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9

‎2020级高一语文测试卷09/17‎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下散文领城有一些学人喜欢把那些精短类的散文称为“快餐化散文”,我实在认为不妥。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总感觉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持这种观点的学人无非就是喜好那些长篇大论的三五千字甚至洋洋万言的散文,总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大散文,就是好散文;甚至有些学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的散文,称其是些快餐型散文。这种狭隘散文观的错误认识,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城的错误指导。‎ 散文创作和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一样,都要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指导生活,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散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是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所可写你自然可以洋洋万言甚至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篇幅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好坏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为准的。‎ 有些散文看起来短。但是却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以中国古代散文来看,无论是《论语》的简短的对话体,还是《孟子》的论辩体,或者是《老子》的格言体,唐宋八大家散文,明清散文等,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像鲁迅、郁达夫等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恰恰相反,他们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们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那么外国散文家呢?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名中外的呢?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 因此,散文的写作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读,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一种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文体,所以,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随意贬低报纸制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毕竟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摘编自郭军平《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其判断标准是错误的。‎ B. 散文素材广泛,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形式长短的不同。‎ C. 散文的质量是以真情真性真识来决定的,只关思想与艺术性,不关长短。‎ D. 散文创作的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事例说明有些学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基础,为下文批驳打下基础。‎ B. 文章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然后提出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 文章分别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论证观点,事例翔实,论证严密。‎ D. 文章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就是“真”,这与后面不拘形式的论述有些矛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餐化”是对散文的贬称,文章呼吁去掉;否则,乱扣帽子,不利于散文的繁荣。‎ B. 散文的长与短无关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不能以散文的长和短来评价散文质量的高低。‎ C. 如果依照作者提出的观点,那么长文章里可能也有劣品,短文章里可能也有精品。‎ D. 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散文”名称,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全球无人机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拥有领先地位。尤其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上,中国的优势十分明显,全球十大民用无人机企业,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 IDC(国际数据公司)数据分析显示,到2019年底,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将达到196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150万架,工业级无人机46万架,预测未来5年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在无人机市场份额中,用于无人机试验费用约15%,用于无人机维护服务费用10%到20%,而这些细分的行业配套领域最大需求趋势为无人机驾驶员所能提供的驾驶技能与维护服务。‎ ‎“作为千亿级规模的无人机产业,未来几年中国无人机驾驶员需求量缺口巨大。”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会长任斌说,无人机驾驶员作为一个全新的职业,将极大提高无人机驾驶员的技能、技术水平,解决未来行业发展的人才空缺,对促进产业发展、解决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李婕《走,去当无人机驾驶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2日)‎ 材料二:‎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 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主要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但商业无人机也正在被看好。2018年6月举办的世界无人机大会预测,未来5年,全球商业无人机行业将保持迅猛发展,到2022年市场总值将达到150亿美元,出货量将达到62万架。‎ 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商产业院《2019〜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无人机,这一“酷炫”的前沿科技正在和农业牵手,使用无人机的农民数量正在稳步增加。在土壤分析、肥料农业的靶向施用、风暴追踪、安全监测、污染控制以及空气监测等领域,无人机均有用武之地。未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十分巨大。“无人机的未来在农业”,有人如此预言。的确,当人们试图在城市里将无人机用于航拍、物流、娱乐时,发现会受到空域管制、公共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在广阔的田间地头,无人机取得了广泛应用。‎ 事实上,英国的农业无人机,渗透率已达到18%,并正在改变农民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的方式。在中国,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提高,农业无人机也正在应用于作物健康、水分应用、土壤分析等土地实时信息的收集,帮助农户更好地管理作物,实现“精准农业”。‎ 目前,农业无人机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农药喷洒。以棉田为例,实现机械采棉需要喷洒落叶剂,采用人工方式的成本较高,拖拉机开进棉田则会碾压棉花,导致减产。而使用无人机喷洒,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还可以做到实时、均匀、准确喷洒,最大限度减少渗入地下水的剂量。如今,一些国内的无人机企业已经在新疆等地的农田开展作业,受到农民欢迎。‎ ‎(摘编自何希《无人机推动“智慧农业”》,《人民日报》‎2019年3月22日)‎ 材料四:‎ 按照相关规定,无人机只能在低空且专门分配给无人机系统运行的隔离空域飞行,不能在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的融合空域飞行,飞行前还要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和计划,得到批准后才能行动。除此之外任何飞行都叫“黑飞”。但是,当前很多无人机飞行并未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导致未经许可闯入公共及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碰撞高层建筑等“黑飞”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闯进军事禁区,撞击建筑物,伤及无辜百姓,窃听、偷拍陌生人家庭隐私等事件。随着‎5G等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无人机的未来前景会更好,这也让监管显得更加迫切。‎ ‎(摘编自彭训文《发展无人机,监管须先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无人机发展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民用无人机企业占据全球的一半,至2019年,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已达196万架。‎ B. 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主要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预计到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等将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势头。‎ C. 无人机这一科技正和农业牵手,使用数量正稳步增加,目前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农药喷洒,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均勻喷洒。‎ D. 目前无人机飞行缺少监管,存在种种“黑飞”现象,诸如未经许可闯人公共及敏感区域,出现偷听、偷拍家庭隐私等事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无人机产业达千亿级规模,无人机驾驶员作为一个全新的职业,预测在未来5年内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 B. 中国军用、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民用无人机同比增长时快时慢,2019年其市场规模将达201.4亿元。‎ C.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诸如土壤分析、污染控制等均有用武之地,还能帮助农户更好地管理作物,实现“精准农业”。‎ D. 随着‎5G等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无人机将插上‎5G的翅膀,其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但也给无人机的飞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6. 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杀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无论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堵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美文欣赏》,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B. 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锦簇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C. 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D. 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8. 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以第⑧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技巧。‎ ‎9.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请探究其深刻含意及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沽,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 B. “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职名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左徒在楚国是较高的职位,是楚国内政外交的主要负责人。‎ C. “诸侯”源于分封制,指有自己的领地的王族功臣和贵族。诸侯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D. “贾生”指东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贾谊少有才名,后被谪为长沙王太傳,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才能出众,深得信任。他博闻强识,明了治国之道,擅长辞令,在处理国内事务和外交事务方面做出了贡献,深得楚王信任。‎ B. 屈原遭人诬陷,被王疏远。他奉命制定法令,上官大夫认为屈原不能胜任,向楚怀王进言,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话,疏远屈原。‎ C.‎ ‎ 屈原内心愁怨,创作《离骚》。他坚持正确的道路,为君王竭忠尽智,却遭小人诽谤、君王怀疑,他满腹忧思,创作《离骚》。‎ D. 屈原志趣高洁,文如其人。他在《离骚》中提到一些芳香的事物,借以表达保持纯正之心和高尚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①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 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 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D.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引典自然,突出的特点是物我交融,自然而然,毫晦涩之感。‎ ‎15. 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 。”‎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4)《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5)《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 ,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中国的汉字印刷与排版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却因处理的困难,汉字信息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 ,勇于创新, 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 。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却落后于西方,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 B. 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 C. 中国的汉字印刷与排版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汉字信息却因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 D. 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落后于西方,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B. 中国科技与文化得到了长足进步 C. 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D. 大大方便了我国电脑使用者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源源不绝 自强不息 成效 忘恩 B. 源远流长 卧薪尝胆 成效 忘本 C. 源源不绝 卧薪尝胆 有效 忘恩 D. 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 有效 忘本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也会②           。因此,③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新闻报道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具有重点突出、概括性强的特点。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消息,‎‎2019年6月14日 ‎,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24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委员会揭晓了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在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的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还认为他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阐释解决了一个2600年的科学问题,为研发摩擦电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20级高一语文测试卷09/17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说法绝对化。原文说“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总感觉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 B项,“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形式长短的不同”强加因果。原文只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散文的长短与素材内容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本项属于强加因果。‎ D项,“散文的创作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无中生有。原文只说“甚至有些学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的散文,称其是些快餐型散文。这种狭隘散文观的错误认识,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城的错误指导”说“容不得一些批评”是错误的。‎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的能力。‎ D项,“这与后面不拘形式的论述有些矛盾”错。第4段作者提出了“散文的写作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这是揭示了散文写作的原理,与最后一段的“散文本来就是一种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文体”不矛盾。‎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曲解文意。文章第二段说“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是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所可写你自然可以洋洋万言甚至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篇幅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好坏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为准的。”因此可以推知,文章虽然呼吁去掉“快餐化散文”名称,但并没有反对文章向深度厚重开掘。 ‎ 故选D。‎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答案】4. A 5. B ‎ ‎6. ①政府和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无人机的飞行空域。②企业和相关技术部门要有计划地提供无人机驾驶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服务。解决未来行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③无人机使用者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杜绝“黑飞”现象的发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至2019年,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已达196万架”错误。混淆未然与已然。原文为“IDC(国际数据公司)数据分析显示,到2019年底,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将达到196万架”。‎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同比增长时快时慢”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等分析,应该是“时升时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结合“按照相关规定,无人机只能在低空且专门分配给无人机系统运行的隔离空域飞行,不能在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的融合空域飞行,飞行前还要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和计划,得到批准后才能行动”“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将达到196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150万架,工业级无人机46万架,预测未来5年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当前很多无人机飞行并未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导致未经许可闯入公共及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碰撞高层建筑等‘黑飞’事件时有发生”概括得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答案】7. C 8. 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篱笆比做“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赋予鸟、露珠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篱笆的优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篱笆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②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细致地描绘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感染力强,引人入胜。 ‎ ‎9. 深刻含意:①由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联想到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②与篱笆相守,实际上是守住心灵。守住心灵,就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本真,不要让物欲膨胀了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③与乡村相守,就是守住乡村文化。守住乡村文化,远离现代城市喧嚣,在淳朴的乡村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 作用:①结构上: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篇末点题。②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远离污浊、虚假、丑恶,坚守心灵的宁静,永葆真诚、善良、质朴的思想感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比照文章内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由第一段“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远方的亲人”可知,第①段借篱笆会引起你对远方亲人的怀念,表达作者自己对篱笆、对亲人的热爱之情。作者身处篱笆与亲人之中,不能说是“怀念和敬佩”。‎ B项,“借代”错,“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中,应为比喻修辞,是比喻中的暗喻,将“木篱笆”比作“蕾丝花边”。‎ D项,结尾并非出乎意料,而是在情理之中,这一点从上文作者对乡村充满热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段“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写的是“我”与“篱笆”、“乡村相守到老”,并不是“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手法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分析。然后浏览文章,明确答题区间,对表达技巧进行标注。在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应首先点明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解释其效果。题目中应注意“多种”“表达技巧”,学生应分条作答,注意不要丢点。‎ ‎“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中运用拟人手法,拟人,赋予鸟、露珠以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一句,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比喻,把篱笆比做“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又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篱笆的优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篱笆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从嗅觉等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多角度细致地描绘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感染力强,引人入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句意蕴及其作用的探究能力。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作用方面,需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主题“守住心灵的真善美”基础上,进行品读与理解。从“与篱笆相守”“与乡村相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第十段“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可知,篱笆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由第十一段“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堵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可知,通过篱笆打扮乡村、守卫乡村。而与篱笆“相守”,就是要学习篱笆的品格,守住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心灵,远离浮躁;“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可知,乡村生活有着人情美,真善美,对于与乡村相守,就是“爱护”,爱护乡村,远离尘嚣。作用:该语段为文章的最后一段,从结构的角度看,可以其与文章题目“篱笆青青”相照应,与前文对篱笆乡村的描写相照应;从内容的角度看,主要是对主旨“守住心灵的真善美”的深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答案】10. B 11. D 12. B ‎ ‎13. (1)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2)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却十分重大,所用材料例贴近生活而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故劳苦倦极”句意为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句中“故”是“所以”的意思,一般置于句首,表示有上局得出的结果,所以该句要在“故”之前停顿,排除A.、D项。“未尝不呼天也”的意思是没有不叫天的。“天”作“呼”的宾语,所以“呼天”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也”作句末语气词,这样就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贾生’指东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错,原文“汉有贾生”中的“贾生”指的是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上官大夫认为屈原不能胜任”错,原文,“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怒而疏屈平”。原文说的是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于是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并不是选项说的上官大夫认为屈原不能胜任。‎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第一句关键点:“出”,发出;“伐”,夸耀;“其”,自己;“以为”,认为;“非我莫能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第二句关键点:“其”,他;“小”, 平凡;“指”,主旨;“迩”,贴近(生活);“见义”,表达的意义;“而”,却。‎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4. C 15. 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属于任意拔高错误,实际暗含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首联两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写菊花色彩鲜明而和谐。颔联“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写其品行高贵,前四句写梅花的特点,暗示诗人才德俱佳。后四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其实是诗人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有一种迟暮之感。“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湘”“橘”“翔”“浅”“携”“峥嵘”“稠”“遏”。‎ ‎【点睛】‎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时间状语“20世纪的信息时代”应放在前面,排除A项、C项。‎ D项,“因落后于西方,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表述因果关系不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从全文主旨来看,涉及“弘扬中国科技与文化”,且考虑与前文“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的连贯,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B项、C项。‎ D项,与主旨不吻合。‎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源源不绝:形容接连不断。结合“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分析,主要讲汉字历史悠久,选用“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白励,发奋图强。结合“团队”“勇于创新”等分析,选用“自强不息”。‎ 成效:名词,效果和功效。有效:有效果或有效力。修饰“继承并发展”,选用“有效”。‎ 忘本:忘掉根源忘恩:忘掉恩德。结合“既不能轻视创新”分析,强调不能忘掉根源,选用“忘本”。‎ 故选D。‎ ‎20. ‎ ‎【答案】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衔接填空题,以一个语段为语境。本段成熟的话题是“太空垃圾”,5个句子,第一句应该为引出话题,陈述太空垃圾的来源,第二句话讲太空垃圾对航天活动的威胁。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举例阐释。第四句阐述太空垃圾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第五句得出结论,如何处理太空垃圾。文段按照“来源——危害——怎么办”的层次安排语段。根据语段机构和上下文关系,围绕语段话题,不难得出答案。答案要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 ‎【答案】‎2019年6月14日,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选定词语概括出主要内容,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本题要求压缩新闻报道的文字,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本题新闻文字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新闻,应点出新闻的时间和时间,时间是‎2019年6月14日,事件是跨学科委员会揭晓了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第二部分是具体介绍得主,应表明得主的信息,得主是王中林,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接着写评委会的态度,表明态度的总写句子是“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后面的文字是具体阐释。提取关键信息后,应用简洁的语言把信息连起来,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可遵循以下思路: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是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答案】自然与心灵 我喜欢一种叫曼陀罗的花.‎ ‎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大理的奶奶家的小院儿里。那花有两米多高,叶子大片大片的像扇子一样,浓郁的绿色遮了一树,叶间还有一些倒悬的喇叭样的花,白色的很大的花儿,实在是很漂亮,也似有些神秘。于是很自然的,我喜欢上了这种花。‎ ‎  因为喜欢,便经常去看。奶奶教我认花儿,告诉我这花儿叫曼陀罗。白天,奶奶总是陪着我,我们常常在花儿下聊天。奶奶也曾说过,她最喜欢这曼陀罗。然而那时我对这一点却并不在意。曾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站在院子里,突然闻到一阵幽香。仔细寻去,却到了曼陀罗前,这才知道原来这花在晚上飘香的。月光很柔和,轻轻地笼在上面,薄薄的花瓣被映得透明。一阵轻风吹过,那香漫了一院子,而眼前的花朵也像变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小铃铛,摇来摇去,我便在这风中沉醉了。‎ ‎  后来回了北京,就再也未曾见过曼陀罗,而心中却一直记着它,记着它的美,它的香,想着有一天再循着这香气回到家乡的小院,回到奶奶身边。‎ ‎  几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回去,却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伤心自不必说。后来听表姐说起那株曼陀罗却不知为何也死了,心中又起一片悲凉。‎ ‎  去年,我又有机会回到了老家。一进院子就又看到了那株曼陀罗。表姐说是早先那株死后又长出一株,仍是白天开花,夜晚飘香。当夜,就又像曾经那样搬个小凳子坐在花下,仍是香飘四溢,仍是明月当空,却再无原先的感觉。想到过世的奶奶,我不禁泪流满面。一朵谢了的花又在这时飘落,心中正觉伤感。一抬头,竟看到几只欲放的花苞缀在枝头,不觉心中一颤,忽然间,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花开花谢,叶落叶生,犹如这曼陀罗的死而复生。生命是不死的,有的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忽然间,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最喜欢曼陀罗。奶奶也一定是化成了这株花,静静地等着我回来。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奶奶,埋在了曼陀罗下。我相信,爱是永生的。  ‎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以“自然与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从作文材料看,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崇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自然景物、自然风光,如春秋的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记”“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作文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点睛:命题作文注意点:(1)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