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2)

‎2020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高度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提分攻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答案B 解析A项,“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为“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C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曲解文意,依据原文,“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是“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的具体表现。D项,“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太绝对化,原文最后一段为“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 ‎2.【提分攻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答案C 解析C项,“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不正确,文中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 ‎3.【提分攻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发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答案D 解析D项,强加因果。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并不能必然推出“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这一结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经常被我们男生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B.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 C.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C [C项,文章写“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工作负责的形象,而不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2.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6分)‎ ‎                                    ‎ ‎                                    ‎ ‎                                    ‎ ‎[解析] 本句关键词是“对灯相思”,“我”思念童年时、少年时陪伴的小煤油灯,也思念着小煤油灯下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的母亲、在灯下算账的父亲、在教室背书时将灯给“我”的女同学,煤油灯既展现着母亲的爱、父亲的负责、女同学的善良,也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我”联系“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又有了新的感悟,书可以点亮我们心中的一盏灯。‎ ‎[答案] ①“对灯相思”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父亲、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②“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③“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每点2分)‎ ‎3.本文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                                    ‎ ‎                                    ‎ ‎                                    ‎ ‎[解析] 结构上,“灯”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中所回忆的人、事都是以煤油灯做串联,结构严谨;在内容上,“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和对灯下美好人物及人物品质的感怀;从标题本身来看,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灯”比作“红豆”,暗含相思之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灯”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③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