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文言词汇;‎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及思想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 ‎《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写作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梁惠王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字词汇总 字音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弃甲曳(yè)兵 涂(tú)有饿莩(piǎo) ‎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无(wú)失其时 谨庠(xiáng)序之教 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通假字 ‎1.无失其时 通“毋”,不要。 ‎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 词语活用 8‎ ‎1.河内凶 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3.王无罪岁 名词作动词,归罪 ‎4.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 ‎5.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 ‎6.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名词作动词,吃 ‎9.请以战喻 动词作名词,战争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古今异义词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 古义:黄河; 今义:指河流。‎ ‎3.请以战喻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跑,这里指逃跑; 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6.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义: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7.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则,那么; 今义:代词,当“这”“此”讲。‎ 一词多义 于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2.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王 ‎1.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 ‎2.梁惠王曰(君王,名词)‎ 以 ‎1.请以战喻(让,介词)‎ ‎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3.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食 ‎1.狗彘食人(吃,动词)‎ ‎2.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之 ‎1.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2.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3.五亩之宅(“的”,助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重点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8‎ ‎3.非我也,兵也。(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 ‎2.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则无望于邻国民之多也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何异?‎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省略句 ‎1.何也——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3.非我也,岁也——省谓词“凶”‎ 固定格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把握重点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他们的对话,从梁惠王的发问开始。梁惠王有疑问,一连用了“也”“焉耳矣”四个语气词,表现了他的无辜。他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但上天给的报答不多,而感到感慨,并百思不得其解。‎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很善于运用比喻说理,他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从梁惠王熟悉的事情入手,提出一个看似和梁惠王所问毫无关系的问题。‎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抓住梁惠王的结论,马上用到梁惠王的问题上。孟子委婉地指出梁惠王对老百姓做的也不好,只不过邻国是“百步”,梁惠王是“五十步”,能“以五十步笑百步”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违农时”是说君王要节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说人民要节制。物质生活丰富了,老百姓才能“养生丧死”,“王道”才算开始。‎ 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进一步为他的理想社会勾勒出了蓝图。他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个方面来记述。‎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前文的“王道之始也”相照应。‎ 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 实行仁政,做到以下七条:‎ 不违农时(农);不入洿池(渔);以时入山林(林);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农时(农);谨庠序,申孝悌(德才)。‎ 前三条属于王道之始,后四条属于王道之成。‎ 孟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狗彘食人食”是指诸侯贵族的行为,“涂有饿莩”说的是下层百姓的情况:用了对比的手法。‎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用了比喻的手法。‎ 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知识迁移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 魏禧 ‎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饮助。‎ ‎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放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 ‎ 8‎ ‎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日: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腹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 [注] 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 B.全活甚众 全:全部 ‎ C.以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2.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不以贫故竭力做助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B.民殖于道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D.其庶几于是者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 ‎ 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 ‎ 译文:‎ ‎(2)乡里人皆欷欺流涕日:“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 ‎ 译文:‎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 译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7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6.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 8‎ ‎7.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参考答案 ‎1.B(全,使动用法,使……保全。)‎ ‎2.A(A介词,因为;B在/到;C表因果,因而/表转折,但是;D推测语气,大概/期许语气,一定。)‎ ‎3.D(①说徐谦尊聪明,③是巡抚张公的行为。)‎ ‎4.C ‎5.(1)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3)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参考译文 ‎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科举生员。徐君天资出众聪慧,读书时只看大概,仰慕古时有侠烈之风的人。喜欢周济他人,注重许诺。乡里有纷争,一定上门向徐谦尊询问曲直对错。徐君一句话就能评判纷争。家道已经衰落,徐谦尊曲意迁就奉养父亲美好的食物,因此徐谦尊的父亲能够同两三位老友在山水间放歌长啸二十余年。一切徭役全部亲自承担,不用兄弟分摊。徐谦尊的哥哥性格刚直急躁,徐谦尊极尽恭敬地侍奉他。徐谦尊的弟弟正在读书,徐谦尊不因自己贫穷,反而竭尽全力帮助他。‎ ‎ 明朝末年赋税徭役繁重,首先起事的人往往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于是扩大义田来资助地方百姓,设置役田供给百姓,直到现在还享受着这些利益。崇祯末年,旱灾蝗灾交互连续发生,百姓饿死在路上,徐谦尊连年减少官府发的口粮来资助乡里百姓,又劝说有余力的人家帮劝百姓,使非常多的人得以保全性命。徐谦尊妻子有个老而无子的兄弟,徐谦尊供养了他二十年,徐谦尊在他死后将他安葬并且每年都祭祀他。徐漾尊的朋友黄某父子死于意外,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悉心照料他们,把黄莱的女儿许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终身都没有感到孤寡的痛苦。黄某的姻亲有个人喜欢与豪侠之士互相矜夸。忽然遭遇大祸,徐谦尊营救他,为他耗尽了家产。徐谦尊把亲近贤人、与人友善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来教导孩子。清朝初年,州郡有名望的人和义士大多在邓尉山和太湖中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他们不知疲倦地谋求建造舍馆的钱财和生活物资,不再因利益患害和被怀疑而在意。乙酉丙戌年间,群盗兴起。徐谦尊凭借自己的力量保障一方平安,每当听闻盗贼来袭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的青壮年防守御敌。贼人非常痛恨他,最终杀了他。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以依靠的了。”‎ 8‎ 有人说:徐谦尊是古时游侠一类的人。魏禧说:游侠这类人因为崇尚义气而祸乱国家。徐谦尊因为崇尚道义而庇护百姓,这是他们两者不同的地方。天下兴旺繁盛,上位者使自己品德高洁励精图治来使百姓获得利益,百姓完成职责来供给他的上级,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相安无事,因而盗贼不会出现。天下衰败,高官贪婪放任用武力来督促他的下属.小官吏搜刮剥削百姓。依照侍奉上位者的方式侍奉自己,百姓没了所依靠的人。这个时候。千百户人家聚集的地方,如果有大户人家有名望的人,他崇尚道义轻视财货利益,能解救一地的危急之事,那么穷苦百姓饥饿寒冷时有了依托,遇上大股乱军贼寇的时候有所倚仗,就不肯沦落为贼寇了。又或者畏惧他的威严感念他的恩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那个人。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采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谦尊这样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嗟乎。这不是单独为徐谦尊说的啊。‎ ‎6.去无用之费 ‎7. 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拓展阅读 经典珍藏 孟庙的树 孙继泉 ‎  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厚的潭,那就是孟庙了。‎ ‎  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  “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  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  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