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六校2021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六校2021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页 恩施高中 郧阳中学 沙市中学 十堰一中 随州二中 襄阳三中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道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 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 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 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 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 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 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活。 高三 11 月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2页 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 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 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 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 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 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 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④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 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 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 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 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 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 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 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 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⑤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 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 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 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 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 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 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 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⑥进入 9 月,武汉约 140 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 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 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2020 年 09 月 11 日 05 版) 材料二: 汲取抗战精神的奋进力量 ①“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 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 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 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3页 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 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 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 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 史和后人所铭记。 ③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 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 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 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 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 75 年来,从 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 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 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 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⑤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 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 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人民日报》(2020 年 09 月 11 日 04 版,有改动)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 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B.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 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 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D.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4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清晰明了文章的观 点态度。 B.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 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 D.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材料二第④段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中国政府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 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打赢贸易战。 B.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 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C.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决胜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 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D.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 9 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 7 个多小时缩短至一个多小 时。港珠澳大桥,创造了 221 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中国的建设速度! 4.“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 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4 分) 5.材料二的论证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道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竹秀 木心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5页 ①莫干山以多竹著名,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动衷。尤其是早晨,缭雾初散,无 数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而摇曳,便觉众鸟酬鸣为的是竹子,长风为竹子越岭而来,我亦为看竹子 乃将双眼休眠了一夜。 ②莫干山的竹林,高接浮云,密得不能进去踱步。使我诧异的是竹林里极为干净,终年无人打 扫,却像日日有人洁除——那山上的居民,山下来的商客,为的是吃笋,买卖笋干,箬叶可制鞋底, 斫伐以筑屋搭棚,劈削而做种种篾器,当竹子值钱时,功能即奴性。生活,是安于人的奴性和物的 奴性的交织。更有画竹,咏竹,用竹为担,为篙,为斗械, 为刑具——都已必不可少,都已可笑, 都已寂寞。 ③是我在寂寞。夏季八月来的,借词养病,求的是清闲,喜悦这以山为名的诸般景色。此等私 念,对亲友也说不出口,便道:去莫干山疗养,心脏病。于是纷纷同情同意,我脱身了。 ④八月,九月,十月。读和写之余,漫步山间。莫干山半腰,近剑池有幢石头房子,是先父的 别墅。这幢石屋因山势而建,前两层,后面其实是一层。面空谷而傍竹林,小竹林。竹梢划着窗子, 萧萧不歇,而且在飘雪了。一味的冷。并非坚持,是凌晨一时后停笔已成习惯。床就在书桌边,早 登上也睡不着,三文已就其二,此文脱稿,大约是年底,不下山也不行了。我得入城谋职业,目前 身边还有钱。还是现在这样好。这黝黑多折角的石屋,古老的楠木家具,似熄非熄的大壁炉,两枝 矿烛,一个披棉被的人,如果……如果什么,我是说非常适宜于随便来个鬼魂,谈谈。既然是鬼, 必有一段往事,就是过去的世事,我们谈谈。我无邪念,彼无恶意,谈谈是可以的,任何一个朝代 都可以谈谈——这种氛围再不出现鬼魂,使我绝望于鬼的存在。雪下大了。南国的下雪天不刮风, 竹梢承雪而不动,村吠不止,铜锣火铳不响,静极了,雪像虎爪一样着落无声,静极,静极……我 也不发出任何声息。就床,就床不过是把披在身上的棉被盖在身上。还是一味的冷。熄烛时,吹气 这样响,只熄一枝。照片,在日记里,日记在锦盒中,锦盒在枕边——照片在日记里……名字叫“竹 秀”,奇怪叫“竹秀”。任何名字都一样。开始就知道这正是绝望的。这样的人,就因为这样…… 照片是托人转言,说我要离开杭州了,想有一张,结果很好,给了,背面有字,“竹秀敬赠”—— 在日记里说“想念你”也不恰当,想念什么。赞美亦无从赞美……后来,指后来这本日记中有两页: 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以一页约三百竹秀计算,两页 自然约六百竹秀。莫干山大雪,杭州总也下雪。夜十二时,竹秀睡着了……不知自己的两个字被写 了几百次。两个字接连不停地写,必然愈写愈潦草,潦潦草草,就不像了,唯我知道这歪斜而连贯 的就是“竹”、“秀”。 ⑤是睡着了的,戛然一声厉响,夜太静,才如此惊人。屋后的竹被积雪压折。此外没 有什么。 与“竹秀”无关,非吉兆凶兆。平时看到竹子、竹林,从不联想到人。竹与人就是因为太不一样…… 又是一枝断了,竹子已不细,可见雪真厚,还在纷纷不止,天明有伟大的雪景可赏。渐入蒙眬,醒, 折竹的厉声,也是睡梦不沉,没像游泳骑马归来的睡眠深酣。在学校时曾用双层床,我下层,上层 的大个儿这天不来教室,午膳也没见,哪里去了?饭后回寝室小憩,床下有鼾声,撩开褥单,是他 哪,摇醒,他咕噜道:“怪不得天怎么不亮了。”也是冬季,他并没有连被子滚进去,竟不冷醒。 我也差不多,一百几十斤的 东西掉在床前,没听到——少年儿郎的贪睡是珍贵的,无咎的,因为 后来求之不得。 ⑥第三篇论文写到最后一句,又像死了伴侣。半年死三个。狄更斯可是死得多,所幸我不从事 小说。雪景赏过了,伟大,圣洁。冬季莫干山,也和温带的其他的山一样枯索荒凉,银雪盖在竹上, 树上,屋顶上,巉岩上,石级上,就此温柔而繁华。下雪时,雪初霁时,无风,并不凛冽,比夏令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6页 还爽亮,雪光反映入室,天花板一片新白。不良的是融雪之日,融雪之夜,檐前滴滴答答,儿时作 诗,称之为“晴天的雨声”。滴滴答答,极为丧气,像做错了事,懊悔不完了,屋角,石隙,凡背 阳之处总有积雪,一直会待着,结成粗粗的冰粒,不白了,也不是透明。大雪后,总有此族灰色的 日益肮脏的积雪。已经不是雪了——“笨雪”。 ⑦半年山居,初回城市的头一两天,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几乎事事得重新视听适应。 我已经山化,要蜕变,市化,重做市民。 ⑧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 就文句而言,还是“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这样比较清通。 ⑨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 ⑩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会自己掉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莫干山居生活是清苦、寂寞的。作者在清苦寂寞的莫干山居中品味不同寻常的农家饭菜,感 到写作的充实,欣赏美丽的竹子,感悟雪中山林的沉寂,喜欢与世无争的淡泊宁静,已经山 化,所以回到都市后“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 B.竹子被雪压折而路灯杆不会,这引发了“我”对市民与山民不同精神状态的思考,进而得出 在都市中更寂寞的结论。 C.“我”对雪的态度是复杂的:下雪与初霁之时,风景令人喜爱;而融雪之日,滴答的雪水和 肮脏的积雪都令人不快。 D.“我”深夜希望有鬼魂出现,来聊一聊过往朝代的世事,这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也 与他的学者身份暗合。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写莫干山竹子多,密,修长,青翠,令人喜爱或者让人动心的特点,为下文“我” 来莫干山休养、求得清闲做铺垫。 B.文章细致描绘了先父石屋内的环境、器具和人,色调阴冷而黯淡,有力地烘托了“我”深居 山中冷寂无聊的心境。 C.本文句子富有表现力。如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通感、排比、反复的手法。写出了雪夜山 中的寂静与“我”内心的寂寞,生动形象、富有语势。 D.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都市生活看似热闹实则寂静的本质,流露了作者更喜爱莫干山清静悠闲 的生活的情感。 8.作者在第⑤段讲述学生时代的经历有何作用?(4 分)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7页 9.木心曾这样诠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只是辩士的眼,一只是情郎的眼”, 请简要概括 本文中“辩士的眼”和“情郎的眼”分别看到了什么。(6 分) 辩士的眼: 情郎的眼: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举进士,累转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文章属和,配流..岭外。上元初赦 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荐玄同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 得人之术,乃上疏曰:“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匠之不良,无以成其工; 官之非贤,无以致于理。君者,所以牧人..也;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养人,失君道矣;臣不辅君, 失臣任矣。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 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官之不得其才者,取人之道,有所未尽也。”疏奏不纳。弘道初,转 文昌左丞,兼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天临朝,迁太中大夫、鸾台侍郎,依前知政事。垂拱 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纳言,封钜鹿男。玄同素与裴炎结交,能保始终,时人呼为“耐久朋”。 而与酷吏周兴不协。 永昌初,为周兴所构,云玄同言:“太后老矣,须复皇嗣。”太后闻之,怒, 乃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何不告事,冀得召见,当自陈诉。”玄同叹曰:“人杀鬼 杀,有何殊也,岂能为告人事乎?”乃就刑,年七十三。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 之理。但以高宗弃代之后,则天居位之间,革命是怀,附己为爱,苟一言之不顺,则亲族以难逃。 是以唐之名臣,难忘中兴之计;周之酷吏,常谋并进之谗。玄同欲复皇储..,固宜难免,死而无过, 人杀何妨。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B.方今人不加富/监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C.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D.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8页 A.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流”指流放, 封建社会的五刑(笞、杖、徙、流、死)之一。 B.牧人,古代指掌管畜牧的人,也指管理民事的地方官,或指治理百姓。文中魏玄同认为: 国君,是来治理天下百姓的。 C.魏晋时期,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 唐代银青光禄大夫是知政事的实职。 D.皇储,又称“储君”,为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中国古代皇储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 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嫡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玄同科举得意。他原是定州鼓城人氏,考中进士科,后官至司列大夫,因为与上官仪文 章唱和而受牵连获罪。 B.魏玄同为官尽职。他主管选拔人才,担心不能很好选人定职,就在这方面写了很有价值的 书面意见上呈皇上。 C.魏玄同珍视友谊。他和裴炎交情深厚,而且能善始善终,被世人称为“能长久保持友谊的 朋友”。 D.魏玄同为人忠厚。他讲太后老了应当让皇位给皇帝,被周兴告发而赐死。他宁死也不愿诬 告别人来偷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4 分) (2)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之理。(4 分) 14.魏玄同被任命为选拔官吏的官职,在官吏选拔任用方面,他有哪些主要观点?(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9页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 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 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6.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4 道小题,任选 3 道作答即可) (1)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真理正义绝不后悔,这与屈原 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改的诗句“ , ” 有着跨越历史的相似。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 , ”两句, 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2020 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相逢在同一天,普天同庆“中国节”。我们可以来到岳阳,近距 离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秋天的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下,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 纹各异的细长尾巴,像一件精致的刺绣。顺着墙根悄悄地溜过去,用手一按,就能捉住一只;一只 被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地趴着。它们好像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 ① 。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 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0页 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 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 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 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 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② 。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选项 a b c d e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0 个字。(4 分) ① 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 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2020 年 9 月 16 日下午,①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视察。②三年前, 沙洲村以“半条被子”的故事为主题,③建成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在内的沙洲红色旅 游景区,④开发了“破茧成蝶”的脱贫蜕变之路。⑤近年来,⑥沙洲村依照红色文化、绿色生态、 古色乡风“三色”资源,⑦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农村旅游经济,⑧同时又激发了周边群众开办民宿、 开餐馆、卖特产的热情,⑨使超过 350 多名村民在家门口脱贫并增收致富。 ①第 句, 。 ②第 句, 。 ③第 句, 。 ④第 句, 。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1页 (5 分) 面对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中国科学院称未来十年会针对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做一 些新的部署。一是超算,我们自主研发的超算系统,已经应用到气象预报、分子设计等领域,还可 以用到基础性的研究、宇宙学研究等领域;二是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 行布局,比如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我们争取将 来在第二期攻关时聚焦于国家最关注的重大的领域,并集中我们全院的力量来做。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 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 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傳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 有快则法度坏。”——荀子《荀子・大略》 学校计划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 2020 年最后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上发言,主题是关 于“教育惩戒”,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2页 恩施高中 郧阳中学 沙市中学 十堰一中 随州二中 襄阳三中 语 文 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题,19 分) 1.C “空前绝后”错,文中是“前所未有”。 2.D 不是“并列式”。 3.D 不能证明抗战精神,尤其是面对“危险艰难”环境。 4.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爱国主义精神):③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敢 于斗争,敢于胜利);④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评分细则】每点 1 分,任意 4 点即满分,其它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5.(1)开篇提出问题,表明文章观点;②-④段从历史到现实,分析抗战精神的作用和意义;⑤段 总结全文,逻辑严密(或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 (2)按照层进式(时间顺序)安排论证主体结构。②-③段是回顾历史,②段是抗日军民抵御外侮 浴血奋战,③段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④段是立足现实,层次清晰,层层递进。 (3)多采用例证和引证论证方法,列举大量实例,无论是抗战英烈还是共和国 70 年历程中的各项 建设,证明了抗战精神的意义。引用诗句、习总书记的指示等语句,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其它角度合理也可参考给分。 6.D. 他只是太寂寞了。 7.C. 运用的手法是比喻、排比和反复。 8.讲述同窗“大个儿”滚入床下久睡不醒的事情(1 分), 承接上文“睡眠深酣”(1 分),与上 文“我”睡不沉形成对比(1 分),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失落,富有趣味。(1 分) 【评分细则】每点 1 分,共 4 分。 高三 11 月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3页 9.辩士的眼:万物一旦功能化便有了奴性(1 分);害怕寂寞会使人变得无耻(1 分);对市民和 山民不同精神状态的思考(1 分)。 情郎的眼:对莫干山竹林美景的喜爱(1 分);对山野隐居生活的追求(1 分);对心上人的爱 慕(1 分)。 【评分细则】每点 1 分,共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 句意:现在人民没有更加富裕,盗窃作乱 人没有减少,争斗诉讼没有平息,礼仪教化还 缺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下面的官吏不称职,众多的官员没有当官的才能。 11.C C 项,“唐代银青光禄大夫是知政事的实职”错误,唐代定制文武散官,以银青光禄大夫为 从三品文散官。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可见并非实职。故选 C。 12.D D 项,“他讲太后老了应当让皇位给皇帝”错误。原文说“永昌初,为周兴所构,云玄同 言:‘太后老矣,须复皇嗣。’”可见太后老了应当让皇位给皇帝并非魏玄同讲过,而是周兴诬 陷、编造的谎言。故选 D。 13.(1)臣听说制造器具的人必须(一定)选择工匠来挑选材料,治理国家的人必须(一定)寻求 贤者来担任官职。 (2)玄同在词赋方面很精通,在担任掌管选拔人才官职的时候,详备上疏(阐述)选择人才的 道理。 【评分细则】 (1)简,挑选;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莅官,担任官职各 1 分,句意 1 分。 (2)状语后置 1 分,典选 1 分,备疏 1 分,句意 1 分。 14.①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寻求贤者来担任官职。任用官吏,是国家的根本,关系到百姓的安危。 ②官吏不贤良不称职,官职没有委任给有才德的人,表明选拔方法不完善。 ③大臣的作用是辅佐君王。大臣不能辅佐国君,就丢掉了作为大臣的责任。 【评分细则】1 点 1 分,共 3 分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4页 【参考译文】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考中进士后,多次调换职务做到了司列大夫。因为与上官仪唱和过文章 而获罪被发配流放到岭外地区。上元初年逢上大赦天下而回归京城。工部尚书刘审礼推荐玄同,说 他有处理重大事务的才华,于是授予岐州长史。后来又多次升迁做到了吏部侍郎。玄同因为已经被 任命为选拔官吏的官职,担心自己的做法不能完全符合招揽人才的方法,于是上书说:“臣听说制 造器具的人必须选择工匠来挑选材料,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寻求贤者来担任官职。工匠不优良,就无 法把器具做得精,官吏不贤良,就无法治理天下。国君,是统治人民的;大臣,是辅助国君的。国 君不能养育人民,就失去了做国君的正确方法;大臣不能辅佐国君,就丢掉了作为大臣的责任。任 用官吏,实在是国家的根本,关系到百姓的安危。现在人民没有更加富裕,盗窃作乱的人没有减少, 争斗诉讼没有平息,礼仪教化还缺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下面的官吏不称职,众多的官员没有 当官的才能。官职没有委任给有才德的人,就是选拔官吏的方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啊。”奏折没有 被采纳。弘道初年,转任文昌左丞,兼任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天主持朝政,升任太中大 夫、鸾台侍郎,依照先前仍掌管政事。垂拱三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纳言,封钜鹿男爵。玄 同向来和裴炎交情深厚,而且能善始善终,被世人称为“能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而与酷吏周兴 关系不和。永昌初年,被周兴诬陷,编造玄同坏话说:“太后老了,应该将皇子们恢复继承人位置。” 太后听说后很愤怒,于是赐死家中。监刑御史房济对玄同说:“为何不上告此事呢,希望能获得被 召见的机会,到时应该可以自己说明实情。”玄同叹息着说:“被好人杀死和被恶鬼杀死,有什么 不同呢?难道能做告发别人的事吗?”就接受了处罚,死时七十三岁。玄同在词赋方面很精通,在 担任掌管选拔人才官职的时候,详备上疏(阐述)选择人才的道理。只是因为高宗被废黜帝位后, 武则天居皇帝之位期间,怀恨想改朝换代的革新者,宠爱依附自己的人,如果有一句话不顺耳,那 么整个家族难以活命。因此唐代有名的大臣,难忘振兴国家的大计;周兴这些残酷的掌管刑狱的官 吏,常常密谋进谗言诬陷忠心正直的名臣。玄同想恢复皇家子孙继承人的做法,本来就难以逃脱责 罚的,死了却没有过错,被人杀了又有什么妨碍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B B 项“江楼坐拥在清翠的山峰中”错误,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意思 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 峰。故选 B。 16.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 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 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 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④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同学 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 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5页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任意答 3 点即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4)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评分细则】任选 3 题作答即可,6 分,每空 1 分,与原文不符者,该空不得分。 18.C (“戴帽子的头”是对“先是一个头”的补充说明,故 a 处应用破折号;结合语境可知, b 处对丈夫影子的描写已经结束,故应该用句号;“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打洗脸水, 准备吃饭了”是妻子对孩子说的话,说话人处于句中的位置,故 b 处还应用左引号,c 处应 用逗号和右引号,且逗号在引号内,d 处应用逗号和左引号,逗号在引号外,e 处话已说完, 故应用句号和右引号,句号在引号内。) 19.①那暖暖的阳光就会飞逝②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共 4 分。 20.①原句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②原句采用短 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印象。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共 4 分。 21.第③句,“建成”后补充“包括”或“包含”; 第④句,“开发”改为“开启”; 第⑥句,“依照”改为“依托”; 第⑨句,“超过 350 多名群众”去掉“超过”或“多”。 【评分细则】 4 分。每处 1 分,改对即可;只找出问题没有改对,该处不给分。 22.①面对美国的打压, ②中科院将做出新部署, 高三语文试卷(共 16页)第 16页 ③把超算运用到新的领域, ④聚焦国家最关注的核心技术和原材料。 【评分细则】 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适合“先分后总”的原则。需要将每一则材料的内容高度概括后,提 取核心语句和关键词,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为比较切合实际的观点。 第一则材料两段话,一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强调了对教育惩戒权的明确;一是以下定义的方式阐 释了“教育惩戒”。有几处需要考生注意:1、法律法规可以看作本题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作文在 立意时应该肯定“教育惩戒”,不能否定,更不能批判。2、定义中的关键词应该划下来,如“规 范”“前提”“目的”“特征”等。3、“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 面”,这其实已经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也就是“惩戒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是立意的三个方面, 也可以看作构思并列式作文的三个分论点的基础。 第二则材料注意“有一条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不常用”,这其实是指出了“惩戒”的“度” 的问题,适度惩戒,用而不滥。另外考虑鲁迅是成功人士,那么这则材料也在告诉我们在个人成才 路上,惩戒的必不可少。 第三则引用荀子的一段话,此则材料的核心应该是“尊师、法度、国兴”三者的关系,反之亦 然。无非是在说明“惩戒教育”多社会规则和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综合三则材料,第一则其实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第二、三则不过是对第一则精神的具体 体现。因此,本题的审题难度并不大,相信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够在写作中围绕“教育惩戒”展开。 但是如果想获得高分,则需要在事例丰富、观点新颖、思维辩证上下点功夫。比如:一味大赞特赞 “教育惩戒”的价值和功能,有可能走入极端或僵化思维,成了奉行粗暴教育、打骂教育,扼杀孩 子的天性,背离教育的初衷。所以注意辩证认识,辩证评价,尤其注意辩证思考惩戒的价值。 要注意文体意识,题干要求在 2020 年最后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上发言,写成演讲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