文化研究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乙】文化研究直接与西方当代理论批评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矩;同时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经过文化研究的洗礼,文艺学又开始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包罗万象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理直气壮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好不容易抓住“西马”,不料却是一匹“野马”。 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批评,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丙】当代文学确实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心和信心。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代的丈学逊色。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切入 B.游刃有余 C.旁门左道 D.更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伽西莫多虽然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 B.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 1000万左右。这个数据背后的原因值得每个人思考。‎ C.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90%的路边小店使用二维码收账后,消费频次提升了三成,销售额提高了2.5%,百元人民币商品销售额提升达5%。‎ D.王洛宾拜草原的牧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认真地整理、收集、改编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 ‎5.下列选项中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古代礼仪,宴席的坐次,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东向坐,沛公北向坐。从中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D. “尺素”得名是因为汉代用素绢写信,且素绢通常为一尺长。后来便以“尺素”作为书信的代称。‎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20字以内)(4分)‎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一样,是20世纪的科学革命,对人类的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但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量子力学似乎比相对论低得多。这里的原因可能在于,相对论主要是由爱因斯坦一个人创立的,孤胆英雄的形象易于记忆和传播,而量子力学的主要贡献者有好几位,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代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称得上妇孺皆知,而知道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的猫”“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这些名词的人,已经算得上是科学发烧友了。‎ 答: ‎ ‎7.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神态描写;②‎ 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答: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我国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冯蕾《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四:‎ 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2016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趋势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B.当前,我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C.“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中国品牌。‎ D.大众在购买智能电视时,对品牌的关注度仅处于第三位,远远低于质量和价格因素,但高于售后、系统、外形等因素。‎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 B.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等问题。‎ D.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2016年外国品牌销售额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1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20分)‎ 探视者 ‎[埃及]尤素福•伊德里斯 当最后一个探视者走出病房,病房安静下来时,美西美西朝萨基娜严厉地瞥了一眼,高声说:“你听着……”‎ 她迟疑片刻,不知该称呼萨基娜姑娘,还是称呼萨基娜。这个名字也许听起来像农村姑娘,但是她十足是个城里人。她既腼腆、温柔,又有教养。美西美西是她的邻床。是位体态丰满的棕肤妇人,常穿一件白色衬衫。‎ 这两张床并排放在一个大病房中。这种病房通常有二十二张床位。它们由一名言语刻薄、体态臃肿的女护士管理。‎ 瘦弱的萨基娜长得楚楚可怜。她是一位慢性病患者,已住了三个月。他最大的愿望是出院。但是医生不让她走。至于她滞留的原因,说是她的病情比较怪。教授乐于让学生和实习医生实习一下,让同事们见识见识,如同让他们观赏他收藏的珍奇贝壳或稀罕邮票一样……‎ 萨基娜并不是独生女,事实上她有哥哥、姐姐,还有舅妈、姑妈和其他亲戚。尽管如此,在她住院的这几个月,从未有人探视过她。 她哥哥从把她送进病房后就再未露面,至于原因,她明白,连长舌的女看护也明白。出院问题不可避免地常常困扰她,但更困扰她的问题是没有人探视。她多希望在闭上眼睛睡觉后,有人推醒她,对她说:“萨基娜,起来,有人探视……”‎ 每周都有几百人来医院探视。每个病人都有五人到十人探视,只有她无人探视。她的邻床美西美西的探视者一来,就把她的床当作沙发。而她出于羞怯,既不拒绝,也不做一个打扰别人的动作,到最后她甚至离开床铺,到走廊去踱步,或到肮脏的阳台上去,那儿一到探视时,就变成垃圾堆,扔满橘子皮、香蕉皮。‎ 踱步时萨基娜内心痛苦,深感委屈。世间定有错误,使她无人探视。她探视过兄弟、表姐妹很多次,这次他们也有义务探视她。出了什么事?难道他们的心都僵硬了,变得如此残酷?难道大家都忘了她,忘了她在医院?难道她与家庭、邻居、朋友,甚至整个世界的关系都中断了?他们既不发一封信,也不来问候一下。没有人体会她这种孤独感。她深感悲哀,却强颜欢笑。‎ 在医院里,她已住了五个月。大多数病人都换了。她的情况照旧,内心却矛盾不已:她对医院已厌烦,一旦出院又不知自己依靠谁,到哪儿去,去干什么。进院前,她与哥哥同住,照顾哥哥,等着他娶一个新娘回家。患病后,她整夜咳嗽哮喘,使她哥哥生厌,她的哥哥利用一个机会把她送进医院,也许希望她不要痊愈,借此摆脱她。她住院后听说她的哥哥已离家结婚、她的姐姐也都成家,其 中没有任何一个欢迎她住在家中。她已干瘦枯衰,能到哪儿去?又依靠谁呢?‎ 对医院生活是既嫌恶到无以复加,又习以为常。如同一个渴望出狱获得自由的犯人,一旦出狱,又不知如何使用自由,这种矛盾心理使她几乎发疯。‎ 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但直到现在,萨基娜还没对自己的未来做好筹划。美西美西是一位教授的妻子,其儿女、亲戚加起来不下百人。每天至少有五至六人来探视美西美西,假日甚至达到四五十人。看来美西美西对某太太的探视已经厌烦,待她一走就累得直喘气,并嘟嘟哝哝发牢骚。萨基娜向美西美西打听来者是谁,什么亲戚关系,干什么工作。进而萨基娜一一打听探视者的情况,询问他们姓名。直至某天待一名探视者走后,萨基娜露出笑容问美西美西:“你表弟穆斯塔发是不是在铁路工作?”‎ 美西美西惊问:“天啊,你怎么知道?”‎ 此时,萨去娜对自己正确的猜测感到欣喜。不仅如此,她开始为美西美西的客人提供服务。‎ 客人一来就端椅子。如果美西美西想用咖啡、茶或汽水招待客人,萨基娜就主动到小卖部购买。她逗弄女客带来的小孩,或领他们上厕所,与大孩子玩耍,并对客人说:“指天发誓,把孩子交给我吧。”‎ 仿佛这是她的亲戚。美西美西起初以为这是出于萨基娜的好意,继而生疑,后来认为不可理解。探视时,萨基娜与美西美西的亲戚坐在一起,须臾不离,好像她是其中的一员。美西美西和亲戚谈论家庭私事时,她既不害羞也不回避,而是热情地参加讨论并发表意见。美西美西等萨基娜有所“察觉”,主动站起来,离开床铺,起码把注意力转移一下。但事与愿违,萨基娜一直坐在那里。等探视完,她还与美西美西谈论探视的细枝末节。美西美西认为萨基娜已经在对她进行干涉。可萨基娜坐在自己床上并未离开,相反倒是客人们坐在她床上,给了她参与干涉的机会。‎ 事情发展到萨基娜拦住客人,让他们坐在床上,不停地和他们谈话,直到探视结束。他们不搭理美西美西,仿佛他们是专门来探视萨基娜的。‎ 美西美西性子火暴,并不温和谦让。她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 待最后一个探视者走后,病房如到达终点站的火车那样安静下来, 美西美西朝萨基娜严厉地瞥一眼,高声说:“你听着……”‎ 她迟疑了,不知该如何称呼,好以此发端来发泄胸中的怒火。她要警告萨基娜,看她还敢不敢与探视者交谈,并决定只要萨基娜的探视者一来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基至更厉害。‎ 美西美西盯住萨基娜,见她躺在床上,身上半盖着被褥,眼观前方,像在回忆幸福的时刻。‎ 突然,怒气冲冲的美西美西意识到快从她嘴中发出的威胁毫无意义。一闪念中,美西美西想到萨基娜是没有探视者的。但此时,美西美西已转过身子,吐出这句话:“你听着……”‎ 萨基娜朝美西美西惊讶地一瞥,问道:“啥事,美西美西太太?”‎ 美西美西太太没有改变睡姿,也未把目光移开,只是将她的声音压低到变成耳语:“没啥,只是叫你一声……”‎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少女,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她紧盯住萨基娜的面庞,仿佛头一次见到她。萨基娜如此单薄消瘦,像一株独苗。‎ ‎(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萨基娜的形象特征。(4分)‎ ‎12.小说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4.小说中主人公并没有“探视者”,为什么小说以“探视者”为题?请简要探究。(6分)‎ 三、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0分)‎ 雪涛阁集序①‎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以寄也。后之人有拟而为之者,终不肖也,何也?彼直求骚于骚之中也。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文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文实。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别,有叙事;为文者,有辨说,有论叙。架空而言,不必有其事与其人,是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已不能实矣。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②,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③,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有删改)‎ ‎[注] 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袁宏道的朋友。②驺从:达官贵人出行时骑马导行传呼的侍从。③俳:滑稽,幽默。‎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逐目而逐时      逐:驱逐 B.终不肖也 肖:像,相似 C.信腕信口,皆成律度 信:随意,任凭 D.为脱其粘而释其 释:解除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骚不足以寄也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B.彼直求骚于骚之中也 以其无礼于晋 C.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 劳苦而功高如此 D.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就指出从古至今,时代发展趋势使文章不能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模仿古人说话就好像严冬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B.晋、唐之前,诗虚而文实,诗歌重在寄托情感,而文章重在叙写事情;晋、唐之后,诗歌中有叙事成分,文章中有辩说议论的成分。‎ C.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根本不应该复古,他们应该自创新意,不能模拟前人字句,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 D.有人认为进之的文章虽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主旨悠远,但是有些句子近于浅近俚俗,而作者却对进之的这种写法大加肯定。‎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4分)‎ 译文: ‎ ‎(2)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4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8分)‎ 念 奴 娇①‎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②,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 ①作于绍熙元年(1190),时辛弃疾闲居于带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出自《庄子·缮性篇》:“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 ‎20.辛弃疾这首词以健笔写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苏东坡。但是比较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区别。同是抒发      的情怀,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则表现为    。(2分)‎ ‎21.整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 古诗文默写(8分)‎ 2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琵琶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氓》)(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富有是因为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金钱。”也有人说:“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还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 对于“富有”,你是怎么看的?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9级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1.D.( A.肖读xiào ;B.拙zhuō ;C. 筋读jīn,绻~蜷)‎ ‎2.D. A项,切入:(从某个地方)深入进去。使用正确。 B项,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使用正确。C项,旁门左道:指不正统、不正宗的宗教派别,也指用在学术上。使用正确。D项,“更是”表递进,这里应为表转折,故不合语境,可改为“而是”。‎ ‎3.A.甲句应改为:“元理论”(或‘原理’)。‎ ‎4.C.A项,同前异后,“虽然”置于句首。B项,“超1000万左右”不合逻辑。D项,“整理、收集、改编”语序不当。‎ ‎5.B“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是《左传》”错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参考答案)量子力学在公众中知名度低的原因。(关键词“量子力学”1分,“在公众中”1分,“知名度低”1分,“原因”1分)‎ ‎7.示例:寥廓的原野上蟋蟀唧唧地鸣叫,细细的、清澈的溪水在乱石间潺潺地流淌,那个骑在牛背上的少年怎么没来呢?随之消失的还有那夏夜淡淡的花香和听了一夏天的笛声。牧羊女的脸上忽地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她没有了往日的活泼,只是眯缝着清纯、明净的双眼,似乎正在做着秋天的梦。‎ ‎8.D “远远低于”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看,消费者对品牌与价格的关注度基本相当。‎ ‎9.B A项,这些中国品牌脱颖而出并不能说明“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由材料一可知“依然存在巨大差距”。C项,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不能反映出国货质量低,这些马桶盖有不少是中国制造的。D项,推理错误,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比外国品牌大并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10.(参考答案)‎ ‎①国家层面的支持:从“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②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③中国企业“察言观色”的优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1.(参考答案)(1)腼腆、温柔、有教养。(2)身世可怜,无人探望,无人依靠。(3)内心孤独,渴望亲情与爱。(4)对人热情,渴望与人交流。‎ ‎12.(参考答案)特点:小说总体上采用倒叙的手法,且首尾圆合。(1分)‎ 好处:(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交代小说人物,突出萨基娜的人物形象。(3)使得行文起伏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4)首尾是同一个场景,结构完整,增强艺术感。‎ ‎13.(参考答案)(1)“目不转睛地看着”“眼泪几乎夺眶而出”“紧盯”等神态描写,表现了美西美西对萨基娜的同情与怜悯,显示出她人性的闪光点。(2分)(2)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手法,将萨基娜比作一株独苗,既表现她的瘦弱,又突出他的孤苦伶仃。(2分)(3)以萨基娜单薄的身形结束全篇,让人无限同情,引人思考。(1分)‎ ‎14.(参考答案)(1)“探视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萨基娜没有探视者、渴望有探视者,进而把美西美西的探视者当成自己的探视者等情节展开;(2)将萨基娜无探视者和美西美西有探视者形成对比,突出了萨基娜的内心孤独、无依无靠;(3)有利于揭示主题,对于萨基娜而言,“探视者”代表亲情和关爱,以“探视者”为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和爱的呼唤。(每点2分)‎ ‎15. A  逐:追随。‎ ‎16.D  A项,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介词,把。B项,介词,从;介词,对 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均为代词,“他,他们”。‎ ‎17. C “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根本不应该复古……不能模拟前人字句”错,作者并不完全反对复古。作者认为复古是对的,只是反对将抄袭当作复古,反对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 ‎18.(参考答案)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19.(参考答案)(1)聪明的人被这种习气所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仆役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得分点:被动句式1分,“牵”“倡”各1分,整体意思通顺1分)‎ ‎(2)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像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得分点:判断句式1分,“矫”“阔”各1分,整体意思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这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痕迹来冒充古朴,这就像是身处严冬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离骚》不能模仿《雅》,《雅》的诗体极尽怨刺,不用骚体不足以寄托(新的)情感。后代诗人有模拟骚体而作诗的,最终并不像骚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直接从《离骚》中学习骚体的风格。古代人作诗,有广泛寄托深情的,没有直接叙述事情的;而当他们作文时,有直接叙述事情的,没有广泛寄托深情的;所以说,诗歌(重)虚而文章(重)实。晋、唐以后,作诗的人(所作之诗),有赠别的,有叙事的;作文的人(所作之文),有辩说的,有论叙的。架空虚构而言,不一定有这件事或这个人,这是诗体已经不再(全是)虚,而文体已经不能(全)实的变化。古人的方法,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作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务必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束缚,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的人被这种习气所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仆役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真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文章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沿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随意所写随意所说,都能自成规则和法度,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文章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主旨悠远,(在这方面)他无疑是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穷极创新和变化,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说:“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像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古代和当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两句浅显的话语,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无疑是大家之作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文章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 ‎20.(参考答案)(1)政治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也可) 悲壮激昂(“深沉悲凉”“悲壮激越”也可)(2分)‎ ‎21.‎ ‎①用典。借用《庄子·缮性篇》“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政治失意之后对功名事业感到难以捉摸。借用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是像司马相如一样的人才,求取功名是分内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埋没民间。借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典故,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愤慨。②比喻(象征)。“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表现爱国志士前赴后继之意。特别是以梅花自喻,表明自己壮志不衰,自我磨砺,不忘北伐。③以景结情。“长庚应伴残月”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余地。④直抒胸臆。“愁万里”“蒙头雪”“醉里重揩西望眼”“冲冠发”等直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展现了一个失意英雄的尴尬处境和悲愤心情。(每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 ‎23.【答案】(1)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4)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 ‎(5)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6)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 ‎24.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材料解读)作文材料摆出了三种人对待“富有”的不同理解。一是拥有大量金钱,这是一般人通常的认知,也是较浅层次的理解。二是抛开物质的羁绊,追求精神世界的富有。三是富有与否是由每个人的眼光和态度所决定的,要有理想、有追求。因此,“富有”是材料的关键词,也是作文的中心话题。在写作时,考生可以侧重于论述精神上的富有,也可以将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富有结合起来谈,注意立意要积极向上。‎ ‎(作文立意)(1)兼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富有;(2)学会舍得和放下,才能拥有精神的自由和富足;(3)眼光和态度决定个体生命是否富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