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答案讲评】C (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题目。‎ 黄山①道中 赵 沨 小榖城②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③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①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②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③章:大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已经深入膏肓。“莫厌”运用拟人手法,情味盎然。‎ D.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第三联结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答案讲评】A (“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错,全诗的基调是喜悦的。)‎ ‎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运用设问,回答时不说景在诗中,却说人在景中,构思新奇。用画图比喻黄山美景,生动贴切;而诗人骑着蹇驴缓缓前行,更显画卷之长之美。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黄山道中所见景色由衷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诗人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诗人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答案讲评】C (“诗人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错误,诗人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喻。)‎ ‎2.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②本诗的“讽”‎ 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因为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 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燕支②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②燕支:即胭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赏荷词,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B.“燕支”“翡翠”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荷花、荷叶,既表现了花叶颜色相互映衬的绚烂之美,也描绘了花叶参差的形态之美。‎ C.上片运笔极有层次:从整体写到局部,从高写到低,从静态写到动态,表现了荷塘之阔大,荷花荷叶之美丽,赏心悦目。‎ D.下片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 ‎※【答案讲评】C (没有“动态”描写。)‎ ‎2.“燕支雪瘦熏沉水”一句,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认为“莲体实肥,不宜言瘦”,并尝试以“腻”替之,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全词特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不合适。“瘦”写出了荷花突出于宽大荷叶之上的亭亭之貌,与“燕支”搭配使用,表现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的高洁;如用“腻”字只是表现其颜色的艳丽,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舒的整体风格不协调。‎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B.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C.颈联中,诗人提出了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住骄阳覆盖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才,自己的举动将利国利民。‎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就是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挚情怀。‎ ‎※【答案讲评】D (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2.结合诗文谈谈你对本诗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思想感情:表达自己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诗人想象柳树长大后的样子,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用“思人树”的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闲居春尽①‎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①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②生衣:绢制的夏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清静闲适的情景。‎ 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D.“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诗人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答案讲评】D (“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错误,“唤遣归”是春天离去之意,流露的是惜春之情。)‎ ‎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揭瓮偷尝新熟酒”写诗人在家中瞒着家人,偷偷品尝新出的米酒,一个“偷”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偷饮酒的憨态可掬的情状;“开箱试着旧生衣”,打开箱子,试穿去年的夏衣,一个“试”字,写出诗人那种闲寂中带点无聊的情态。诗人通过这一生活情节的刻画表达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