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构建精神家园 第10课 富有的是精神学案 鲁人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构建精神家园 第10课 富有的是精神学案 鲁人版必修4

富有的是精神 点亮一盏感恩的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因为爱使这盏灯明亮,这是一盏感恩的灯。感恩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的美德,而每个人心中感恩的灯不一定都能点燃,更不能让心中的欲念吞噬了这珍贵的美德,我们努力让感恩的春天降临人间。‎ 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我感恩,让我能体会这美妙的世界。老人们每天伴着清晨的阳光高歌曼舞,是那么快乐。年轻人则迈着匆匆的脚步上班,脚步声在四周回响。小孩蹦着跳着去上学,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碰碰那儿,那般不经意。鸟儿像一位歌唱家在枝头鸣唱着一首悦耳的歌,鱼儿在水中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就连那轻轻飘过的风儿也来伴奏,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就像一束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 老师授予我一身知识,我感恩,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前进。老师教给我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金砖,垒起我知识的殿堂。从上学到放学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照顾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朋友赋予我快乐的心声,我感恩,让我乐观地对待每一天。每天,我们都不顾一切地奔跑在蓝天下,正如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当我烦恼或生气的时候,朋友陪伴在我身边哄着我,让我把一切烦恼都抛走,只留下愉快的心。在我的记忆中,朋友像一扇敞开心扉的门,一扇能散去你心中一切忧虑的门。‎ 我们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就让我们来用心去感恩那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吧,让我们在心中点燃一盏感恩的灯!‎ 微感言: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 赏读: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7‎ 赏读: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 赏读: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赏读: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一、作者视窗 谢冕,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当代著名学者。曾用笔名谢鱼梁。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他著有学术专著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等,还主编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等大型丛书。‎ 二、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稿。谢冕先生针对当前文学出现“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的精神家园贫瘠的状态,针对北大学生容易出现的“聪明绝顶,目空一切”的毛病,从现实、历史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北大应有的精神。‎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塑造(  )  ②曙光(  )  ③奇迹(  )‎ ‎④硕士(  ) ⑤耻辱(  )‎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3.近义辨析 ‎(1)塑造·创造 辨析:塑造: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指根据某种理念造出某种东西。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重点在强调造出过去没有的、新的东西。‎ 例句:巴金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家》这部小说中所________的艺术形象,始终激励着青年一代去追求幸福,去________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7‎ 辨析: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强调结果。‎ 例句:干部下基层的风气还不够浓厚,有的即使下去,也是蜻蜓点水、____________,心思不在群众身上,得到的也只是一些____________的印象,根本起不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4.词语解释 ‎①洗礼: ‎ ‎②名副其实: ‎ ‎③分门别类: ‎ ‎④走马观花: ‎ ‎⑤目空一切: ‎ ‎⑥无的放矢: ‎ ‎ ‎ 一、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富有的是精神 谢冕先生在这次演讲中,精辟地阐述了北大精神的实质,语重心长地劝导学子要把握好人生机遇,珍惜大好时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未来人生夯实基础。同时要固守心灵的净土,追求一种精神的富有,充实自己的人生。‎ 二、小组合作 ‎1.文中所说北大富有的是精神,那么北大精神是什么?‎ 答:  ‎ ‎2.文章第二部分是主体,作者先后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  ‎ ‎3.怎样理解“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这句话?‎ 答:‎ 7‎ ‎ ‎ ‎4.怎样理解“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这句话?‎ 答: ‎ ‎【考点链接】‎ 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 要想准确理解句子含意,必须做到:(1)注意句子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2)考虑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①若是总领句,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②若是过渡句,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③若是小结句,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的信息。(3)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三、师生探究 有人认为人的生存有三个层面,生理生存、社会生存、精神生存,你认为谢先生所谈北大之精神属于哪个层面?试简析。‎ 答:  ‎ 一、文本审美 ‎(1)谆谆教导,融情其中 全文从开篇到结尾无不融入作者的谆谆教导之情,尤其“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教诲更是渗透于文中的字里行间。‎ ‎(2)朴实无华又不失文采 全篇几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作者凭借深厚的功底,驾驭着平凡的文字,将意思表达得简明透彻,时时于无意中显露出自然的风采。如“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中文系学生不能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等。‎ ‎(3)事例举证,说服有力 文中举李大钊和鲁迅的事例说明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举自己的例子从正反两面说明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积累、思考、创造。‎ 二、写法迁移 7‎ ‎“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大的,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 我来练笔 课文中的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物质和精神”为话题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 答:  ‎ 提醒:完成作业《自测自评》‎ 7‎ ‎答案精析 自主积累 三、基础梳理 ‎1.①sù ②shǔ ③jì ④shuò ⑤chǐ ‎2.① ② ‎③ ④ ‎⑤ ‎3.(1)塑造 创造 (2)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4.①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②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③根据事物的特性分成各种门类。④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⑤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⑥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实际。‎ 合作探究 二、小组合作 ‎1.从文章本身看,谢冕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虽是如何做学问,强调的却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主张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这就是《富有的是精神》所体现的精神。文中,谢先生指出,北大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综合起来看,文章中的这种精神就是北大的精神。诚如文章所阐述的,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为责任重大。怎样让精神富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 ‎2.第一,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第二,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谢先生现身说法,给青年学子们传授了几条宝贵的经验:①要边读书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②不要抱怨和畏难,即使不理解也要先接受它;③这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④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第三,要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本国的古代汉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识别繁体字。第四,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做,不能游戏文学。‎ ‎3.这里的“书呆子”显然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苦读、动脑筋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这里的“聪明人”也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那些喜欢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这句话包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做人,俗话所谓“聪明人须下笨功夫”“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7‎ ‎4.“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这是谢老集一生的经验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忠告。谢先生只举了李大钊、鲁迅两个典型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自古就有“文品如人品”之说,现在也有“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提法。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学问家,都同时是崇高人格的典范,其学问和成就正是其崇高人格的外化。反之,卑俗龌龊的灵魂,在泯灭良知的同时,也必然会泯灭学业的成就,这种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自己补充(赵高、秦桧、严嵩父子、汪精卫等也都颇有才,但历史记录下的只有他们的骂名)。‎ 三、师生探究 生理生存包含吃、穿、住、行等,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人与动物最相近的层面;社会生存,人是群族生存者,必须有社会活动空间,有与文明相和谐的社会空间,是人际交流的体现;精神生存,是人的心灵追求,既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所在,也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别最鲜明的体现。‎ 人的三个层面的生存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人类发展不能脱离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了,社会交流的质量也将上升。但人的精神生存又并非是与上述两者同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达,不一定精神生活就丰富。人的精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中提到学习与历史、学习与现实、学习与未来的关系,实质上涉及的是人的社会生存问题。而在心态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谢先生强调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守候,因此北大精神属于社会生存、精神生存的层面。‎ 文本拓展 二、写法迁移 答案示例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