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宁夏青铜峡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青铜峡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命题教师:马晓莉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 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B.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 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 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 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 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 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 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C.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 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 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 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 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 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 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再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做关公转世。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竟有土匪闯进了村。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直到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来。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哈哈哈……”听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的刀鞘脱落了,刀头银光闪亮。战鼓声紧起!“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予”斩于刀下! 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 “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后背!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啰逃走了。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有人哭着喊:“‘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先勾勒人物形象,王班主反感说“吼”秦腔,只唱关公戏,喜欢别人叫他关二 爷,表现了人物的自矜、自负,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珍重、痴迷、执着。 B. “二疤子”率领匪众选择在大白天洗家劫舍,并在村中燃起大火,到戏场劫掠,是因为他 们有自己的原则,不齿于乘人不备的偷盗行为,认为那样做有辱威名。 C. 小说善于运用民间话本语言表现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顿时”“霎时”“突然”, 兴起波澜,扣人心弦;“铿锵声重起”“战鼓声紧起”,渲染出逐渐激烈的交手场面。 D. 结尾一句“‘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令人动容,说明村民终于懂得了王班主 的大秦腔,这寓示了一个艺术真理:优秀的艺术是引起人共鸣、触及人的灵魂的。 5. 小说题为“大秦腔”,其中的“大”在文中是指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6. 小说结尾“关二爷”使“拖刀计”用真刀斩杀“二疤子”,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合理性。(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资料选自教育部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材料二: 《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个等级组成,其中基础指标占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加分项目10分。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也疏于监督。评价基本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写个性化的评语。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测评指标体系虽已出台,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指标、学业指标以及发展指标其实都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测评分数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者有潜力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分数高的。”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于学生们的升学是否真的有影响?据西城区一位学生指导中心的教师透露,她曾参加过和高校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座谈,“高校说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之中确实有水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自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至今,艺术素质测评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快两年时间,基于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是测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与目的,是想通过素质测评这一杠杆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和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老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这类的考核评估如果只是获得一个结论,却不能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任何作用,那除了耗费人力物力之外,恐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如果这类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那么,这样的考核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推进手段。 艺术素质测评能否整体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在每年进行的常态化测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才是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 (摘编自《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7期) 7. 下列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 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B.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 重视艺术教育。 C.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分数分级设定,将促 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 D.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素质评价杠杆推动美育教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 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意义重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艺术测评依据多样化,但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评价非常 随意,而影响到评价的可信度。 B. 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结果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对高校 录取影响不大。 C. 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以致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 评价非常随意,标准不统一。 A. 如果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 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B. 艺术素质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落在推进学校工作 和提高学生素质两个层面上。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目前困难。(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冠,指刚成年,也指十八岁。古代男子满十八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象征着独立和 成熟,所以备受重视,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 察的责任。 C. 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 这里借指宫廷。 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 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A. 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 互援助几乎每次都能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 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B. 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 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 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C. 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 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晨 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 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 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 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 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15.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李煜在《虞美人》中以“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 , ”。 (2)《琵琶行》中“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竟写下了约4000万字的朱批,就连现在的专栏作家、网络写 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被塑造成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形象。 ③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不能自拔。 ④前三季度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⑤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在位于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多起震古烁 今的枪击爆炸事件。 ⑥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协作,夙夜在公,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一份 合格的答卷。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 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 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 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 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 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 19. 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D.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① ,然后迅速躲避。②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③ ,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21. 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5分) 要求: 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 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屈原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青铜峡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二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B.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答案:A 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C.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答案:B 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答案:C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再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做关公转世。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竟有土匪闯进了村。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直到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来。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哈哈哈……”听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的刀鞘脱落了,刀头银光闪亮。战鼓声紧起!“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予”斩于刀下! 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 “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后背!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啰逃走了。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有人哭着喊: “‘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先勾勒人物形象,王班主反感说“吼”秦腔,只唱关公戏,喜欢别人叫他关二爷,表现了人物的自矜、自负,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珍重、痴迷、执着。 B.“二疤子” 率领匪众选择在大白天洗家劫舍,并在村中燃起大火,到戏场劫掠,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齿于乘人不备的偷盗行为,认为那样做有辱威名。 C.小说善于运用民间话本语言表现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顿时”“霎时”“突然”,兴起波澜,扣人心弦;“铿锵声重起”“战鼓声紧起”,渲染出逐渐激烈的交手场面。 D.结尾一句“‘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令人动容,说明村民终于懂得了王班主的大秦腔,这寓示了一个艺术真理:优秀的艺术是引起人共鸣、触及人的灵魂的。 答案:B(“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错,“二疤子”的行为说明其猖狂跋扈,无所不为) 5.小说题为“大秦腔”,其中的“大”在文中是指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大气、豪迈,声腔气势如虹,直透九霄;(2分) ②大义,大勇,承载着艺术人物的精神灵魂。(3分) 6.小说结尾“关二爷”使“拖刀计”用真刀斩杀“二疤子”,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合理性。(6分) 答案:①王班主演戏时投入角色,因而与二疤子交手表现英勇。(2分) ②王班主仰慕关羽,精神上濡染了关羽的侠义精神。(2分) ③王班主在长期的训练中,练就了一定的刀法和战法。(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资料选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材料二: 《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个等级组成,其中基础指标占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加分项目10分。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也疏于监督。评价基本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写个性化的评语。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测评指标体系虽已出台,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指标、学业指标以及发展指标其实都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测评分数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者有潜力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分数高的。” 另外,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于学生们的升学是否真的有影响?据西城区一位学生指导中心的教师透露,她曾参加过和高校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座谈,“高校说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之中确实有水分。”(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自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至今,艺术素质测评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快两年时间,基于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是测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与目的,是想通过素质测评这一杠杆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和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老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这类的考核评估如果只是获得一个结论,却不能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任何作用,那除了耗费人力物力之外,恐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如果这类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那么,这样的考核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推进手段。 艺术素质测评能否整体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在每年进行的常态化测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才是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摘编自《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7期) 7.下列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B.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 C.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分数分级设定,将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 D.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素质评价杠杆推动美育教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意义重大。 答案:7. C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与人才质量标准没有必然联系,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的是“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此处生拉硬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艺术测评依据多样化,但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缺少具体的规范化方案,评价非常随意,而影响到评价的可信度。 B.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结果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对高校录取影响不大。 C.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以致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标准不统一。 D.如果中小学生艺术测评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E.艺术素质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落在推进学校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两个层面上。 答案:8.AD B综合素质评价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处混淆概念。C“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与“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标准不统一”不是因果关系。E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落在推进学校工作、扩大艺术教育覆盖面和提高学生素质三个层面上。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目前困难。(4分) 答案:9. (1)测评方案规范化、科学化(2)端正教师工作态度、明确教师责任 (3)加强有关部门监督(4)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自是外户不闭。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答案:10.A “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城邑做至的宾语。“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从便”的结果是受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冠,指刚成年,也指十八岁。古代男子满十八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象征着独立和 成熟,所以备受重视,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 察的责任。 C. 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 这里借指宫廷。 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答案:A “冠”指男子二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几乎每次都能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 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答案:12. B 几乎每次都能擒获盗贼有误,同时优待葛友是为了离间盗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答案:(1)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贼”“动”“诘” “置”,重点字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答案:(2)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游”“振”“导”“异”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答案:CE(【解析】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E项中没有表现“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15.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 ②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 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④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回答4点得6分,少一点扣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以“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2)《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竟写下了约4000万字的朱批,就连现在的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被塑造成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形象。 ③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不能自拔。 ④前三季度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⑤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在位于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多起震古烁今的枪击爆炸事件。 ⑥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协作,夙夜在公,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答案】D试题分析: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震古烁今: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 18.C. 【解析】解析:A项,“慷慨的歌词”与“唱响着”搭配不当;分句间关系不当。B项,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D项,“彻底”与“根治”重复。 19. 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D.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19.C。试题分析:根据①联中“犹子”推断该联不是挽母,根据②联中“北堂”“萱花”可知为挽母,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萱花亦指母亲,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东壁:室东侧壁,《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桐叶有指兄弟的意思。根据③联中“东床”的典故可以推断为挽岳母。"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① ,然后迅速躲避。②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③ ,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答案:①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 ②若是在楼房里时 ③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每处2分) 21. 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5分) 要求: 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 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没有成功。 ④若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挺飞。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屈原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立意探究】本题是从古代文化中选取古代圣贤大家的经典言论作为写作材料,但又不是纯粹对言论的机械 解读,而是将经典语录和人物经历相联系,并联系现实,谈谈他对你的影响,因此要从经典言论剖析圣贤大家的伟大思想和杰出贡献,要有具体的内容作为支撑,要体现出你对他的理解过程。这个材料所给出的大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让学生有话可写,但也容易落入俗套,内容撞车,同时也能考查出学生对伟大人物的个性化解读,尤其是情景化解读的能力。 具体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写这个伟大人物在当时的窘迫处境和他坚持自我理想的言行,要注意你自己的视角介入,通过你的评价表现世人对他的经典言行的认识,也可以通过今昔对比,让伟大来到今世,让伟人来到今世,与现代产生理想价值的冲突,表现你自己对他的伟大之处的认识,还可以议论伟大人物为时代接受的条件,伟大思想融入当下的意义等。查看更多