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课内基础训练(1-7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选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召有司案图②畔主背亲③卒廷见相如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⑥武父子亡功德⑦与武决去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⑨窃计欲亡走燕⑩前以降及物故 A. ①②④⑦⑨⑩ B. ①②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②④⑥⑦⑧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①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查看;②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⑥武父子亡功德“亡”同“无”,没有;⑦与武决去 “决”同“诀”,辞别;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排除③⑤⑨。 故选D。 【点睛】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2.下列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其人勇士,有智谋 B.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皆为陛下所成就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汉天子我丈人行武等实在 D. 幸蒙其赏赐衡下车,治威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古今异义的混淆是高中语文中的易错点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注意,多积累古今异义词。同时,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个词时,要事先考虑是否在其他文章中见过这个词,并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判断这个词的真实含义。 A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宣言:古义:扬言。今义:扬言,宣扬。 B项,驸马:古义: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今义: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C项,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它的成员。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在家庭关系中,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实在:古义:确实还在。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 D项,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辆上下来。约束:古义:盟约。今义:缠缚,束缚,限制,管束,处罚等意思。 故选C。 【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1、词语概述;2、词义扩大;3、词义缩小;4、词义转移;5、感情色彩变化;6、名称说法改变;7、词义弱化;8、词义强化;9、古褒今贬;10、 古贬今褒;11、名称说法改变;12、改音变意。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齐,大破之:攻克,打败相如因持璧却立:后退再迁为太史令:复,又 B.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出京任职恐前语发:被揭发若知我不降明:好像 C. 衡少善属文:连缀,写作宦官惧其毁己:说坏话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治罪 D.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阴知奸党名姓:暗中虞常果引张胜:延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本题可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将选项中实词义代入句中来进行分析。 A项,再:第二次。出自南北朝范晔的《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译为:第二次迁升为太史令。 B项,若:代词,你。出自班固《苏武传》。“若知我不降明” 译为: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 D项,引:招出,牵连的意思。出自于汉朝班固所著的《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 译为: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有以下判断方法: (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2)联想迁移法: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3)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4)利用字形推断: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根据这一点,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 (6)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7)语境推断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4.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臣请完璧归赵/单于壮其节/空以身膏草野 B. 乃使其从者衣褐/舍相如广成传/天雨雪,武卧啮雪/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 且庸人尚羞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武能网纺缴/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 D. 左右欲刃相如/欲因此时降武/大王必欲急臣/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实词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A项,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完好无缺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 /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B项,均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衣:穿 / 舍:安排住宿 /雨:下 /目:使眼色。 C项,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网: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网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D项,刃:名词活用为动词,杀 / 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逼迫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故选B。 【点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君幸于赵王归璧于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 夫以秦王之威即患秦兵之来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C. 臣乃敢上璧见犯乃死,重负国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泣下霑衿衡因上疏陈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古汉语虚词做出一些总结和归纳。每个虚词,标出具体的含义、例子以及用法。需要灵活的掌握在不同环境下对虚词的认识和理解。 A项,而君幸于(介词,表被动)赵王/ 归璧于(介词,表对象,给)赵/ 尤致思于(介词,表范围,在)天文阴阳历算。 B项,夫以秦王之(结构助词,的)威 / 即患秦兵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来 / 匈奴之(结构助词,的)祸,从我始矣。 C项,“乃”,副词,表条件,才。 D项,君因(介词,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 / 因(副词,于是,就)泣下霑衿 / 衡因(副词,于是,就)上疏陈事。 故选C。 【点睛】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6.下列特殊句式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皆为陛下所成就④常惠请其守者与俱⑤君何以知燕王⑥会于西河外渑池⑦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⑧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⑨子卿尚复谁为乎⑩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⑫请奉盆缶秦王 A. ②⑦⑧/①③/④⑫/⑤⑨⑪/⑥⑩ B. ①③⑧/②⑦/④⑫/⑤⑨⑩/⑥⑪ C. ①③⑧/②⑤/④⑥/⑦⑪/⑨⑩⑫ D. ②⑦⑧/①③④/⑤⑥⑨/⑩⑪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①“见┄于”表被动;③“为┄所”表被动;⑧译为“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语意中“夷灭”表被动。②定语后置,译为“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⑦“留在汉者”作后置定语,修饰“匈奴使”,意为“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④省略句,在"与"后省略"之";⑫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是:请奉盆缶(于)秦王。⑤“何以”应该是“以何”,何是宾语,是“宾语前置”;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⑩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未有之”。⑥在西河外面的渑池相会句式:介宾短语后置;⑪验之以事:以事验之。状语后置句。 故选B。 7.下列有关课内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与《后汉书》《战国策》并称为“前四史”。 B.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自请退职”表达相类似的还有“乞身”“乞归”“请老”。 C. “孝廉”是秦汉时期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意思。 D.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初这些都是年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化常识:一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二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前四史”没有《战国策》,应改为《三国志》。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C项,“孝廉”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项,“阳嘉元年”“永和初”是汉顺帝年号,“顺帝”是谥号。 故选B。 【点睛】“文学常识”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一定和他们的生活时代和代表作相结合,甚至涉及风格流派、思想内容。②考查识记外国重要作家一般要涉及他们的国别和代表作或风格流派。③考查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涉及的只是我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般常识。从题型来看,主要有辨析判断题、改错和填空三种。从近几年的题目来看,考查文学常识一般都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同时进行,采用组合命题的方式,单独设题的很少。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庸的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________,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_______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________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________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C.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个标志。 1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答案】8. B 9. D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分析,选用“真知灼见”。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选用“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分析,选用“睚眦必报”。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分析,选用“与众不同”。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AC两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有没有”在这里属于两面,前者“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只是一面内容,这里不对应,可以改成“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C项,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B项, “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从“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这些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 故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1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明天的招标,如果他真的不肯承让,我们只能拿出所有资金,和他较量。 B. 您昨天拜托我的事情,我考虑再三,实在力有不逮,劳烦阁下另请高明。 C. 借光,借光,能不能让一让,我急着去赶火车,实在是不好意思,抱歉。 D. 张医生您医术精湛,听说您内人是护士长,真可谓志同道合,夫唱妇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的辨析;要注意谦敬、语体、感情色彩是否恰当;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承让”是承蒙相让,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这里用错对象。“拜托”是托人帮忙办事的敬词;这里用错对象。“借光”常用于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这里非常得体。“内人”是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这里可以改为“爱人”。故选C。 三、名句默写(8分) 12.(1)“月”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用“月”来渲染蜀道旅途的凄清;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用“月”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音乐的魅力。 (2)《劝学》中以“金”这一具体事物设喻来阐释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善自身的句子是:“_______”。 (3)韩愈《师说》中举孔子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的例子是来论证 “_________”这一观点的。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从容潇洒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大败而归的句子是“______”。 (6)李清照《醉花阴》中化用《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的词句是_____。 【答案】 (1). 又闻子规啼夜月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金就砺则利 (4). 圣人无常师 (5). 谈笑间 (6). 樯橹灰飞烟灭 (7). 赢得仓皇北顾 (8). 有暗香盈袖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啼、唯、砺、常、樯橹、仓皇、盈袖。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文言文阅读(共3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暹[xiān],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ì]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guàn]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B.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D. 文中有关古代官职任免的术语中, “举”“授”“擢”“拜”表示官职授予,“补”“迁”表示官职调动。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 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 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 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答案】13. B 14. D 15. C 16. (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中“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主语“安西都护张孝嵩”与谓语“迁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蕃人伏其清慎”译为: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主谓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深思”理解为“十分思念”,与后句中“慕”,语意上递进关系,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擢”是提升官职。古代提升官职的常用词: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题干中“在他出使碛西期间”错误,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注意,俄,不久;授,被任命为;以,因;清节:清廉节俭;见,被;重,形容词作动词,器重;坐: 因;下,交;得罪:古今异义词,获罪。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 ,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 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 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7. 下列选项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官恶直,置末甲:品行恶劣 B. 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缴纳 C. 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接近 D. 李成愿扈从还阙:宫殿,引申为旧都 1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B. 康王即帝位于南京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 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 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衡乃诡对而出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做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相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朝廷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对收复失地念念不忘,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答案】17. A 18. D 19. B 20. 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本题可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将选项中实词义代入句中,代入文中,来进行分析。 A项,恶:厌恶。“考官恶直,置末甲”译为: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分析时题干中的释义“品行恶劣”为主谓结构,而“考官恶直”中需要的是动词性词义。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古汉语虚词做出一些总结和归纳。每个虚词,标出具体的含义、例子以及用法。需要灵活的掌握在不同环境下对虚词的认识和理解。A项,为:替,给动词,担任。B项,即:登假如。C项,以:因为目的连词,来。D项,连词,表承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题干中“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不对,应为“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原文为“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注意,及,趁;还,返回;翕然,团结一心;足,值得。 【点睛】文言文内容理解答题方法:1、明确题干要求:读准题干要求,把握命题指向。2、明确答案观点:根据体感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3、明确结构层次: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总体评价,然后引述原文材料论证,接着根据题干要求,或联系实际,或结合阅读体验,最后小结,与开篇观点相吻合,做到结构清晰、完整。4、明确文本意识:紧扣文本,尊重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论证时要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得脱离文本而随意想象,一味的陈述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祐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五、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晩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③。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②书咄咄:晋殷浩被废黜后,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③唐司空图隐居山中,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汉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2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枕簟”句写气候变化。虽未入秋,但秋意来袭。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露。 B. “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片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C. “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景,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 D. “醉”字由荷花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造意遣词,俱尽其妙。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22.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21. B 22.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隐居的生活,实际上是悲愤故作旷达之辞,词人志在恢复中原,却 遭排斥打击,感叹自己病后精力衰退,深恐无法为国效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B项“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对诗句画面意境理解错误,应该是描绘出一幅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给人苍茫、开阔的感觉。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尤其要重视注释的提示作用,再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先通读全词确定情感,再抓下阕主要内容来分析,充分理解注释的典故,还要抓住“咄咄”“休休”“衰”“懒”这些关键词语重点分析其情感。下阕的前两句“书咄咄,且休休”连用用典,借前人被贬的悲愤来抒写自己的悲愤;第三句“一丘一壑也风流”再化用典故,以故作旷达之辞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通过描写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英雄易老”的悲愤。最后知人论世,结合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恢复中原,不难得出他深恐无法为国效力的感叹。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短的白日 迟子建 我在某医科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肛肠科工作。老婆在事业单位,嗜好买貂皮穿。儿子懒于学业,高中时就三天两头逃课,打网游,泡酒吧,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学费昂贵的民办大学。 那是冬至的正午,我在古兰甸附近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做完三台肛肠手术,搭乘一辆破旧的运输水果的货车,赶往大连乘火车。 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 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叔,你可真能睡,从鲅鱼圈一路睡到沈阳。” “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他幽默地说。 我问他是特等座的服务员吗,他摇摇头,说:“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 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小伙子说。 我叹息一声,说:“你比我儿子才大两岁哇,就自食其力了。你一个月能挣一万吗?” “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平常也就五六千块。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 “那你成家了吗?”我问。 “叔,哪好找啊。我处过一个对象,我点菜时,客客气气地叫服务员过来,她说你又不是不花钱吃饭,对服务员那么恭敬干啥?菜做咸了,她吆喝过来服务员,一顿训斥。她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 小伙子的话刺痛了我。我的儿子常常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毫无想象的空间,有钱没钱都空虚。 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 “我爱电影。”他说,“最喜欢伊朗的马基·麦基迪、阿巴斯,还有日本的黑泽明、北野武,他们拍的片子太牛了!” 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小伙子边说边从手机中,翻出他用手机拍的一部微电影,点给我看。 这是一部时长只有五分钟的片子。一个三轮车夫在风雨中运货,穿过一条泥泞而逼仄的小巷,镜头追踪的是车夫的背影,与他并行的,是个打着黑伞拎着一只鸡的紫衣女人。鸡的翅膀被别在一起,冠子在雨中那么鲜艳,可它的腿却在无力地挣扎着。而与车夫相向而行的,先是个披着蓝雨衣一瘸一拐的老汉,跟着是一条垂头丧气的黄狗,再跟着是个挎着一把胡琴,将一块塑料发泡当雨布擎在头顶的赤膊男孩。三轮车夫所经过的房屋,低矮破旧,有的屋顶还生长着碧草。他就这么蹬着车缓缓向前,越走路越高,也越艰难。到了一个高坎的时候,那个紫衣女人踅进一家小饭馆;而先前那条黄狗,掉过头来,追上三轮车夫。车夫攀越高坎的时候,它在其后,用嘴顶着货物,拼力助推。镜头就此戛然而止。 “这是我前年夏天休假去乡下玩时,雨中抓拍到的。” “那你怎么没按照自己的想法辞掉工作,做喜欢的事情呢?”我问。 叔,正当我想这么做的时候吧,我妈有天突然上不来气,一做心脏造影,发现冠脉有堵塞的地方,得放俩支架。医生就问一句“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话听着这个冷哇,我都想哭。国产支架一个一万多,进口的两三万呢。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就这样,把我上班后辛辛苦苦攒的六万块钱给整没影了,哪还有钱购置设备啊。妈就一个,得好好待她;微电影嘛,我用手机可以先拍着玩儿。再说了,万一创业失败,我吃饭都会成问题。到了那时,我妈看着我得多闹心啊,还不如跑车呢。——” 小伙子话未说完,一个表情严肃中年男人进来了,佩戴着“列车长”臂章。小伙子见着他霍地起身,打了个立正,歪头冲我扮个鬼脸,迅疾离开了。 终点站到了,酣睡了一路的手机,此时却苏醒了。是我做于术的那家卫生院的院长打来的,他告诉我那位环形痔患者,术后本来一切正常,但半小时前他突然肛下大出血,陷入昏迷状态,现正紧急送往大连途中。 我大声问:“怎么会这样?我的手术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对方只得实言相告,因为冬至,亲属送来一饭盒饺子,他一高兴,全吃了不说,还喝了一瓶啤酒。 “刚做完肛肠手术,这么大吃大喝不是找死吗?”我走下列车,站在喧闹的站台上,与对方吼着。 “不管怎么的,手术是你做的,你最好返回看看。虽然我们有护理责任,但要是出了人命,你我都没好日子过了。” “叔,你咋还不出站?人都走光了。”小伙子拉着一个精巧的黑色拉杆箱,从我身边经过。 “出了点儿事,我还得返回大连。”我故作轻松地说。 小伙子停下来,说:“叔,那您赶快去二站台。再过十五分钟,有一趟车去大连。” 小伙子挥手与我告别。他拉着行李箱,走进哈尔滨冬至的夜晚,而我则在抵达故乡的一瞬,坚定地走向二站台。 (有改动) 2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我”作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夫,去乡镇医院做手术,一定程度上赚取了外快,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也非常劳累和辛苦。 B. 小说在行文中展示了两个家庭,旨在通过对比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反映当代不同阶层生活质量因从事不同的工作而有较大差异。 C. 小说较多地运用语言对话展示人物的生活情况和性格,也使小说情节节奏明快。人物动作描写着墨不多但却暗示人物心理和展示人物情绪变化。 D. 小说关于小伙子五分钟微电影的描写细致,通过三轮车夫、紫衣女、老汉、黄狗等人和物的描写呈现了乡下真实场景,显示了作者成熟的语言功底。 24. 请概括小说中“小伙子”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25. 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冬至火车上的故事”,这样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23. B 24. ①幽默乐观,积极向上:面对家庭、生活的境遇,依然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说话风趣。②工作辛苦,孝顺母亲:在火车上做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三年,辛苦劳累,为母亲看病用外国的支架,希望找个尊敬人的对象,不让母亲遭罪。③朴实礼貌,尊重他人:对待“我”热情有礼,与曾处过但不喜欢的对象,也周到送上出租车,尊重列车长。④富有理想,热爱艺术做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空闲拍微电影,希望生活转变得美好。 25. ①时间和地点集中,为人物活动提供时空场景,并由此展示人物因偶遇而境界产生变化;②情节集中紧凑、简洁,增加了故事的偶然性和曲折性;③场景契合主要人物的身份,路人在此相遇有利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人物形象;④“冬至”这一节日却写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人世生活的不易,深化了主题。⑤“冬至”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具有一定暗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解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错误。目的不是在“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更不是“反映当代不同阶层生活质量因从事不同的工作而有较大差异”。故选B。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这话听着这个冷哇,我都想哭。国产支架一个一万多,进口的两三万呢。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就这样……到了那时,我妈看着我得多闹心啊,还不如跑车呢”分析,“小伙子”幽默乐观,积极向上;结合“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等分析,“小伙子”工作辛苦,孝顺母亲;结合“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小伙子见着他霍地起身,打了个立正,歪头冲我扮个鬼脸,迅疾离开了”等分析,“小伙子”朴实礼貌,尊重他人;结合“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分析,“小伙子”富有理想,热爱艺术。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布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冬至火车上的故事’,这样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主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材料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全文的事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冬至火车上,这样安排,可以使故事发生的时间个地点更集中。结合“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分析,场景契合主要人物的身份,路人在此相遇有利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人物形象;结合“‘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他幽默地说”“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分析,“冬至”这一节日却写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人世生活的不易,“冬至”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具有一定暗示作用,深化了主题。 七、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是中国人耳熟能评的词语,“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等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然而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稀缺品格。很多人提出,应提倡做一个“现代君子”。然而,何为“现代君子”,又如何做一个“现代君子”,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现代君子”,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慕彼之风 静待汝归 孔子云:“谦谦君子,幽幽如兰。”金庸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之音犹如万千钟磬齐鸣般响彻云霄,然而这曾经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如今却已稀缺,时代之下,静待其归! “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这是古时人们的终极信仰,是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只是人们对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更是对个人价值的永恒追求。“君子品格”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均有之。在那个交通水电极其不发达的社会里,精神支柱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民异业而同道,靠的不只是小农经济的基础,更多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万古长河中,先人们将君子之风化作一颗明珠,久居于心,不被尘锁,不为世扰,照其前行之路,护其内心山河。 再观当下,“重庆公交坠江”惨案暴露了多少人人格的缺陷?中国的君子品格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我想,时代纵变,君子品格不能丢,尤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赋予“君子”以现代内涵,成就“现代君子”。 “现代君子”自然有其现代阐释,但不管如何阐释,我想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君子”是在“古代君子”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脉相承,不应割裂的,还应葆有古代君子那份谦逊、坚韧的格局,心怀天下。现代君子应当继承前人之志,将君子之风发扬光大,更应将其深融于时代之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领路人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我们怀揣使命,肩负重任时,我们便会对一切工作追求极致的完美。这份追求应是现代君子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现代君子应当发扬“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大国荣光,葆有苛求完美的心态,如此在平凡的岗位上亦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正如“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也都可成为君子。 如若人人皆可做到如此,那我们离心中的大同社会还会远吗?离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昂首于世界,还会远吗?君子的品格在当代绝不应被束之高阁,它也绝不是常人触不可及的人格,相反,它于过去、于现在、于未来,都以一种鲜活的方式,长存于精神之中,从未淡去。若有朝一日,中国特色的君子品格被我们永久地存封于史册之中,我们又以何种方式来证明我们是炎黄子孙? 雄关漫道路远兮,君子之魂未离。纵路漫漫其修远兮,君子兮初心不易。 愿君子之风,回归你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引导考生对“现代君子”进行阐释,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阐释层面,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紧承“何为‘现代君子’”后为“又如何做一个‘现代君子’”,这就提示考生,能真正践行君子之风的方为真正的君子。材料在引出“现代君子”前提到“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稀缺品格”,这样的品格是时代的需求。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君子”如何定义,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总不应丢弃,因为那是文化的根脉,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坐标。因此,对于本材料中的所提及的古代“君子品格”之表述,命题者是有用意的,“现代君子”的内涵绝不是与古代的“君子品格”相割裂而存在的。考生在写作时,应从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入手,明确“现代君子”应葆有古人推崇的那些品格,然后有所创新,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这样的角度应为较高站位的立意。 参考立意: (1)继承古品 再添新格;(2)坚守初心,“君子如玉”;(3)君子之风,静待汝归;(4)“谦谦君子”,国之重器;(5)君子不器,唯家国兮。 结构示例: 首先结合对“君子的阐释”提出“曾经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如今却已稀缺,时代之下,静待其归”的观点;然后从“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是对个人价值的永恒追求。 君子品格不能丢,尤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赋予“君子”以现代内涵,成就“现代君子”;“现代君子”自然有其现代阐释,但不管如何阐释,我想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现代君子应具备工匠精神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总结“愿君子之风,回归你我”收束全文。 素材链接: 1.孔子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德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东汉名臣杨震,一次途径昌邑,曾受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敲开他的房门,献黄金十斤以谢其提拔之恩。王密对杨震说:“夜深人静没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严肃地回到:“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谁说没人知道!”于是,态度绝决地把黄金退给了王密。 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一旦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当个人私欲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时,就会腐蚀一大批的心灵,就会危害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2. 蔺相如相如是闻名古今的历史人物,在战国如此动荡的时期,他却能英勇担当使秦的重任,让和氏璧完璧归赵。为国家的尊严,他毅然庭斥秦王,辱其群臣,不畏强权,不辱使命。而回国后,廉颇的将相之争却让他陷入僵局。面对廉颇的恶言和厉行,庸人尚羞之,但宁相如却是避而不见,不与其正面交锋。当舍人相与谏之,蔺相如才道出了他的用心良苦。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让人不禁肃然起敬,为了国家的安危,可以抛却个人的私利。也是因为这样,让廉颇负荆请罪,卒相与欢,这是宁相如的品性,能屈能伸,隐忍让步。 3. 周恩来是我们熟悉且敬佩的总理,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新中国初建之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改变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周恩来的引领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迎来了外交界的曙光。当有外国记者奚落中国的路为什么就叫“马路”的时候。周恩来幽默地回答到:“不是因为给马走的路所以叫马路,而是应为我们国家是走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又有记者问道:“中国有多少钱?”周恩来又答道:“我们中国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对外国的嘲讽与奚落,周恩来用看似诙谐的言语来巧妙化解。这不仅是他的聪明智慧和灵活变通,还是他的心胸宽广和包容。这是周恩来的君子品性不予强争,适时让步,能屈能伸,灵活变通,心胸广博,这是君子似水,随方就圆的品性。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